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適合作業環境防塵口罩選擇規范

適合作業環境防塵口罩選擇規范

2024-07-14 閱讀 5867

1、國家法規文件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號》第6條規定:“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實行安全標志管理”。

?2、安全標志

?每個產品上應粘貼國家規定的安全標志。在安全標志上印有該產品的安全標志編號,根據這個編號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上可以查詢該產品是否通過;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認證,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防塵口罩

?3、安全標志證書

?企業團體或個人采購防塵口罩時,有權利要求銷售商提供國家頒發的印有防偽標識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證書》正本和副本。在證書副本上面印有該產品名稱、產品類別和標志編號。可以通過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的網址查詢。

?4、安全標志年審檢驗報告

?銷售商需要同時提供由“國家安全生產北京勞動防護用品檢測檢驗中心”對該產品一年內有效的《安全標志年審檢驗報告》,通過該檢驗報告,可以看到該產品是否合格,以及該產品的防護等級、過濾效率等相關標準和檢測后的產品數據。

?5、與國家規定的職業危害接觸限值進行比對

?最后需要將該產品的防護等級、過濾效率與國家GBZ_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規定的要求是否相符合。例如:GBZ_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規定;煤炭行業呼塵的接觸限值為:2mg/m3。在作業場所粉塵濃度為1000mg/m3的環境中,佩戴者應選擇防塵口罩過濾效率大于99.97%的防塵口罩。計算公式為:“作業環境中粉塵濃度*(100%-產品過濾效率)=佩戴者吸入的粉塵總量”。

?6、綜述

?綜上所述,正確選擇防塵口罩應該確認產品如下內容:

(1)是否粘貼安全標志

(2)驗證安全標志證書

(3)產品年審的檢驗報告

(4)佩戴產品過濾效率應該符合國家規定的GBZ_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的標準。

?如果您能正確的運用國家法規識別,確保您所佩戴的防塵口罩符合上述國家標準,就能夠有效地保護您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篇2:選擇防塵口罩基本安全知識

粉塵是在固體物料的粉碎過程中產生的,比如鋪沙、碾磨、壓碎、打磨等操作過程中就會產生大量的粉塵。粉塵顆粒越小,它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就越長,被人體吸入的可能性就越大。小于5μm的粉塵,叫做呼吸性粉塵。這樣的粉塵進入鼻腔后,能直接進入肺泡并且積聚于肺泡內,日久便破壞了肺泡的換氣功能,導致各種肺積塵病發生。這些肺積塵病一般很難治愈,給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帶來很大痛苦。防護粉塵危害的方法有工程治理和個體防護兩種,其中的個體防護就是通常所說的佩戴防塵口罩。

防塵口罩的選擇有三個原則:

第一是口罩的阻塵效率要高。一個口罩的阻塵效率高低是以其對微細粉塵,尤其是對5μm以下的呼吸性粉塵的阻塵效率為標準的。一般的紗布口罩,其阻塵原理是機械式過濾,也就是當粉塵沖撞到紗布時,經過一層層的阻隔,將一些大顆粒粉塵阻隔在紗布中。但是,微細粉塵尤其是小于5μm的粉塵,就會從紗布的網眼中穿過去,進入呼吸系統。現在市場上有一些防塵口罩出售,其濾料由充上永久靜電的纖維組成,那些小于5μm的呼吸性粉塵在穿過這種濾料的過程中,就會被靜電吸引而吸附在濾料上,真正起到阻塵作用。

第二是口罩與臉形的密合程度要好。當口罩與人臉不密合時,空氣中的粉塵就會從口罩四周的縫隙處進入呼吸道。所以,人們應選用適合自己臉形的防塵口罩并正確佩帶防塵口罩。

第三是佩戴要舒適,包括呼吸阻力要小,重量要輕,佩戴衛生,保養方便,如佩戴拱形防塵口罩。

篇3:防塵口罩選擇佩戴方法

防塵口罩有各種各樣,選擇時必須針對不同的作業需求和工作條件。首先應根據粉塵的濃度和毒性選擇。根據GB/T18664《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作為半面罩,所有防塵口罩都適合有害物濃度不超過10倍的職業接觸限值的環境,否則就應使用全面罩或防護等級更高的呼吸器。如果顆粒物屬于高毒物質、致癌物和有放射性,應選擇過濾效率最高等級的過濾材料。如果顆粒物具有油性,務必選擇適用的過濾材料。如果顆粒物為針狀纖維,如礦渣棉、石棉、玻璃纖維等,由于防塵口罩不能水洗,粘上微小纖維的口罩在面部密封部位易造成臉部刺激,也不適合使用。

對高溫、高濕環境,選擇帶呼氣閥的口罩會更舒適,選擇可除臭氧的口罩用于焊接可提供附加防護,但若臭氧濃度高于10倍職業衛生標準可更換面罩,配塵、毒組合過濾元件。對不存在顆粒物,而僅僅存在某些異味的環境,選擇帶活性炭層的防塵口罩比戴防毒面具要輕便得多,如某些實驗室環境,但由于國家標準不對這類口罩進行技術性能規范,選擇時最好先試用,判斷是否真正能夠有效過濾異味。

防塵口罩是否真正起到防護作用,除了選擇防護功能外,另一個重要選擇因素是適合性。沒有一個萬能的設計能適合所有人的臉型。目前,防塵口罩的認證檢測并不保證口罩適合每個具體的使用者,如果存在泄漏,空氣中的污染物就會從泄漏處進入呼吸區。選擇適合的口罩的方法是使用適合性檢驗,它利用人的味覺,用專用工具發生苦味或甜味的顆粒物,如果戴口罩后仍然能夠感覺到味道,說明口罩存在泄漏,具體請參考GB/T18664中有關適合性檢驗的介紹。

佩戴方法

防塵口罩結構雖然簡單,但使用并不簡單。選擇適用且適合的口罩只是防護的第一步,要想防護真正起到作用,必須正確使用,這不僅包括按照使用說明書佩戴,確保每次佩戴位置正確(不泄漏),還必須在接塵作業中堅持佩戴,及時發現口罩的失效跡象,及時更換。不同接塵環境粉塵濃度不同,每個人的使用時間不同,各種防塵口罩的容塵量不同,以及使用維護方法的不同,這些都會影響口罩的使用壽命,所以沒有辦法統一規定具體的更換時間。當防塵口罩的任何部件出現破損、斷裂和丟失(如鼻夾、鼻夾墊),以及明顯感覺呼吸阻力增加時,應廢棄整個口罩。

無論防毒還是防塵,任何過濾元件都不應水洗,否則會破壞過濾元件。使用中若感覺其他不舒適,如頭帶過緊、阻力過高等,不允許擅自改變頭帶長度,或將鼻夾弄松等,應考慮選擇更舒適的口罩或其他類型的呼吸器,好的呼吸器不僅適合使用者,更應具有一定的舒適度和耐用性,表現在呼吸阻力增加比較慢(容塵量大)、面罩輕、頭帶不容易松垮、面罩不易塌、鼻夾或頭帶固定牢固,選材沒有異味和對皮膚沒有刺激性等,這通常只有那些長期使用防塵口罩的工人們最有體會和最有發言權。

使用誤區

最大的誤區:把紗布口罩當防塵口罩使用。早在2000年原國家經貿委在國經貿安全[2000]中就明文規定,紗布口罩不得作為防塵口罩使用,但至今還會經常見到這種錯誤的選擇。紗布口罩在我國職業防護技術落后的年代,確實被普遍用于防塵,但近年來,隨著我國在防護標準、檢測技術及制造技術上的進步,以及社會防護意識的普遍增強,已經清楚地認識到紗布的低效。2003年SARS期間,由于受錯誤的導向,醫護人員使用紗布口罩防護,導致大量醫護人員因防護不當受到傳染,代價巨大,教訓深刻。現在雖然從標準、法規對紗布口罩有定論,但是長期使用紗布口罩,卻培養了諸多錯誤的防護理念,如更強調便宜、應吸汗、應能水洗和透氣等“好處”,卻不重視密合性、有效的過濾等應有的防護效果。

常見的誤區:和橡膠防塵半面罩相比,防塵口罩的防護效果低,密合性差,許多人感覺橡膠的材料更具有彈性,認為這更容易和自己臉密合。其實影響密合效果的不只在于材料的彈性,更在于面罩的設計,面罩頭帶選材確定的松緊度、易拉伸性,以及面罩重量和頭帶的匹配等,這些都影響著密合的效果。很多年以前,國外就已經通過大量的現場實驗,調查這2類面罩在實際應用中的防護效果,研究證明,防塵口罩具有和橡膠防塵半面罩相同的防護水平,這主要就是指密合性。所以在國外和國內標準中(GB/T18664-20**),這2類面罩的指定防護因數都是10,都適用于顆粒物濃度不超過10倍職業衛生標準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