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預防井下火藥庫發生爆炸事故措施

預防井下火藥庫發生爆炸事故措施

2024-07-13 閱讀 6905

預防井下火藥庫發生爆炸事故措施

1、保持火藥庫內風流暢通,并配足所需的風量。

2、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庫內,庫內工作人員嚴禁穿化纖衣服,任何人不得配帶礦燈入庫,入庫前將礦燈存放在指定地點。

3、裝卸爆破材料要輕拿輕放,嚴禁扔摔、拖拽。認真檢杳核對數量,辦好交接手續,做到準確無誤。嚴禁無關人員、煙火、易燃物品接近火藥庫及爆炸物品車輛。

4、雷管進行導通試驗時,必須在導通室操作臺上進行。操作臺要有防護板、防護箱,不得將雷管露出防護箱外。

5、火藥、雷管的庫存量不許超過規定。操作臺上雷管數量不得超過100發,操作室內不得超過100發。對超期失效及不合格的爆破物,要按規定程序定期銷毀,并做好可追溯記錄。,

6、庫內按要求備齊滅火器材,定期檢查,對失效的滅火器材要及時更換。

7、每班定期檢查庫內照明線路、設施及電氣設備是否有失爆現象,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處理,并做好記錄。

篇2:酒店爆炸事故發生分析預防制度

酒店爆炸事故發生分析及預防

爆炸是物質在瞬間急劇氧化或分解反應產生大量的熱和氣體,并以巨大壓力急劇向四周擴散和沖擊而發生巨大聲響的現象。從爆炸事件的性質上大致可分為三類:

1、爆炸案件。凡是利用爆炸方式進行或蓄意傷害他人的事件,都屬于爆炸案件。

2、爆炸自殺事件。由于某種原因,利用爆炸方式把自己炸傷或炸死,對國家財產或公共安全沒有造成一定危害或危害不大的,屬于爆炸自殺。

3、爆炸事故,爆炸事故是指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違反安全操作規程或尚不清楚的原因引起的爆炸,亦即通常所說的治安災害事故中的一種。常見的是由于人的故意破壞行為而造成的爆炸案件。

風險區域:

儲物間、機房、配電房、廚房等。

風險因素:

1.人為蓄意;

2.攜帶、私藏爆炸性物品;

3.電氣設備維護或操作不當發生爆炸。

風險預防:

1、保安人員和酒店服務人員要注意觀察客人的行為,發現有客人行為詭秘,且帶有可疑物品的,要想辦法跟蹤觀察,必要時向領導報告情況。

2、客人公共活動場所要設專人服務,在服務時要注意犯罪分子利用廁所裝置爆炸物品或有意遺留爆炸物品。卡拉OK等公共場所要設立寄包室,可防止破壞分子用包將爆炸物帶入活動場所,又可提供寄包服務,方便客人娛樂。

3、加強要害部位的安全。如油庫、機房、煤氣、水電設施等部位,要防止無關人員入內,工作人員堅守崗位或用電視監控。

4、經常開展安全防范工作的檢查督促,發現隱患、漏洞,及時采取措施補漏洞、除隱患。

5、經常組織保衛人員和有關員工開展防爆業務培訓,逐步使員工了解爆炸物品的一般常識和性能,初步掌握爆炸物一般識別方法,提高員工預防爆炸的工作素質和識別爆炸犯罪的能力。

6、禁止客人攜帶易燃易爆物品入酒店,發現有客人攜帶易燃易爆物品,門衛要對其勸阻。

7、酒店內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篇3:綜合防塵預防隔絕煤塵爆炸管理制度

1、必須對所有煤層的煤塵爆炸性進行鑒定。煤塵的爆炸性由國家授權單位進行鑒定,鑒定結果必須報公司通風管

理部。根據鑒定結果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2、在產生粉塵和受粉塵威脅的所有地點都必須采取煤塵措施。沒有完善的防塵供水系統和防塵設施不得生產。

地面永久性水池每季檢查一次,根據情況及時清挖,確保防塵用水的水量和水質。

3、防塵用水管路應鋪設到所有能產生粉塵和沉積粉塵、需要用水沖洗和噴霧的所有巷道和地點,包括:主要進回風大巷、采區進回風巷、聯絡巷道、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開掘巷道,井上、下所有轉載。所有防塵管路和設施必須指定專人管理,至少每周巡檢一次,管路不得通過封閉區域。防塵管路統一標準色為消防紅。管路要吊掛平直、不拐死彎、接口不花接不漏水。管路中的支管和閥門(手把)要齊全靈敏,井下灑水管路所有支管和閥門的規格型號必須統一,膠帶巷的所有沖洗、轉載噴霧、凈化水幕的閥門都要安設在巷道行人側。

4、礦井主要進回風巷、采區進回風巷、采煤面進回風巷、開掘巷道、裝煤點和井上下其它需要風流凈化的巷道都必須安設風流凈化水幕并正常使用,運輸巷內還應設水幕。水幕要吊掛平直,噴霧能封閉巷道全斷面,霧化效果好。

5、井上下煤倉和溜煤眼放煤口及所有轉載點應采取粉塵綜合治理措施,都必須安設噴霧裝置或除塵器并正常使用(必要時封閉)。所有皮帶轉載點還要設噴霧,噴霧要安裝穩固,能封閉塵源,霧化效果好。轉載點落差宜≤0.5m,否則安裝溜槽或導向板。井下所有轉、裝、卸載點總粉塵的降塵率應≥85﹪。煤倉和溜煤眼都應保持一定的存煤,有涌水時可放空但放空后放煤口閘板必須關閉并設置引水管。

6、每季度填制一次防塵系統圖,標明水池位置及容量,管路布置長度及管徑,設施布置。

7、定期沖刷巷道積塵,沖洗前要先清凈浮煤,沖洗時要做到無死角、無粉塵堆積,特別是各類聯絡巷、通風硐室等處,且要制定相關措施進行及時清掃沖洗。對容易造成煤塵堆積的地點要隨時進行沖洗,巷道內嚴禁出現厚度超過

2mm,連續長度超過5m的煤塵堆積。

8、采煤工作面應采取粉塵綜合治理措施。工作面必須安裝使用外噴霧裝置,霧化效果好,無水或噴霧損壞時必須立即更換。

9、炮掘工作面應采取粉塵綜合治理措施。必須采取濕式鉆眼,供水壓力0.3MP左右,但應低于風壓0.1-0.2MP,耗水量2-3L/min,使排出的煤粉呈糊狀;炮眼內應填塞充水量為200-250ML的自封式水炮泥;放炮前后對工作面30m的范圍沖洗巷道和落煤,出煤時進行噴霧、灑水。

10、錨噴作業應采取粉塵綜合治理措施。拌料前要灑水預濕,混合料粒粒徑不超過15mm。噴射機上料口及排氣口應配備捕塵除塵裝置。低風壓近距離噴射時輸料管長度≤50m、工作風壓0.12-0.15MPa、噴射距離0.4-0.8m。

11、對于固定防塵設施安裝后,其供水的壓力和流量先測定一次,防塵系統變化時再測定一次,正常情況每季測定一次。對于如采、掘工作面等隨時變化的防塵設施,其供水壓力和流量每月至少測定一次。所有噴霧、水幕都要選用流量小、壓力大并符合規定的噴頭,壓力和流量達不到規定和需求時要配置增壓增流設施。

12、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個體防塵用具。

13、按公司《礦井粉塵測定實施細則》進行粉塵濃度測定工作。

14、必須有預防和隔絕煤塵爆炸的措施。礦井的主要大巷、集中運輸巷和回風巷設置主要隔爆棚;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煤和半煤巖掘進巷道,采用獨立通風并有煤塵爆炸危險的其它巷道設置輔助隔爆棚。隔爆水棚布置為集中式。隔爆水棚必須按規定進行安設,實行掛牌專人管理,棚架要固定穩固,槽袋規格統一,擺掛整齊,不得用鐵絲固定。隔爆水棚的說明牌要懸掛于進風側的第一排水棚巷道頂板中部,牌上標明安設地點、巷道斷面、水棚類型、棚區長度、水槽(袋)數量、水槽(袋)容量、設計水量、實際水量、排間距、槽(袋)間距、管理單位、管理人員。每周至少檢查1次隔爆設施的安裝地點、數量、水量及安裝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巷道內設置了隔爆棚,也應按《防塵規范》相關規定撒巖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