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生命安全培訓制度流程
養老院的生命安全培訓制度流程
制度:養老院的管理人員(或指定人員)應確保為員工和居民提供有關生命安全和應急措施的培訓。
流程:
1.所有員工必須在入職引導時接受安全流程培訓(例如,緊急情況處理流程,有害物質,等等)此外,所有從事直接護理的員工必須持有效的急救和心肺復蘇術的證書。
2.員工將收到并必須根據需要閱讀緊急情況手冊以便熟悉緊急情況的處理流程(見本手冊中的緊急情況手冊)。
3.管理者(或指定人員)應開展至少每年一次的生命安全在職培訓課程,包括感染防控/普遍性防護和緊急情況處理流程。記錄員工的出席情況(見人員制度和流程手冊上的員工發展/培訓部分)
4.在居民搬入社區后的入園引導中和在定期的消防演習中對他們進行緊急情況處理流程的指導。
5.法規要求每隔一個月要進行一次消防演習,其中至少有一年兩次的在夜間居民入睡后進行的消防演習。循環進行不同時間的演習使所有員工都有參與的機會。例如,這個月的演習可能在白天進行,下個月的演習在晚上,再下個月在夜間。
在消防演習時管理者(或指定人員)應:
-確保行程安排在指定時間進行并在不同的情形下模擬真實火災情況。
-在進行消防演習之前通知消防警報監控公司(這樣他們就不會在消防警報響后聯絡消防部門)。(有些消防部門要求通知演習事宜;向當地消防部門核實采取的消防流程).
-在事先確定的位置觸發消防警報(例如,在警報附近制造煙霧)。包括通過該設施傳送消防警報信號。
-調度居民到緊急情況手冊上定義的“安全地帶”(取決于建筑物和當地消防部門的制度,有可能是離建筑物50英尺的外部地帶,或在建筑內防火墻后面的指定位置直接就地避難)鼓勵所有居民都參與消防演習。
-強調在良好紀律下有序撤離(或就地避難流程)而不是只顧迅速撤離。
-監測消防警報的響應情況,包括定位到“火”源、警報停止、以及將所有居民撤離到“安全地帶”所需的時間。
-重新設置警報系統。.
-安撫被警報器嚇到的居民。
-聯絡消防警報監控公司并告知他們消防演習已經結束。
-針對員工對于警報的反應情況進行反饋。
-記錄消防演習的日期和時間以及參與員工的姓名。
6.在消防演習/培訓日志上記錄所有消防演習的情況,包括撤離所有居民所需的時間和輔助設備(除去“不能進行”演習并不要求在演習中撤離的居民),包括那些“不能進行”演習但需要撤離的居民。還應記錄不能進行演習的居民數量以及在演習中使用的所有安全出口。
7.將完成的消防演習培訓日志保存在行政管理文檔中。
救助站制度
篇2:賓館消防安全教育安全培訓制度
一、消防安全責任人將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列入年度消防工作計劃,為消防安全教育、培訓提供經費和組織保障;
二、消防安全管理人制定單位年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計劃,負責在員工中組織開展消防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培訓;
三、根據年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及授課人,組織義務消防隊開展消防業務理論學習和滅火技能訓練;
四、嚴格按照年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計劃,組織全體人員參加消防教育、培訓。
五、對員工應當每半年進行一次培訓,并將組織開展宣傳教育的情況做好記錄;
下列人員應當接受消防安全專門培訓:
(一)賓館、飯店的負責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專、兼職消防管理人員;
(三)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員、自動消防系統的操作人員;
(四)負責組織、引導群眾疏散的人員;
(五)其他根據需要應當接受消防安全專門培訓的人員。
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員、自動消防系統的操作人員應當持證上崗。
六、消防安全教育培訓的內容
(一)有關消防法規、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規程;
(二)各崗位的火災危險性和防火措施;
(三)有關消防設施的性能、逃生自救器具、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報火警、撲救初起火災、自救逃生的知識和技能;
(五)員工組織引導在場群眾疏散的技能。
七、新上崗員工和重新調整到新崗位的員工,應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篇3:消防安全培訓制度
一、凡新招收的員工必須經過飯店、部門、班組的消防安全基礎培訓,并經考試合格后,方能正式上崗了。
二、對安全部的員工進行日常安全消防檢查和管理的培訓。
三、對義務消防隊成員必須進行集中統一培訓。
四、飯店須對各部門管理人員組織消防安全研討會。
五、每次外來施工隊入駐飯店施工前,必須對施工人員進行一次消防安全知識的培訓。
六、對重點工種如電工、氣焊工、油漆工、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管理員、搬運員等進行重點的消防安全培訓。
七、利用各種宣傳,教育形式如會議、簡報、展覽、實地消防設施介紹等進行經常性的消防培訓。
八、對消防設備設施維護和保養的培訓。
九、做好滅火演練和消防實踐操作培訓。
十、由各部門組織安全常規性培訓,熟練掌握消防設備的操作及逃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