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集小學1+3安全監控體系工作方案
為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夯實學校安全工作基礎,消除事故隱患,有效預防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切實維護廣大師生員工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決定在我校推行“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安全發展的理念,深入貫徹《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和《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精神,以維護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為宗旨,以“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為載體,積極構筑“群防、群控、群治”的學校安全工作網絡和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二、工作目標
在全校實行“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
三、主要內容
“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的主要內容是:
“1”是指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法。
“3”是指建立三項機制:⑴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動態監管機制。⑵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持續機制。。⑶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定位評價機制。
四、工作措施
“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是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在新形勢下的創新和發展,對于全面提升我校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各部門務必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成立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領導小組,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評估小組和1+3安全監控工作體系督查小組,負責領導1+3安全監控工作。各部門要主動把工作落到實處。明確全體師生員工在“1+3”安全監控工作中的責任和義務,并積極參與工作,確保學校的安全和諧。
2、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充分利用黑板報、標語、廣播、講座等多種形式,向師生員工,向學生家長、向社會進行深入廣泛的宣傳,使“1+3”安全監控工作人人知曉。
3、規范運作,確保施行。
一是要堅持形式上規范。建立“三圖五卡”:即,安全監控工作體系流程圖、事故隱患監控組織網絡圖、事故隱患監控示意圖,并設立事故隱患監控卡、事故隱患評價卡、事故隱患整改卡、事故隱患應急救援處理卡、員工崗位權利和義務告知卡。二是要堅持內容上規范。實施工作做到動態監控和靜態監控相結合,對人的監控和對物的監控相結合,對時段監控和對區域監控相結合,普遍要求和特殊控制相結合,使施行工作更加科學化。安全處全面負責全校的“1+3”監控工作的貫徹落實和督查工作,各部門要根據學校的要求,認真做好相關工作,各部門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全面實行“1+3”監控工作體系,校園內不留任何死角。
4、注重實效,強化考核。
把“1+3”安全監控工作納入教職員工安全管理目標考核之中,建立考核評比、監控獎懲等制度,層層建立責任制,確保“1+3”安全監控工作有效落實。對落實不力的個人、部門將取消評先評優的資格,造成安全事故的,給予一定的處罰。
嚴格落實安全措施。進一步完善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加大安全防范設施和設備的投入,加強安全督查,及時整改安全隱患,健全安全崗位工作臺帳,力求安全管理標準化、制度化、科學化。
5、加強督查,確保安全
學校將定期和不定期地對“1+3”安全監控工作情況進行督查,對督查到的問題進行及時整改,使每位教職員工要做到“三個知道”,即知道本崗位存在哪些事故隱患;事故隱患危險程度;知道如何預防事故發生;知道隱患如何整改,避免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充分調動教職工積極性,把隱患、危險點置于他們的監控之下,讓廣大教職工參與排查、監控、整改事故的全過程。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讓廣大教職工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每個崗位職工都要熟悉本崗位的監控內容、監控措施、應急救援預案,嚴格履行監控責任,自覺遵守監控工作制度和崗位操作規范,做到時時監控,處處監控,切實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篇2:瓦斯監控值班員崗位職責
⑴在分工區瓦斯隧道安全管理小組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業務上接受安質部的指導,嚴格遵守瓦斯隧道施工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從工作安排,認真完成值班任務。
⑵努力學習操作技能,熟練掌握隧道瓦斯檢測的原理及監控系統的運行方式、控制及信號電纜的走向、檢測及控制對象、各種傳感器的原理,運行方式并熟悉安裝位置。
⑶值班室值班人員實行24小時輪換值班制度,認真做好每一班的交接班工作,交接班日志簽字清楚。每天檢查監控系統及通信電纜的運行情況。
⑷負責比對便攜式瓦斯檢測儀的檢測數據與監控系統數據的差值,大于允許誤差時,應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并及時報安質部門進行處理。
⑸保證瓦斯超限斷電和停風斷電功能準確可靠,定期對瓦電、風電閉鎖功能進行測試。
⑹每10天對監控系統的設備進行調校零點、顯示值、報警點、斷電點、復電點、控制邏輯等調試工作,傳感器經過調校檢測誤差仍超過規定值時,必須立即更換并填寫故障記錄。
⑺每天擦拭測試儀器和電腦、打印機確保不積灰塵,做好值班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工作。
⑻項目分工區應結合實際情況細化完善瓦斯隧道安全管理制度及相關崗位職責,建立臺賬,并以標牌形式規范牢固設置在隧道洞口醒目位置,嚴格貫徹落實。
篇3:建筑危險源監控與管理制度
1、項目開工前,項目經理應組織人員對施工危險因素進行辨識。
2、危險源辨識應根據施工作業活動、施工作業流程和施工工藝,確定采用科學合理的辨識方法,分析辨識可能存在的危險源,列出危險源清單。
3、對已辨識出來的危險源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定性和定量評價,分析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確定風險等級。
4、根據風險等級,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并指定專人負責落實。
5、對確定的重大危險源應列出重大危險源清單,對重大危險源必須實施跟蹤查驗制度,并做好相關記錄。
6、對確定的重大危險源應報工程所在地的安全監督機構備案。
7、在施工現場的醒目位置設立“重大危險源公示牌”,公示牌應注明危險源、存在部位、作業時間、防護措施和責任人等內容。
8、重大危險源公示牌應隨施工情況及時更新。
9、補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