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X煤礦南區主斜井砼澆筑施工安全措施

X煤礦南區主斜井砼澆筑施工安全措施

2024-07-13 閱讀 7178

為保證澆筑砼過程中的人員及設備安全,并且保證施工質量。特制定以下澆筑砼施工安全措施,望所有參加施工人員遵照執行。

一、工程概況

1、主斜井表土段凈寬4.2m,凈高3.5m。支護采用u型鋼一次支護+鋼筋混凝土二次支護。一次支護厚度為150mm,二次支護厚度為350mm,共500mm支護厚度。澆筑混凝土標號為c30。

2、澆筑采取一次支模,一次澆筑的施工措施。先把8棚碹骨支模完畢,高度、寬度、下山坡度按甲方提供圖紙的設計要求調整完畢后,再經行澆筑。

3、澆筑模板腿部,采用1500×300×50mm規格的鐵模板,拱部采用10#槽鋼*6m支模。

4、鋼筋網采用φ20為環筋,φ18為縱筋編織成網。

二、混凝土澆筑與振搗的安全要求

1、進入施工現場的作業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嚴禁酒后上崗、施工現場嚴禁吸煙、嚴禁隨地大小便。

2、澆筑混凝土使用的模板節間應連接牢固。操作部位應有護身欄桿,不準直接站在溜槽幫上操作。

3、澆筑拱形結構時,應自兩邊拱腳對稱地同時進行;澆筑料倉時,下出料口應先行封閉,并搭設臨時腳手架,以防人員下墜。

4、夜間澆筑混凝土,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

5、使用振搗器時,應按混凝土振搗器使用安全要求執行,濕手不得接觸開關,電源線不得有破損和漏電。開關箱內應裝設防濺的漏電保護器,漏電保護器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應不大于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小于0.1s。

6、澆筑作業必須設專人指揮,分工明確。

7、混凝土振搗器使用前必須經過電工檢查確認合格后方可使用,開關箱內必須裝置漏電保護器,插座插頭應完好無損,電源線不得破皮漏電;操作者必須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

8、任何施工經行前,必須確認安全后方可作業。

9、泵送混凝土時,宜設2名以上人員牽引布料桿。泵送管接口、安全閥、管架等必須安裝牢固,輸送前應試送,檢修時必須卸壓。

10、澆筑拱型結構,應自兩邊拱腳對稱同時進行,澆筑時應設置安全防護設施。

11、澆灌頂時應站在腳手架或平臺上作業,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撐上操作。澆灌人員不得直接在鋼筋上踩踏、行走。

12、向模板內灌注混凝土時,作業人員應協調配合,灌注人員應聽從振搗人員的指揮。

13、澆筑混凝土作業時,模板倉內照明用電必須使用12v低壓。

14、預應力灌漿應嚴格按照規定壓力進行,輸漿管道應暢通,閥門接頭應嚴密牢固。

二、混凝土養護的安全要求

1、已澆守的混凝土,應加以覆蓋和澆水,使混凝土在規定的養護期內,始終能保持足夠的濕潤狀態。

2、澆筑七天內每天每班澆水養護一次,七天以后每天澆水養護一次。

三、混凝土振搗器使用安全要求

1、作業前,檢查電源線路應無破損漏電,漏電保護裝置應靈活可靠,機具各部連接應緊固,旋轉方向正確。

2、振搗器不得放在初凝的混凝土、樓板、腳手架、道路和干硬的地面上進行試振。如檢修或作業間斷時,應切斷電源。

3、插入式振搗器軟軸的彎曲半徑不得小于50cm,并不得多于兩個彎;操作時振搗捧應自然垂直地插入混凝土,不得用力硬插、斜推或使鋼筋夾注棒頭,也不得全部插入混凝土中。

4、振搗器應保持清潔,不得有混凝土粘結在電動機外殼上妨礙散熱。發現溫度過高時,應停歇降溫后方可使用。

5、作業轉移時,電動機地電源線應保持有足夠地長度和松度,嚴禁用電源線拖拉振搗器。

6、電源線路要懸空移動,應注意避免電源線與地面和鋼筋相摩擦及車輛的輾壓。經常檢查電源線的完好情況,發現破損應立即進行處理。

7、振搗器與平板應保持緊固,電源線必須固定在平板上,電器開關應裝在手把上。

8、在一個構件上同時使用幾臺附著式振搗器工作時,所有振搗器的頻率必須相同。

9、操作人員必須穿戴絕緣膠鞋和絕緣手套。

10、作業后,必須切斷電源,做好清洗、保養工作。振搗器要放在干燥和,并有防雨措施。

11、生產技術人員要在現場指揮澆筑。

12、安全人員加強現場監督檢查工作。

13、未盡事宜按《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執行。

川煤公司高家莊煤礦項目部

技術生產科

篇2:某煤礦斜井井筒及硐室設計規范

0.1(1)井口應避開法定保護的文物古跡、風景區、內澇低洼區,并不應受巖崩、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等災害威脅。

2.0.2(1)井口必須布置在粉塵、有害和高溫氣體不能侵入的地方。

2.0.2(2)井口必須有防止煙火進入礦井的安全措施。

2.0.6串車提升的斜井井筒,除應遵守現行《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外,井筒的上、下部及各水平甩車場交叉點上方,必須設置自動常閉的跑車防護裝置。

2.0.7(2)硐室不得布置在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煤層和沖擊地壓煤層中。

3.1.2采用串車、箕斗、卡軌車、齒軌車或膠套輪機車提升運輸的井筒,井筒周邊與提升運輸設備最突出部分之間的距離,應符合下列規定:

1人行側從道床頂面其1.6m的鉛垂高度內,必須留有0.8m(綜合機械化才礦井為1.0m)以上的人行道。

2非人行測的高度不得小于0.3m(綜合機械化采礦井為0.5m)。

3采用雙鉤提升的井筒,兩相對運行的提升原屬設備最突出部分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0.2m,礦車摘掛鉤地點不得小于1.0m。

4提升運輸設備最突處部分與井筒拱部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0.3m。

3.1.3采用帶式輸送機提升的井筒,應設可靠檢修設施道及人行道,井筒周邊與提升運輸設備最突出部分之間的距離,應符合下列規定:

1井筒內設檢修道并靠井壁設人行道時,檢修道提升運輸設備最突出部分與帶式輸送機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0.4m;人行道的寬度,從道床頂面起1.6m的鉛垂高度內,不得小于0.8m。

2井筒內設檢修道并在其與帶式輸送機之間設人行道時,人行道的寬度不得小于0.8m;檢修道提升運輸設備最突出部分與井壁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0.3m。

3精通內不設檢修道時,從井筒底板面起1.6m的鉛垂高度內,人行道的寬的不得小于1.0m。

4非人行測的寬度不得小于0.5m。

5帶式輸送機與井筒拱部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0.5m。

6采用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或鋼絲繩芯帶式輸送機運送人員時,上部輸送帶至井筒頂部的垂距,在行駛段內不得小于1.0m;在上、下人員的20m區段內不得小于1.4m,其中上、下人平臺部分不得小于1.8m。上、下輸送帶間的垂距不得小于1.0m。

7采用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或鋼絲繩芯帶式輸送機運送人員的斜井井筒中,在上、下人員的地點應設有平臺,上行帶上、下人平臺的長度不得小于5.0m,寬度不得小于0.8m,并應設有欄桿。

3.1.4(1)人行道的寬度,從井筒地版面起1.6m的鉛垂高度內不得小于1.0m。

3.1.4(2)兩相對運行的提升運輸設備最突出部分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0.8m。

3.1.4(3)非行人側提升運輸設備最突出部分與井壁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0.7m。

3.1.4(4)提升運輸設備最突出部分與井筒拱部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0.4m。

3.1.5(1)人行道的寬度,從井筒底板面起1.6m的鉛垂高度內,不得小于1.2m。

(2)雙車道布置時,兩相對運行的運輸設備最突出部分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0.8m。

(3)非人行側運輸設備最突出部分與井壁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0.7m。

(4)運輸設備最突出部分與井筒拱部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0.4m。

3.1.6斜井井筒兼作礦井主要進、回風通道時,其斷面應按風速校驗,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串車提升的斜井井筒,只用于升降物料時,風速不得超過12m/s;用于升降物料和人員或升降物料兼作安全出口時,風速不得超過8m/s。

2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礦井中,箕斗或帶式輸送機提升的斜井井筒不應兼作風井。低瓦斯礦井中,箕斗或帶式輸送機提升的斜井兼作風井時,除應遵守現行《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外,其風速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箕斗提升的斜井井筒兼作回風井時,風速不得超過8m/s;兼作進風井時,風速不得超過6m/s。

2)帶式輸送機提升的斜井井筒兼作回風井時,風速不得超過6m/s;兼作進風井時,風速不得超過4m/s。

3)卡軌車、齒軌車、膠套輪機車或無硅膠輪車提升運輸的斜井井筒,風速不得超過8m/s。

3.1.7斜風井井筒凈斷面應根據前后期所通過的風量和允許的風速確定,其風速除應遵守現行《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當無提升設備又不作安全出口時,不得超過15m/s。

2當無提升設備但兼作安全出口時,不得超過8m/s。

3.2.3(2)斜井井口至堅硬巖層之間,必須采用砌碹支護,且碹體向堅硬巖層內延深5m。

(3)在地震烈度為7度及以上的地區,斜井井口至堅硬巖層之間,必須采用鋼筋混凝土支護,且碹體向堅硬巖層內至少延伸5m。

4.1.8(3)運送人員的井筒,嚴禁布置3根軌。

4.3.1作為安全出口的斜井井筒,當傾角等于或小于45°時,必須在其中設置人行道。

4.3.3作為安全出口的斜井井筒,當傾角大于45°時,必須設置梯道間或梯子間。梯道間必須分段錯開設置,每段斜長不得大于10m。

4.5.1作為人員上下的斜井,垂深超過50m時,應裝備運送人員的機械設備。

4.5.3(2)蹬座中心與井筒一側的距離不得小于0.7m。

5.3.1(1)斜井兼作提升和人行通道時,在人行道一側必須設躲避硐。躲避硐的間距不得大于40m。

5.3.2躲避硐的凈寬不得小于1.2m,凈高不得小于1.8m,凈深不得小于0.7m。

5.4.1(2)設備與懂事壁之間的距離必須滿足設備檢查和維修的需要,并不得小于0.7m。

(4)硐室對外通道不應少于2個,硐室必須有新鮮風流通過,溫度不得超過30℃。

5.4.2(3)電器硐室與驅動裝置硐室之間及電器硐室的對外通道中,應設防火柵欄門。硐室溫度不得超過30℃.

5.8.1串車提升的斜井井筒,必須在井筒上、下部及各水平甩車場交岔點上方布置斜井跑車防護裝置硐室。

篇3:斜井提升管理制度范本

1、提升系統的聲、光信號必須齊全、可靠。

2、制定“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的警示牌和懸掛信號牌。

3、檢查“一坡三檔”及其它裝置是否可靠,主繩上的防脫插銷、礦車的連接插銷等是否正常。

4、檢查鋼絲繩提升設備運行情況,按規定的掛車數量掛車。

5、在運輸雷管、炸藥時,必須分開運輸,其堆放高度不得超過礦車的連接插銷。

6、嚴禁人員趕乘礦車及材料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