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檢查工作程序
1.目的
通過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手段,提高人員密集場所的火災預防和控制能力,防止火災事故發生,減少火災危害,保證人身和財產安全。
2.術語
人員密集場所assemblyoccupancies
人員密集的室內場所。如:賓館、飯店等旅館及餐飲場所;商場、市場、超市等商店;體育場館、公共展覽館、博物館的展覽廳、金融證券交易場所、公共娛樂場所、醫院的門診樓、病房樓、托老所、托兒所、幼兒園、學校的教學樓、圖書館和集體宿舍、公共圖書館的閱覽室、客運車站,人員密集的生產加工車間、員工集體宿舍等。
3.檢查內容
人員密集場所的消防安全檢查分為兩方面內容:即軟件檢查和硬件檢查。軟件檢查是指:消防安全責任落實、各項管理制度、“新、改、擴建工程”消防審核驗收等各項法律文書、各種相關記錄以及其它消防安全管理情況;硬件檢查主要是指現場檢查,包括:建筑總平面布局、消防設施及器材設置、安全疏散條件、消防給水、等情況。
3.1軟件檢查
3.1.1建筑物是否進行了消防審核、驗收,審核、驗收是否合格,各項法律文書是否齊全。
3.1.2各項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逐級落實了消防安全責任制。
3.1.3本單位是否按要求進行了消防安全檢查、巡查,記錄是否齊全。
3.1.4火災隱患臺帳及各項記錄是否齊全,隱患整改通知單是否及時返回。
3.1.5是否按要求開展了消防安全宣傳及培訓工作,各項記錄是否齊全。
3.1.6《消防檔案》是否建立健全,內容是否準確、詳實。
3.1.7《應急預案》是否切實可行,演練的頻次和內容是否符合相關要求,演練記錄是否齊全。
3.1.8是否按要求建立了義務消防組織,組織制度、裝備狀況、演練等是否符合要求。
3.1.9舉辦大型活動前,是否進行了申報審批。
3.2.0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是否持證上崗,值班記錄是否齊全。
3.2硬件檢查
3.2.1總平面布局及建筑等級
建(構)筑物的建筑等級及各建筑的防火間距是否符合要求。
3.2.2防火分區及防火分隔設施
建筑防火分區劃分是否符合要求,防火門、防火卷簾等分隔設施是否處于完好狀態。
3.2.3防排煙系統
防排煙設施的設置是否符合要求,并處于完好狀態。
3.2.4安全疏散條件
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樓梯的位置、寬度和數量、疏散門的開啟方向等是否符合要求,并保持暢通;安全疏
散指示標志、安全出口標志、應急照明燈的設置是否符合要求;安全疏散示意圖圖示是否清晰、準確。
3.2.5消防給水系統
消防管網、消防泵房、消火栓等的設計;消防水的水量、水壓等參數是否符合要求;消火栓箱配件是否齊全,消火栓箱有無遮擋、私改、挪為他用等現象;室內外消火栓及管網的標識是否清晰,并符合要求。
3.2.6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計是否符合要求,主控、探頭、區域聯動報警等各部分是否處于完好在用狀態。
3.2.7自動滅火系統
自動滅火系統的設計是否符合要求,系統中各部分是否處于
完好在用狀態。
3.2.8消防器材
滅火器、防火砂、消防工具等消防器材的設置位置、數量、擺放是否符合要求,并處于完好在用狀態。
3.2.9消防電源
消防電源的設置是否滿足負荷要求,是否處于完好在用狀態。
3.2.10電氣
各部位電氣線路的安裝敷設是否符合要求,有無私接亂拉電線及老化、裸露、過載等現象。
3.2.11消防廣播
消防廣播的設計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處于完好在用狀態,并定時進行廣播,宣傳消防安全知識。
3.2.12消防車道
消防車道的設置、寬度、凈空高度等是否符合要求,并保持暢通無阻。
3.2.13其它方面
室內裝修是否符合要求;動火是否履行相關手續;建筑物防雷設施是否處于完好狀態,并按期進行檢測。
4.消防安全重點部位
容易發生火災,一旦發生火災可能嚴重危及人身和財產安全
以及對消防安全有重大影響的部位,即為消防安全重點部位。
人員密集場所的下列部位應確定為重點部位,應進行嚴格的消防安全檢查。
4.1人員聚集的廳、室、疏散通道、舞臺、觀眾席等部位;
4.2醫院的門診樓、病房樓、托老所、托兒所、幼兒園、學校的教學樓;
4.3圖書館和集體宿舍、公共圖書館的閱覽室、客運車站、
候車廳、調度室(樓);
4.4貴重物品室、檔案資料室、精密儀器室等;
4.5人員密集的生產加工車間、員工集體宿舍;
4.6灶間、廚房、氣瓶間等使用或存貯可燃氣體以及其他危險化學品的部位;
4.7與火災撲救密切相關的配電間、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消防電梯房等要害部位。
篇2:施工場所安全檢查檢驗儀器工具配備管理制度
為落實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實現公司安全管理目標,提高安全檢查與檢驗的水平和效率,結合公司項目的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儀器工具的配置
1、根據公司項目的實際情況,公司應配備如下儀器及工具:①經緯儀②水準儀③電阻測試儀④游標卡尺⑤5米卷尺等。
2、用途:①經緯儀用于測量垂直運輸機械的垂直度;②水準儀用于測量機械基礎的水平度;③電阻測試儀是用來測量被測設備的絕緣電阻和高值電阻的儀表;④游標卡尺用于測量外墻腳手架、模板支撐系統所用鋼管直徑及鋼管壁厚度和機械金屬的厚度;⑤5米卷尺用于測量外墻腳手架、模板支撐系統、臨邊防護鋼筋間距、模板整體尺寸等。
二、儀器工具的入庫
1、儀器、工具應由專人負責保管
2、新購置的儀器、工具應按裝箱單驗收型號數量,無誤后及時入庫,并建立臺賬,做到物卡賬相符,庫存處應清潔、干燥、通風、避光、防震。
三、儀器工具的領用
儀器工具的領用應辦理領用手續,領用人就當面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立即通知保管員。
四、儀器工具的使用
1、儀器開箱前,應將儀器箱平放在地上,嚴禁手提或懷抱著儀器開箱,以免儀器在開箱時儀器落地損壞。開箱后應注意看清楚儀器在箱中安放的狀態,以便在用完后按原樣入箱。
2、儀器在箱中取出前,應松開各制動螺旋,提取儀器時,要用手托信儀器的基座,另一手握持支架,將儀器輕輕取出,嚴禁猛提猛拉。儀器及所用部件取出后,就及時合上箱蓋,以免灰塵進入箱內。儀器箱放在工作處附近,箱上不得坐人。
3、安置儀器時根據控制點所在位置,盡量選擇地勢平坦,施工干擾小的位置,安置儀器時,一定要注意儀器,檢查儀器支撐是否可靠,確認連接部件牢固后,方可松手。
4、儀器使用完畢,應及時入箱,拆卸儀器時應用雙手托持,按出箱時的位置放入原箱,檢查箱內附件齊全后方可合上箱蓋,箱蓋吻合后方可鎖緊固定鎖扣,不得強力施壓以免損壞儀器。
5、各種測量儀器使用前后必須進行常規檢驗校正,使用過程中做好維護,使用后及時進行養護。
6、各種光電類、激光類儀器必須定期送到具有資質的部門進行鑒定、校準。鑒定、校準的時間不宜超過規定時間,以確保測量的準確和精度。
7、嚴禁使用未經鑒定、未經校準、未經檢驗、校準不到出廠精度、超過鑒定校準周期以及零配件缺損和示值難辨的儀器。
8、在強烈陽光、雨天或潮濕環境下作業,務必在傘的遮掩下工作。
9、對儀器要小心輕放,避免強烈的沖擊震動,安置儀器前應檢查支座、底座的牢固性,整個作業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得離開儀器,防止意外發生。
10、轉站進,即使很近也應取下儀器裝箱。測量工作結束后,應先關機后裝箱,長途運輸要提供合適的減震措施,防止儀器受到突然震動。
11、測量儀器要設置專庫存存放,環境要求干燥、通風、防震、防霧、防塵、防銹,儀器應保持干燥,遇雨后將其擦干,放在通風處,晾干后再裝箱,各種儀器均不可受壓、受凍、受潮或受高溫,儀器箱不得靠近火源或熱源。
12、儀器長途運輸時,就切實做好防震、防潮工作。裝車時務必使儀器正放,不可倒置。測量人員攜帶儀器乘車時,應將儀器放在防震墊上或腿上抱持,以防震動顛簸損壞儀器。
13、當儀器、工具出現下列情況為合格:已經損壞;過載或誤操作;功能出現可疑;顯示不正常;超過了規定的鑒定、校準周期;儀表封緘完整性已被破壞;光電類、激光類儀器超過使用壽命;零點漂移嚴重;測量結果可靠性低時,必須申請報廢;常規儀器損壞后無法修復,或儀器破舊、示值難辨、性能不穩定,影響測量質量時,必須申請報廢。
五、儀器工具的歸還
儀器工具用完后應擦去泥土、灰塵、油污,保持清潔歸庫并及時歸還,保管員在辦理歸還手續前應對儀器工具外觀及精度進行檢查,無誤后方可入庫并更新臺賬。
六、儀器管理獎懲辦法
1、為了加強工程測量管理工作,促進我公司工程施工工作的科學管理,防止發生測量事故,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廣大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工程項目竣工后,對工程儀器、工具管理先進的項目部給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質獎勵。
2、對在施工過程中違反儀器、工具使用制度,造成施工失誤,造成項目損失者應給予處罰。
3、對儀器、工具管理不嚴,保管不善,造成損壞,影響正常使用者,給予相應處罰。
4、各項目部要根據本項目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工具儀器管理辦法,確保儀器工具完好準確,工程測量萬無一失。
總之,為了加強施工場所安全檢查、檢驗儀器、工具配備與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保證儀器、工具正確使用,精度滿足測量規范要求,測量數據準確可靠,施工安全萬無一失,更好的為工程建設服務,望各項目部自覺遵守。
篇3:施工場所安全檢查檢驗儀器工具配備制度
安全檢查一般采取日常、定期、不定期、季節性、節假日、專業性、綜合性等多種檢查方式。
1、日常安全檢查。是按檢查制度規定的,每天都進行的,貫穿于生產過程的檢查。生產崗位的班組長和工人應嚴格履行交接班檢查和班前、班中和班后巡回檢查;非生產崗位的班組長和工人,應根據本崗位特點,在工作前和工作中進行檢查;各級領導和各級安全管理人員,應在各自業務范圍內經常深入現場,進行安全檢查,發現不安全問題,及時督促有關部門解決,以辨別生產過程中一切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并加以控制
2、定期安全檢查。是指企業在安全制度中規定的,一般來說企業一年中應每季或每月檢查一次;項目部應每天檢查一次;班組應在每班的班前、班中和班后檢查一次。
3、不定期安全檢查。企業應在裝置開工前、停工后、檢修中、新裝置竣工及試運轉時,進行不定期的安全檢查。企業還應根據國際、國內同行業發生的重大事故,及時組織有針對性的安全檢查。
4、季節性安全檢查。是根據季節特點和對企業安全工作的影響,由安技部門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春季防火大檢查;雨季“八防”(防觸電、防中暑、防工傷事故、防淹溺、防洪汛、防倒塌、防車禍、防中毒)大檢查;冬季“六防”(防凍、防火災、防爆炸、防中毒、防觸電、防機械傷害)檢查。
5、節日前后安全檢查。春節前、“五一”節前、國慶節前、元旦前及其它節日前的安全檢查和每次節后復工的安全檢查。
6、綜合性安全大檢查。由公司領導負責,根據企業的生產特點和安全情況,組織發動廣大職工群眾進行檢查,同時組織各有關職能部門及工會組織的專業人員進行認真細致全面檢查。
7、專業性安全檢查。是對易發生事故的設備、場所或操作工序,除在綜合性大檢查時檢查外,還要組織有關專業技術人員或委托有關專業檢查單位,進行安全檢查。如企業每年應對鍋爐、壓力容器、電氣設備、機械設備、安全裝備、監測儀器、危險物品、防護器具、消防設施、運輸車輛、防塵防毒、液化氣系統等分別進行專業檢查,檢查時應有方案,有明確的檢查重點和具體的檢查手段和方法
凱鑫華府3#樓項目部
201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