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開采預防職業病危害主要措施
一是改善作業人員尤其是井下采掘一線礦工的勞動條件,控制礦山開采作業中的各類職業病危害因素,對礦山開采的生產過程、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逐步實現開采運輸等各生產環節的機械化、自動化,從根本上改善礦工的作業環境與勞動條件。
二是加強通風防塵、通風排除有毒有害氣體的措施,嚴格實施濕式作業并加強通風,如濕式鑿巖、放炮后的濕式噴霧、裝巖前的灑水、沖洗巖幫等。
三是采取降低各類風動設備、工具的噪聲與振動措施,如采用裝置消聲器降低風動活塞裝置的排氣噪聲等;從各生產環節、生產工藝上控制或消除振動源是振動控制的最根本措施,此外采取自動化、半自動化控制裝置,減少接振,以及改進振動設備與工具,降低振動強度,或減少手持振動工具的重量,以減輕肌肉負荷和靜力緊張。
四是加強個人防護。礦山企業應當為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衛生標準要求的防護用品,并教會職工正確佩戴使用;企業在購置防護用品產品時,應保證防護用品的質量和防護用品符合國家標準和衛生要求,不準使用沒有生產企業、沒有產品名稱、未經有資質的服務機構檢測的防護用品產品。
篇2:市民醫院職業病和職業中毒事故報告制度
人民醫院職業病和職業中毒事故報告制度
1、醫生在接診過程中發現急性職業病、急性職業中毒或疑似病人時,應在24小時向防保科報告,由防保科報告所在地衛生監督所。
2、凡有死亡或同時發生3名以上急性職業病、急性職業中毒以及發生一名職業性炭疽時,接診醫生應立即向科室負責人和防保科電話報告。
3、報告內容應包括:病人情況、發病時間、地點、同時發病人數、可能的病因等,并填寫相關報告卡。報告卡向防保科索要。
4、在接診了解中,屬于在職業活動中由于接觸各類農藥中毒而發生急性慢性農藥中毒的按職業病報告方式報告。
5、在接診了解中,屬于在生活中誤服或口服引起的農藥中毒,由接診醫生在確診后24小時內填寫《農藥中毒報告卡》交防保科。
6、接診醫生必須嚴格執行規定程序和時效,履行法定報告義務。未按上述要求及時報告或瞞報、漏報的,造成嚴重后果依法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篇3: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制度
1、為了規范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工作,加強職業病危害項目的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下簡稱《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辦法。
2、存在或者產生職業病危害項目,公司應當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及本辦法規定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
本辦法所稱職業病危害項目是指存在或者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按照衛生部發布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確定。
3、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的主要內容是:
(一)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
(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濃度或強度;
(三)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生產技術、工藝和材料;
(四)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
4、公司應當向所在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時應當提交《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表》及有關材料。
新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應當在竣工驗收之日起30日內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
5、公司申報后,因采用的生產技術、工藝、材料等變更導致所申報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相關內容發生改變的,應當在變更后30日內向原申報機關申報變更內容。
6、公司在終止生產經營時,應當向原申報機關辦理申報注銷手續。
7、公司要建立職業病危害項目管理檔案,以備上級部門監督管理。
8、公司嚴格按照衛生部統一格式填報《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表》。
9、本制度從下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