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鋼筋安裝工安全技術交底

鋼筋安裝工安全技術交底

2024-07-13 閱讀 2419

工程名稱:

交底項目:現場鋼筋安裝工

內容摘要:

1.現場人工斷料,所用工具必須牢固。掌盤子和打錘要站成斜角,注意扔錘區域內的人和物體。切斷小于30cm的短鋼筋,應用鉗子夾牢,禁止用手把扶,并在外側設置防護箱籠或朝向無人區。

2.多人合運鋼筋,起、落、轉、停動作要一致,人工上下傳送不得在同一直線下。鋼筋堆放要分散、穩當、防止傾倒和塌落。

3.在高空、深坑綁扎鋼筋和安裝骨架,須搭設腳手架。

4.綁扎立柱、墻體鋼筋,不得站在鋼筋骨架上。柱筋在4m以內,重量不大,可在地面或樓面上綁扎,整體豎起,柱筋在4m以上,應搭設工作臺。柱梁骨架應用臨時支撐拉牢,以防傾倒。

5.綁扎基礎鋼筋時,應按施工設計規定擺放鋼筋立架或馬凳架起上部鋼筋,不得任意減少支架或馬凳。

6.綁扎高層建筑的圈梁、檐,外墻,邊柱鋼筋,應搭設外掛架或安全網。綁扎時掛好安全帶。

7.起吊鋼筋骨架,下方禁止站人,必須待骨架降落到離地1m以下始準靠近,就位支撐宄方可捕鉤。

8.吊運短鋼筋應使用吊籠,吊運超長鋼筋應加橫擔,捆綁鋼筋應使用鋼絲繩千斤頭,雙條綁扎,禁止用單條千斤頭或繩索綁吊。

9.吊運和在樓層搬運、綁扎鋼筋,應注意不要靠近和碰撞電線。并注意與裸體電線的安全距離,(1KV以下≥4m,1-10KV≥6m)。

10.夜間施工燈光要充足,不準把燈具掛在豎起的鋼筋上或其他金屬構件上,導線應架空。

交底人簽章:

接受交底人簽章:

篇2:頂板鋼筋綁扎安裝工程施工方法

頂板鋼筋綁扎與安裝工程施工方法

1、施工準備

(1)材料及主要機具

①.鋼筋:應有出廠合格證,按規定用力學性能復試。當加要過程中發生脆斷等特殊情況,還需作化學成分檢驗。鋼筋應無老狙及油污。

②.鐵絲:可采用20~22號鐵絲(火燒絲)或鍍鋅鐵絲(鉛絲)。鐵絲的切斷長度滿使用要求。

③.控制混凝土保護層用砂漿墊塊、塑料卡、各種掛鉤或撐桿等。

④.工具:鋼筋鉤子、板子、綁扎架、鋼絲刷子、手推車、粉筆、尺子等。

(2)作業條件

①.按施工現場平面圖規定的位置,將鋼筋堆放場地進行清理、平整。

準備好墊木,按鋼筋綁扎順序分類堆放,并將銹蝕進行清理。

②.核對鋼筋的級別,型號、形狀、尺寸及數量是否與設計圖紙及加工配料單相同。

③.當施工現場地下水位較高時,必須有排水及降水措施。

④.熟悉圖紙,確定鋼筋穿插就位順序,并與有關工種作好配合工作,如支模、管線、防水施工與綁扎鋼筋的關系,確定施工方法,作好技術交底工作。

⑤.根據地下室防施工方案(采用內貼法或外貼施工),底板鋼筋綁扎前做完底板下防水層及保護層;支完底板四周模板(或砌完保護墻,做好防水層)。當地下室外墻防水采用內貼法施工時,在綁扎墻體鋼筋之前砌完保護墻,做好防水層及保護層。

2、操作工藝

(1)工藝流程

劃鋼筋位置線→運鋼筋到使用部位→綁底板及梁鋼筋→綁墻鋼筋。

(2)劃鋼筋位置線:按圖紙標明的鋼筋間距,算出底實際需用鋼筋根據數,一般讓靠近底板模板邊的那根據鋼筋離模板邊為5cm,在底板上彈出鋼筋位置線(包括基礎梁鋼筋位置線)。

3、質量標準

(1)保證項目

①.鋼筋的品種和質量、焊條、焊劑的牌號、性能及使用的鋼板,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進口鋼筋焊接前,必須進行化學成分檢驗和焊接試驗,符合有關規定后方可焊接。

②.鋼筋表面必須清潔,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經、除銹后仍有麻點的鋼筋,嚴禁按原規格使用。

③.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間距、錨固長度、接頭設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④.焊接接頭機械性能,必須符合鋼筋焊接規范的專門規定。

(2)基本項目

①.綁扎鋼筋的缺扣、松扣數量不得超過綁扣數的10%,且不應集中。

②.彎鉤的朝向應正確,綁扎接頭應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不小于規定值。

③.有I級鋼筋制作的箍筋,其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彎鉤角度和平直度不小于規定值。

④.對焊接頭無橫向裂紡和燒傷,焊包均勻。接頭處彎折不得大于4。

接頭處鋼筋軸線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⑤.電弧焊接頭縫表面平整,無凹陷、焊瘤,接頭處無裂紋、氣孔、渣及咬邊。接接頭尺寸允許偏差不得超過以下規定:

a、綁條沿接頭中心的縱向位移不大于0.5d,接頭處彎折不大于4。

b、接頭處鋼筋軸線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

c、焊縫厚度不小于0.05d;

d、焊縫寬度不小于0.1d;

e、焊縫長度不小于0.05d;

f、接頭處彎折不大于4。。

(3)允許偏差項目,見下表:

鋼筋安裝及預埋件位置的允許偏差值

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

1網眼尺寸焊接±10尺量連續三檔,取其最大值

綁扎±20

2骨架寬、高度±5尺量檢查

3骨架長度±10

4箍筋、構造筋間距焊接±10尺量連續三檔,取其最大值

綁扎±20

5受力鋼筋間距±10尺量兩端、中間各一點,取其最大值

排距±5

6鋼筋彎起點位移20

7焊接預埋件中心線位移5尺量檢查

水平高差+3-0

8受力鋼筋保護層基礎±10尺量檢查

梁、柱±5

墻、板±3

4、成品保護

(1)成型鋼筋應按指定地點堆放,有墊木放整齊,防止鋼筋變形、銹蝕、油污。

(2)綁扎墻筋時應搭臨時架子,不準蹬踩鋼筋。

(3)妥善保護基礎四周外露的防水層,以免被鋼筋碰破。

(4)底板上、下層鋼筋綁扎時,支撐馬凳要綁牢固,防止操作時踩變形。

(5)嚴禁隨意割斷鋼筋。

5、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墻、柱預埋鋼筋位移:墻、柱主筋的插筋與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綁扎牢固,確保位置準確。必要時可附加鋼筋電焊焊牢,混凝土澆筑前應有專人檢查修整。

(2)露筋:墻、柱鋼筋每隔1m左右加綁帶鐵絲的水泥砂漿墊塊(或塑料卡)。

(3)搭接長度不夠:綁扎時應對每個接頭進行尺量,檢查搭接長度是否設計和規范要求。

(4)鋼筋接頭位置錯誤:梁、柱、墻鋼筋接頭較多時,翻樣配料加工時,應根據圖紙預先畫出施工翻樣圖,注明各號鋼筋搭配順序,并避開受力鋼筋的最大彎矩處。

(5)綁扎接頭與對焊接頭未錯開:經對焊加工下料時,凡現場進行綁扎時,對焊接頭要錯開搭接位置。因此加工下料時,凡距鋼筋端頭搭接長度范圍以內不得有對焊接頭。

6、質量記錄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1)鋼筋出廠質量證明書或檢驗報告單。

(2)鋼筋力學性能復試報告。

(3)進口鋼筋應有化學成分檢驗報告和可焊性試驗報告。國產鋼筋在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焊接性能不良和力性能顯著不正常時,應有化學成分檢驗報告。

(4)鋼筋焊接接頭試驗報告。

(5)焊條、焊劑出廠合格證。

(6)鋼筋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資料。

(7)鋼筋分項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3、作業準備:澆筑前應將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凈,并檢查鋼筋的水泥砂漿墊塊是否墊好。如使用木模板時應澆水使模板濕潤。柱子模板的掃除口應在清除雜物及積水后再封閉。剪力墻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掉清凈。

4、泵送混凝土時必須保證混凝土泵連續工作,如果發生故障

,停歇時間超過45min或混凝土出現離析現象,應立即有壓力水事其他方法沖冼管內殘留的混凝土。

5、混凝土澆筑與振搗的一般要求:

(1)澆筑混凝土時應分段分層連續進行,澆筑層高度應根據結構特點、鋼筋疏筋密決定,一般不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最大不超過50cm。

(2)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撥,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搗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40c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5c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表面振動器(或稱平板振動器)的移動間距,應保證振動器的平板覆蓋已振實部分的邊緣。

(3)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間歇的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氣溫及混凝土凝結條件確定,一般超過2h應按施工縫處理。

(4)澆筑混凝土時應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和插筋等無移動、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現問題應立即處理,并應已澆筑的混凝土凝結前修正完好。

篇3:鋼筋綁扎安裝工程主要施工方法技術要求

鋼筋綁扎與安裝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技術要求

1綁扎柱鋼筋:

(1)主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想將箍品套在下層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鋼筋在搭建長度內綁扣不少于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圓鋼筋搭接時,角部。

鋼筋應與模板成45度,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度角。

(2)綁扎豎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設計及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

(柱、箍筋綁扎:在立好的柱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離,按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有上往下綁扎,采用纏扣綁扎,箍筋要與主筋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處要均要。

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用梅花交錯綁扎,鋼筋的彎鉤疊和處應按柱子的豎筋交錯布置,并綁扎牢固,有抗震要求的震箍筋短點應變成135°平面部分長度不小于10D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應把拉筋。

鉤在應鉤的箍筋上。

(3)保護層:柱鋼筋保護層應符合設計要求,主筋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