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地面與樓面工程通病治理措施2

地面與樓面工程通病治理措施2

2024-07-13 閱讀 8280

地面與樓面工程通病及治理措施(2)

一、地面起砂

1.現象:地面表面粗糙,顏色發白,不堅實。走動后,表面先有松散的水泥灰,用手摸時象干水泥面。隨著走動次數的增多,砂粒逐漸松動或有成片水泥硬殼剝落,露出松散的水泥和砂子。

2.治理:

(1)小面積起砂且不嚴重時,可用磨石將起砂部分水磨,直至露出堅硬的表面。也可以用純水泥漿罩面的方法進行修補,其操作順序是:清理基層→充分沖洗濕潤→鋪設純水泥漿(或撒干水泥面)1~2mm→壓光2~3遍→養護。如表面不光滑,還可水磨一遍。

(2)大面積起砂,可用107膠水泥漿修補,具體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如下:

1)用鋼絲刷將起砂部分的浮砂清除掉,并用清水沖洗干凈。地面如有裂縫或明顯的凹痕時,先用水泥拌合少量的107膠制成的膩子嵌補。

2)用107膠加水(約一倍水)攪拌均勻后,涂刷地面表面,以增強107膠水泥漿與面層的粘結力。

3)107膠水泥漿應分層涂抹,每層涂抹約0.5mm厚為宜,一般應涂抹3~4遍,總厚度為2mm左右。底層膠漿的配合比可用水泥:107膠:水=1:0.25:0.35(如摻入水

泥用量的3~4%的礦物顏料,則可做成彩色107膠水泥漿地面),攪拌均勻后涂抹

于經過處理的地面上。操作時可用刮板刮平,底層一般涂抹1~2遍。面層膠漿

的配合比可用水泥:107膠:水=1:0.2:0.45(如做彩色107膠水泥漿地面時,顏色

摻量同上),一般涂抹2~3遍。

4)當室內氣溫低于+10℃時,107膠將變稠甚至會結凍。施工時應提高室溫,使其自然融化后再行配制,不宜直接用火烤加溫或加熱水的方法解凍。107膠水泥

漿不宜在低溫下施工。

5)107膠摻入水泥(砂)漿后,有緩凝和降低強度的作用。試驗證明,隨著107膠摻少量應控制在水泥重量的20%左右。另外,結塊的水泥和顏料不得使用。

6)涂抹后按照水泥地面的養護方法進行養護,2~3d后,用細砂輪或油石輕輕將

抹痕磨去,然后上蠟一遍,即可使用。

(3)對于嚴重起砂的水泥地面,應作翻修處理,將面層全部剔除掉,清除浮砂,用清水沖洗干凈。鋪設面層前,鑿毛的表面應保持濕潤,并刷一度水灰比為0.4~0.5的素水泥漿(可摻入適量的107膠),以增強其粘結力,然后用1:2水泥砂漿另鋪設一層面層,嚴格做到隨刷漿隨鋪設面層。面層鋪設后,應認真做好壓光和養護工作。

二、地面空鼓

1.現象:地面空鼓多出現于面層與墊層之間,或墊層與基層之間,用小錘敲擊有空鼓聲。使用一段時間后,容易開裂。嚴重時大片剝落,破壞地面使用功能。

2.治理:

(1)對于房間的邊、角處,以及空鼓面積不大于0.1m2且無裂縫者,一般可不作修補。

(2)對人員活動頻繁的部位,如房間的門口、中部等處,以及空鼓面積大于0.1m2,或雖面積不大,但裂縫顯著者,應予翻修。

(3)局部翻修應將空鼓部分鑿去,四周宜鑿成方塊形或圓形,并鑿進結合良好處30~50mm,邊緣應鑿成斜坡形。底層表面應適當鑿毛。鑿好后,將修補周圍100mm范圍內清理干凈。修補前1~2d,用清水沖洗,使其充分濕潤。修補時,先在底面及四周刷水灰比為0.4~0.5的素水泥漿一遍,然后用面層相同材料的拌合物填

補。如原有面層較厚,修補時應分次進行,每次厚度不宜大于20mm。終凝后,應

立即用濕砂或濕草袋覆蓋養護,嚴防早期產生收縮裂縫。

(4)大面積空鼓,應將整個面層鑿去,并將底面鑿毛,重新鋪設新面層。有關清理、沖洗、刷漿、鋪設和養護等操作要求同上。

三、預制樓板順板縫方向裂縫

1.現象:順預制樓板的拼縫方向通長裂縫。這種裂縫有時在工程竣工前就出現,一般上下裂通,嚴重的水能通過裂縫往下滲漏。

2.治理:

(1)如果裂縫數量較少,且裂縫較細,樓而又無水或其它液體流淌時,可不作修補。

(2)如果裂縫數量雖少,且裂縫較細,但經常有水或其它液體流淌時,則應進行修補。

修補的方法如下:

1)將裂縫的板縫鑿開,并鑿進板邊30~50mm,接合面呈斜坡形,坡度h/b=1:1~2。預制樓板面和板側適當鑿毛,并清理干凈。

2)修補前1-2d,用清水沖洗,使其充分濕潤,修補時達到面干飽和狀態。

3)補縫時,先在板縫內刷水灰比為0.4~0.5的純水泥漿一遍,然后隨即澆搗細石混凝土,第一次澆搗板縫深度的1/2,稍等吸水,進行第二次澆搗。如板縫較

窄,應先用1:2~1:2.5水泥砂漿(水灰比為0.5左右)澆2~3cm,搗實后再澆C20

細石混凝土搗至離板面1cm處,搗實壓平,可不要光,養護2~3d。養護期間,

嚴禁上人。

4)修補面層時,先在板面和接合處涂刷純水泥漿,再用與面層相同材料的拌合物填補,高度略高于原來地面,待收水后壓光,并壓得與原地面平。壓光時,注

意將兩邊接合處趕壓密實,終凝后用濕砂或濕草袋等進行覆蓋養護。養護期間

禁止上人活動。

(3)如房間內裂縫較多,應將面層全部鑿掉,并鑿進板縫深1~2cm,在上面滿澆一層厚度不小于3cm的鋼筋混凝土整澆層,內配一層雙向鋼筋網片(5~6,@150~200mm),澆筑不低于C20的細石混凝土,隨搗隨抹(表面略加適量的1:1.5水泥砂漿)。有關清洗、刷漿、養護等要求同前。

四、預制樓板平行于樓板擱量方向裂縫

1.現象:這種裂縫主要發生在大房間,裂縫位置一般均在預制樓板支座擱置位置的正上方。當走廊用小塊樓板作橫向擱置時,房間的門口處也發生這種裂縫。這種裂縫出現較早,上寬下窄,上口寬度達3mm以上。

2.治理:

(1)如裂縫較細,樓面又無水或其它液體流淌時,一般可不作修補。

(2)如裂縫較粗,或雖裂縫較細,但樓面經常有水或其它液體流淌時,則應進行修補。

1)當房間外觀質量要求不高時,可用鑿子鑿成一條淺槽后,用屋面用膠泥(或油

膏)嵌補。鑿槽應整齊,寬約10mm,深約20mm。嵌縫前應將縫清理干凈,膠泥

應填補平、實。

2)如房間外觀質量要求較高,則可順裂縫方向鑿除部分面層(有找平層時一起鑿

除,底面適量鑿毛),寬度1000~1500mm。用不低于C20的

細石混凝土填補,并

增設鋼筋網片。

五、樓地面面層不規則裂縫

1.現象:預制板樓地面或現澆板樓地面上都會出現這種不規則裂縫,有的表面裂縫,也有連底裂縫,位置和形狀不固定。

2.治理:對樓地面產生的不規則裂縫,由于造成原因比較復雜,所以在修補前,應先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產生裂縫的原因,然后再進行處理。對于尚在繼續開展的“活裂縫”,如為了避免水或其它液體滲過樓板而造成危害,可采用柔性材料(如瀝青膠泥、嵌縫油膏等)作裂縫封閉處理。對于已經穩定的裂縫,則應根據裂縫的嚴重程度作如下處理:

(1)裂縫細微,無空鼓現象,且地面無液體流淌時,一般可不作處理。

(2)裂縫寬度在0.5mm以上時,可做水泥漿封閉處理,先將裂縫內的灰塵沖洗干凈,晾干后,用純水泥漿(可適量摻些107膠)嵌縫。嵌縫后加強養護,常溫下養護3d,然后用細砂輪在裂縫處輕輕磨平。

(3)如裂縫涉及結構受力時,則應根據使用情況,結合結構加固一并進行處理。

(4)如裂縫與空鼓同時產生時,則可參照下敘方法進行處理:

[1]如裂縫較細,樓面又無水或其它液體流淌時,一般可不作修補。

[2]如裂縫較粗,或雖裂縫較細,但樓面經常有水或其它液體流淌時,則應

進行修補。

(5)當房間外觀質量要求不高時,可用鑿子鑿成一條淺槽后,用屋面用膠泥(或油膏)嵌補。鑿槽應整齊,寬約10mm,深約20mm。嵌縫前應將縫清理干凈,膠泥應填補平、實。

(6)如房間外觀質量要求較高,則可順裂縫方向鑿除部分面層(有找平層時一起鑿除,底面適量鑿毛),寬度1000~1500mm。用不低于C20的細石混凝土填補,并增設鋼筋網片。

六、塑料板面層空鼓

1.現象:面層起鼓,手撳有氣泡或邊角起翹。

2.治理:起鼓的面層應沿四周焊縫切開后予以更換,基層應作認真清理,用鏟子鏟平,四邊縫應切割整齊。新貼的塑料板在材質厚薄、色彩等方面與原來的塑料板一致。待膠粘劑干燥硬化后再行切割拼縫,并進行拼縫焊接施工。

七、塑料板面層呈波浪形

1.現象:目測表面平整度差,呈波浪形現象

2.治理:起鼓的面層應沿四周焊縫切開后予以更換,基層應作認真清理,用鏟子鏟平,四邊縫應切割整齊。新貼的塑料板在材質厚薄、色彩等方面與原來的塑料板一致。待膠粘劑干燥硬化后再行切割拼縫,并進行拼縫焊接施工。

八、菱若土地面起鼓、翹邊

1.現象:

(1)室內中央或某一部分起鼓,敲擊發出空鼓聲,起鼓面積及高度逐漸增長。

(2)室內周邊翹起并逐漸發展。

2.治理:對已鼓起及翹邊的面層,在未擴展前應鑿開,將已脫殼部分鑿去,如果墊層強度很好,應在上面清洗污跡、鑿毛、刷透稀漿后補抹面層。如果墊層強度不足,應徹底鑿掉,從墊層開始處理。

九、木地板不平整

1.現象:走廊與房間、相鄰兩房間或兩種不同材料的地面相交處高低不平,以及整個房間不水平等。

2.治理:

(1)兩種不同材料的地面如高差在3mm以內,可將高處刨平或磨平,但必須在一定范圍的順平,不得有明顯痕跡。

(2)門口處高差為3~5mm時,可加過門石處理。

(3)高差在5mm以上,須將木地板拆開調整木擱柵高度,并在2mm以內順平。

十、木地板鼓起

1.現象:地板局部隆起,輕則影響美觀,重則影響使用。

2.治理:將起鼓的木地板面層拆開,在毛地板上鉆若干通氣孔,晾一星期左右,待木擱柵、毛地板干燥后再重新封上面層。

十一、樓梯臺階的踏級寬度和高度不一

1.現象:樓梯或臺階的踏級寬度和高度不一致,使行人走時出現一腳高、一腳低的情況,既不方便,又不舒服,外形也不美觀。

2.治理:對于踏級寬度和高度偏差較大時,或外觀質量要求較高的樓梯或臺階,應作翻修處理,將面層鑿后,在側面墻上彈一道踏級標準斜坡線,并標出踏級的陽角位置,然后進行抹面。

十二、樓梯臺階的踏級陽角處裂縫、脫落

1.現象:踏級在陽角處裂縫或剝落,有的在踏級平面上出現通長裂縫,然后沿陽角上下逐步剝落,既影響使用,又不美觀。

2.治理:當裂縫或脫落比較嚴重而影響行人交通,或外觀質量要求較高時,應做翻修處理。

篇2:公路工程施工三大質量通病治理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三大質量通病治理

主要表現為:

瀝青路面開裂、網裂坑槽、松散、波浪、擁包、泛油等;水泥路面開裂、斷板基底脫空、伸縮縫破損等。

橋頭跳車:臺級背路基明顯沉降、凹陷、伸縮縫破損、臺背處錯臺等。

路基不均勻沉降:路面不平整、局部沉陷或塌陷、行車顛簸等。

三大質量通病的治理要點和措施:

本工程無路面,故針對2、3條采取措施

橋頭跳車的治理要點與措施

橋頭跳車是公路工程三大質量通病之一。主要表現為:臺背路基明顯沉降,凹陷、伸縮縫破損、臺背處錯臺等。為解決這一質量問題,必須在施工管理、工藝、質量控制上下功夫。

橋頭路堤填筑專門編制作業指導書,落實專人專管責任,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填料具體的質量要求,施工操作工藝、自檢內容和要求,并指定專人對材料質量和關鍵工序進行專管及自檢控制。

做好現場的排水工作。兩側邊溝斷面尺寸符合設計要求,排水暢通,橋臺處路堤下部設置喬水暗溝,材料不受污染。排水層與一般層同步填筑碾壓。

臺背處和路堤邊緣等局部區域采用小型碾壓機械,人工夯擊輔助碾壓。每層壓實厚度不大于20厘米,并做到即時即壓。

路基填筑要點:嚴格填料粒徑和分層厚度,動態控制填筑速率,盡早預壓,及時補方,排水暢通,防護適時。

(1)路堤填筑與速率

填筑速率動態控制,當填筑高度在極限高度以下時,填筑速率可適當快些,位沉降量必須控制在允許范圍內,當填筑高度超過極限填土高度時,則由實測的沉降和位移速率(變形量)控制,只要日變形量不大于控制值(沉降不大于10

篇3:樓地面工程質量通病治理措施(十一)

樓地面工程質量通病治理措施(11)

1、防止護養不當的措施

(1)正確選用原材料。

(2)嚴格控制水灰比、操作規程和掌握操作時間。

(3)面層粉刷后,應及做好養護工作。一般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

2、防治地面空鼓的措施

(1)徹底清創造粉刷基層上的浮灰、垃圾及其他雜物,要求基層上有毛面。

(2)基層應隔夜澆水濕潤。

(3)粉刷前將基層上的積水清除。

(4)水泥砂漿配合比嚴格按設計要求,稠度不宜大于35mm,宜干硬性,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