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輻射安全管理規定辦法

輻射安全管理規定辦法

2024-07-13 閱讀 4889

輻射安全管理規定

國家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管理系統管理規定

總則

第一條依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建立國家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管理系統。為進一步規范該系統的使用,提高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監管的信息化水平,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國家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管理系統)建立在互聯網上,全國聯網運行使用,包括國家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監管系統(以下簡稱監管系統)和全國核技術利用輻

射安全申報系統(以下簡稱申報系統)。

第三條本規定適用于全國各級環境保護部門、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單位、國家和各省城市放射性廢物庫(以下簡稱廢物庫)運行單位、輻射工作單位及其他相關單位對管理系統的使用與管理。

第四條管理系統使用實行“統籌規劃、統一標準、分級負責、安全運行、有效監督”的原則。

第五條管理系統各項業務辦理及其操作按照“國家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管理系統使用技術細則”(以下簡稱使用細則)進行。涉密信息不得進入管理系統。

系統管理

第六條環境保護部及各地區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省級環境保護部門應設立相應的管理機構負責系統的運行使用。地市級環境保護部門、輻射工作單位(含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單位、廢物庫運行單位)及其他相關單位應指定專人負責使用和維護系統。

第七條環境保護部負責管理系統的管理工作,承擔以下職責:

(一)制定管理系統的建設規劃、技術方案和管理規定等,并監督執行;

(二)組織、指導、監督本級和省級環境保護部門管理系統建設、運行等工作;

(三)組織對省級環境保護部門管理系統使用和管理的檢查、指導和考核,制定相應的考核細則和指標;

(四)建立管理系統所需的軟硬件和網絡條件,確保數據接入網絡暢通;

(五)組織向各省開放的管理系統數據接口的開發與測試工作;

(六)收集、整理管理系統使用過程中的意見反饋,組織對管理系統進行維護和升級;

(七)定期組織環境保護部及各地區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省級環境保護部門、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單位、廢物庫運行單位管理員管理系統使用的培訓工作。

第八條省級環境保護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管理系統管理工作,承擔以下職責:

(一)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管理系統的運行管理措施,并監督執行;

(二)組織、指導、監督本級及以下環境保護部門管理系統建設、運行等工作;

(三)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輻射工作單位使用管理系統的情況進行監督;

(四)負責管轄范圍內監管數據的錄入、核查、更新工作;

(五)組織本行政區域內下級環境保護部門及輻射工作單位管理系統使用的培訓;

(六)收集、整理管理系統使用過程中的意見與建議,定期反饋至環境保護部。

第九條輻射工作單位負責本單位申報系統使用和管理工作,承擔以下職責:

(一)制定本單位申報系統運行管理制度,并具體實施;

(二)負責本單位申報系統使用和安全管理工作;

(三)通過申報系統提交相關文件、辦理相關業務;

(四)整理并反饋申報系統使用過程中的意見與建議。

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單位、廢物庫運行單位按照權限,進行監管系統相關操作和使用。

第十條監管系統的使用設國家級系統管理員;地區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省級環境保護部門、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單位、廢物庫運行單位設管理員,管理員應選用責任心強、業務熟悉的人員擔任。其他輻射工作單位設專人負責。

第十一條國家級系統管理員負責設置管理員賬號和權限;管理員負責設置本級及以下賬號和權限;國家級系統管理員和省級環境保護部門系統管理員按照各自的管理范圍負責申報系統注冊用戶管理。

第十二條嚴格、規范賬號的使用,禁止賬號隨意轉借,首次登錄后應立即更改相關密碼,且不得告知無關人員,有關崗位人員調離后,應及時更改相應密碼,確保賬號使用安全。

第十三條環境保護部負責其發證單位的輻射安全許可證審批、放射性同位素進出口審批等信息的維護,委托省級發證的單位信息由省級環境保護部門負責維護;地區監督站負責環境保護部發證單位的日常監管數據、工作單位數據、監督執法等信息的維護;省級環境保護部門負責日常監管數據、轄區內輻射工作單位數據、輻射事故等信息維護。

第十四條環境保護部、省級環境保護部門應明確技術支持單位,具體承擔職責范圍內管理系統建設、維護和技術服務等工作。

第十五條省級及以下環境保護部門應將管理系統的負責人、聯系人、技術支持單位報上級環境保護部門備案。

系統使用

第十六條管理系統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輻射工作單位管理;

(二)輻射安全許可證、放射性同位素、射線裝置管理等相關業務辦理;

(三)監督執法管理;

(四)輻射事故管理。

第十七條各級環境保護部門登錄監管系統進行核技術利用日常管理和業務辦理,輻射工作單位通過申報系統進行核技術利用業務申報工作。

第十八條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單位、廢物庫運行單位有關銷售、收貯放射性同位素業務須經過監管系統申辦。

第十九條各地區監督站、省級及以下環境保護部門負責及時將監督執法情況錄入到監管系統。

第二十條各級環境保護部門在辦理放射性同位素相關審批與備案等手續時須核實、變更數據庫相關信息。

第二十一條監管數據應當符合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的要求,監管部門每周第一個工作日更新上周的監管數據。

第二十二條環境保護部、省級環境保護部門發現可疑信息,應及時保存相關數據記錄,報告本單位管理系統負責人后,進行核查處理并記錄備查。

第二十三條輻射工作單位按“使用細則”內容進行相關業務申報、信息更新以及打印紙質文件,用于確認和存檔等。

第二十四條管理系統中無輻射工作單位許可證相關信息的,各級環境保護部門不得辦理相關業務審批。監管系統中的業務經辦結果與申報系統數據聯動。

第二十五條各監管數據只能用于各級環境保護部門對輻射工作單位的監督和管理,經同意后公安、衛生等政府部門可共享該系統有關信息,未經批準,任何人不得擅自對外提供。

系統維護

第二十六條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負責管理系統的運行維護工作,包括以下內容:

(一)定期更新“使用細則”手冊;

(二)建立管理系統運行維護和安全記錄;

(三)發生突發性事件可能危及數據庫和業務系統安全時,采取暫停聯網、停機檢查等應急措施。

第二十七條各級環境保護部門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做好計算機病毒的防范工作;必要時采取應急措施,保留有關原始記錄,并向有關部門報告。

第二十八條各級環境保護部門應建立管理系統運行情況通報制度,省級環境保護部門于每年1月31日前以書面形式向環境保護部報告本行政區域內管理系統運行及管理情況。

附則

第二十九條本規定中的監管數據指輻射工作單位開展核技術利用工作相關的單位信息、許可信息、審批備案信息、臺賬信息、監督執法信息和輻射事故信息等內容。

第三十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2:輻射安全管理辦法

為了保證我單位輻射環境安全,保障職工的健康和安全,根據放射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單位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定。

一、為落實輻射安全工作主體責任,單位確定法定代表人為輻射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簽訂輻射安全責任書。同時成立輻射安全與防護工作領導小組(下稱“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本單位的輻射安全與防護工作。其中小組組長必須由單位中層以上領導擔任。

二、單位改建、擴建放射源項目,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履行環評審批及環保驗收手續并取得批復意見后方可正式運行。同時,各類輻射工作活動必須在輻射安全許可規定的種類和范圍內開展。

三、建立健全單位輻射安全、保衛和防護等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制定輻射事故應急方案,采取措施防治輻射事故的發生。

四、不定期對輻射安全與防護工作落實情況的檢查,發現安全隱患問題的,應要求相關部門、人員及時整改;發現重大安全隱患的,還應向環保部門報告,經整改確認安全后,輻射工作方可繼續進行。

五、建立放射源管理和放射源登記臺賬。做到進出本單位的放射源數量相符,放射源購買、更新、處置時,要按規定辦理放射源轉讓批準、備案登記、許可證變更等手續。

六、加強對輻射工作人員的輻射安全與防護培訓,嚴禁未經培訓考核合格的人員上崗從事輻射工作活動。

七、配備監測設備,對放射源裝置和工作場所進行經常性的巡查巡測,確保輻射防護設施完好與含源裝置性能的穩定。巡查巡測記錄歸檔保存。

八、輻射工作人員應配帶報警裝置和個人輻射劑量計,建立輻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檔案。

九、每年必須對放射源的安全與防護狀況進行年度評估,堅持年度評估與年度監測相結合,及時發現安全問題,并立即整改。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市、縣環保部門上報上一年度的年度評估報告。

十、輻射工作場所設置明顯的電離輻射警示標志,嚴禁存放易燃、易爆、腐蝕性物品。

十一、加強放射源閑置期間的安全保衛工作,并指定專人每天進行安全保衛和巡視,建立巡查記錄,并向環保部門報告。當放射源閑置超過三個月的,領導小組及其他負有輻射安全責任人有責任向單位報告,及時按法規要求進行安全送貯。

十二、輻射工作單位應建立健全輻射安全管理制度及檔案,接受環保部門、公安部門的監督檢查。

十三、凡本單位輻射工作人員必須嚴格落實本規定及其他輻射安全與防護規章制度要求。如有違反,將根據造成不良后果情況,進行對應處罰;若造成輻射事故發生的,按法律法規要求,追究違規人員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