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職業病防治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

職業病防治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

2024-07-14 閱讀 7393

為認真貫徹國家、省市的相關法律法規及要求規定,同時結合本企業工作的實際情況,切實做好勞動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工作,特制訂職業衛生三年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省市的最新精神與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結合本企業工作的實際情況,加強本廠勞動衛生職業病管理,建立健全勞動衛生職業病管理的標準體系,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職業病管理水平;強化對企業員工進行職業衛生法制教育和宣傳,切實把企業職業衛生工作落實到實處,積極配合職業衛生監督機構做好職業衛生的監督和檢查工作,日常工作實行閉環管理,及時消除職業衛生監督工作中隱患,決不留死角,從而確保企業持續、健康地發展。

二、工作目標

1、做好每年接觸有危害因素職工健康檢查和各類職工健康普檢工作,職工就業前體檢率達到100%;在崗職工體檢率達到100%;離崗前職工體檢率達到100%;同時建立健全職工個人健康監護檔案,建檔率達到100%;

2、在建立職業衛生檔案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充實,有危害因素作業場所工作環境檢查率達100%。作業場所職業危害警示標志覆蓋率達到100%,在主要生產車間的醒目位置設立警示牌;

3、職工個人防護用品發放率達到100%,使用率達到95%;

4、利用電視、宣傳欄、各種學習講座等活動,開展《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培訓活動,通過不定期的測評及相關問卷調查分析,職工對職業病防控重要性及有關知識知曉率達到95%;

5、逐步改善工作環境條件及勞動強度,建立良好的人文環境,降低職工勞動緊張度和減輕壓力及厭倦情緒,適當調整工作強度,合理安排工作,安排合理的營養膳食,注重工作期間的休息效果以減緩疲勞;

6、作業場所輕傷發生率控制在0.2%,職業病發病率為0,急性中毒發生率為0,不發生重大人身和設備安全事故。

7、認真做好突發傳染性疾病的預防、診治和報告工作。

三、干預措施

㈠規章制度實行過程中進行效果評估

在企業的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工作的基礎上,結合現有的企業管理標準,由行政部,生產部牽頭組織企業有關管理部門對廠職業衛生管理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目的是檢驗規章制度的可行性,是否合理進行綜合評定,廠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具體為:

1、職業病防治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

2、急性職業病事故預防和處理制度

3、職業病危害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

4、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5、職業健康監護制度

6、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評價制度

7、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制度

8、職業衛生防護設施維修保養制度

9、職業衛生個人防護用品發放與使用管理制度

10、職業病防治管理獎懲制度

㈡宣傳教育培訓和具體實施部門及進度

1、結合《職業病防治法》,利用多媒體、宣傳欄、映像資料等宣傳工具廣泛開展職業病防護的宣傳活動;

3、每年開展“安全職業衛生保健知識”競賽活動;

4、組織職工消防、觸電、創傷急救的知識培訓;

5、定期對接觸有毒有害因素的員工進行衛生知識培訓;

6、開展職工參與職業衛生工作提合理化建議活動,對職工參與職業衛生工作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落實情況進行檢查;

7、結合開展職工職業安全衛生活動,采取各種形式分批舉辦職工職業衛生、健康促進、營養膳食及醫學知識等視頻知識學習大會,職工參與率每年遞增5%;

8、對在崗職工進行崗位職業安全衛生知識培訓,提高職工自防、互防技能,對接觸有職業危害因素作業人員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在勞動合同中寫明必要的防護措施和待遇,職工簽訂率要達到100%;

(三)加強日常管理,改善作業環境,落實職業防護措施

1、行政部負責有危害作業場所、崗位警示標識的設置工作;

2、為了加強化學事故急救處理,在硫酸灌區加設噴淋裝置;

3、由生產部監督員工勞動防護用品使用情況;

4、由生產部、行政部定期對生產車間工人作業環境面貌進行整改,使生產環境、工人休息室等場所環境整潔、舒適;

6、由行政部做好綠化工作,增強企業綠肺功能;

7、由行政部加強對食堂食品衛生及環境衛生的日常監督和檢查,做好從業人員健康證的檢查工作。

篇2:工廠職業病防治計劃實施方案范本

工廠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范本

(僅供參考)

為了搞好本廠職業病防治工作,促進本廠的經濟發展。使作業環境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要求,逐步改善作業環境,保護職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十九條第二項的規定,經廠領導小組研究,特制定本單位*****年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一、成立職業衛生防治機構或組織

組織人員:****,****

組織人員分工:

****負責編制職業病防范措施、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員工檔案的管理,組織員工學習、培訓、體檢。

****負責落實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對各個車間職業病防范工作進行不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二、作業場所的改善計劃

我單位操作人員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工種包括:干拋、切割等工種,危害及防范明細如下:

1、干拋:大理石的干拋會有大量的粉塵產生,空氣中的粉塵被呼吸到口、鼻、肺內,同時,干拋過程中有一定的噪音產生,從事此工作的人員須配備防塵口罩、手套、耳塞等防護用品,并且要同時啟動排塵扇。

職工長期在大理石粉塵環境下工作,長期吸入粉塵可引起塵肺。粉塵作用于呼吸道黏膜,早期引起機能亢進,毛細血管擴張,分泌大量黏液,以阻留更多的粉塵,久之形成肥大性改變,最后由于黏膜細胞營養供應不足而萎縮。經常接觸粉塵還可引起皮膚、耳、眼等的疾病。

為解決粉塵的危害,公司計劃在第二季度對干拋工藝進行改造為濕拋,預算經費為5萬元。

2、切割:……

3、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在對干拋和切割工藝進行改造后,請****疾控中心來我單位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預算經費為五千元。

三、勞動者職業健康體檢計劃。

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作人員,由本公司勞動人事管理部門(人員)于9月統一組織到**醫院進行職業健康檢查。確保本公司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將體檢結果納入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監護檔案。

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由單位統一建立,并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是職業病診斷鑒定的重要依據之一,也是區分健康損害責任和進行職業病診斷鑒定的重要依據。做到早預防、早治療。已有患病者,及時診斷,及時治療。嚴重的脫離工作崗位,進行全面治療。

體檢經費:****元

四、職業衛生培訓計劃。

1、培訓對象:工廠內所有員工

2、培訓時間:**年**月**日

3、培訓內容:

(1):職業病的概念

(2):職業病的危害

(3):職業病的防范

4、培訓目的:讓員工在享受工作樂趣的同時,了解工作環境中給自身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加以防范,更有力的保護自身的健康及安全。

5、培訓經費:****元。

五、資金保障

為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和職業病防治措施的落實,各部門將積極配合公司職業病防護計劃,公司在年初計劃實施初期,將把職業病防護計劃所需資金全部落實,以確保計劃的實施。

***********公司

年月日

注:崗位操作規程參照《企業職業衛生管理指導手冊》自行建立。

篇3:煤礦職業病防治計劃實施方案

為了搞好我礦職業病防治工作,使生產作業環境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要求,保護職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十九條第二項的規定,制定我礦2012年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12012年度防治計劃目標

1.1新發塵肺病病例年均增長率控制在0.15%以內。

1.2存在職業病危害的基層單位負責人、勞動者職業衛生培訓率達到98%,實現全員培訓?;鶎訂挝宦殬I病危害項目申報率達到96%,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標識設置率達到98%。

1.3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率達到90%以上,粉塵、有害氣體等主要危害因素監測合格率達到75%以上。

1.4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評價率達到90%以上,控制效果評價率達到70%以上。

1.5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勞動者的職業健康體檢率達到98%。

1.6基本實現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工傷保險全覆蓋。

1.7工作場所、職業健康監護等職業病防治的監督覆蓋率比2011年提高10%以上,嚴重職業病危害案件查處率達到100%。

22012年度防治計劃

2.1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

嚴格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五條“用人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應當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加強對職業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職業病防治水平,對我礦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的規定,制定由我礦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總負責,部門分工負責和崗位各負其責的責任體系和責任保證制度。

2.1.1根據《職業病防治》的立法宗旨,正確處理職業病防治責任制與經濟責任制的關系,以保護勞動者健康及相關權益為目標,落實職業病防治工作管理人員、工作人員的責、權、利,力戒形式主義。

2.1.2以責定權,以控制效果定獎,體現獎優罰劣的原則。落實職業病防治責任制,依據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制定的職業病防治目標分解到各單位第一責任人。

2.1.3指標分解和考核要有針對性,抓住影響職業病防治控制效果的關鍵,達到責任指標化、考核數據化、分配差額化(即職業病防治工作績效的大小與獎懲掛鉤)。

2.2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確保勞動者依法享受工傷社會保險。

?按照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人力資源科、財務科如實上報我礦的人數、工資總額、繳費情況以及財務會計帳冊等有關情況。按時繳納工傷社會保險金,積極配合相關部門作好工傷社會保險工作。使在我礦職業活動沖所發生的工傷、職業病以及因此而死亡,造成勞動者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勞動者或其遺屬能夠從社會得到必要的物質補償和服務的社會保障,保證勞動者或其遺屬的基本生活,為勞動者提供必要的醫療救治和康復服務等。

2.3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十三條的規定積極做好工作場所的衛生防護工作,使工作場所符合下列職業衛生要求:

2.3.1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2.3.2有與職業病危害防護相適應的設施;

2.3.3有配套的更衣間、洗浴間、孕婦休息間等衛生設施;

2.3.4設備、工具、用具等設施符合保護勞動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2.4職業病危害項目的申報

?安全管理科建立在識別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基礎上,即根據《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規定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進行申報。按照《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的規定,填報好各種申報表。

2.5我礦的建設項目(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引進項目)應當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并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

2.6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第十九條規定的內容,建立或完善職業衛生防治管理措施:

2.6.1設置或者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者組織,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我礦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2.6.2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2.6.3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2.6.4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內容有:全礦職工人數、男女職工人數、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男女人數、患各種職業病人數;全礦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點數、各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點的濃度或強度及評價;各種職業衛生防護設施設備的名稱、數量、運行狀況、防護效果及對存在問題的治理;個人防護用品的種類、發放數量、是否有職業衛生檢驗報告書、實際配帶情況等)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內容有:勞動者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相應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職業病診療等勞動者健康資料);

2.6.5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各單位由專人負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并確保監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及檢測評價(定期檢測、評價必須由取得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承擔)制度;

2.6.6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包括救援組織、機構和人員職責、應急措施、人員撤離路線和疏散方法、財產保護對策、事故報告途徑和方式、預警設施、應急防護用品及使用指南、醫療救護等內容)。

2.7建立職業健康監護制度,使我礦的職業健康監護工作嚴格按規范管理,使其制度化(依據為《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內容包括: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的健康體檢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2.8職業病報告制度

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及衛生部頒布的《職業病報告辦法》的規定,報告辦法應符合下列規定:

2.8.1急性職業病報告:

2.8.1.1企業及其職工醫院(所)接診的急性職業病均應在12-24小時之內向患者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2.8.1.2凡有死亡或同時發生三名以上急性職業中毒以及發生一名職業性炭疽,企業及其職工醫院(所)應當立即電話報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衛生監督機構。

2.8.2非急性職業病報告:

2.8.2.1企業及其醫療衛生機構包括沒有取得職業病診斷資格的綜合醫院在發現或懷疑為職業病的患者時,均應及時向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2.8.2.2對發現或懷疑為職業病的非急性職業病或急性職業病緊急救治后的患者應根據《職業病防治法》規定及時轉診到取得職業病診斷資質的醫療衛生機構明確診斷,并按規定報告。均應及時向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2.8.2.3對確認的非急性職業病患者如塵肺、慢性職業病和其他慢性職業病,應及時按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程序逐級上報。各級負責職業病報告工作的單位和人員,必須樹立法制觀念,不得虛報、漏報、拒報、遲報、偽報和篡改。

2.9職業病危害公告告知和工作場所危害警示及報警裝置;

2.9.1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2.9.2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

2.9.3對可能發生急性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用人單位應當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

2.10向用人單位提供生產設備時的危害告知

《職業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條:向用人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的,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并在設備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設備性能、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維護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2.11職業病危害合同告知

《職業病防治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第二款:勞動者在已訂立勞動合同期間因工作崗位或者工作內容變更,從事與所訂立勞動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職業病危害時,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前款規定,向勞動者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并協商變更原勞動合同相關條款。

告知的內容包括:

2.11.1勞動過程中可能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危害程度

2.11.2危害后果;

2.11.3提供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2.11.4工資待遇、崗位津貼和工傷社會保險待遇;

2.11.5職業衛生知識培訓教育;

2.11.6職業病防治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2.12職業衛生培訓

《職業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培訓對象包括:用人單位的負責人、勞動者。職業衛生培訓的方式有:用人單位負責人的職業衛生培訓、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進行的上崗前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其內容和目的是普及職業衛生知識。

32012年度職業病防治實施方案

用人單位應結合我礦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實際情況,參照以上職業病防治計劃所列的事項,制定本年度職業病防治工作目標,確定本年度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具體事項。然后,將各項工作事項分解、細化。最后,將分解、細化的各項工作納入時間表、把任務落實到人,實行分工負責、按時完成職業病防治計劃的實施方案。

為保障職業病防治計劃的落實,實施方案應該包括對開展各項工作所需經費的預算。只有經費得到了落實,才能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和職業病防治措施的落實。

4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