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鉆探工安全操作規程
1、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工作崗位,上班前不準喝酒,進入施工現場必須穿戴整齊,戴好安全帽,不得赤腳、穿拖鞋、打赤膊工作。
2、高空作業必須掛好安全帶,禁止上下同時作業。
3、各類機械設備安裝、牢固、周正、水平,不準帶電移動設備。雷雨、暴雨禁止作業。
4、在鉆具下入鉆孔途中遇阻時,用管鉗轉動鉆具但吊卡必須吊住鉆桿。
5、回次終了時,必須用升降機將主動鉆桿提上孔口,不得邊用卡盤,邊用管鉗別,以防管鉗打滑傷人。
6、提下鉆不能猛提猛放,孔內卡鉆更不得強行起拔,應用震動或轉動等方法提升。
7、不得將手置于鉆具、取土器底部或用手托。起拔墊叉時不得將手拿在墊叉下面。
8、不使用扭傷錯股的鋼絲繩,鋼絲繩上的斷頭刺應削掉,斷頭達1/7時不得繼續使用。
9、彎曲及裂痕未經修復的鉆塔不得使用,各部、零件均應保持完整無缺,起鉆時應隨時注意塔架的負荷能力。
10、鉆塔場地應進行整平,以防設備及鉆塔傾斜,木機臺板厚度不得小于40毫米。
11、錘擊套管不能用手扶套管打箍,在打吊時不準用手扶吊錘桿,同時必須安裝沖擊把手。
12、用鉆桿撬起鉆具時不得用胸口或腹部向下壓鉆桿,不使用有傷痕的撬桿。
13、定期對機具進行檢查,對摩損部件應及時修理或更換。
14、水上鉆探作業必須具備必要的安全設施,所有施工人員進入水上施工前,應接受水上安全教育。
15、船舶或平臺兩側,設置牢固的護欄,上下平臺或船舶的人行梯須安全穩固,并經常檢查是否有松脫損壞情況謹防人員落水。
16、船舶或平臺的拼裝、航行、施運、招錨、定位和其它有關標志均須符合航運要求和水上交通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必須按規定設置信號燈或航標。
17、水上作業應配齊救生圈。
18、在水上施工過程中,必須與氣象、水上監測部門保持聯系,掌握水位水流變化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對付突然情況發生措施。
19、應指定專人負責檢查船舶有無斷纜、跑錨、漏水現象和平臺有無傾斜、失穩、支架損壞等現象,如發現有危險因素,必須立即報告,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險因素。
20、運輸設備、材料、人員的船只,必須由持有執照的駕駛人員或船工駕駛操作,嚴禁無照駕駛操作。
21、在稻田和泥濘的場地上施工,操作人員應穿長筒膠鞋,嚴禁打赤腳,以防傷腳或觸電。
22、所有設備遷移,必須先切斷電源總開關,嚴禁帶電移位。
23、所有從事工程地質鉆探施工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巖心鉆探規程》中的有關條款。
篇2:地質科科長防突安全責任制
1、加強安全思想政治工作,強化防突安全意識,組織好職工安全防突培訓工作,提高職工的防突工作能力。
2、做好職工專業知識培訓工作,搞好地質科自主保安業務,制訂年、月計劃安排,并監督、檢查、落實。
3、加強對各采掘區域的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搞好地質預測預報工作,提高礦井地質防突工作能力。
4、組織全科人員深入現場,及時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測量,地質、水文等各種問題。
5、組織全科人員參加技術革新和推廣新技術活動,積極開展防突研究。
6、協助礦長搞好礦井安全防突工作,為總承包任務的順利完成,搞好本職工作盡職盡責。
篇3:特殊條件重大異常地質分析報告審批制度
地質工作直接服務生產,為了保證在特殊條件、重大異常情況下及時提供準確的地質資料,避免無計劃揭露,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特殊條件、重大異常地質情況范圍
1、掘進工作面出現滲水、淋水、涌水量突然增大;
2、掘進工作面10m范圍內出現煤層頂板嚴重破碎、片幫;
3、掘進工作面超前鉆探過程中,發現新的地質異常;
4、煤層傾角發生突然變大,超出掘進工作面10m范圍內平均傾角3°以上;
5、采煤工作面出現底板鼓起;
6、煤層頂板破碎范圍超過5m以上,或工作面片幫范圍超過15m以上;
7、工作面超前鉆探出現新的異常;
8、工作面涌水量突然增大,超出12小時的排水能力;
二、特殊條件、重大異常地質情況匯報
1、有以上情況發生時,各采、掘、開施工隊組必須當班及時向地測科和礦調度室匯報;
2、匯報內容應包括發生的時間、地點、范圍、變化情況及對安全生產的影響,盡可能把現場情況敘述清楚。
三、特殊條件、重大異常分析報告的編寫與審批
1、地測科在接到礦調度室的通知或施工單位的匯報情況后,立即組織技術人員開展調查;
2、根據調查情況,組織特殊條件、重大異常地質分析會,編制分析報告。
3、分析報告要求所有參加人員簽字、科長審核、礦總工程師批準。
4、分析報告報送礦總工程師和相關業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