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挖機:安全操作規程交底

挖機:安全操作規程交底

2024-07-13 閱讀 4031

交底內容:

1.作業前應進行檢查,確認一切齊全完好,大臂和鏟斗運動范圍內無障礙和其他人員,鳴笛示警后方可作業。

2.挖掘機駕駛室內,外露傳動部分,必須安裝防護罩。

3.電動的單斗挖掘機必須接地良好,油壓傳動的臂桿的油路和油缸確認完好。

4.正鏟作業時,作業面應不超過本機性能規定的最大開挖高度和深度。在拉鏟或反鏟作業時,挖掘機履帶或輪胎與作業方面邊緣距離不得小于1.5m。

5.挖掘機在平地上作業,應用制動器履帶(或輪胎)剎住、楔牢。

6.挖掘機適用于在粘土、沙礫土、泥炭巖等土壤的鏟挖作業。禁止用挖掘機的任何部位去破碎石塊、凍土等。

7.取土、卸土不得有障礙物,在挖掘時任何人不得在鏟斗作業回轉半徑范圍內停留。裝車作業時,應待運輸車輛停穩后進行,鏟斗應盡量放低,并不得砸撞車輛,嚴禁車廂內有人,嚴禁鏟斗從汽車駕駛室頂上越過。卸土時鏟斗應盡量放低,但不得撞擊汽車任何部位。

8.行走時臂桿應與履帶平行,并制動回轉機構,鏟斗離地面宜為1m。行走坡度不得超過機械允許最大坡度,下坡用慢速行使,嚴禁空擋滑行。轉彎不應過急,通過松軟地時應進行鋪墊加固。

9.挖掘機回轉制動時,應使用回轉制動器,不得用轉向離合器反轉制動。滿載時,禁止急劇回轉猛剎車,作業時鏟斗起落不得過猛。下落時不得沖擊車架或履帶及其他機件,不得放松提升鋼絲繩。

10.作業時,必須待機身停穩后再挖土,鏟斗未離開作業面時,不得作回轉行走等動作,機身回轉或鏟斗承載時不得起落吊臂。

11.拉鏟作業時,鏟斗滿載后不得繼續吃土,不得超載。拉鏟作溝渠、河道等項作業時,應根據溝渠、河道的深度、坡度及土質確定距坡沿的安全距離,一般不小于2m,反鏟作業時,必須待大臂停穩后在吃土,收斗,伸頭不得過猛、過大。

12.駕駛司機離開操作位置,不論時間長短,必須將鏟斗落地并關閉發動機。

13.不得用鏟斗吊運物料。

14.發現運轉異常時應立即停機,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作業。

15.輪胎式挖掘機在斜坡上移動時鏟斗應向高坡一邊。

16.使用挖掘機拆除構筑物時,操作人員應分析構筑物倒塌方向,在挖掘機駕駛室與被拆除構筑物之間留有構筑物倒塌的空間。

17.作業結束后,應將挖掘機開到安全地帶,落下鏟斗制動好回轉機構,操縱桿放在空檔位置。

18.作業后應將機械擦拭干凈,冬季必須將機體和水箱內放盡(放凍液除外),關閉門窗加鎖后方可離開。

補充交底內容:

篇2:隧道開挖機械人員配備質檢安全技術交底

日期:編號:單位工程名稱隧道編制部門*******分部工程名稱洞身職位******交底名稱隧道洞身開挖解說***一、技術要求根據鐵道部鐵建設(2010)120號《關于進一步明確軟弱圍巖及不良地質鐵路隧道設計施工有關技術規定的通知》要求,軟弱圍巖隧道IV、V、VI級圍巖地段采用臺階法施工時,應符合以下規定:(1)上臺階每循環開挖支護進尺V級圍巖不應大于1榀鋼架間距,IV級圍巖不得大于2榀鋼架間距;(2)邊墻每循環開挖支護進尺不得大于2榀鋼架;(3)仰拱開挖前必須完成鋼架鎖角錨桿,每循環開挖進尺不得大于3m;(4)隧道開挖后初期支護應及時施作并封閉成環,IV、V、VI級圍巖封閉位置距離掌子面不得大于35m。(5)嚴禁采用長臺階施工。隧道中線、高程、開挖輪廓滿足規范和設計要求。隧道在IV、V、VI級圍巖地段、隧道深淺、下穿建筑物及附近既有線地段施工開挖應按照《爆破安全規程》采用控制爆破、光面爆破,或采用非爆破方法。II~IV級圍巖拱部平均線性超挖不大于15cm,最大超挖不大于25cm;V~VI圍巖拱部平均線性超挖不大于10cm,最大超挖不大于15cm;邊墻平均線性超挖不大于10cm;拱腳和底腳以上1m范圍嚴禁欠挖;炮眼痕跡保存率符合規范要求。二、施工程序與工藝流程及施工要求(詳細說明不同開挖方法)根據隧道圍巖情況,隧道的開挖方法分為全斷面法、臺階法、三臺階七步開挖法、CD(中隔壁)、CDR(交叉中隔壁)法、雙側導坑法、短臺階法、短臺階臨時仰拱法、三臺階法、三臺階林是仰拱法等。根據開挖方法的不同,每一循環開挖的程序有所不同。各種開挖方法分述如下1、全斷面開挖是按隧道的設計輪廓一次開挖完成。2、臺階法開挖分為兩步,即上臺階開挖支護后進行下臺階開挖支護,完成一個開挖循環,適用于隧道III、IV、V級圍巖地段。3、三臺階七步開挖法將隧道一個斷面分為七個小的斷面進行開挖,即上斷面開挖支護、中左斷面開挖支護、中右斷面開挖支護、下左斷面開挖支護、下右斷面開挖支護、核心土開挖、仰拱開挖支護。適用于黃土隧道和V級圍巖地段。4、CD法和CRD法都用于比較軟弱地層而且是大斷面隧道的場合,CD法是用鋼架支撐和噴混凝土的隔壁將斷面分隔開進行開挖,CDR法是用隔壁和仰拱把斷面上下、左右分割進行開挖,并在施工過程中每一步都用臨時仰拱封閉端面。5、雙側導坑發用于圍巖極差且為大斷面隧道,其方法是在隧道右下側和左下側以小導洞型式開挖進入,然后逐步開挖支護斷面上部、核心和仰拱,小導洞開挖分上下導坑,每一步驟均用鋼支撐隔壁和錨噴、臨時仰拱封閉斷面。6、短臺階發是利用上一環架立的鋼架施做隧道洞身縱向超前支付,先開挖上部土石方,施作上部初期支付,再開挖下部土石方,施作下部初期支付,然后施作仰拱,填充仰拱砼。短臺階法各部開挖循環不得大于1米。短臺階臨時仰拱法是利用上一環架立的鋼架施做隧道洞身縱向超前支付,先開挖上部土石方,施作上部初期支付及臨時仰拱,再開挖下部土石方,施作下部初期支付,然后施作底部,填充仰拱砼。短臺階法各部開挖循環不得大于1米。初支成環后二襯前拆除臨時仰拱。7、三臺階法是利用上一環架立的鋼架施做隧道洞身縱向超前支付,先開挖上部土方,施作上部初期支付,再開挖中部土方,施作中部初期支付,然后開挖底部,施作下部初期支付。三臺階臨時仰拱法是利用上一環架立的鋼架施做隧道洞身縱向超前支付,先開挖上部土石方,施作上部初期支付及臨時仰拱,再開挖中部土方,施作中部初期支付,然后開挖底部,施作下部初期支付。初支成環后二襯前拆除臨時仰拱。8、工藝流程施工準備↓清理掌子面、測量畫輪廓線、炮眼↓開挖臺車(架)、風槍就位↓鉆孔↓清孔↓裝藥←加工藥卷、炮泥↓機具離開掌子面↓爆破↓通風排煙↓找頂排危↓←-----------------------------------------┒初噴砼↑監控量測∣↓出渣↓支付和臨時支付↓穩定安全性檢查↓-------------------------------------------┙轉入下一個循環施工要求1施工準備隧道開挖前,利用超前預報、超前鉆孔、監控量測等探測結果,分析研究圍巖的性質,探明前方圍巖的完整性、涌水、不良地質等情況,對洞身實際的圍巖與設計圖進行核對,確定開挖、支護參數。2開挖參數、鉆爆參數根據圍巖的軟弱狀況和隧道斷面,選擇合理的開挖方法,以少擾動為宗旨,把開挖對圍巖的破壞程度控制在最小限度,最大限度的發揮圍巖的自承力,確保隧道的施工和隧道主體安全。根據開挖方法,確定沒開挖循環進尺,炮眼深度,選擇合理的中空掏槽方法,確定使用直眼掏槽或斜眼掏槽、周邊眼與輔助眼間距、炮眼布設合理,確定周邊眼、輔助眼、掏槽眼、底板眼的裝藥方法、裝藥量,爆破的先后順序,雷管的段別,炮眼間的起爆網絡,引爆雷管使用電雷管。在開挖過程中,根據爆破效果和圍巖的檢測數據,不斷修正爆破參數。根據圍巖的實際情況與設計圖紙進行復核,如實際情況與設計不符時,應及時申請變更,選擇合理的支護型式,并在施工過程中通過對支護的觀察和收斂變形數據不斷地修正支護參數,確保支護與圍巖實際相符合。3施工工藝放樣時將隧道斷面、隧道中線用紅鉛油精確地畫在掌子面上,并作出明顯的高程標示點。精確定位炮眼位置。鉆孔的精度是保證爆破成功的首要因素,同時選擇合理的炮眼直徑,控制與藥卷之間的不耦合系數(一般控制在1.1~1.4之間)。精確控制鉆孔位置,方向和深度,鉆眼完畢,應按炮眼布置圖進項檢查,并做好記錄,經檢查合格后,方可按設計裝藥結構進行裝要和炮泥堵塞。鉆孔時選用經驗豐富的鉆工施鉆周邊眼,盡量的減少鉆孔偏差,減小開口偏差和鉆孔孔底偏差以及方向偏差。根據目前隧道施工的實際情況,采用氣腿式風動鑿巖機鉆孔,炮眼長度根據圍巖狀況,最大長度不超過4m,并視圍巖的不同情況,合理選擇進尺,外插角不大于5º。鉆孔實際操作做到“準、平、直、齊”四個字,并采用“炮棍瞄準法”控制炮孔間的平行,并由經驗豐富的老鉆工精心指揮來確保鉆孔的精度,其鉆孔方向偏差控制在3cm/m~5cm/m以內。同時,應根據眼口位置及掌子面巖石的凹凸程度調整炮眼深度,以保證炮眼在同一平面上。裝藥量的多少和裝藥的方法是隧道光面爆破的關鍵,周邊眼采用光面爆破炸藥,間隔裝藥,用導爆索聯線,嚴格控制周邊眼的裝藥量,應使藥量沿炮眼全長合理分布,并合理選擇炸藥的品種和裝藥結構。合理控制周邊眼的線裝藥密度,根據周邊眼孔距、爆破層厚度、石質及炸藥種類等綜合考慮裝藥量,一般線裝藥密度控制在0.04~0.4kg/m之間。在裝藥結構上,宜采用比炮眼直徑小的小直徑藥卷連續或間隔裝藥,把藥卷與鉆孔間的不耦合系數控制在1.1~1.4之間,但藥卷直徑不應小于該炸藥的臨界直徑,以保證穩定起爆。起爆采用非電毫秒雷管,段數一般分為1、3、5、7、9、11、13、15個段,段別要選擇合理,其安裝位置準確,確保起爆的先后順序。各炮孔用塑料導爆管連線,接電雷管由手搖式起爆器起爆。爆破前所有人員應撤在安全距離外。村舍安全距離不少于200m;相鄰的上下坑道內不少于200m;相鄰的平行坑道,橫通道及橫洞間不少于50m;全斷面開挖進行深孔爆破(孔深3—4m)時,不少于500m。采用電雷管一次起爆。爆破后應及時向隧道掌子面通風,排除和減低隧道內灰塵和炸藥殘留氣體、洞內空氣中煙塵濃度,然后灑水降塵,使隧道內的環境符合職業健康標準,保護施工人員身心健康。通風后,應在清除開挖面危石后,對開挖面輪廓初噴3~5cm混凝土,封閉開挖巖面。噴射混凝土作業應分段分片進行。噴射作業自下而上,應保持供料均勻,噴射連續,噴射時噴嘴應作偏心劃圓或魚擺等復合運動。噴嘴在沿隧道縱向作前后移動時應保持與受噴面等距,使受噴面均勻、密實。出渣時需專人統一指揮車輛,車輛在隧道內的行駛速度,已襯砌地段不大于20km/h,未襯砌地段不大于15km/h。出渣機械、車輛應有廢氣凈化裝置,棄渣棄于指定位置,應符合環保要求。出渣完畢后,對隧道開挖斷面的輪廓尺寸、中線、高程進行檢查,需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再報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后,進行下道工序施工。4支護根據鐵道部鐵建設(2010)120號《關于進一步明確軟弱圍巖及不良地質鐵路隧道設計施工有關技術規定的通知》要求,雙線IV、V級圍巖隧道采用臺階法施工時,必須設置鎖腳錨管;雙線V級圍巖隧道采用臺階法施工時應設置橫向臨時支撐或臨時仰拱,臨時支撐采用型鋼,縱向每2榀一處。本段設計三臺階臨時仰拱、短臺階增設臨時仰拱較多,按設計臨時仰拱采用I16工字鋼,縱向每2榀鋼架安裝一榀,待全斷面初支完成后二襯前拆除。在每一次開挖后必須立即進行永久支護和臨時支護。支護參數須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鋼架支立與隧道走向垂直,間距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噴混凝土厚度滿足設計要求。須進行鋼架接長時,接頭部位必須由墊板、螺栓結構連接,連接處鑿出回彈混凝土和雜質,露出新鮮混凝土后灑水濕潤,保證連接牢固。臨時支撐必須在永久支護已全部封閉、成環,且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70%后逐步拆除,避免應力集中。噴射混凝土終凝2h后開始灑水養護,灑水次數應以能保證混凝土具有足夠的濕潤狀態為度;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噴射混凝土表面應密實、平整,無裂縫、脫落、漏噴、空鼓、滲漏水等現象,平整度允許偏差為不得超過(2m直尺中間用塞尺量)±2cm。為確保噴射混凝土達到快速凝結效果,在施工中,要經過多次檢驗,確定最佳早強劑等外加劑類型和摻量。噴混要采用濕噴,速凝劑加入要用計量器具向噴混機料斗內摻入,不得將速凝劑灑在噴混料表面,用人工拌合。遇開挖內有滲漏水時,要在初支內安裝滲水盲管,將水引入邊墻角排水溝。三、機具設備配備隧道開挖施工機械設備配置分為四大部分,即鉆爆、噴砼、支護、出渣等工序使用機具及其配屬機具。每個作業面主要施工機械設備配置表開挖噴砼支護出渣20m空壓機4﹣6臺挖掘機1臺風動鑿巖機30臺濕噴機2-4臺風鎬6-8臺裝載機2-3臺自制開挖臺車(架)1部、通風機2臺500型拌合樓1座運輸車輛1臺自卸汽車6-10臺材料運輸車1臺運輸車輛2臺注漿泵1臺、電焊2臺灑水車1臺人員配置1、勞動組織方式:采用工班組織模式2、根據隧道開挖的施工方案、機械、人員組合要求,隧道開挖施工班組分為開挖班、噴砼班、出渣班和支護班每個開挖面人員配備表隊負責人1人技術主管1人專職安全員1人開挖班20-26人噴砼班8-12人支護班10-15人出渣班6-10人技術、質檢、測量及實驗人員3人機械工、普工6人指揮出渣、棄渣人員2人四、質量控制一、基本要求1不良地質段開挖前應做好預加固、預支護。2當前方地質出現變化跡象或接近圍巖分界線時,必須用地質雷達、超前水平鉆孔等方法先探明隧道開挖面前方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才能進行開挖。3應嚴格控制超欠挖。當石質堅硬完整且巖石抗壓強度大于30Mpa并確認不影響襯砌結構穩定和強度時,允許巖石個別凸出部分(每1㎡不大于0.1㎡)凸入襯砌斷面,錨噴支護時凸入不大于30mm,襯砌時不大于50mm,拱腳、墻角以上1米內嚴禁欠挖。4開挖輪廓要預留支支撐沉落量及變形量。5隧道爆破開挖時應嚴格控制爆破震動。6洞身開挖在清除浮石后應及時進行除噴支護。二、檢查項目1隧道中線的貫通要求的允許偏差要滿足規范要求。2隧道結構與凈空,必須滿足設計建筑限界的要求。3超挖:應按開挖輪廓線作業,盡量減少超挖,洞身開挖的允許偏差見下表洞身開挖檢查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拱部超挖(mm)V-VI級圍巖平均100,最大150水準儀或斷面儀:每20m1個斷面II-IV級圍巖平均150,最大250I級圍巖平均100最大2002邊墻寬度(mm)每側+100,-0尺量:每200檢查1處全寬+200,-03邊墻、仰拱、隧底超挖(mm)平均100水準儀:每20m檢查3處4外觀檢查洞室周邊及頂部無浮石、危石、無離縫。五、安全及環保措施一、安全要求1嚴禁非工作人員進入隧道2施工中應對機械設備進行定期檢查、養護、維修。3施工前主管工程師應對施工班組、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同時告知安全風險和應對措施。4嚴禁帶明火和火種進入隧道,隧道內禁止吸煙。不準酒后進洞。施工中洞內施工用電不準亂拉亂接,要有專職電工負責用電。5施工人員到達工作地點后,領工員、工班長應首先組織大家分頭檢查工作面,施工過程中應注意安全,發現異常應隨時處理,如發現可能有險情時,應立即撤離工作人員并報告上級處理。6臺階和導坑開挖;a、臺階或導坑之間控制一定的距離,以適應機具作業,并盡量減少翻渣工作量;b、支護和臨時支護必須緊跟,支護及時成環:c、臺階宜少分層,使裝渣機械緊靠開挖面,以減少扒渣距離:d:下斷面開挖的落底拱腳邊沿應留平臺,以保證拱圈穩定。落底采用分層或一次拉槽7司鉆中得將胸部、腹部緊貼風鉆手柄,腿部不得抵住風鉆卡套彈簧。鉆眼過程中,鉆桿與鉆孔應保持一條直線,防止鉆桿彎曲、掉頭或折斷,卡鉆時,應用扳鉗松動拔出,不可敲打,未送風前不可撤出鉆桿。風鉆使用每使用倆小時加一次油;風鉆拆卸、修理、保養維修,不得在工作面進行。嚴禁在殘眼處鉆眼。8領取爆破物品時應指定由由爆破資質的人員和工班負責人一道領取,必須嚴格履行出庫審批和出庫登記手續并專人押送,雷管和炸藥同車運輸。9爆破物品進入現場,雷管、炸藥必須距離15米以上放置,使用木質炮棍裝藥。監炮人員要做好爆破物品的使用記錄,防止爆破物品流失,用剩炸藥雷管必須及時退庫。瞎炮、啞炮須原裝藥人員進行排除處理。10進入隧道的內燃機械與車輛,必須選用帶凈化裝置的柴油機。有瓦斯等有害氣體的隧道,汽油機械與車輛不得進洞。11機械裝渣時,裝載工作場地,應設車輛調度與指揮人員。二、環保要求1隧道內必須連續通風,有粉塵或不良氣體時應加強通風。2在掌子面裝渣時,應先灑水,以減少粉塵,施工場地應時常灑水濕潤,粉塵大時要采取降塵措施。3棄渣應運至指定位置,隧道內污水應集中凈化處理后方可排放。4施工機械在夜間洞外施工禁止鳴號,防止打擾附近居民。復核接受人

篇3:旋挖機:安全操作技術交底

操作規程內容旋挖機操作規程編制單位設備科、安質科編制人復核人一、一般規定:1、操作手必須經過學習、了解和掌握鉆機構造、性能、熟悉操作方法、保養規程,各種指揮信號,以及鉆探基礎知識,經考核合格方可上機操作,非操作手一律不許上機操作。2、在操作前或操作期間,操作手禁止飲酒、服藥或吃任何可能消弱操作能力的食物。3、在鉆機房、任何人都不準抽煙。4、鉆機開始鉆進前,操作手勿必觀察了解工作區域地層斷面圖、高架電線、建筑物等。特別注意煤氣管道、地下電纜、高壓電線。5、工作中,所有鉆機工作人員必須帶安全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二、鉆進規定:1、啟動前,操作手必須完成本班例保的相應內容。2、啟動時,應先讓發動機怠速運轉2分鐘、冬季5分鐘、檢查儀器各儀表、指示燈是否正常,如無異常,方可正常鉆進。3、操作中,禁止盲目加壓,提升壓力應控制在300帕左右,旋轉壓力控制在100帕左右。4、經常注意鋼絲繩在主卷揚筒上是否排列有序,若有錯亂,應重新繞排。5、經常注意活接頭的工作情況,如發現鋼絲繩有扭轉現象,應檢查活接頭,必要時,應更換。6、經常注意鉆桿工作情況,如有收不回或放不出的現象時或有其他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報告當班領導,切忌盲目處理。7、工作中,任何紅燈(指示燈不正常亮時)均應停機檢查,查明原因,修好后方可繼續工作。8、在使用甩土馬達時,應先按住手柄上的電控按鈕,待系統壓力升至15帕后,再緩慢操作手柄至最大位置;停止時,應先慢退回手柄,再松開按鈕。嚴禁在手柄還沒有回位的情況下,突然松開電控按鈕。三、對非鉆進作業情況下,鉆機運行規定:1、非鉆進作業的鉆進運行包括裝卸鉆具、裝卸鉆桿、遷移工作點、收臂放塔、檢修調試機器等。2、所有非鉆進作業的鉆機運行必須在有人統一指揮的前提下進行。沒有指揮人,禁止任何運行。3、指揮者必須使用規范的指揮手勢,瞻前顧后、謹慎引導鉆機運行。4、非鉆進作業鉆機盡可能在低轉速(發動機)下運行。嚴禁在非鉆進時加大油門,嚴禁在駕駛室內享受空調。5、裝卸鉆桿、組裝桅桿要求在白天或照明條件相當好的夜間完成。接受單位接收人簽收日期司機本交底共兩頁;一式兩份,項目部設備科及接收單位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