首頁 > 職責大全 > 火災預防監控管理措施模版

火災預防監控管理措施模版

2024-07-12 閱讀 6080

1、執行《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消防法》、《消防條例實施細則》、《爆破安全規程》GB6772-86、《鐵路工程基本作業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1-2009、《鐵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2-2009、《鐵路橋涵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3-2009、《鐵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4-2009、《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供電安全規范》GB50194-93、《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氣瓶安全監察規程》等法規、規范,與相關方簽定安全協議,制定具體管理制度和技術措施,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并組織落實、實施;

2、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施工總平面圖、施工方法和施工技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3、合理布置庫房,達到防爆、防雷、防火、防潮、防風等各項要求,做好安全警示標志,按規定配備消防應急器材物資和預留消防通道,并按規定存放物品。

4、使用爆破器材前辦理“民用爆破物品使用證”;

5、爆破員、倉管員、電工、焊工、安全員等必須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6、做好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做到用電安全負荷;

7、明確劃分用火作業區域,嚴格動火作業審批,并在動火作業區設置滅火器材和防火設備,焊割作業不準與油漆、噴漆、木工等易燃操作同時間、同部位上下交叉作業,必要時設看火人員,并檢查焊割工具和安全設備是否齊全有效、禁止使用不合格的焊割工具和安全設備,焊割部位必須與氧氣瓶乙炔瓶及各種易燃材料隔離,二瓶之間不得小于5M,與明火之間不得小于10M且應直立使用,禁止平放臥倒使用,嚴禁曝曬、撞擊。在有五級以上大風時,停止高空和露天焊割作業,在焊割結束離開操作現場時,必須切斷電源、氣源,并檢查無危險且方可離開;

8、防水施工、噴漆、涂漆作業場所要有良好通風、禁止一切火源,采用防爆的電器設備,禁止與焊割同時間、同部位上下交叉作業;

9、木工房內嚴禁吸煙和明火作業,工作完畢后拉閘斷電,并經檢查無火險后離開;

10、生活區內嚴禁私自使用電爐、電熱器具,嚴禁亂拉亂搭電線照明;

11、鍋爐安裝要嚴格執行有關安全規程和技術文件的要求,對鍋爐及安全附件要定期檢查和校驗,對失靈附件要及時更換,定期對鍋爐進行內外部檢驗和水壓試驗,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嚴格值班制度,杜絕違章;

12、建立防火檢查制度,按《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等標準進行安全檢查、監測,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并對整改情況進行驗證。

篇2:礦井火災預防制度范本

1井下嚴禁使用可延燃橡套電纜和非阻燃皮帶。

2井下機電硐室一律不用可燃性材料砌筑,并在機電硐室內安設2—4具MFZ8型貯壓式干粉滅火器和貯存0.5m3以上的河砂。

3皮帶斜井共安設14具MFZ8型貯壓式干粉滅火器,其安設位置為:每臺皮帶運輸機的機頭和第三臺皮帶運輸機的機尾各安設2具滅火器,在皮帶運輸機的中部每隔100m安設1具滅火器。其他皮帶運輸巷,在皮帶運輸機的機頭、機尾各安設2具MFZ8型貯壓式干粉滅火器,在皮帶運輸機的中部每隔200m安設1具滅火器。對井上、下防火設施和消防器材,每季度進行一次檢查。

4井下全部使用阻燃性皮帶。皮帶運輸巷道管路每隔50m設一個三通,其他巷道管路每隔100m設一個三通。

5在發生火災時,礦井的防塵供水管道作為消防管道使用。

6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井巷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須有經批準的專門安全技術措施。必須堅持每次工作結束后清除易燃物、可燃物等,做到人走場地清。

7井下電氣設備必須符合完好標準,掘進磧頭必須按規定安裝“三專兩閉鎖”。局扇必須由瓦檢員開關。

8井下嚴禁帶電檢修和搬遷電氣設備。

篇3:防治井下火災管理規定

一、消防設施

1、井下消防管路要接到所有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門口。

2、必須在井上下設置消防材料庫,材料庫的材料、工具品種及數量由礦長確定。

3、每一采煤工作面及煤(半煤)巷掘進工作面,最少裝備兩臺滅火器。其它地點滅火器配備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

4、健全消防器材檢查制度。由礦長、安監部門負責監督落實。礦長應簽閱檢查記錄,檢查間隔不超過一個月。失效、失修的滅火器要及時更換。

二、防火措施

1、井口房和扇風機房附近20米范圍內不得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

2、入井人員嚴禁攜帶煙草、點火物品、穿化纖衣服,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和使用電爐。

3、盡量不要在井下和井口房內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巷和井口房內從事這些工作的,必須制定特殊的安全措施,報礦長批準后實施。

4、井下電纜必須為不延燃型,電器設備必須確保防爆、隔爆性能。

5、井底車場、井筒、主要絞車房、機電硐室、炸藥庫等,都必須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6、炸藥、雷管的選擇,炮眼的深度及封堵長度、質量,放炮器的使用要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嚴禁違章放炮。

三、自然發火的防治

1、我礦屬自然發火礦井,各采掘工作面作業規程中必須有防止自然發火的專門措施。

2、在進行開采設計時,必須選擇有利于防止自然發火的巷道布置和支護形式。根據自然發火期的長短,回采速度及所采取的防火措施等因素,確定采區和回采工作面的尺寸。兩個回采工作面之間必須留設煤柱,煤柱寬度的設計要符合防火要求。

3、采煤面回采結束后至多一個月,必須對采空區進行密閉,因回收材料不及時,造成不能封閉的,要追究礦生產科及影響單位責任。如因通風工區管理不力推遲封閉時間,追究通風區長的責任。

4、必須搞好全礦井自燃火災的預測預報工作,每旬至少觀測一次。觀測地點:防火墻內外、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區、高冒點及總工程師指定的其他地點。觀測內容:氣體成份(氧氣、沼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氣溫、水溫等。特殊情況需增加觀測內容,由礦總工程師決定。預測預報情況報礦總工程師簽閱,通風工區備案。

5、對高冒點要實行掛牌編號管理,定期進行防火預測預報。觀測要求同4,特殊情況由礦總工程師決定。

四、滅火措施

1、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礦調度室和現場人員立即通知、引導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地區的人員撤離危險區域。

2、滅火救災時的通風制度由礦長、總工程師決定,未經礦長、總工程師批準,不得采取反風措施。需要反風時,必須先撤出原進風側人員。掘進工作面發生火災時,未經礦總工程師批準,任何人不得隨意停開局扇。

3、在搶救人員滅火及封閉火區時,必須指定專人檢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塵、其他有害氣體和風流變化,嚴防瓦斯、煤塵爆炸和人員中毒。

4、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封閉火區,盡量縮小封閉范圍,封閉順序應在火源的進回風側同時封閉。不具備同時封閉條件時,可采用先封火源進風側,后封火源回風側的封閉順序,一般不得采用“先回后進”的封閉順序。

5、接火警后,礦要根據情況,成立搶險救災指揮部或領導小組,指揮滅火救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