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職業病鑒定工作程序

職業病鑒定工作程序

2024-07-14 閱讀 6985

我國職業病發病形勢嚴峻,職業病應及早做好防治措施,但是如果不幸患上了職業病,應如何得到保障本文提供相關職業病鑒定程序內容。

職業病鑒定流程:當事人提出鑒定申請并提交《職業病鑒定申請書》→鑒定辦事機構收到《職業病鑒定申請書》后出具《職業病鑒定資料提交通知書》→當事人10個工作日內如實提交職業病鑒定所需的資料或者書面陳述→協商鑒定繳費事宜→符合受理條件的發給《職業病鑒定受理通知書》→抽取鑒定專家→開鑒定會→出具《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當事人領取《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根據《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有關規定,職業病鑒定程序:

一、當事人對職業病診斷有異議的,在接到職業病診斷證明書之日起30日內,可以向做出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所在地設區的市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鑒定。

設區的市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負責職業病診斷爭議的首次鑒定。

二、當事人申請職業病診斷鑒定時,應當提供以下材料:

(一)職業病診斷鑒定申請書;

(二)職業病診斷證明書;

(三)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材料;

(四)其他有關資料。

三、當事人對設區的市級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在接到職業病診斷鑒定書之日起15日內,可以向原鑒定機構所在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再鑒定。

四、省級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為最終鑒定。

五、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由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職業病診斷鑒定辦事機構應當在受理鑒定之日起60日內組織鑒定。

六、職業病鑒定的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篇2:煤礦職業病診斷鑒定治療康制度

1、為履行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員工進行職業健康監護的法定職責,規范職業健康監護工作,加強職業健康監護管理,保護員工健康,根據《職業病防治法》、《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等法律法規要求,結合本礦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2、煤礦職業衛生主管部門根據本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類別、接觸水平等情況,嚴格按照《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的規定,組織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職工有計劃地到法定衛生服務機構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員工接受職業健康檢查應當視同正常出勤。

3、組織擬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新錄用員工(包括轉崗到該作業崗位的人員)、擬從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業的員工進行上崗前健康檢查。新進礦員工必須經職業健康體檢合格后方可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新錄用員工名單由安全監察科提供。

4、對長期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員工應組織進行在崗期間的定期健康檢查。煤礦各單位要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人員進行登記,每年7~8月向上級職業衛生主管部門報告,且結合各單位實際制訂體檢計劃并組織實施。

5、安全監察科要及時向職業衛生防治辦公室通報即將離崗的員工,職業衛生防治辦公室應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員工進行離崗前的體檢;如最后一次在崗期間健康檢查是在離崗前90日內,可視為離崗體檢。在未對其進行體檢時,不得解除或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員工可以選擇放棄進行離崗前體檢,并簽訂相關協議。

6、對體檢中發現有職業禁忌癥與從事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職工應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發現健康損害或者需要復查的,除及時通知用人單位外,還應及時告知員工本人,按有關部門的要求,進行復查和醫學觀察。

7、在生產、檢修中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嚴重超標,對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員工,所在單位應立即報告,職業衛生主管部門應及時組織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

8、若發現有疑似職業病員工的職業衛生主管部門應按規定向相關部門報告,并按要求其進行職業病診斷或醫學觀察。

9、職業衛生主管部門應將體檢結果及時告知相關單位及個人。除職業禁忌證外,其他體檢結果不得公開,確保醫學資料的機密,維護員工職業健康隱私權、保密權。體檢結果存入個人健康袋內保存。

10、對各單位管理崗位、輔助崗位的員工每3~5年由安全科與職防辦組織進行一次健康性體檢,且要匯同相關部門開展作業場所健康促進工作,開展健康教育、健康風險評估,改善作業條件、改變員工不健康作業方式、控制健康危險因素、降低病傷及缺勤率。

11、各單位不得安排未經崗前體檢、有職業禁忌癥的員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和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12、各單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孕期、哺乳期的女工從事對個人、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

13、職業衛生防治辦公室應將年度職業健康檢查的資料整理歸檔,安裝規定期限妥善保管,接受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定期監督檢查與考核。

14、職業健康體檢、檢查、醫學觀察和職業病診斷、鑒定、治療等費用由財務部門按法規與相關規定執行。

15、本規定解釋權歸煤礦職防辦公室。每年按實際情況進行評估修訂。

16、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施行。有關職業健康監護的其他規定按照國家現行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職業衛生標準和煤礦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執行。

篇3:煤礦職業病診斷鑒定治療康復制度

為履行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員工進行職業健康監護的法定職責,規范職業健康監護工作,加強職業健康監護管理,保護員工健康,根據《職業病防治法》、《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等法律法規要求,結合本礦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礦職業衛生科根據礦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類別、接觸水平等情況,嚴格按照《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的規定,組織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職工有計劃地到永川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員工接受職業健康檢查按100元/天進行補助。

二、組織擬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新錄用員工(包括轉崗到該作業崗位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健康檢查。新進廠員工必須經職業健康體檢合格后方可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新錄用員工名單由生產科提供。

三、對長期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員工應組織進行在崗期間的定期健康檢查。各區隊要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人員進行登記,每年7月向礦職業衛生科報告,礦職業衛生科核實后,結合各單位實際情況制訂體檢計劃并組織實施。

四、生產科要及時向職業衛生科通報即將離崗的員工,職業衛生科應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員工進行離崗前的體檢。在未對其進行體檢時,不得解除或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五、對體檢中發現有職業禁忌癥與從事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職工應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發現健康損害或者需要復查的,除及時通知用人單位外,還應及時告知員工本人,按有關部門的要求,進行復查和醫學觀察。

六、若發現有疑似職業病員工,職業衛生科應按規定向相關部門報告,并按要求其進行職業病診斷或醫學觀察。

七、職業衛生科應將體檢結果及時告知相關單位及個人。除職業禁忌證外,其他體檢結果不得公開,確保醫學資料的機密,維護員工職業健康隱私權、保密權。體檢結果存入個人健康袋內保存。

八、對各單位管理崗位、輔助崗位的員工每2年由公司人力資源部會同本礦職業衛生產組織進行一次健康性體檢。職業衛生科要匯同相關部門開展作業場所健康促進工作,開展健康教育、健康風險評估,改善作業條件、改變員工不健康作業方式、控制健康危險因素、降低病傷及缺勤率。

九、職業衛生科應將年度職業健康檢查的資料整理歸檔,按照規定期限妥善保管,接受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定期監督檢查與考核。

十、職業健康體檢、檢查、醫學觀察和職業病診斷、鑒定、治療等費用要列入本礦年度資金預算計劃。

十一、各單位對本單位的職業健康管理情況建立臺賬,職業衛生科對各區隊職業健康管理情況每兩個月進行一次監督檢查,查出的不符合項將下發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將根據礦《職業病防治考核辦法》進行考核。

十二、本規定解釋權歸礦職業衛生科。每年按礦流程對其合規性進行評估修訂。

十三、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施行。有關職業健康監護的其他規定按照國家現行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職業衛生標準和礦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執行。

煤礦

20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