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氣接地系統評價檢查方法

電氣接地系統評價檢查方法

2024-07-15 閱讀 8460

《機械工廠安全性評價標準》對電氣“接地系統”評價檢查方法?

接地系統安全性評價檢查表?

序號

評價內容

應得分

評價說明

不符合下列各條之一,則為不合格:

TN系統重復接地電阻檢測必須與系統的主干PE線或PEN線斷開。

1

電源系統接地制式的運行應滿足其結構的整體性,獨立性的安全要求;

2

各接地裝置的電阻檢測合格,如:

TN系統工作接地低于4Ω;

重復接地低于10Ω;

TT系統工作接地低于4Ω;

3

TN系統重復接地布設合理;

18

4

接地裝置的連接必須保證電氣接觸可靠。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并能防腐蝕,防損傷或有附加保護措施。

5

接地裝置編號、標識明晰,定期檢測報告有效,資料完整。

?1設置目的

接地是廣泛應用的安全技術措施之一。這里所說的接地系統是指在故障情況下可能出現危險的對地電壓和導電部分同大地緊密地連接起來的系統整體結構。這是一種防止間接電擊的保護性措施,必要時應輔以總等電位聯結。

保護性的接地類型很多,主要有防止人身間接電擊以及電氣火災、線路損壞的故障接地、重復接地、防止過電壓的接地、等電位接地、防靜電接地、電磁屏蔽接地、檢修接地以及維持系統安全運行的工作接地等。低壓配電電網接地系統安全設計、施工、運行、檢測等與用電安全有密切的關系。

保護性接地裝置與其相連接的保護線(保護導體),按現行標準以文字符號“PE”表示。

在機械工業企業中,低壓配電系統主要有TN系統、TT系統、IT系統三種接地制式。這三種電源系統在運行中有時發生漏電、感應或故障接地、過電壓等事故,容易引起人身觸電傷亡和電氣火災與爆炸事故。電氣系統及電氣設備在運行、維護、檢修時或者在發生故障情況下,為了保證安全就應進行保護性接地。

對于有些高壓輸電變配電設備裝置以及發電設備等,為了滿足設備在運行上的需要或當發生事故時使繼電保護裝置動作而必須將電氣回路中性點接地。

另外,還有防止通訊設備免遭受高壓的危害,減少對通訊回路的干擾的接地;對地不能構成閉合回路的直流用電設備的接地及安全設計等。

綜上,接地與人身安全,與防火防爆,與設備安全等關系極大,是設置該項目的主要目的。

?2適用范圍

對企業低壓配電系統采用、TN、TT、IT三種配電用電形式的接地系統及高壓電力設備的接地進行評價(其它接地可參照相關條款)。

重點評價TN系統及危險性大的場所。

?3查證方法

3.1接地制式的規范性

電源系統接地制式不同,安裝規范要求不同。同一臺發電機,同一臺變壓器供電網路中,不應采用兩種不同接地制式的保護方式。

PE線有最小截面的要求,如表2-28-1。

表2-28-1PE線最小截面規格

相線芯線截面s(mm2)

PE線最小截面(mm2)

s≤16

s

16

16

s>35

s/2

PE線采用單芯絕緣導線時,按機械強度要求,其截面當有機械性的保護時為2.5mm2,無機械性的保護為4mm2。PE或PEN干線為銅材時不應小于10mm2,為鋁材時,不應小于16mm2,多芯電纜時,不應小于4mm2。

TN系統的裝置或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嚴禁用作PEN線。PEN線嚴禁接入開關設備,不得斷股或斷線。

TN系統整體結構主要是由工作接地,主干保護線(主干PE或PEN線),設備保護線(PE線),故障速斷保護裝置,重復接地或等電位聯結所組成。它必須保證系統整體性、連續性、可靠性。

TN系統按照中性線(N)與保護(PE)組合情況的不同,可分為TN-S系統、TN-C系統、TN-C-S系統三種接地形式。

在TN系統的接地形式中,所有用電(受電)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必須用PE線(或共用中性線即PEN線)與電力系統的接地點相連接(先接至主干PE線),且必須將能同時觸及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接至同一接地裝置,不允許任何漏接、錯接、混裝現象,否則應裝設能自動切除接地故障的繼電保護裝置。

采用TNG-C-S系統時,PE與N從某點(一般為進戶處)分開后,就不能再合并,且N線絕緣水平應與相線相同。

對新改擴工程,應推行TN-S系統并輔以總等電位聯結以及在局部范圍內作輔助等電位聯結。需要接地的直流系統的接地裝置,應符合有關規定。

3.2接地裝置電阻的檢測

各種接地裝置應在干燥季節檢測其接地電阻。

一般來講,低壓電力網中的電源系統工作接地電阻不超過4Ω;低壓線路每處重復接地電阻汪超過10Ω;電力設備接地電阻不超過4Ω;其他應遵從安全設計或有關規定。

重復接地電阻檢測必須與主干PE線或PEN線斷開后進行。

3.3TN系統重復接地布設

TN系統重復接地是指在主干保護導體上(主干PE線或PEN線)的一處或多處通過接地裝置與大地再次連接的接地,其布設應正確合理。

?3.3.1對于架空線干線和分支線的終端以及沿線每1km處,其中PE線或PEN線應重復接地。電纜線路和架空線路在每個建筑物(包括非生產場所)或車間的進線處(如無特殊要求,對小型單層建筑,距接地點不超過50m可除外),均需重復接地。高低壓同桿架設的電力線路段的低壓主干PE線或PEN線應重復接地。以金屬外皮等作主干PE線(或PEN線)的低壓電纜也應重復接地。

?3.3.2車間內部宜采用環伏重復接地,PE干線或PEN線與接地裝置至少有兩點接線,除進線處外,其對角最遠點也應設一處重復接地,而且車間周長超過400m者,每200m應重復連接一次。

?3.3.3具有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應在專用的主干PE線上設備接地裝置。

?3.3.4使用公用變壓器的單位應在進戶處、線路末端和重點部位布設重復接地。

?3.3.5采用接地故障保護且不能滿足切斷故障回路的時間要求時,應在建筑物內或局部范圍內作等電位聯結。

3.4接地裝置的連接與保護

接地裝置是指接地體和接地線(包括引出線)的總和。接地裝置的選擇、敷設,連接應經過安全設計與驗收。

?3.4.1交流電力裝置的接地體,在滿足熱穩定條件下,宜利用自然接地體;但應注意其接地裝置的可靠性,避免某些自然接地體的變動(如自來水管系統)而受到影響,但可燃液體或氣體等管道禁止作為保護接地體。經常流經直流的接地裝置不應利用自然接地體。

?3.4.2接地裝置宜采用鋼材,導體截面應符合穩定和機械強度的要求,但不應小于(表2-28-2)所列規格:

表2-28-2鋼接地體和接地線的最小規格

種類、規格及單位

地上

地下

室內

室外

交流電流回路

直流電流回路

圓鋼直徑(mm)

6

8

10

12

扁鋼

截面(mm2)

60

100

100

100

厚度(mm)

3

4

4

4

角鋼厚度(mm)

2

2.5

4

6

鋼管管壁厚度(mm)

2.5

2.5

3.5

4.5

注:電力線路桿塔的接地體引出線的截面不應小于50mm2,引出線應熱鍍鋅。

接地體頂面埋沒深度應符合設計規定,但不小于0.6m,在地下不得采用裸鋁導體作為接地體或接地線。

?3.4.3接地裝置的鋼體連接必須保持完好電氣通路,包括接地體的引出線在內,應全部采用焊接。焊接必須牢固無虛焊并符合下列要求:(焊接長度)

①扁鋼為其寬度的2倍,四邊施焊。

②圓鋼為其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

③圓鋼與扁鋼連接時,其長度為圓鋼直徑的6倍。

④扁鋼與鋼管,扁鋼與角鋼與起重機軌道、與伸縮縫,沉降縫等處焊接時,應有弧形(或直角形)連接結構。

?3.4.4接至主干PE線(或PEN線)的接地線應使用鍍鋅螺栓連接,接觸緊密,離地面距離宜為250~300mm;離建筑物墻壁的間隙宜為10~15mm;容易受到損傷的地方應采取保護措施。

3.5接地裝置標識與資料

所有的接地裝置應經過安全設計,圖紙資料齊全,與現場實際相符。

?3.5.1標識明晰

每一處接地裝置應編號,有專用接地裝置標示牌,并注明檢測日期與數據,圖形符號用“E”或“〨”。

明敷接地PE干線的表面應涂以用15~100mm寬度相等的綠色和黃色相間的條紋。在每個導體的全部長度上或只在每個區間或每個可接觸到的部位宜作出標志。當使用膠帶時,應使用雙色膠帶。中性線宜涂藍色標志。

自然接地體與人工接地體連接處應有便于分開的斷接卡和色標,便于運行、維護和檢測接地電阻。

?3.5.2資料齊全完整

接地裝置的設計資料,施工與變更資料,檢測與檢查資料,應當齊全完整,便于考證有效性。資料應真實可靠。

定期檢測,必須出具有效的正式報告。報告應由專業單位或部門認可。

通過高低壓線路圖的走向、分布查證接地裝置布設以及接地裝置的編號、位置。查證隱蔽工程圖,歷年來接地裝置檢測數據及有關管理檢查記錄。

4方法

4.1本項目應得分為18分。

?4.1.1對系統運行的整體性、獨立性進行查證,如果不符合安全運行要求,此項不計分。

?4.1.2在第一條符合要求的情況,對每一個系統及每一條回路進行評價,按下式計分:

?5引用標準

GB50054-95《低壓配電設計規范》

GB50169-9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

GB4776-84《電氣安全名詞術語》

GB50173-9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

篇2:氰胺公司電氣設備接地保護安全管理制度

為加強電氣安全管理工作,保障電氣接地裝置完好有效,防止發生觸電事故,確保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所有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和支架必須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線。

2、接地裝置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2.1接地電阻值應符合電氣裝置保護和功能上的要求,并長期有效。

2.2能承受接地故障電流和對地泄漏電流無危險。

2.3有足夠的機械強度或有附加的保護,以防外界影響而造成損壞。

2.4變配電所的接地裝置應盡量降低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

2.5嚴禁用易燃易爆氣體、液體、蒸氣的金屬管道做接地線;不得用蛇皮管、管道保溫用的金屬網或外皮做接地線。

2.6每臺電氣設備的接地線應與接地干線可靠連接,不得在一根接地線中串接幾個需要接地的部分。

2.7在進行檢修、試驗工作需掛臨時接地線的地點,接地干線上應有接地螺栓。

2.8設備與接地干線之間的連接,應采用抗腐蝕有鍍鋅層的鋼制件,其露出地面的部分應采用漆涂成黑色或黃綠相間的斑馬紋。

2.9在接地線引入建筑物內的入口和備用接地螺栓處,應標以接地符。

2.10保護用接地、接零線上不能裝設開關、熔斷器及其它斷開點。

3、不同用途和不同電壓的電氣設備,除另有規定外,可使用一個總接地體,但接地電阻應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4、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力網中,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應采用接零保護。在中性點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力網中,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應采用接地保護。由同一臺變壓器或同一段母線供電的低壓電力網上的用電設備只能采用一種接地方式。

5、下列電氣設備的金屬部分,均應接地或接零。

5.1變壓器、開關設備、電機、電焊機及手持式電動工器具的底座和外殼、其他電氣設備的底座或外殼。

5.2電器設備及其相連的傳動裝置。

5.3配電柜與控制屏的框架。

5.4互感器的二次繞組。

5.5室內、外配電裝置的金屬構架,鋼筋混凝土構架的鋼筋,以及靠近帶電部分的金屬圍欄和金屬門。

5.6電纜的金屬外皮,電力電纜的接線盒與終端盒的外殼,電氣線路的金屬保護管,敷線的鋼索及電動起重機不帶電的軌道。

5.7裝有避雷線的電力線路桿塔。

5.8在非瀝青地面的廠區,無避雷的架空電力線路的金屬桿塔。

5.9安裝在電力線路桿塔上的開關,電容器等電力設備的金屬外殼及支架。

5.10鎧裝控制電纜的外皮,非鎧裝或非金屬護套電纜的1~2根屏蔽芯線。

6、接地裝置的各連接點應采用搭接焊,必須牢固無虛焊。

7、通用電器設備的保護接地(零)線必須采用多股裸銅線,并符合截面和機械強度的需要。

8、有色金屬接地線不能采用焊接時,可用螺栓連接,但應注意防止松動或銹蝕。

10、利用串接的金屬構件、管道做為接地線時,應在其串接部位焊接金屬跨接線,使其成為一個完好的電氣通路。

11、電氣設備的外殼與接地母線或局部接地極的連接,電纜連接裝置兩頭的鎧裝、鉛皮的連接,應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銅線,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鍍鋅鐵線,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鋼。

12、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應符合下列規定:

12.1大接地短路電流系統的電力設備,接地電阻不應超過0.5歐。

12.2小接地短路電流系統的電力設備,接地電阻不應超過10歐。

12.3低壓電力設備的接地電阻不應超過4歐。總容量在100kVA以下的變壓器、低壓電力網接地電阻不應超過10歐。

12.4低壓線路零線每一重復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歐;在電力設備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允許達到10歐的電力網中,所有重復接地裝置的并聯電阻等值不應大于10歐。

12.5防靜電的接地裝置可與防感應雷、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共同設置,其接地電阻值,應符合防感應雷和電氣設備接地的規定;只作防靜電的接地裝置,每一處接地體的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100歐。

12.6室外高壓配電裝置應裝設直擊雷保護裝置,一般采用避雷針或避雷線。獨立避雷針(線)宜設立獨立的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不宜超過10歐。

13、裝有避雷針(線)的照明燈塔上的電源線,必須采用直接埋入地下的帶金屬外皮的電纜或穿入金屬管中的導線。電纜或金屬管埋在地下的長度在10米以下時,不得與35Kv及以下配電裝置的接地網及低壓配電裝置相連接。獨立避雷針不應設在行人經常通過的地方。避雷針及其接地裝置與道路或出入口的距離不應小于3米,否則應采取均壓措施。

14、班組每班對所轄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進行巡視檢查并記錄到交接班記錄中。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能處理及時匯報上級處理。

15、工段每周對接地裝置進行一次檢查,車間每月對接地裝置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篇3:某煤礦井下電氣設備保護接地安裝規定

為規范我司井下電氣設備保護接地的正確安裝和使用,防止一切人身觸電事故的發生,避免設備漏電而產生的火花引起的瓦斯、煤塵爆炸,特制定如下安裝、檢查、維護要求,望各單位嚴格遵照執行。

一、保護接地的要求:

1.電壓在36V以上和由于絕緣損壞可能帶有危險電壓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構架、鎧裝電纜的鋼帶(或鋼絲)、鋁皮及屏蔽護套等必須有保護接地。

2.接地網上任一保護接地點的接地電阻值不得超過2Ω;每一移動式和手持式電氣設備至局部接地極之間的保護接地用的電纜芯線和接地連接導線的電阻值不得超過1Ω。并每一季度檢驗一次。

3.連接主接地極的接地母線,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銅線,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鍍鋅鐵線或扁鋼(厚度不小于4mm)。連接地線截面應采用不小于25mm2的銅線或不小于50mm2的鍍鋅鐵線或扁鋼(厚度不小于4mm)。

4.主接地極應在主、副水倉中各埋設一塊。局部接地極可設置于巷道水溝內或其他就近的潮濕處。

6.下列地點應裝設局部接地極:

⑴采區變電所(包括移動變電站和移動變壓器)。

⑵裝有電氣設備的硐室和單獨裝設的高壓電氣設備。

⑶低壓配電點或10米范圍內裝有3臺以上電氣設備的地點。

⑷由變電所單獨供電的掘進工作面,至少應分別設置1個局部接地極。無低壓配電點的采煤工作面的運輸巷、回風巷、集中運輸巷(膠帶運輸行)至少應分別設置1個局部接地極;

⑸連接高壓動力電纜的金屬連接裝置。

對于井下單臺低壓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安裝應按局部接地安裝要求執行,必須保證接地點的電阻值不小于2Ω。

二、井下電氣設備保護接地制作標準:

1、井下硐室、對手交接班地點如中央變電所、采區變電所、乳化泵站、瓦斯抽放泵站電氣設備的外殼與接地母線或局部接地極的連接,電纜連接裝置兩頭的鎧裝、鉛皮的連接,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裸銅線。

2、井下固定、半固定設備但無人看守或移動電氣設備的外殼與接地母線或局部接地極的連接,電纜連接裝置兩頭的鎧裝、鉛皮的連接,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鍍鋅鐵線,即直徑不小于8毫米的50mm2鋼絞線。

3、鋼絞線接地線制作要求:

⑴鋼絞線長度大于等于1500mm;

⑵鋼絞線兩端頭應進行鍍錫處理,長度100mm;

⑶鋼絞線兩端頭采用銅線鼻子(拆除現用的銅線鼻子)或采用銅線捆扎制作線鼻子;

⑷與接地母線或局部接地極的連接采用鍍鋅螺栓。

4、局部接地極制作標準:

局部接地極設置在水溝中的局部接地極應用面積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鋼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積的鋼管制成,并應平放于水溝深處。設置在其他地點的局部接地極,可用直徑不小于35mm、長度不小于1500mm的鋼管制成,管上應至少鉆20個直徑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徑不小于22mm、長度為1000mm的2根鋼管制成,每根管上應鉆10個直徑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鋼管相距不得小于5000mm,并聯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750mm。

5、主接地極的制作標準:

主接地極應用耐腐蝕的鋼板制成,其面積不小于0.7m2,厚度不小于5mm。局部接地極設置于巷道水溝內或其它就近的潮濕處,應用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鋼板制成。設置在其它地點的局部接地極,可用直徑不小于35mm,長度不小于1.5m的鋼管制成,管上至少鉆20個直徑不小于5mm的透孔,垂直埋入地下,垂直埋深不小于0.75m;也可用直徑不小于22mm,長度為1m的2根鋼管制成,每根管上鉆10個透孔,透孔直徑不小于5mm,兩根鋼管并聯且相距不小于5m,垂直埋入地下,垂直埋深不小于0.75m。

三、電氣設備輔助接地安裝標準:

目前,我司使用的真空饋電開關、煤電鉆綜合保護、信號照明綜合保護接線腔均有輔助接地端子,為確保各類保護和避免人身觸電事故,均需要將開關接線腔內的輔助接地端子利用電纜引處進行可靠接地。

1.設備外殼接地與輔助接地間距必須大于5米;

2.輔助接地線使用U-1000-3×1.5+1×1.5或U-1000-3×2.5+1×2.5橡套電纜;

3.輔助接地極按局部接地極埋深0.8m設置;

4.輔助接地與接地極連接必須使用M10或M12鍍鋅螺栓,連接時采用雙墊片;

5.輔助接地與接地極連接處接頭必須采取掛錫處理。

四、接地極的檢查與維護

1.有值班人員的機電硐室和有專職司機的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每交接班時必須進行一次表面檢查。其它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由維護人員進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表面檢查。

2.每年至少對主接地極和浸在水中的局部接地極詳細檢查一次,應將其從水倉或水溝中提出來檢查,若礦井水含酸性較大時,應適當增加檢查次數。著重檢查連接情況和銹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主接地極,應一個檢查,另一個工作,不能將兩個同時提出來。

3.對于鋼管接地極應經常灌注鹽水。

4.電氣設備在安裝、檢修搬遷后,應詳細檢查其接地裝置的完善情況。

5.總接地網的接地電阻值的測定,由專人負責,每季至少進行一次,并做好記錄。

6.采掘工作面所使用電氣設備需要移動的,局部接地極必須將一同移動,不得丟棄,接地極不能移動的必須將接地母線回收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