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施工機械安全防護措施

施工機械安全防護措施

2024-07-12 閱讀 7679

1、施工機械的使用應按其技術性能的要求正確使用。缺少安全裝置或安全裝置已失效的機械設備不得使用。

2、嚴禁拆除機械設備上的自動控制機構、力矩限位器等安全裝置,及監測、指示、儀表警報器等自動報警、信號裝置。其調試和故障的排除應由專業人員負責進行。

3、處在運行和運轉中的機械嚴禁對其進行維修、保養或調整等作業。

4、機械設備應按時進行保養,當發現有漏保、失修超載帶病運轉等情況時,應停止其使用。

5、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并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在取得有關部門頒發的操作證、特殊工種操作證后,方可獨立操作。

6、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的命令,操作人員有權拒絕執行。由于發令人強制違章做業造成事故者,應追究發令人的責任,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7、機械作業時,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或將機械交給非本機操作人員操作。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區和操作室。嚴禁酒后操作。

8、機械操作人員和配合作業人員,都必須按規定穿戴勞動保護用品,長發不得外露。高空作業必須系安全帶,不得穿硬底鞋和拖鞋。嚴禁從高處往下投擲物件。

9、進行日作業兩班及以上的機械設備均須實行交接班制。操作人員要認真填寫交接班記錄。

10、機械進入作業地點后,施工技術人員應向機械操作人員進行施工任務及安全技術措施交底。操作人員應熟悉作業環境和施工條件,聽從指揮,遵守現場安全規則。

11、現場施工負責人應為機械作業提供道路、水電、臨時機棚或停機場地等必須的條件,消除對機械作業有妨礙或不安全的因素。夜間作業必須設置有充足的照明。

12、在有礙機械安全和人身健康場所作業時,機械設備應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操作人員必須配備適用的安全防護用品。

篇2:機械設備設施及安全防護用具管理制度

1、對施工現場使用的各種機械設備設施及安全防護均應進行登記。

2、新購置的安全防護用具必須具有“三證一書”即: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技術監督部門檢驗報告和使用說明書。

3、自有及外租設備,必須持有技術監督部門或安全監督局出具的使用許可證,以及安裝單位的安裝資質證復印件(加蓋印章)和安裝后的驗收合格報告。

4、施工現場使用的施工機具必須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場使用,施工現場設備設施根據具體情況做好防雨、防曬、防潮及避雷保護等措施,機械設備應保持清潔、潤滑、緊固、調整、防腐,要有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

5、外租機械設備必須同租賃方簽定租賃合同和安全協議,安全協議內容必須齊全。

篇3:工程機械維修安全防護制度

1、工作環境應干燥整潔,不得堵塞通道。

2、多人操作的工作臺,中間應設防護網,對面操作時應錯開。

3、清洗用油、潤滑油指及廢油脂,必須指定地點存放。廢油、廢棉紗不準隨地亂丟。

4、扁鏟、沖子等尾部不準淬火,出現卷邊裂紋時應及時處理,剔鏟工件應防止鐵屑飛濺傷人,活動扳手不準反向使用,打大錘時不準戴手套,在大錘甩轉方向上不準有人。

5、用臺鉗夾工件,應夾緊夾牢,所夾工件不得超過鉗口最大行程的三分之二。

6、機械解體,要用支架,架穩墊實,有回轉機構者要卡死。

7、修理機械,應選擇平坦堅實的地點停放,支撐牢固和楔緊;使用千斤頂時,必須用支架墊穩。

8、不準在發動著的車輛下面操作。

9、架空試車,不準在車輛下面工作或檢查,不準在車輛前方站人。

10、檢修有毒、易燃、易爆物的容器或設備時,應先嚴格清洗,經檢查合格后,并打開空氣通道,方可操作。在容器內操作,必須通風良好,外面應有人監護。

11、檢修中的機械,應有正在修理,禁止開動的標志示警,非檢修人員一律不準發動或轉動。檢修中,不準將手伸進齒輪箱或用手指找正對孔。

12、試車時應隨時注意各種儀表、聲響等,發現不正常情況,應立即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