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冶煉工安全操作規程

冶煉工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4 閱讀 2279

1.爐上加料工

1.1嚴禁使用雙手或金屬物體同時接觸兩相電極。

1.2搗爐推料時嚴禁觸碰電極。

1.3推料時,嚴禁戴濕手套操作。爐上爐前同時操作時要防止漏電傷人。

1.4爐上操作者,要防止爐內因塌料而引起的噴火、噴渣傷人。

1.5一般情況不得在4m平臺打水,嚴禁有積水。

1.6嚴禁肩背長條金屬物從電爐短網下通過。

1.7嚴禁在油泵房內生火或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及雜物。

1.8打大錘者嚴禁戴手套,扶鋼釬者一定要戴手套,兩者不能站在同一側面。

1.9處理電極鋼絲繩時,一定要切斷電極升降電源。

1.10在油泵房及九米平臺處,一定要備有滅火器,并定期檢查,定期調換。

1.11無人監護不準從高處往下面亂丟東西。

1.12降溫風機在運行時嚴禁移位,嚴禁在風機上堆放衣帽,嚴禁使用赤裸導線和無安全罩的風機,并必須接好零線。

1.13在4m平臺檢修設備時,防止器件和工具下掉傷人。

1.14在檢修設備故障時必須有冶煉工在現場。

1.15爐上冶煉工嚴禁在操縱室內擅自操作電極。

1.16嚴禁使用天車時歪拉斜吊。

1.17搗爐扎眼時,嚴禁碰電極,不能戴濕手套操作。

2.爐前工

2.1開眼出鐵前要仔細檢查工、器具是否安全可靠。

2.2爐前嚴禁有積水。

2.3打大錘時嚴禁戴手套,扶釬必須戴手套,兩者不準站在同一側。

2.4修出鐵口時要要求檢查爐眼是否封牢,并且要有專人監護,防止跑眼傷人。

2.5爐前使用的錠模、過渡包,使用時必須干燥,防止爆炸。

2.6過渡包、渣子的起吊,必須使用合格的吊鉤,并確認安全后方可吊運。

2.7爐前使用過渡包、工具、器具,吊具按平面布置圖擺放,并做到每班有專人檢查,發現不合格的吊具嚴禁使用且上報有關人員。

2.8操作天車要有專人負責,嚴禁使用天車時歪拉斜吊。

2.9使用的鐵過渡包要求完好。無吊環的須先補好。嚴禁帶水和不合格的過渡包投入使用。

2.10嚴禁在紅過渡包中打水。

2.11爐前要保持整潔,道路暢通無阻,電爐周圍10m內嚴禁停放氧氣、乙炔瓶。

2.12嚴禁在爐殼周圍休息。

2.13整個爐前要保持干燥,必要時只允許打少量的水以利打掃衛生。

2.14過渡包底注眼必須堵牢,開眼前扒砂時,人應站在底注眼一側,并有退路,每班有專人檢查底注眼直徑的大小(不能大于60㎜),包墻、包底是否有裂縫等。發現有異常情況的過渡包,嚴禁再使用,必須上報有關人員修補。

2.15鋪入過渡包內的耐火土在用此包出鐵前必須烤干,且每包一次厚度不超過20㎜。

2.16在進行澆注時,工作人員本人要站在確認安全的地帶,并有應變措施,在萬一情況下,確保安全地域內疏散。

2.17爐前使用的過渡包必須保持有完好的包嘴,嚴禁使用磚與泥進行修補包墻,包嘴所砌的流槽,必須確認烤干后才能使用。

2.18在工作需要情況下,打包工打完的過渡包需要進行檢修時,必須首先把過渡包吊放在安全地域,做好砌包時防護措施,使用砌包的泥漿不能過稀,且適當。需要敲打砌包的磚時,工作者必須站立側視,采用較長的器具輕輕敲打。包修補砌好同樣必須進行烤干后再使用。

2.19料倉卡料進行處理前,要作好安全防護措施,防止人掉入料倉內。

2.20爐前使用的工具、器具及物件必須按定置圖擺放好,保持兩條安全通道暢通,衛生干凈,澆注間內及安全通道均都不能騎車通行。

篇2:冶煉工安全操作規程

1.爐上加料工

1.1嚴禁使用雙手或金屬物體同時接觸兩相電極。

1.2搗爐推料時嚴禁觸碰電極。

1.3推料時,嚴禁戴濕手套操作。爐上爐前同時操作時要防止漏電傷人。

1.4爐上操作者,要防止爐內因塌料而引起的噴火、噴渣傷人。

1.5一般情況不得在4m平臺打水,嚴禁有積水。

1.6嚴禁肩背長條金屬物從電爐短網下通過。

1.7嚴禁在油泵房內生火或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及雜物。

1.8打大錘者嚴禁戴手套,扶鋼釬者一定要戴手套,兩者不能站在同一側面。

1.9處理電極鋼絲繩時,一定要切斷電極升降電源。

1.10在油泵房及九米平臺處,一定要備有滅火器,并定期檢查,定期調換。

1.11無人監護不準從高處往下面亂丟東西。

1.12降溫風機在運行時嚴禁移位,嚴禁在風機上堆放衣帽,嚴禁使用赤裸導線和無安全罩的風機,并必須接好零線。

1.13在4m平臺檢修設備時,防止器件和工具下掉傷人。

1.14在檢修設備故障時必須有冶煉工在現場。

1.15爐上冶煉工嚴禁在操縱室內擅自操作電極。

1.16嚴禁使用天車時歪拉斜吊。

1.17搗爐扎眼時,嚴禁碰電極,不能戴濕手套操作。

2.爐前工

2.1開眼出鐵前要仔細檢查工、器具是否安全可靠。

2.2爐前嚴禁有積水。

2.3打大錘時嚴禁戴手套,扶釬必須戴手套,兩者不準站在同一側。

2.4修出鐵口時要要求檢查爐眼是否封牢,并且要有專人監護,防止跑眼傷人。

2.5爐前使用的錠模、過渡包,使用時必須干燥,防止爆炸。

2.6過渡包、渣子的起吊,必須使用合格的吊鉤,并確認安全后方可吊運。

2.7爐前使用過渡包、工具、器具,吊具按平面布置圖擺放,并做到每班有專人檢查,發現不合格的吊具嚴禁使用且上報有關人員。

2.8操作天車要有專人負責,嚴禁使用天車時歪拉斜吊。

2.9使用的鐵過渡包要求完好。無吊環的須先補好。嚴禁帶水和不合格的過渡包投入使用。

2.10嚴禁在紅過渡包中打水。

2.11爐前要保持整潔,道路暢通無阻,電爐周圍10m內嚴禁停放氧氣、乙炔瓶。

2.12嚴禁在爐殼周圍休息。

2.13整個爐前要保持干燥,必要時只允許打少量的水以利打掃衛生。

2.14過渡包底注眼必須堵牢,開眼前扒砂時,人應站在底注眼一側,并有退路,每班有專人檢查底注眼直徑的大小(不能大于60㎜),包墻、包底是否有裂縫等。發現有異常情況的過渡包,嚴禁再使用,必須上報有關人員修補。

2.15鋪入過渡包內的耐火土在用此包出鐵前必須烤干,且每包一次厚度不超過20㎜。

2.16在進行澆注時,工作人員本人要站在確認安全的地帶,并有應變措施,在萬一情況下,確保安全地域內疏散。

2.17爐前使用的過渡包必須保持有完好的包嘴,嚴禁使用磚與泥進行修補包墻,包嘴所砌的流槽,必須確認烤干后才能使用。

2.18在工作需要情況下,打包工打完的過渡包需要進行檢修時,必須首先把過渡包吊放在安全地域,做好砌包時防護措施,使用砌包的泥漿不能過稀,且適當。需要敲打砌包的磚時,工作者必須站立側視,采用較長的器具輕輕敲打。包修補砌好同樣必須進行烤干后再使用。

2.19料倉卡料進行處理前,要作好安全防護措施,防止人掉入料倉內。

2.20爐前使用的工具、器具及物件必須按定置圖擺放好,保持兩條安全通道暢通,衛生干凈,澆注間內及安全通道均都不能騎車通行。

篇3:碳化硅電阻爐冶煉工安全操作規程

[一]裝爐

1.開車前檢查軌道有無障礙物,鋼絲繩、卷揚機、托輪、小托車必須完好,并按規定加油潤滑。

2.開車人員必須聽從裝爐操作人員指揮,密切配合。放置爐底乏料,要用鋼尺插量三點(兩端及中間),按規定尺寸檢查,爐頭四角的乏料要裝足踩實,防止流鹽燒墻。

3.爐芯位置確定要準確,反應箱必須垂直吊放,高度適中,放置端正,兩排箱體之間保持等距,定保爐芯寬度尺寸精確無誤。反應箱四角與端墻縫隙處,用紙填實。

4.吊反應箱時,應指揮吊車擺正位置,垂直提升。須待箱體全部撥出后,才能開動大車吊走。嚴禁爐車在運行中吊反應箱。放反應箱時,按順序擺放。裝爐工應將去掉的四鏈鉤放于箱體之內,以免起鉤時掛住外沿使箱體移動位置或箱體碰傷操作人員。

5.每放完一部爐料后,料斗閉合器要關嚴密。爐料裝完后,灑在端墻拉桿上的乏料或石墨要清理干凈,卷揚機小車停放在安全位置,壓起頂軸,用蓋蓋好,并將所裝爐號及裝爐異常情況填入工藝卡片,隨爐傳送托車組。

[二]扒爐

1.冶煉爐停爐24小時之后,方可進行扒爐操作。

2.根據當天風向,確定扒墻順序。爐墻和支柱上吊環完整好用時,操作人員不應上墻掛鉤。如果吊環斷裂脫落或無吊環,上爐掛鉤人員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采取安全措施,在爐墻上小心穩步行走,掛好鉤后立即返回安全位置,指揮起吊。

3.大墻如無吊環,應先吊爐墻,后吊支柱。一次不能同時掛兩塊爐墻,吊運的爐墻支柱應按規定地點順序擺放,摘卸人員須待爐墻,支柱放穩后才能去靠近摘鉤。

4.切、扒乏料、黃塊時,指揮人員需站在安全位置。

[三]鏟爐

1.冶煉爐停電70小時后,應將結晶筒上的殘余黃塊,乏料全部清理干凈。用水清理爐臺乏料時,不允許沖成里高外低斜坡形或高低不平,應與小墻上端水平,不準向結晶筒上沖水。

2.在清理過程中,不準跨越或站在結晶筒上。操作時密切注意結晶筒有無倒塌跡象。在爐臺上行走時要小心謹慎,防止失足跌入水池。

3.發現小墻傾斜嚴重時,應予調整,不能拆除。

[四]修爐

1.清理電極保護圈四周粘附的乏料及硬塊和端墻上粘附的雜物及端墻上面的積料。

2.爐底乏料用水澆透后,拆除支柱和小墻。拆除小墻時,嚴禁一次吊卸兩塊爐墻,應從中間向兩頭依次吊卸。待爐底和爐頭電極下乏料全部清入水池后,方準吊裝支柱和爐墻。清抓爐底乏料時,防止爐底邊磚掉入水池,邊磚如有缺少,應及時補齊。

3.安裝支柱和爐墻時,必須采用閉鎖式吊鉤。并于吊裝之前在爐底鋪撒1~2厘米厚的木粉,以保護爐底和防止漏電。

4.大小爐墻上粘附的乏料清理干凈,透氣孔全部鑿通。吊裝爐墻支柱時,上下操作人員必須配合好,支柱要垂直吊放到底,如有歪斜,需經扎入木楔校正后,方準人工摘鉤。吊裝小墻時,墊好乏料,防止向里傾倒。吊裝大小墻時,須把護鉤掛牢后方準人工摘鉤。未經操作者的同意,吊車工嚴禁下落支柱或爐墻,以免支柱或爐墻歪斜,砸傷操作人員。

5.爐墻擺放要穩固,兩墻之間的間隙要勻稱,如有缺磚或間隙太大時,應補磚堵塞,以防漏料。

6.清理存放支柱的基坑時,抓斗和操作人員嚴禁同時入坑,以防意外。

7.支柱上的絕緣磚脫落1/3和爐墻端頭接連脫落3塊磚時,不應繼續使用,應立即修理。

[五]傳送乏料

1.檢查乏料篩應完好,乏料倉斗、木粉倉斗的料源應備足,乏料出口閘門流量和木粉螺旋運輸機轉數應正常。

2.將各轉換開關轉到連鎖位置,先按啟動按鈕,再按順序啟動正反皮帶運輸機、東西向連接皮帶運輸機、南北向小皮帶運輸機、東西向大皮帶運輸機。待運轉正常時,啟動乏料倉斗下的皮帶運輸機和木粉倉斗下的螺旋運輸機,開始傳料。

3.傳料過程中,操作人員不斷巡回檢查皮帶運轉和倉斗貯料情況,發現皮帶跑偏灑料,應及時處理,不得擅離崗位。

4.乏料中如發現金屬物塊或倉斗出料口堵塞,應立即停車處理。

5.木粉運輸機不得隨意調整變速擋數,乏料不得隨意調整出料量,應按工藝要求保持適當傳料比率。在乏料傳入料倉過程中,應防止木粉一側偏多一側偏少。

6.操作結束時,先停乏料倉斗下的皮帶和木粉倉斗下的螺旋運輸機,待料全部傳入料倉,再按開車時的反順序停車。

7.例卸木粉袋時,如發現大木塊、木片等雜物,應及時揀出。

8.水洗后的乏料應分批堆放,循環使用。每批乏料堆放3~5天,待自然干燥后水分含量應小于6%,食鹽含量應小于1%,方可使用。嚴禁從乏料池直接抓運過篩投爐。

——摘自《機械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