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礦井巷施工漏垮冒頂預防處理方法

煤礦井巷施工漏垮冒頂預防處理方法

2024-07-13 閱讀 8146

一、引言因為頂板意外

冒落造成的人員傷亡、設備損害、生產中止等事故,仍然是煤礦生產的主要災害之一,許多特殊的地質技術環境中需要制定特殊的頂板支護安全措施,并且有關干部要親自到現場指揮。在松軟的煤、巖層和流沙及地質破碎帶,斷層帶掘進井巷時,較有可能大面積漏垮冒頂。例如:20**年7月吉林省白山市某礦在施工付井井筒發生冒頂,在處理冒頂時又發生冒頂和潰水,將當場作業的5名工人埋住。在搶救過程中,再次發生冒頂和潰水事故,將13名礦工和3名救護隊員全部埋壓。事故后當地省市及通化礦務局制定了積極穩妥的事故搶救方案,歷時16天,被埋壓的21人全部扒出。事故直接原因:違章處理冒頂,發生埋人事故后,又盲目違章搶救造成冒頂并發生潰水,致使事故擴大。由此可見,預防井巷冒頂,重視井巷漏垮冒頂處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井巷漏垮冒頂事故的防治

由于井巷遇煤層松軟傾角大,直接頂幫異常破碎,工作面支護如果某個地點失效或無法支護,發生局部漏冒,破碎頂板就有可能從這個位置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漏空,導致工作面漏垮冒頂事故。

(一)井巷工程地質預測預報

1.井巷工程施工前地質預測預報,利用地質勘探、已有井巷工程揭露有關地質資料,預測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質破碎帶、大斷層、陷落柱、背向斜擠壓等構造,松軟厚煤層的位置,影響范圍,以便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

2.井巷工程施工過程特殊的地質技術環境觀察,井巷工程頂板裂隙發育,地質破碎帶出現,斷層面間多充以粉狀或泥狀物,斷層面都比較光滑,上下盤之間的巖石幾乎沒有黏結力,尤其是斷層面成為導水裂隙時更是彼此分離、漏煤、大淋水等現象,是可能冒頂預兆,就必須果斷預測,加以防范。()

(二)預防井巷漏垮冒頂的安全技術措施

1.選用合適的支護,巷道支架應有足夠的支護強度以抗衡圍巖壓力。支架所能承受的變形量,應與巷道使用期間圍巖可能的變形量相適應。

2.盡可能做到支架與圍巖共同承載。支架選型時,盡可能采用有初撐力的支架,支架施工時要嚴格按工序質量要求進行,并特別注意頂與幫的背嚴背實問題,杜絕支架與圍巖間的空頂與空幫現象。

3.凡因支護失效而空頂的地點,在新支護時應先護頂,再施工。巷道替換支架時,必須先支新支架,再拆老支架。靠近掘進工作面10米長度內的支護,在爆破前必須加固,被爆破崩倒、崩壞的支架必須先修復。

4.在易發生推垮冒頂的巷道中要提高巷道支架的穩定性。可以在巷道的支架之間拉撐件連接固定,增加架棚的穩定性,以防推倒。傾斜巷道中支架被推倒的可能性更大,其支架后拉撐件的強度,密度要適當加大,并有防止矸石、物料、支架滾落和支架歪倒的安全措施。

(三)井巷施工超前支護應用井巷工程施工遇異常破碎頂板,松軟煤層,需繼續往前施工,預防冒頂重點是控制頂板。對此,近年來我們在煤礦井巷作業施工實踐中應用超前支護,減少冒頂,效果明顯。在掘進迎頭井巷頂部使用超前鉆桿,超前過頂控制頂板。在巷道前進方向打眼,留設鉆桿,數條鉆桿形成渠與圍巖共同承載,達到控制頂板。鉆桿長度3~5米,平行鉆桿間距15~20cm,鉆桿條數根據巷道斷面寬度選擇,一般6.1m2常用斷面井巷,上寬1.7米,使用6~8根鉆桿,鉆桿仰角控制在5°~8°。為保證鉆桿分布均衡平行,原則上不使用長鉆矸一次打到位,而是先用短鉆桿1.5米左右打一節后,逐步用長鉆桿加深到最終長鉆桿固定下來。鉆桿是否復用回收,必須根據工程后期安全性及回收成本確定。破碎頂板巷道長,可以重復使用此方法,相互疊加使用。例如:豐海煤礦307采區+15c9n,兩次過厚煤層,301采區-60c9s過破碎帶采用該方法,巷道施工順利通過。

常用工具:

1.氣腿式鑿巖機yz—24型。

2.鉆頭規格:ф42mm,ф38mm.

3.鉆桿:b22-1.5b22-3.5.

(四)炮眼布置及裝藥量合理,盡量避免崩倒支架

三、井巷冒頂后工程處理

(一)控制冒頂范圍擴大防止和減弱大面積切冒危害的原則是改變巖體的物理力學性質,以減小頂板懸露及冒落面積,減小頂板冒落高度,降低空氣排放速度。一是用坑%考-試-大%木裝頂,控制頂板垮落;二是噴漿,可以弱化頂板和擴大巖層中裂隙以弱面的作用。

(二)局部繞灌混凝土充填井巷冒頂空間大,高度5~6米以上,裝頂控制頂板難度較大及無法操作,混凝土砌拱過冒頂區,按正規的程序作業施工困難,基礎無法先挖。必須根據空間掌握,能施工拱體或墻體先局部澆灌上混凝土。冒頂區附近圍巖往往壓力大、破碎。為保證新施工繞灌的砌體有一定抗壓初撐力,一般都使用軌拱,或型鋼做骨架。最后逐步對砌體不完整的部位進行修整完善。豐海礦307采區-130石門冒頂處理,加福礦206采區軌道上山-20岔口冒頂都采用該方案過冒頂區。

篇2:井巷維修報廢安全技術規程

第一條煤礦企業必須制定井巷維修制度,加強井巷的維修,保持巷道設計斷面,保證通風、運輸的暢通和行人安全。巷道失修率不得超過規定。

第二條井筒大修時必須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維修井巷支護時,必須有安全措施。嚴防頂板冒落傷人、堵人和支架歪倒。

擴大和維修井巷連續撤換支架時,必須保證有在發生冒頂堵塞井巷時人員能撤退的出口。在獨頭巷道維修支架時,必須由外向里逐架進行,并嚴禁人員進入維修地點以里。

撤掉支架前,應先加固工作地點的支架。架設和拆除支架時,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撤換支架的工作應連續進行;不連續施工時,每次工作結束前,必須接頂封幫,確保工作地點的安全。

維修傾斜井巷時,應停止行車;需要通車作業時,必須制定行車安全措施。嚴禁上、下段同時作業。

第三條修復舊井巷,必須首先檢查瓦斯,當瓦斯積聚時,必須按規定排放,只有在回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0%、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空氣成分符合本規程第一百條的要求時,才能作業。

第四條報廢的立井應填實,或在井口澆注1個大于井筒斷面的堅實的鋼筋混凝土蓋板,并應設置柵欄和標志。

報廢的斜井應填實或在井口以下斜長20m處砌筑1座磚、石或混凝土墻,再用泥土填至井口,并加砌封墻。

報廢的平硐,必須從硐口向里用泥土填實至少20m,再砌封墻。

報廢井口的周圍有地面水影響時,必須設置排水溝。

封填報廢的立井、斜井和平硐時,必須做好隱蔽工程記錄,并填圖歸檔。

第五條報廢的巷道必須封閉。報廢的暗井和傾斜巷道下口的密閉墻必須留泄水孔。

第六條報廢的井巷,必須在井上、下對照圖上標明。

從報廢的井巷內回收支架和裝備時,必須制定安全措施。

篇3:某井下機械提升傾斜井巷敷設電纜保護措施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四百六十二條“在總回風巷、專用回風巷及機械提升的進風傾斜井巷(不包括輸送機上、下山)中不應敷設電力電纜。確需在機械提升的進風傾斜井巷(不包括輸送機上、下山)中敷設電力電纜時,應當有可靠的保護措施,并經礦總工程師批準”的規定,經排查,我礦存在在機械提升的進風傾斜井巷(不包括輸送機上、下山,以下同)中敷設電力電纜的情況。為了可靠的保護機械提升的進風傾斜井巷中敷設的電力電纜,結合我礦實際,特制定本安全措施。

一、機械提升的進風傾斜井巷中敷設的電力電纜的保護措施

1.機械提升的進風傾斜井巷中敷設的電力電纜由井巷區域管理責任單位和電力電纜使用單位共同負責保護,保護具體工作的實施由熟悉電力電纜敷設情況的專職電工負責,且遵守礦上有關供用電管理制度的規定。

2.機械提升的進風傾斜井巷中敷設的電力電纜應盡量避免中間接頭,確需有中間接頭的,必須使用專用的電纜連接器、電纜接線盒進行連接,高壓電纜使用金屬連接器連接的,連接器的金屬外殼必須裝設局部接地極可靠接地,防止纜線表面液化水滲入連接裝置。

3.在機械提升的傾斜井巷中敷設電纜高度應大于礦車的高度,不致于礦車掉道時,擠壓電纜。

4.在敷設電力電纜的傾斜井巷中運輸支架等大型設備時,應提前加工模擬車進行試驗,當車輛不能順利通過時,應采取措施,確保車輛順利通過。

5.在敷設電力電纜的傾斜井巷中運輸大型設備時,應提前對車輛、軌道及安全設施完好情況進行細致檢查,確保完好、可靠。

6.進風傾斜井巷中敷設的電力電纜的上一端饋出開關柜、配電開關裝置必須裝有線路短路、過負荷和檢漏等保護,并整定準確、可靠投用。

7.進風傾斜井巷中敷設的電力電纜的敷設要求必須滿足:

(1)電纜必須用吊鉤、夾子、卡箍或者它夾持裝置吊掛敷設整齊,電纜有適當的弛度,在意外受力時可以自由墜落,懸掛間距不得超過3m;

(2)電纜不得懸掛在管路上,不得遭受淋水,不得下垂到水溝中,嚴禁在電纜上懸掛任何物件;

(3)電纜與壓風管、供水管在巷道同側敷設時,必須敷設在管子上方,并保持0.3m以上間距。

(4)通信和信號電纜應當與電力電纜分掛在井巷的兩側,如果受條件所限,應當敷設在距電力電纜0.3m以外的地方。

(5)高、低壓電力電纜敷設在巷道同一側時,低壓電纜之間的距離應當大于0.1m。

(6)高壓電纜之間、低壓電纜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50mm。

8.電纜的連接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1)電纜與電氣設備連接時,電纜線芯必須使用齒形壓線板(卡爪)、線鼻子或者快速連接器與電氣設備進行連接。

(2)不同型電纜之間嚴禁直接連接,必須經過符合要求的接線盒、連接器或者母線盒進行連接。

(3)橡套電纜的修補連接(包括絕緣、護套已損壞的橡套電纜的修補)必須采用阻燃材料進行硫化熱補或者有與熱補有同等效能的冷補。

9.每周安排人員對固定敷設電纜懸掛情況進行檢查,發現掉落、淋水等情況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