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村計劃生育村規民約
某村計劃生育村規民約
為加強計劃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計劃生育法律法規,結合本村實際,制定如下村規民約:
第一條每位村民要自覺學習、宣傳黨和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自覺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福建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等法律法規。依法享有計劃生育的權利和履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第二條鼓勵青年實行晚婚晚育(男滿25周歲,女滿23周歲),嚴禁早婚早育(男未滿22周歲,女未滿20周歲)。男女雙方結婚必須達到法定年齡,依法登記,并領取《生育服務證》后方可懷孕生育,違反者按計劃生育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條禁止超生,禁止婚外生育,禁止非法抱養、送養孩子,禁止棄嬰。對非法抱養孩子的依法依規處理,發現棄嬰的應及時向公安、民政、計劃生育部門報告,由有關部門協調處理。
第四條已婚育婦應自覺學習并熟練掌握人口和計劃生育基礎知識,經抽查不合格的,應參加人口學校學習培訓,直至熟練為止。
第五條嚴禁非法醫學胎兒性別鑒定,持《生育服務證》的育婦必須與村委會簽訂不非法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的合同書。持證育齡婦女女懷孕后擅自施行人流引產,或者嬰兒出生后不明原因死亡,或者下落不明無法說明確切原因的,由發證的計劃生育部門收回《生育服務證》。是第一孩的,五年內不發放《生育服務證》;是第二孩的,不再批準生育,并責成落實一項絕育措施。因醫學需要施行人流、引產的須由村委會、鎮計生辦出具證明。意外流產的必須在24小時內報告村委會調查核實。
第六條男女結婚,女方或男方應在婚后1個月內把戶口遷入常住地。生育孩子的夫婦應在嬰兒出生后5天內主動向村委會報告生育情況,并到派出所辦理戶口登記手續。生育一孩的育婦,必須在嬰兒出生42天90天內落實上環節育措施。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夫婦(含多胞胎)必須在嬰兒出生后60天內落實絕育措施。因疾病不能及時落實節育措施的,應逐級報批并在計劃生育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選擇安全、有效、適宜的避孕措施。
第七條不符合再生育條件的夫婦,必須在生育一孩后3個月內辦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
第八條查環查孕對象應按照鎮計生辦安排的時間,自覺參加每輪環情孕情檢查。超過規定時間30天沒有參加“雙查”的,由計生部門按有關規定處罰。
第九條凡跨市(縣)經商、務工等外出一個月以上的育齡婦女(18――49周歲),應與村委會簽訂流動人口計生管理合同書,并到鎮計生辦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到流入地后應及時持《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到當地計生部門登記審驗。屬“雙查”的育婦應在規定時間內回村接受檢查,特殊原因不能回村的,限一期寄回現居住地鄉級以上計生部門出具的全國統一的“流動人口避孕節育情況報告單”,并附現居住地地址、聯系電話,以便核實真偽。逾期不落實的,由村委會書面通知其家屬或擔保人敦促,直至落實為止。有以下三種情況之一提供的外寄避孕節育情況檢查無效:未辦理外出《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和提供聯系電話的;《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未接受流入地登記審驗并納入管理的;該避孕節育檢查單情況流入地未在網上通報的。
第十條本村已婚育婦及男16周歲以上、女15周歲以上的未婚青年(在校學生除外),及離婚、喪偶等特殊人群應與村委會簽訂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協議書》。男滿16周歲、女滿15周歲以上的未婚青年(在校生除外),每年應接受兩次“未婚青年見面教育”,具體時間由村委會提前5天通知,對象應準時參加。
第十一條本村轄區內的用工單位、房屋出租主,必須通知外來人員在入住7天時間內將計生情況準確向村委會申報,并接受上級計生部門審驗,違者按流動人口計生管理部門有關規定處罰。
第十二條實行計生獎懲制度。村委會要積極協助縣、鎮兩級及時按法律法規等規定發放計生獎勵金,符合各級有關獎勵扶助等計生優先優惠政策的對象,村委會要積極申報并協助對象提供相關材料;自覺遵守計生規定的困難戶,村委會根據村財力和困難程度予以扶助,并向鎮計生辦反映,多方籌措資金扶助。違反計生對象,不享受各級優待照顧,以享受的要解除。同時,村委會要積極提請并配合上級政府部門按政策規定進行處理。
第十三條本計劃生育村規民約于20**年10月15日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自通過之日起生效。全體村民應共同遵守,同時村民對計劃生育村規民約執行情況有權進行監督。
zz村委會
篇2:村規民約范本
村規民約
為了推進我村民主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樹立良好的民風、村風,創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建設文明衛生新農村,經全體村民討論通過,制定本村規民約。
一、社會治安
1、每個村民都要學法、知法、守法、自覺維護法律尊嚴,積極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2、村民之間應團結友愛,和睦相處,不打架斗毆,不酗酒滋事,嚴禁侮辱、誹謗他人,嚴禁造謠惑眾、撥弄是非。
3、自覺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不擾亂公共秩序,不阻礙公務人員執行公務。
4、嚴禁偷盜、敲詐、哄搶國家、集體、個人財物,嚴禁賭博、嚴禁替罪犯藏匿贓物。
5、嚴禁非法生產、運輸、儲存和買賣爆炸物品;經銷煙火、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須經公安機關等有關部門批準。不得私藏槍支彈藥,拾得槍支彈藥、爆炸物品,要及時上繳公安機關。
6、愛護公共財產,不得損壞水利、道路交通、供電、通訊、生產等公共設施。
7、嚴禁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非法侵犯他人住宅,不準隱匿、毀棄、私拆他人郵件。
8、嚴禁私自砍伐國家、集體或他人的林木,嚴禁損害他人莊稼、瓜果及其他農作物,加強牲畜看管,嚴禁放浪豬、牛、羊。
對違反上述社會治安條款者,觸犯法律法規的,報送司法機關處理。尚未觸犯刑律和治安處罰條例的,由村委會批評教育,責令改正。
二、消防安全
1、加強野外用火管理,嚴防山火發生。
2、家庭用火做到人離火滅,嚴禁在將易燃易爆物品堆放戶內、寨內,定期檢查、排除各種火災隱患。
3、加強村寨防火設施建設,定期檢查消防池、消防水管和消防栓,保證消防用水正常。
4、對村內、戶內電線要定期檢查,損壞的要請電工及時修理、更新,嚴禁亂拉亂接電線。
5、加強村民尤其是少年兒童安全用火用電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全體村消防安全知識水平和意識。
三、村風民俗
1、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移風易俗,反對封建迷信及其他不文明行為,樹立良好的民風、村風。
2、紅白喜事由紅白喜事理事會管理,喜事新辦,喪事從儉,破除陳規舊俗,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大操大辦。
3、不請神弄鬼或裝神弄鬼,不搞封建迷信活動,不聽、看、傳淫穢書刊、音像,不參加*組織。
4、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不搞宗派活動,反對家族主義。
5、積極開展文明衛生村建設,搞好公共衛生,加強村容村貌整治,嚴禁隨地亂倒亂堆垃圾、穢物,修房蓋屋余下的垃圾碎片應及時清理,柴草、糞土應定點堆放。
6、建房應服從村莊建設規劃,經村委會和上級有關部門批準,統一安排,不得擅自動工,不得違反規劃或損害四鄰利益。
違犯上述規定的給予批評教育,出具檢討書,情節嚴重的交上級有關部門處理。
四、鄰里關系
1、村民之間要互尊、互愛、互助,和睦相處,建立良好的鄰里關系。
2、在生產、生活、社會交往過程中,應遵循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則,發揚社會主義主義新風尚。
3、鄰里糾紛,應本著團結友愛的原則平等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申請村調解委調解,也可通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樹立依法維權意識,不得以牙還牙,以暴制暴。
五、婚姻家庭
1、遵循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尊老愛幼的原則,建立團結和睦的家庭關系。
2、婚姻大事由本人作主,反對包辦干涉,男女青年結婚必須符合法定結婚年齡要求,提倡晚婚晚育。
3、自覺遵守計劃生育法律、法規、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提倡優生優育,嚴禁無計劃生育或超生。
4、夫妻地位平等,共同承擔家務勞動,共同管理家庭財產,反對家庭暴力。
5、父母應盡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禁止歧視、虐待、遺棄女嬰,破除生男才能傳宗接代的陋習。子女應盡贍養老人的義務,不得歧視、虐待老人。
篇3:衛生文明村規民約范本
為改善本鎮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創建生態文明、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進一步增強村民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生活環境,形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特制定《衛生文明村規民約》,具體內容如下:
1、本村村民應自覺遵守愛護環境衛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保潔、自我愛護的衛生好習慣。
2、工業濾布每戶人家要做到一日一清掃,一周一月一大掃,一季一整治,保持房前屋后庭院及店堂、門面環境衛生,干凈整潔,無陰溝積水,無污泥惡臭,無亂堆亂放現象。
3、每戶人家養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每天清掃的垃圾倒入指定的垃圾箱或垃圾桶,壓濾機濾布由保潔員集中清運到指定的垃圾池。
4、每戶人家及店堂、門面、經營戶房前屋后要做到門前“三包責任制”,包清掃保潔,包不亂扔亂倒垃圾,包不亂倒生活污水,每月按規定主動交納衛生管理費。
5、每戶人家要做到團結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照顧,不罵臟話、粗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共同關心和支持創建美好的環境衛生工作。
6、每個村民杜絕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扔雜物,損壞公物以及亂涂、亂畫,亂貼、亂刻、亂掛等不文明行為。
7、每個村民不準隨意砍伐樹木,踐踏綠地、花卉,損壞花壇以及在行道樹上釘、栓、拉、攀、刻等破壞綠化行動。
8、每個村民必須遵守交通規則,車輛不準亂停亂改,不能違章載客。
9、每戶人家都必須杜絕亂搭、亂建、違章建筑等破壞村容村貌,影響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的行為。
10、各經營戶沿街廣告標牌,門頭招牌做到設置規范,整潔,無殘缺破損。每戶經營戶做到不違章占道經營(作業)和店堂延伸占道現象,沿街店堂門面不得使用煤火爐灶。
11、以上規定每個村民應自覺遵守,如有違反者,在公示牌內每次給予公示,情節嚴重的每次給予處罰50―200元的違約金,并給予掛衛生臟亂差黃牌警告。
12、環衛所和村委會都將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衛生督查評比,做到每月一小評,每季一大評,年終一總評,對自覺遵守《村規民約》規定的村民、經營戶、設立流動紅旗,由村委會授予“文明衛生”榮譽稱號,對表現突出的農戶給予100―500元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