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密閉空間作業管理守則規范

密閉空間作業管理守則規范

2024-07-14 閱讀 7615

第一條.為加強公司安全生產工作,保障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人員的安全和健康,防止缺氧窒息、有毒氣體中毒等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定義

1.危險空間作業是指作業人員進入存在危險有害因素(如有缺氧危險、有硫化氫、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氣體危險)且受到限制和約束的封閉、半封閉設施及場所的作業。

2.工廠密閉空間包括有:糞池、下水道、消防池、水塔等。

3.各密閉空間位置

4.各房屋樓頂:消防池、水塔。

5.廣場周邊:下水道、化糞池。?

第三條.適用范圍

1.本準則適用于作業人員進入有缺氧危險、有硫化氫、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氣體等危險因素,所有受到限制、約束的封閉、半封閉設備、設施及場所的作業。

2.本準則適用于公司區域內一切從事上述危險作業場所的單位。

第四條.權責

1.行政部對從事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進行現場安全管理,確保操作規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實。

第五條.作業要求與主要安全防護措施

1.因工廠沒有測試氣體之相關儀器在操作方面也不專業,故檢測方面需外請東莞市衛生檢驗中心過來檢測。

2.按照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凡要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事先測定其氧氣、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進入。在未準確測定氧氣濃度、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嚴禁進入該作業場所。

3.確保有限空間危險作業現場的空氣質量。其有害有毒氣體、可燃氣體、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要求。

4.根據測定結果采取相應的措施,在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的空氣質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業,并記錄所采取的措施要點及效果。

5.在進入密閉空間之前,應先將密閉空間打開通風10-30分鐘,使密閉空間內的有害氣體可流出,并用風扇或相關送風系統,進行將大量空氣送入密閉空間,使存在的有害氣體濃度可被稀釋。

6.在每次作業前,必須確認其等符合安全并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第六條.作業中

1.在密閉空間危險作業進入過程中,應加強通風換氣,在氧氣濃度、有害氣體、可燃性氣體濃度可能發生變化的危險作業中應保持必要的測定次數或連續檢測。

2.作業時所用的一切電氣設備,必須符合有關用電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照明應使用安全礦燈或12伏以下的安全燈。

3.有可燃氣體存在的作業現場,必須做好防火防爆炸相關措施。

4.在危險作業場所,必須采取充分的通風負氣措施,嚴禁用通風換氣。

5.作業人員進入密閉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前和離開時應準確清點人數。

6.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作業,作業人員與監護人員應事先規定明確的聯絡信號。

7.當發現缺氧或檢測儀器出現報警時,必須立即停止危險作業,作業點人員應迅速離開作業現場。

8.如果作業場所的缺氧危險可能影響附近作業場所人員的安全時,應及時通知這些作業場所的有關人員。

9.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并應在醒目處設置警示標志。

10.在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必須配備搶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設備,以便在非常情況下搶救作業人員。

11.當發現有缺氧時,作業人員應立即組織急救和聯系醫療處理。

12.當作業人員在特殊場所(如密閉設備等)內部作業時,如果供作業人員出入的門或蓋不能很容易打開且無通訊、報警裝置時,嚴禁關閉門或蓋,必須要有人員在出入口接應,并監控,避免發生意外。

13.當作業人員在與輸送管道連接的密閉設備(如油罐、儲罐等)內部作業時必須嚴密關閉閥門,裝好盲板,并在醒目處設立禁止啟動的標志,并斷開作業開關。

14.當作業人員在密閉設備內作業時,一般打開出入口的門或蓋,如果設備與正在抽氣或已經處于負壓的管路相通時,嚴禁關閉出入口的門或蓋。

第七條.作業管理

1.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應履行申請手續,經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負責人審批后,方可進入作業。

2.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期間,嚴禁同時進行各類與該場所相關的作業。

3.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人員職責:

A.嚴格按照已審批的任務、地點、時間作業。

B.作業前應檢查作業場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C.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服裝、防護器具和使用工具。

D.熟悉應急預案,掌握報警聯絡方式。

4.作業監護的職責:

A.監護人必須有較強的責任心,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工藝情況,能及時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

B..監護人應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落實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時,有權提出暫不進行作業。

C.監護人應和作業人員擬定聯絡信號。在出入口處保持與作業人員的聯系,發現異常,應及時制止作業,并立即采取救護措施。

D.監護人應熟悉應急預案,掌握和熟練使用配備的應急救護設備、設施、報警裝置等,并堅守崗位。

5.禁止以下作業:

A.無辦理審批的作業。

B.與審批內容不符的作業。

C.無監護人員的作業。

D.超時作業。

F.不明情況的盲目救護。

G.禁止以下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

H.在經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

I.有聾、啞、呆、傻等嚴重生理缺陷者。

G.患有深度近視、癲、高壓、過敏性氣管炎、哮喘、心臟病,精神分裂癥等疾病者。

K.有外傷疤口尚未愈合者。

篇2:行車作業安全守則

第一條認真執行《電氣化鐵路區段作業一般安全守則》。

第二條禁止在手制動的踏板上站立走行和指揮機車作業,禁止使用手制動。

第三條禁止騎車幫,調車組人員只準在車梯上指揮機車作業,但頭部不得超過敞車車幫上沿。

第四條禁止在內燃機車車頂進行任何作業。

第五條在內燃機車上可攀登到車頂的梯子和通往走板的前門、天窗等處要標明“有電危險,禁止攀登”,并加鎖。

第六條放風掰管人員在接車時,要檢查貨物裝載情況,發現長大貨物支出與接觸網不足2m時,應及時報告并采取措施。

篇3:工務作業安全守則

第一條認真執行《電氣化鐵路區段作業一般安全守則》。

第二條在電化區段拆換鋼軌或魚尾板時,首先要用夾子將橫向和縱向連接線(用截面不小于70mm2的銅線做成),緊密接到軌底上。連結要緊固,導電要良好。該線要在作業后拆除。

第二條禁止在同一地點將兩股鋼軌同時拆下。

第三條在日常維修中防止撞壞和禁止拆開接地線和連接線。如需拆開接地線,要用規定的導線(橫截面不小于25mm2的銅線)接好接地線后,再進行作業。(接觸網支柱與鋼軌聯接的接地線由鐵路接觸鋼工區負責)。

第四條在更換帶有軌端絕緣的鋼軌時,除用橫向連接線將被換鋼軌相鄰的軌條與相對的軌條連接外,還要用連接線將軌道抗流變壓器中間點與被換鋼軌連妥,并由電務斷開抗流變壓順上的連接線后方準更換。

第五條電化區段使用軌道車、拖車裝卸鋼軌時,所使用工具(如撬棍等),與接觸網帶電部分安全距離不少于2m。

第六條在電化區段一旦確定接觸網和線路相對位置,日常線路維修起、拔道不準超過120mm,單軌起道不準超過2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