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水利水電施工安全技術措施編制導則

水利水電施工安全技術措施編制導則

2024-07-12 閱讀 1175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有效控制施工過程中不安全因素,規范安全技術措施編制工作,提高其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安全生產技術措施是指針對施工過程中已知的或潛在的危險因素采取的消除或控制性技術;亦即以保障員工、設備和財產安全、防止安全事故、職業危害、環境污染事故發生為目的在技術上所采取的措施。?

第三條各單位工程技術部門為安全技術措施編制的責任單位,其它部門(安全、設備、人力部門等)為參與單位。

第四條安全技術措施應針對重大危險因素而編制,危險因素分為施工安全、環境安全兩大類。

第五條安全技術措施編制依據: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行業標準、施工環境資料、設計文件、安全防護設施標準、施工技術規程、安全技術規程。

第六條本標準適用于集團公司系統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

第二章?安全技術措施編制的原則

第七條在編寫安全技術措施時首先應對危險因素進行辨識、在辨識清楚的基礎上對人、機、料、法、環五個環節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采取技術手段進行控制。

第八條符合性和充分性原則: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內容必須符合現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技術規范、標準。必須以滿足安全生產工作需要為前提。

第九條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則:必要性就是要在對施工項目進行風險評價的基礎上確定出重大危險因素和風險程度,為減少和防止風險而應采取的相應安全技術措施。

可行性就是在滿足安全生產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結合現有的施工能力、施工機械、人員素質情況制定的安全技術措施。

第十條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就是要做到安全技術措施的對象明確、目的清楚、簡單明了、易于操作。

第三章?安全技術措施的主要內容

第九條安全技術措施的主要內容如下:

1、工程簡況及施工布置圖:

2、進入施工現場的安全規定;

3、地面及深坑(基坑)作業的防護;

4、高處及立體交叉作業的防護;

5、施工用電安全技術措施;

6、機械設備及特種設備使用的安全技術措施;

7、對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制定的針對性安全技術措施;

8、預防自然災害(防臺風、防雷擊、防洪水、防地震、防暑降溫、防凍、防寒、防滑等)的措施;

10、防火防爆措施。

11、各種材料、施工機械在施工現場的堆放位置平面圖、實行定置化管理。

第十條必須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的項目

1、土石方開挖工程、爆破工程、地下工程;

2、斜、豎井工程;

3、大型排架和高棧橋施工;

4、大型金屬結構、機電設備運輸、大型施工設備安裝與拆除施工;

5、高處臨空、臨水和高邊坡施工;

6、兩層以上交叉和系統性電氣作業;

7、水上、水下工程施工;

8、其它對安全有重大影響的工程施工;

9、施工用電方案;

10起重吊裝施工

第四章?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程序

第十一條安全技術措施編制流程

第十二條編制前的準備工作

1、收集施工項目所處的施工環境資料、工程圖紙、設計文件、工期要求并深入施工現場進行查勘。

2、收集有關的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安全防護設施標準、安全操作規程、施工工藝、同類技術文件。

3、有關的危險因素辨識、評價資料。

第十三條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

1、根據掌握的工程概況、設計要求、工期要求、現場施工環境合理地布置施工平面,在進行施工平面布置時,臨時生活、生產設施要避開周邊重大危險因素并不得對周邊環境造成安全影響,同時要對具有危險性的臨時設施按有關規定進行布置并進行標識。

2、對施工作業現場進行認真的考察,確定對施工作業有可能造成重大安全影響的周邊危險因素,針對這些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消除這些危險因素。在無法消除的情況下要制定相應的監控措施,設計修建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必要安全防護設施,將其影響降至最小程度。

3、根據設計文件、工期要求、施工環境,具體分析本項目施工的特點,找出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安全狀態,針對這些不安全狀態制定相應的技術措施。

4、對施工過程進行作業流程分析,找出危險點,針對這些危險點制定相應的技術防范措施。

5、根據施工機械具體狀況和使用條件,從技術角度考慮對設備的使用制定相應的規定,尤其是一些老舊設備、工作環境特別差的設備必須制定,對安全保護裝置的使用做出明確規定,防止設備超負荷運行。

6、根據相關的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過程特點,規定作業程序,規范施工人員的作業行為。

7、在使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時,由于很多情況下都是第一次使用,因此要對作業過程進行認真的分析,找出其薄弱點和還沒完全掌握的危險點,并針對這些點編制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作業人員專門進行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

8、在進行有毒有害作業時,要根據作業特點從技術上對作業場所、防護設施、個人防護裝備、作業時間進行具體的規定,最大限度地降低對作業人員的危害。

9、對安全事故出現前的事故征兆、異常情況分析清楚并進行描述,制定出現事故征兆后應立即采取的應急措施以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或將事故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

10、安全事故隱患的處置方法

①消除與預防法:通過合理的計劃、設計和科學管理,盡可能從根本上消除某種危險因素;當消除危險因素有困難時,可采取預防性技術措施。

②替代隔離法:當危險因素不能消除時,可用另一種設備或物質替代危險物體,或者采取措施將人員與危險因素隔開,盡量減少接觸。

③設置薄弱環節方法:在生產中的某個部位設置薄弱環節,使危害發生在設置的薄弱部位。

④錯位布局法:在作業時間、空間上進行合理布置,盡量減少交叉干擾,利用位置、方位安排生產設備將職業危害作業遠離人群。

⑤聯鎖法:當操作者失誤或設備運行一旦達到危險狀態時,通過聯鎖裝置,終止危險運行。

⑥警告法:易發生故障或危險性較大的地方,配備醒目的識別標志。必要時,采用聲、光或聲光組合的報警裝置。

第五章?安全技術措施的審批和執行

第十四條安全技術措施編制完成后由項目技術負責人

審查,審查通過后報項目經理批準執行。重大項目的安全技術措施還應報工程局(公司)進行審批。

第十五條當施工條件發生變化時,安全技術措施應由編制部門進行相應的修訂。

第十六條工程開工前,應向參加施工的各類人員認真進行安全技術措施交底,使大家明白工程施工特點及各時期安全施工的要求并做好交底記錄。

第十七條施工過程中,現場管理人員應按施工安全技術措施要求,對操作人員進行詳細的工序、工種安全技術交底,使全體施工人員懂得各自崗位職責和安全操作方法。

第十八條安全技術措施由施工生產調度部門組織落實,作業隊負責執行,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監督。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開始執行。

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項目、作業場所、設備的標準。為便于各單位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執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不得施工的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工作基本原則,使我們的生產經營活動處于安全受控之中,特制定本標準,具體內容如下:

一、具備安全生產條件項目的標準

1、已建立項目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各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并保證有效實施。

2、已制定滿足安全生產需要的安全投入計劃并實施。

3、設置有安全生產管理部門,配備有數量和素質滿足安全生產需要的安全生產督管理人員,建立有從項目部至作業班組的完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保證體系。

4、制定有項目安全生產年(季)度工作計劃、目標及培訓教育計劃并付諸實施。

5、項目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經過安全生產管理培訓并持有效證件上崗。

6、所有特種作業人員經過培訓,持有效證件上崗。

7、特種設備經過有關部門檢驗合格并取得有關證明文件。

8、所有進場人員經過安全培訓并考核合格。

9、對所施工項目已進行危險因素辨識、評價,確定了重大危險因素,并制定了相應的控制措施。?

10、已建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編制了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配置了必要的應急救援資源并組織演練。

11、對有職業危害的作業場所制定了相應的管理措施,現場防護設施齊全有效,對作業人員配備了相應的個人防護用品。

12、給從事危險作業的人員已辦理意外傷害保險。

13、分包單位具備相應的安全資質和能力。

14、辦公、生活、庫房等臨時設施設置在安全區域。

15、消防、危險化學用品及民爆物品的管理滿足有關規定。

16、滿足法律法規或標準規定的其它要求。

二、滿足安全生產條件作業場所的標準。

1、施工區域及周邊的危險因素已經消除或得到有效的監控。

2、在施工現場主要進出口處設有工程情況等標識。即工程概況牌、施工標牌、主要管理人員牌、消防保衛(防火責任)牌、安全生產紀律及文明施工牌及施工現場平面圖、工程立體圖。施工區域內的危險地段、作業場所的安全警示警告標志齊全醒目,懸掛符合標準。

3、施工用電線路及電器按施工安全用電方案進行架設布置,無亂拉亂接現象。

4、安全、防護設施已經全部完成并經過有關部門的驗收。

5、在同一區域內有兩個以上單位施工時,已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并有專人進行協調管理。

6、所需的施工通道、棧橋、梯道等已經形成。

7、在有上下層交叉作業的部位已經采取防護措施。

8、在需要進行安全監護的作業場所設有專人進行安全監護。

9、針對危險性較大的單項工程制定有專項安全技術措施或安全作業指導書,并已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10、滿足法律法規或標準規定的其它要求。

三、符合安全生產條件設備的標準

1、產品質量合格證、技術資料、安裝及維修使用說明書、安全操作規程、使用、檢查、維修、保養、改造資料齊全。

2、機械性能良好,能夠在規定荷載下正常運行,外觀整潔干凈,各種管路無跑、冒、漏、滴等現象。

3、設備基礎穩定牢固,能滿足最大荷載情況下的承載要求。

4、各種啟動、制動、方向裝置靈敏、可靠。

5、各種安全保護裝置齊全,靈敏、可靠。

6、各種儀表齊全可靠,指示準確并經過相關部門檢驗合格。

7、所有外露傳動、轉動裝置均已進行安全防護,無裸露。

8、各種音響、燈光警示、報警裝置齊全有效。

9、安全防護設施已經安裝完畢并經過驗收。

10、電動設備接地良好,內部線路按規定進行布設,外接線路按有關規定進行架設,所有電線(纜)無破損。

11、在軌道上運行的設備,軌道面平整,軌道鋪設規范符合要求,軌道及周邊無障礙物、兩端有限位裝置及終端止擋。

12、各種設備在特殊條件下作業時制定有相應的作業規定。

13、設備應配置相應的消防器材。

14、滿足法律法規或標準規定的其它要求。

本標準自下發之日起執行,各單位可根據標準要求制定進一步的細化標準,并將執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集團公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反饋。

篇2:水電施工員崗位職責

1、認真學習貫徹執行國家、行業、地方及上級關于建筑給排水和電氣等安裝工程的施工技術、驗收標準和強制性規范;執行項目部制訂的質量保證計劃,落實質量保證措施。

2、負責主持安裝工程的分部分項工作,完成從施工準備到竣工驗收的全部過程;嚴格按圖施工,依據施工組織設計,科學地組織施工,合理地安排預埋預設、安裝和專項檢測及實驗等項工作,確保工程質量、工期和安全生產滿足項目部的要求。

3、參與編制施工組織設計,負責主持編制安裝施工方案和施工臨時用電方案;認真執行操作規范,指導并督施工人員按圖施工,嚴格執行安全、技術交底制度,簽發施工任務單,提供安裝用材料和設備計劃,控制材料消耗,從嚴格掌握人工費結算,認真審核工程量,做好質量檢查和安全施工等工作。

4、負責施工機械的使用、維修、保養工作,加強對施工用電安全和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施工用電必須執行三相五線制,采用TN-S按零保護系統,三級配電、兩級保護,實行“一機、一箱、一閘、一漏”。

5、認真記好施工日記,做好工程穩蔽記錄及技術、經濟簽證,協助內業技術員完善工程技術檔案,配合結算員整理結算資料。

6、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作任務。

篇3:水利水電施工安全技術措施編制導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有效控制施工過程中不安全因素,規范安全技術措施編制工作,提高其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安全生產技術措施是指針對施工過程中已知的或潛在的危險因素采取的消除或控制性技術;亦即以保障員工、設備和財產安全、防止安全事故、職業危害、環境污染事故發生為目的在技術上所采取的措施。?

第三條各單位工程技術部門為安全技術措施編制的責任單位,其它部門(安全、設備、人力部門等)為參與單位。

第四條安全技術措施應針對重大危險因素而編制,危險因素分為施工安全、環境安全兩大類。

第五條安全技術措施編制依據: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行業標準、施工環境資料、設計文件、安全防護設施標準、施工技術規程、安全技術規程。

第六條本標準適用于集團公司系統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

第二章?安全技術措施編制的原則

第七條在編寫安全技術措施時首先應對危險因素進行辨識、在辨識清楚的基礎上對人、機、料、法、環五個環節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采取技術手段進行控制。

第八條符合性和充分性原則: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內容必須符合現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技術規范、標準。必須以滿足安全生產工作需要為前提。

第九條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則:必要性就是要在對施工項目進行風險評價的基礎上確定出重大危險因素和風險程度,為減少和防止風險而應采取的相應安全技術措施。

可行性就是在滿足安全生產工作需要的前提下,結合現有的施工能力、施工機械、人員素質情況制定的安全技術措施。

第十條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就是要做到安全技術措施的對象明確、目的清楚、簡單明了、易于操作。

第三章?安全技術措施的主要內容

第九條安全技術措施的主要內容如下:

1、工程簡況及施工布置圖:

2、進入施工現場的安全規定;

3、地面及深坑(基坑)作業的防護;

4、高處及立體交叉作業的防護;

5、施工用電安全技術措施;

6、機械設備及特種設備使用的安全技術措施;

7、對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制定的針對性安全技術措施;

8、預防自然災害(防臺風、防雷擊、防洪水、防地震、防暑降溫、防凍、防寒、防滑等)的措施;

10、防火防爆措施。

11、各種材料、施工機械在施工現場的堆放位置平面圖、實行定置化管理。

第十條必須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的項目

1、土石方開挖工程、爆破工程、地下工程;

2、斜、豎井工程;

3、大型排架和高棧橋施工;

4、大型金屬結構、機電設備運輸、大型施工設備安裝與拆除施工;

5、高處臨空、臨水和高邊坡施工;

6、兩層以上交叉和系統性電氣作業;

7、水上、水下工程施工;

8、其它對安全有重大影響的工程施工;

9、施工用電方案;

10起重吊裝施工

第四章?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程序

第十一條安全技術措施編制流程

第十二條編制前的準備工作

1、收集施工項目所處的施工環境資料、工程圖紙、設計文件、工期要求并深入施工現場進行查勘。

2、收集有關的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安全防護設施標準、安全操作規程、施工工藝、同類技術文件。

3、有關的危險因素辨識、評價資料。

第十三條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

1、根據掌握的工程概況、設計要求、工期要求、現場施工環境合理地布置施工平面,在進行施工平面布置時,臨時生活、生產設施要避開周邊重大危險因素并不得對周邊環境造成安全影響,同時要對具有危險性的臨時設施按有關規定進行布置并進行標識。

2、對施工作業現場進行認真的考察,確定對施工作業有可能造成重大安全影響的周邊危險因素,針對這些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消除這些危險因素。在無法消除的情況下要制定相應的監控措施,設計修建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必要安全防護設施,將其影響降至最小程度。

3、根據設計文件、工期要求、施工環境,具體分析本項目施工的特點,找出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安全狀態,針對這些不安全狀態制定相應的技術措施。

4、對施工過程進行作業流程分析,找出危險點,針對這些危險點制定相應的技術防范措施。

5、根據施工機械具體狀況和使用條件,從技術角度考慮對設備的使用制定相應的規定,尤其是一些老舊設備、工作環境特別差的設備必須制定,對安全保護裝置的使用做出明確規定,防止設備超負荷運行。

6、根據相關的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過程特點,規定作業程序,規范施工人員的作業行為。

7、在使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時,由于很多情況下都是第一次使用,因此要對作業過程進行認真的分析,找出其薄弱點和還沒完全掌握的危險點,并針對這些點編制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作業人員專門進行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

8、在進行有毒有害作業時,要根據作業特點從技術上對作業場所、防護設施、個人防護裝備、作業時間進行具體的規定,最大限度地降低對作業人員的危害。

9、對安全事故出現前的事故征兆、異常情況分析清楚并進行描述,制定出現事故征兆后應立即采取的應急措施以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或將事故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

10、安全事故隱患的處置方法

①消除與預防法:通過合理的計劃、設計和科學管理,盡可能從根本上消除某種危險因素;當消除危險因素有困難時,可采取預防性技術措施。

②替代隔離法:當危險因素不能消除時,可用另一種設備或物質替代危險物體,或者采取措施將人員與危險因素隔開,盡量減少接觸。

③設置薄弱環節方法:在生產中的某個部位設置薄弱環節,使危害發生在設置的薄弱部位。

④錯位布局法:在作業時間、空間上進行合理布置,盡量減少交叉干擾,利用位置、方位安排生產設備將職業危害作業遠離人群。

⑤聯鎖法:當操作者失誤或設備運行一旦達到危險狀態時,通過聯鎖裝置,終止危險運行。

⑥警告法:易發生故障或危險性較大的地方,配備醒目的識別標志。必要時,采用聲、光或聲光組合的報警裝置。

第五章?安全技術措施的審批和執行

第十四條安全技術措施編制完成后由項目技術負責人

審查,審查通過后報項目經理批準執行。重大項目的安全技術措施還應報工程局(公司)進行審批。

第十五條當施工條件發生變化時,安全技術措施應由編制部門進行相應的修訂。

第十六條工程開工前,應向參加施工的各類人員認真進行安全技術措施交底,使大家明白工程施工特點及各時期安全施工的要求并做好交底記錄。

第十七條施工過程中,現場管理人員應按施工安全技術措施要求,對操作人員進行詳細的工序、工種安全技術交底,使全體施工人員懂得各自崗位職責和安全操作方法。

第十八條安全技術措施由施工生產調度部門組織落實,作業隊負責執行,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監督。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開始執行。

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項目、作業場所、設備的標準。為便于各單位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執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不得施工的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工作基本原則,使我們的生產經營活動處于安全受控之中,特制定本標準,具體內容如下:

一、具備安全生產條件項目的標準

1、已建立項目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各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并保證有效實施。

2、已制定滿足安全生產需要的安全投入計劃并實施。

3、設置有安全生產管理部門,配備有數量和素質滿足安全生產需要的安全生產督管理人員,建立有從項目部至作業班組的完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保證體系。

4、制定有項目安全生產年(季)度工作計劃、目標及培訓教育計劃并付諸實施。

5、項目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經過安全生產管理培訓并持有效證件上崗。

6、所有特種作業人員經過培訓,持有效證件上崗。

7、特種設備經過有關部門檢驗合格并取得有關證明文件。

8、所有進場人員經過安全培訓并考核合格。

9、對所施工項目已進行危險因素辨識、評價,確定了重大危險因素,并制定了相應的控制措施。?

10、已建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編制了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配置了必要的應急救援資源并組織演練。

11、對有職業危害的作業場所制定了相應的管理措施,現場防護設施齊全有效,對作業人員配備了相應的個人防護用品。

12、給從事危險作業的人員已辦理意外傷害保險。

13、分包單位具備相應的安全資質和能力。

14、辦公、生活、庫房等臨時設施設置在安全區域。

15、消防、危險化學用品及民爆物品的管理滿足有關規定。

16、滿足法律法規或標準規定的其它要求。

二、滿足安全生產條件作業場所的標準。

1、施工區域及周邊的危險因素已經消除或得到有效的監控。

2、在施工現場主要進出口處設有工程情況等標識。即工程概況牌、施工標牌、主要管理人員牌、消防保衛(防火責任)牌、安全生產紀律及文明施工牌及施工現場平面圖、工程立體圖。施工區域內的危險地段、作業場所的安全警示警告標志齊全醒目,懸掛符合標準。

3、施工用電線路及電器按施工安全用電方案進行架設布置,無亂拉亂接現象。

4、安全、防護設施已經全部完成并經過有關部門的驗收。

5、在同一區域內有兩個以上單位施工時,已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并有專人進行協調管理。

6、所需的施工通道、棧橋、梯道等已經形成。

7、在有上下層交叉作業的部位已經采取防護措施。

8、在需要進行安全監護的作業場所設有專人進行安全監護。

9、針對危險性較大的單項工程制定有專項安全技術措施或安全作業指導書,并已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10、滿足法律法規或標準規定的其它要求。

三、符合安全生產條件設備的標準

1、產品質量合格證、技術資料、安裝及維修使用說明書、安全操作規程、使用、檢查、維修、保養、改造資料齊全。

2、機械性能良好,能夠在規定荷載下正常運行,外觀整潔干凈,各種管路無跑、冒、漏、滴等現象。

3、設備基礎穩定牢固,能滿足最大荷載情況下的承載要求。

4、各種啟動、制動、方向裝置靈敏、可靠。

5、各種安全保護裝置齊全,靈敏、可靠。

6、各種儀表齊全可靠,指示準確并經過相關部門檢驗合格。

7、所有外露傳動、轉動裝置均已進行安全防護,無裸露。

8、各種音響、燈光警示、報警裝置齊全有效。

9、安全防護設施已經安裝完畢并經過驗收。

10、電動設備接地良好,內部線路按規定進行布設,外接線路按有關規定進行架設,所有電線(纜)無破損。

11、在軌道上運行的設備,軌道面平整,軌道鋪設規范符合要求,軌道及周邊無障礙物、兩端有限位裝置及終端止擋。

12、各種設備在特殊條件下作業時制定有相應的作業規定。

13、設備應配置相應的消防器材。

14、滿足法律法規或標準規定的其它要求。

本標準自下發之日起執行,各單位可根據標準要求制定進一步的細化標準,并將執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集團公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