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化學品一般操作規程(范例)
1、配制稀硫酸時,必須在燒杯和錐形瓶等耐熱容器內進行,并必須緩緩將濃硫酸加入水中,配制王水時,應將硝酸緩緩注入鹽酸,同時用玻璃棒隨時攪拌。不準用相反次序操作。
2、一切試劑瓶要有標簽,有毒藥品要在標簽上注明。
3、溶解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發熱物時,必須于耐熱容器內進行。
4、嚴禁試劑入口。如須以鼻鑒別試劑時,須將試劑瓶遠離,用手輕輕煽動,稍聞其氣味,嚴禁鼻子接近瓶口。
5、折斷玻璃管(棒)時,須用鋼鏗在折斷處鏗一小槽,再墊布折斷。使用時要把斷口燒成園滑。如將玻璃管(棒)插入橡皮管或橡皮塞時,應墊布插之,防止折斷傷手。
6、嚴禁食具和器具混在一起或互相挪用。
7、易發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對人進行。紺鍋口不得對著人,并應事先避免可能發生的傷害。必要時應戴好防護眼鏡或設防護擋板。
8、一切發生有毒氣體操作,須于通風柜內進行。通風裝置失效時,禁止操作。
9、一切固體不溶物及濃酸嚴禁倒入水槽,以防堵塞和腐蝕水道。
10、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時,應立即洗干凈,不得靠近明火。
11、開啟大瓶液體藥品時,須用鋸將石膏鋸開。禁止用它物敲開,以免瓶子破裂。
12、處理后的濃酸和濃堿廢液,必須先將水門放開,方可倒入水槽。一切廢液,如含有害物質超過安全標準,應先行處理,不準直接排入下水系統。
13、高溫物體(灼熱的磁盤或燒壞的燃燒管等)要放于不能起火的地方。
14、取下正在沸騰的水或溶液時,需先用燒杯夾子輕輕搖動后才能取下使用,以免使用時突然沸騰濺出傷人。
15、使用酒精燈、煤氣燈時,注意無色火焰燙傷。
篇2:危險化學品安全規程
1.?目的PURPOSE
為了在使用危險化學品過程中減少對人身與環境的傷害,并在發生危險事故時能立即正確的進行急救,特制定此辦法。
2.?范圍SCOPE
適用于生產部門使用危險化學品。?
3.?定義和縮略語DEFINITIONSANDACRONYMS
各使用部門負責按照正確的操作規程使用危險化學品;負責日常危險化學品的儲存;負責危險化學品出現異常時進行急救處理;
4.?普通要求GENERALREQUIREMENT
參考MSDS。
5.?流程PROCEDURE
一、?油漆,稀釋劑,固化劑使用操作規程
1.?使用要求
1)?在使用前,必須將本產品與其他物質分開。
2)?打開包裝之前,請閱讀并遵循產品上的警告標簽。
3)?吸入高濃縮涂料成份等行為會帶來有害或致命的后果。
4)?合適的儲存場所管理,最好采取局部排風。
2.?儲存要求
1)?成份是易燃的,遠離熱源和明火。
2)?不使用時,請密封容器。轉到帶有標簽的完好防爆柜中進行儲存。有效接地措施。
3)?切勿食用,請保存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
3.?防護措施
1)?任何患有肺病或呼吸疾病有反應的人,均不得使用本產品或進入正在使用本產品的區域。
2)?請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中使用。
3)?眼睛保護:佩戴無孔有側護板的護目鏡。
4)?手防護:佩戴供應商推薦的膠皮手套。
5)?呼吸保護:在噴涂過程時,應佩戴正壓供氣式防毒面具,遵循制造商的說明使用防毒面具。
6)?打磨或磨光干燥涂膜時,請佩戴粉塵/薄霧防毒面具,以防止接觸由本產品、底漆或研磨劑產生的粉塵。
4.?消防措施
1)?適用的滅火介質二氧化碳,干粉,泡沫
2)?火災及爆炸危害如暴露在極熱環境中,密閉容器可能爆炸。
3)?緊急情況下,過度接觸分解產物會損害健康癥狀可能不會立即顯現。請就醫。
4)?消防人員的特殊防護行動應使用全面保護設備,包括自給式呼吸器。
5)?當暴露在極熱環境中時,用水冷卻密閉容器,防止壓力增大和可能的自燃或爆炸。
5.?急救措施
1)?眼睛:用大量清水沖洗眼睛15分鐘,立即就醫。
2)?皮膚:用肥皂水徹底清洗粘附的部位。脫掉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再重新使用。
3)?吸入:如使用過程中感到呼吸困難,請離開噴涂區域,吸取新鮮空氣。如癥狀持續,請立即就醫。?
4)?不慎食入:請不要催促吐出,應立即就醫。
6.?意外應急措施
1)?清除所有火源。保持區域通風。
2)?不允許產品進入下水道或河流。
3)?如果泄露在地面,用吸收劑覆蓋溢漏。用10%的氫氧化銨溶液(家用氨水)抑制溢漏材料的活性。用肥皂水清洗溢漏區域。
二、?粉末使用操作規程
1.?使用要求
1)?有過呼吸系統問題或者過敏反應的人員不允許操作和暴露于該粉體涂料。
2)?電器設備和照明設備應該采取適當防護以防產生的塵云接觸熱源或火花和火源。
3)?對粉末的操作可能產生靜電負荷:當把粉從一個容器轉移到另一個容器時,要使用接地導線。
4)?禁止在使用區吸煙、飲食。
2.?儲存要求
1)?遵守標簽警示。儲存在干燥通風遠離火源,光源直射的地方。
2)?禁止吸煙。防止未授權進入。
3)?被開啟的容器必須重新密封并保持垂直以防泄露。
4)?儲存區域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3.?防護措施
1)?呼吸系統防護
2)?當操作人員暴露于粉塵濃度超過暴露限制的情況下,必須使用合適的呼吸防護罩(P2等級)有效地避免吸入這種物質。
3)?眼睛防護:
4)?當有暴露的可能性時,應配戴安全眼鏡。
5)?身體防護:操作員應穿防護衣,若接觸物質后應及時沖洗身體的所有部位。選擇防護衣的時候要注意保證頸部和腕部的皮膚不會因為接觸到該物質而產生發炎或刺激。
6)?手防護:在長時間或者重復接觸該物質的情況下必須使用通用的工業手套。破裂的手套不可使用。
7)?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進行定期的體檢。
4.?消防措施
1)?滅火方法及滅火劑:水/噴霧,二氧化碳、滅火毯和抗溶性泡沫滅火劑。
2)?不許使用高壓惰性氣體,高壓水噴;不要攪動粉體。
3)?粉塵在空氣中積累會與空氣會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請勿讓滅火后的流體污物進入排水溝或者水體中。
5.?急救措施
1)?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用香皂和清水或被認可的皮膚清潔劑充分沖洗皮膚。請勿使用溶劑或稀釋劑。
2)?眼睛接觸:保持眼瞼張開,用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0分鐘以上。尋求醫療幫助。
3)?吸入:將受害者轉移到空氣暢通處,保持溫暖與靜休。若呼吸不均或停止,應及時采取人工呼吸救助。不許口服任何物質。若失去知覺,應立即就醫。
4)?食入:若不小心吞食,請及時尋求醫生幫助。保持靜休,不能人為引誘嘔吐。
6.?意外應急措施
1)?隔離火源且使場地通風。盡可能切斷泄漏源。
2)?嚴格限制出入,工作人員穿戴正確防護用品。
3)?用防靜電的吸塵器或濕毛刷來收集粉末泄漏,把它們放在容器中,并且根據當地的法規進行處置
4)?防止粉塵進入排水溝或者水體中。如果產品污染湖泊、河流或下水道時,請根據當地法規告知有關權威部門。
三、?工業酒精使用操作規程
1.?使用要求
1)?工業酒精可用于印刷、電子、五金、香料、化工合成、醫藥合成等方面。
2)?可用作清洗劑、溶劑。應用很廣泛。
2.?儲存要求
1)?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保持容器密封。
2)?應與氧化劑、酸類、堿金屬、胺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
3)?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
4)?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
5)?儲存區域應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3.?防護措施
1)?呼吸系統防護: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高濃度接觸時可佩戴濾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2)?眼睛防護:一般不需特殊防護。
3)?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4)?手防護:戴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5)?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煙。
4.?消防措施
1)?滅火劑: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2)?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3)?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
5.?急救措施
1)?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
2)?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3)?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就醫。
4)?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6.?意外應急措施
1)?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
2)?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液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
3)?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厥栈蜻\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四、?甲醇使用操作規程
1.?使用要求
1)?空的容器可能含有毒、易燃,可燃、爆炸性的殘留物或蒸氣。
2)?不要切割、碾、孔、罩接或再使用空容器,除非對危險能采取適當防范。
3)?不要在工作區飲食或抽煙。
2.?儲存要求
1)?儲存在緊閉的容器內。
2)?儲存在險涼、干燥、隔離且通風良好的地區,遠離熱、引燃源及相容物。
3)?輸送時使用接地的管理和設備以減少因靜電火花引燃或爆炸的可能性。
3.?防護措施
1)?呼吸防護:供氣式呼吸防護模具或全面型空氣呼吸器(自揣式呼吸防護具)
2)?未知濃度情況:正壓式全面型空氣呼吸器或正壓全面型供氣式呼吸防護具與輔助型正壓式空氣呼吸器一起使用。
3)?手部防護:化學防護手套。
4)?眼睛防護:緊密的化學護目鏡、面罩。
5)?皮膚及身體防護:圍裙、手臂護。
4.?消防措施
1)?適用滅火劑:二氧化碳、化學干粉、酒精泡沫
2)?滅火時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
3)?室溫下其蒸氣與空氣形成易燃或爆炸性混合物可能擴散回火。
4)?流入下水道會有火災和爆炸的危險。
5)?容器遇火可能爆炸。
6)?蒸氣會聚集封密地區。
5.?急救措施
1)?吸入:將患者移動至暴露區。如果呼吸停止,確定清通呼吸道并施行心肺復蘇立即就醫。如果呼吸困難給予氧氣保持患者溫暖且休息。
2)?皮膚接觸:以肥皂和水徹底清洗患部。立刻脫去污染的衣服。如果刺激性持續,立即就醫。
3)?眼睛接觸:立刻以大量水沖洗15分鐘以上。立即就醫。
4)?食?入:若患者意識清醒,給患者喝下1至3杯水或牛奶以稀釋胃部內的含量。若患者自發性嘔吐或催吐時,觀察呼吸是否困難。不要對意識不清或半痙的患者催吐。保持患者溫暖且休息。大量食入或有腸胃癥狀時,立即就醫。
6.?意外應急措施
1)?個人應注意事項:限制人員進入,直至外溢區完全清干凈為止。確定是由受過訓練之人員負責清理的工作。穿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
2)?環境注意事項:對泄漏區通風換氣。移開所有引燃源。通知政府職業安全衛生與環保相關單位。
五、?切屑液使用操作規程
1.?使用要求
1)?避免呼入、避免長期接觸皮膚、避免接觸眼睛。
2)?加工中產生的金屬碎片可能導致皮膚磨損并引發皮炎。溢出物可能使人滑到。
2.?儲存要求
?1)?不要將本品直接暴曬于太陽光下或儲存于高溫環境中!
2)?開蓋使用后應密封剩余產品。如果氣溫低導致本品凍結,將其移至室溫環境下,待徹底解凍后再使用本品!
3)?避免與強氧化劑、強酸、強堿接觸;
4)?避免水分及污物混入。
3.?防護措施
1)?眼睛防護:如果接觸是在所難免的,請佩戴護目鏡。在可產生霧化操作時應一直佩戴化學護目鏡,直至操作完成。
2)?呼吸系統防護:通常情況下不要求。
3)?佩戴手套:?通常情況下不要求。
4)?其它防護服和設備:使用有效的金屬切削液防護服和機器設備。
4.?消防措施
1)?適合的滅火介質:?使用水霧,泡沫,化學干粉或二氧化碳(CO2)
2)?不適合的滅火介質:直接的水流。
5.?急救措施
1)?眼睛接觸?萬一眼睛不慎接觸,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沖洗,至少洗15分鐘以上,必要時及時就醫。
2)?皮膚接觸?脫掉受沾染的衣服,用大量的清水和肥皂沖洗干凈,受污染的衣服、襪子、鞋子再次使用前須清洗干凈。必要時及時就醫。稀釋的產品在推薦的使用濃度和良好的個人衛生時,
3)?不會對皮膚產生危害。
4)?吸入?吸入多發生在那些能產生大量氣霧的地方。移開污染源或轉移到新鮮空氣處,如果癥狀持續,請就醫。
5)?誤食?如果發生誤食,請立即就醫!給醫務人員的提示:不宜催吐!吞食少量可能導致腹瀉、惡心、嘔吐。
6.?意外應急處理
1)?如果出現泄露的處理方法:?用吸收材料吸收泄漏物,放置于容器中。
2)?用清洗劑、水沖刷污染的地方。
3)?大量泄漏:筑堤隔離泄漏的液體以便后續的回收和處理。防止流入排水溝,下水道,地下室或狹窄的區域。
六、?油品使用操作規程
1.?使用要求
1)?一般預防措施:若存在吸入蒸汽、噴霧或煙霧的危險,請使用局部排氣通風系統。
2)?為防起火,應適當地處置任何受其污染的拭抹布料或清洗材料。
2.?儲存要求
1)?搬運:避免長期或持續與皮膚接觸。避開吸入其蒸汽和煙霧。
2)?裝卸桶裝產品時,應穿保護鞋,并使用恰當的裝卸工具。
3)?儲存:密閉容器,放在涼爽、通風良好的地方。加注標簽及可封閉的容器。
4)?推薦使用的物料:對于容器或容器內襯,應使用軟鋼或高密度聚乙烯。不適用的物質:?PVC。
5)?聚乙烯容器不應置于高溫下,因為可能造成扭曲變形。
3.?防護措施
1)?呼吸保護措施:在正常使用條件下,一般不需戴呼吸保護用具。
2)?手防護:在手可能接觸產品的情況下,為得到適當的化學保護,應使用橡膠手套。使用手套后,必須徹底清洗及烘干雙手。
3)?眼睛防護:如可能發生濺潑,請戴安全護鏡或全臉面罩。
4)?防護衣服:一般而言,除了普通的工作服之外不需特殊的皮膚保護措施。
4.?消防措施
1)?適當的滅火介質:泡沫,灑水或噴霧。干化學滅火粉、二氧化碳、沙或泥土僅宜用
2)?于小規?;馂?。
3)?不適用的滅火物:切勿噴水。
4)?消防人員保護設備:合適的保護裝置包括在密封空間內接近起火點時必需配戴的呼吸裝置。
5.?急救措施
1)?在正常條件下使用不會成為健康危險源。
2)?吸入:于正常使用狀況下,不需要治療。若癥狀仍存在,應立即就醫。
3)?接觸皮膚:脫去污染衣物。用水沖洗暴露的部位,并用肥皂進行清洗。如刺激持續,請就醫。
4)?接觸眼睛:用大量的水沖洗眼睛。如刺激持續,請就醫。
5)?吞食:?除非吞服量大,一般無醫療的必要,但仍應就醫。
6.?意外應急處理
1)?避免接觸溢出或釋放出來的材料。
2)?保護措施:使用合適的防擴散措施,以免污染環境。用沙、泥土或其它適合的障礙物來防止擴散或進入排水道、陰溝或河流。
3)?清除方法:溢出后,地面非常光滑。為避免事故,應立即清潔。用沙、泥土或其它可用來欄堵的材料設置障礙,以防止擴散。
4)?直接回收液體或存放于吸收劑中。用粘土、沙或其它適當的吸附材料來吸收殘余物,然后予以適當的棄置。
5)?額外建議:應將無法處理的嚴重溢漏事件通知地方當局。
七、?膠水使用操作規程
1.?使用要求
1)?采用上述膠粘劑時應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防止靜電作用.
2)?膠粘劑不可倒進廁所巢內.
3)?避免接觸皮膚及雙眼.
2.?儲存要求
1)?將蓋盡量封密及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
2)?將膠粘劑放置遠離有產生火花的地方.
3)?不準吸煙.
4)?放在陰涼的地方.
3.?防護措施
1)?工程控制:密閉操作,注意通風。
2)?呼吸:帶有過濾網的口罩
3)?其它:包裝要密封好,標識清楚
4.?消防措施
1)?滅火材料?二氧化碳或粉末滅火器
2)?滅火程序?穿戴防護具與呼吸具,于上風處施救,截斷溶劑源,盡可能移開儲存容器或用水冷卻火災區附近容器.
5.?急救措施
1)?吸入中毒:立即呼吸新鮮空氣,并就醫;
2)?食入中毒:立即呼吸新鮮空氣,并就醫;
3)?皮膚接觸:用肥皂水和溫水清洗;
4)?眼睛接觸:用清水或硼酸水沖洗眼睛至少15分鐘.請就醫
5)?注意:若中毒者呼吸停止,立刻由專業人員施用人工復蘇術,不可給失去知覺者任何飲料.
6.?意外應急措施
如有泄露,立即用布碎擦試干凈,大量撒地可用泥沙吸收,防止溶劑漫延。
八、?前處理藥劑使用操作規程
1.?使用要求
1)?避免與眼睛和皮膚接觸。在通風良好的場所內使用。
2)?當有接觸風險時,穿戴防護服。容器不用時保持密閉。
3)?操作處置時,嚴禁進食、飲水或吸煙。工作服裝應分開洗滌。操作完畢用清水和肥皂洗手。
4)?儲存要求
5)?儲存于原裝容器中。保持容器密閉。儲存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場所。遠離禁忌物儲存。防止容器受到物理損傷。定期檢查容器的泄漏情況。
2.?防護措施
1)?工程控制:保持作業場所通風良好。
2)?呼吸系統防護:如果通風不良,佩戴合適的通風防護設備。
3)?眼睛防護:安全護目鏡。
4)?身體防護:穿戴耐酸堿圍裙和工作靴。
5)?手防護:配戴耐酸堿防護手套。
6)?其他防護:推薦使用洗眼器和緊急沖淋設施。
3.?消防措施
1)?滅火劑:干粉、泡沫、二氧化碳、霧狀水和砂土。
2)?危險特性:本品不易燃。遇水和水蒸氣大量放熱,形成腐蝕性溶液。具腐蝕性。
3)?有害燃燒產物:?火場中,本品會釋放出刺激性的或有毒氣體或煙霧。
4)?滅火注意事項:?消防員應佩戴帶自給式呼吸器并穿戴全面防護的衣服,如消防服。噴水以冷卻暴露在火場中的容器。
4.?急救措施
1)?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的肥皂和水清洗皮膚至少15分鐘同時脫除被污染的衣物和鞋子。衣物重新使用前需清洗。如果癥狀持續,尋求醫生幫助。在醫生檢查之前,嚴禁使用任何洗眼水和眼膏。
2)?眼睛接觸:?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眼睛至少15分鐘,不時提起上下眼瞼。立刻尋求醫生幫助。
3)?吸入:立即將患者從暴露處移至空氣新鮮處。如果停止呼吸,給予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困難,給予吸氧。尋求醫生幫助。
4)?食入:請勿在無醫生指導下催吐。請勿給失去意識或者抽蓄的病人喂食任何東西。立刻尋求醫生幫助。
5.?應急處理措施
1)?防止泄漏物排入下水道、廢水或其他水體中。
2)?用砂土等惰性吸附物質吸收泄漏的液體,掃起或鏟起。
3)?盡可能的回收產品。將殘留物置于貼有標簽的容器中以待處理。
6.?附件Attachments
篇3:危險化學品庫管人員安全規程
危險化學品庫管人員安全操作規程
1、倉庫應有明顯的禁火標志,足夠的消防水源和設施以及現場急救、清潔消毒的安全設施。
2、倉庫應標明危險品性能和消防方法,倉庫內通道、安全出入口以及通向消防設備、水源的道路必須暢通。
3、危險品儲存除執行一般物料儲存規程外,還應做到
◆受陽光照射容易燃燒、爆炸或產生有毒氣體的化學危險物品和桶裝、罐裝等易燃液體、氣體應當在陰涼通風地點存放;
◆化學性質或防護、滅火方法相互抵觸的化學危險物品,不得在同一倉庫或同一儲存室內存放。
◆固體危險品的碼放:一級危險品最大堆垛不得超過40平方米,一般危險品最大堆垛不得超過80平方米。
◆危險品庫應專職人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