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V鄉鎮(街道)行政執法責任制度

V鄉鎮(街道)行政執法責任制度

2024-07-14 閱讀 7345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于行政執法的責任制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我鄉行政執法工作,提高行政執法水平,保證法律、法規和規章正確實施,推進政府工作法制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行政執法責任制是指街道辦事處依照法律規定和行政管理權限,把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法律責任逐級分解到負責組織實施的所屬基層執法單位和執法人員,并進行監督、評議考核的執法責任制度,法律、法規和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的,以上位法為行政執法依據。行政執法責任制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基層執法單位和行政執法人員進行行政執法時,必須使用街道辦事處統一的法律文書。

第三條行政執法應當依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遵循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以及合法、適當、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行政執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法制統一的原則,依法接受監督,加強同司法和其他國家機關的工作配合和協調。街道辦事處及其行政執法人員必須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堅持有錯必糾。

第二章行政執法目標

第四條行政執法以保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正確實施,逐步實現依法行政目標。

第五條嚴肅行政執法,堅持做到:各種違法案件及時得到查處,各種違章行為及時得到糾正,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主張的權利和申請事項及時得到答復和辦理。

第六條加強行政執法必須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素質和行政執法水平,堅持優質服務、依法管理、依法辦事。

第三章行政執法責任

第七條對主管實施或配合實施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負有學習、培訓、宣傳和執行的責任,主要負責人對這項工作負領導責任。

第八條制定計劃抓好負責執行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學習、培訓工作,使行政執法人員熟練掌握所負責執行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第九條做好負責執行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宣傳工作,通過各種方式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特別是管理相對人進行經常性的法制宣傳教育。對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在頒布后的一個月內,制定宣傳方案,組織實施。

第十條對其行政執法人員負有教育管理的責任,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嚴格依法辦事的教育和管理。負責執行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必須全面、正確地執行,不得斷章取義、曲解法律,不得以任何借口和方式疏于執法。

第十二條實施行政性收費、具體行政行為時,嚴格按照法律、進行,不得失職和越權。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等法規和規章規定的權限

第十三條依法嚴格查處各種違法案件,保證各種違法行為及時得到正確、有效地追究。

第十四條不得違法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履行義務;不得對行政執法人員規定罰沒指標;不得將罰沒收入與獎金和經費掛鉤。

第十五條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及時辦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關行政執法的投訴和申訴,不得拒絕和拖延。

第十六條在查處行政違法案件時,發現已構成犯罪的,應將案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不準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

第十七條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應當告知當事人有關的事實、依據以及相關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八條行政執法人員在檢查工作、調查案件、收集證據時不得少于二人。行政執法實行回避制度。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有依法申請行政執法人員回避的權利。

第十九條行政執法人員調查案件確需勘查現場時,應當通知當事人或其代理人到場;當串人或其代理人不到場的,應當邀請當事人的鄰居、所在單位或基層組織的有關人員到場見證。勘查結果應當制作筆錄,并由勘查人、當事人或其代理人、見證人簽字;當事人拒絕簽字(注明事由)的,不影響勘查結果的效力。

第二十條將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和案件的處理結果進行公開,接受監督。對依法應當受理的審批、許可、確認、裁決等申請事項,應當在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期限內審查,辦結;法律、法規和規章對審查和辦結期限未作明確規定的,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_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對不符合法定條件而不能辦理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不予辦理的依據和理由;對符合法定條件的,應當在__日內辦理完畢:逾期不能辦理完畢的,在期滿前報經上級主管機關批準,可適當延長辦理期限并告知申請人,但延長時限最多不超過__日。

第二十一條對收費、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或者扣留財物的,必須向當事人開具法定收據、清單。

第二十二條行政執法時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程序,制做規范的法律文書,依法執行送達制度。

第四章行政執法機構和行政執法人員

第二十三條根據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和執法工作的需要健全專門執法機構,配備相應的執法人員。

第二十四條行政執法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身體健康,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忠于祖國,擁護憲法,秉公執法、文明執法,模范遵守社會公德,嚴格依法辦事;

(二)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

(三)除合同制工人以外的在編、在崗人員;

(四)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必須具有中專以上文化程度;

(五)經過專門的行政執法業務培訓,且經考核合格;

(六)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應當具備的其他條件;

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或曾被開除公職的人員及其他不適宜做行政執法工作的人員,不得從事行政執法工作。

第二十五條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準確適用法律、法規、規章;

(二)糾正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違法行為;

(三)調查案件事實,收集有關證據;

(四)督促、檢查行政處理決定的執行;

(五)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應當履行的其他職責。

行政執法人員執行公務時必須出示國家或省人民的政府頒發的行政執法證件,凡國家規定統一著裝或佩戴證章的,應當按規定著裝和佩戴證聿。

第二十六條行政執法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散布有損于國家聲譽的言論,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個人隱私;

(二)貪財賄賂,徇私枉法,隱瞞證據,偽造證據;

(三)濫用權,打罵、刁難群眾,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四)違反法定程序;

(五)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提出的有關申請、投訴和舉報應受理而不依法受理:

(六)應履行現場管理職責而不及時履行或無故拖延:

(七)利用職權為自己或他人謀取私利:

(八)應予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人身權、財產權和其他權利而不予保護;

(九)應立案、查處和撤案而未予立案、查處知撤案;

(十)應移送司法機關查處而未予移送;

(十一)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其他應作為而不作為;

(十二)其他違法亂紀行為。

第五章行政執法制度

第二十七條為了保證行政執法責任的落實,建立健全下列制度;

(一)法律、法規、規章的學習宣傳和培訓制度:

(二)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制度:

(三)查處違法案件制度:

(四)實施施行政處罰、行政許可和行政性收費制度:

(五)行政處罰統計和備案制度:

(六)執法評議考核制度;

(七)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

(八)行政執法公示制度;

(九)履行職責必需的其他制度。

第二十八條建立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責任分解制度。新的法律、法規和規章頒布后,在一個月內將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責任分解到所屬的基層執法單位和執法人員,并將責任分解的情況報送縣政府法制工作機構備案,

第二十九條實行執法崗位責任制。根據行政執法工作實際需要,合理定崗、定員,明確規定各個崗位的職責權限、執法工作標準、辦理程序與制度。

第六章社會責任

第三十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支持并維護街道辦事處依法行使職權。

第三十一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負有協助鄉人民政嚴格執法的義務,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鄉人民政嚴格執法,不得阻礙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執行職務。

第三十二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監督街道辦事處嚴格執法,并有權對其違法行為向有關機關提出申訴和控告,有關機關應依法認真杏處。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三條街道辦事處每年對所屬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情況進行考評,考評結果要納入年終的目標考核之中,作為考核、評定干部晉升級別和單位負責人政績的重要條件:

第三十四條對違反本制度的按照《街道辦事處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追究其責任人的相關責任。

篇2:縣建設局行政執法違法責任追究制度

茶陵縣建設局行政執法違法責任追究制度

茶陵縣建設局行政執法違法責任追究制度

依法行政是對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執法人員的總要求。因此,所有的行政執法人員都必須依法辦事。為了增強行政執法人員的責任心,提高行政執法效率,確保辦案質量,按照上級機關對建設行政執法的要求,結合本局行政違法案件查辦的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負有管理職能的站、辦、室、股、處及其工作人員(包括受托單位執行人員)應當及時、主動、全面履行好各自的職責,盡可能使違法違章行為在最短時間內發現和查處。如發生自己管區內的違法違章行為沒有被發現,造成嚴重后果,負有管理職責的人員應當承擔相應責任,按照工作失職的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

二、行政執法人員應公正執法。如發生弄虛作假、徇私舞弊,應當管理的不管理,應當查處的不查處;或者是故意擴大事實,顛倒黑白,加重處罰,造成嚴重后果的,有關人員除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外,情節嚴重的,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三、行政執法案件錯案追究。如發生行政處罰案件在終局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中敗訴的,或者通過與相對人協商處理予以賠償的,相關人員按下列原則承擔責任:

1、行政案件的敗訴,是由于調查證據不真實,不充分的原因造成的,由案件的調查人員承擔相應的責任。

2、行政案件的敗訴,是由于定性不準、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或法律依據不足造成的,則由法規人員承擔相應責任。

3、行政案件的敗訴,是由于執法程序的錯誤造成的,如果是調查取證階段造成的,由調查人員承擔相應責任;如果是處罰執行程序的錯誤,則由法規人員承擔相應責任。

4、行政案件的敗訴,盡管是由于證據或法律依據的不足造成的,但調查人員或法規人員在討論處罰的會議上或向有關領導已經說明存在問題而又難以解決的情況,局領導或局務會議仍然決定進行的行政處罰,則由作出處罰決定的領導或組織承擔相應責任。

5、如發生行政錯案,造成了經濟財物損失的,負有相應責任的人員應承擔直接經濟損失的40%,并取消當年的評先評優資格。

篇3:交通行政執法責任制考核辦法范例

交通行政執法責任制考核辦法

為進一步推進交通建設與管理的法制化進程,強化對交通行政執法隊伍的管理,樹立交通行政執法隊伍良好形象,各執法單位行政執法責任制貫徹落實情況實行目標考核,具體標準如下:

共同目標:共計85分

一、法律法規的學習及宣傳(共10分)

認真執行《***交通局行政執法學習宣傳制度》

1、每2個月組織1次法規學習,做到學習有計劃、有記錄、有考核。(學習差1次扣0.5分,計劃、記錄、考核差1項扣1分)

2、全年開展法律法規宣傳不少于2次;(差1次扣1分)

3、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法律法規培訓、考試,參學率、合格率達100%。(參學率少1個百分點扣0.1分,考試不合格1人次扣0.2分)

二、組織措施及制度建設(10分)

1、行政執法工作年初有計劃、平時有檢查、年終有總結、考核、獎懲。(計劃、檢查、總結、考核、獎懲差1項扣1分)

2、行政執法工作制度健全、基礎臺帳規范。(工作制度不健全扣2分,基礎臺帳不規范扣2分)

3、辦事程序、處罰依據、收費標準公開上墻。(差1項扣1分)

4、嚴格執行行政審批、行政事業性收費的規定。(擅自廳外辦理行政審批的1次扣3分,擅自設立收費項目的1次扣5分)

三、執法隊伍建設和風紀管理(30分)

嚴格遵守《**市交通行政執法人員風紀管理規定》

1、違反著裝管理規定的每人次扣0.2―1分;

2、違反禮儀規定的每人次扣0.2―3分;

3、違反執法車輛管理規定的每人次扣1―2分;

4、不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循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每人次扣10分;

5、吃、拿、卡、要的每人次扣10分。

四、執法監督檢查(30分)

1、各單位每月開展1次執法監督檢查,作好檢查記錄,納入月考評或年度考評。(差1次扣1分,無記錄扣0.5分,未納入考核扣1分)

2、重大行政處罰案件報局備案。(私自查處1件扣1分)

3、重大行政處罰案例符合案件質量管理規定。(退回1件扣1分)

4、重大行政處罰有專卷。(差1卷扣0.5分)

5、按時完成行政執法監督通知書督辦的工作任務。(不完成1次扣1分,未按時完成1次扣0.5分)

6、按時報送各類報表、資料。(漏報1次扣1分,遲報1次扣0.5分)

7、對外發布規范性文件需經局法制科審查同意。(未經審查同意發布1件扣1分)

8、無錯案、行政敗訴、行政賠償案。(出現1例行政敗訴案或賠償案扣25分)

9、設立并對外公開監督舉報電話。(未設立扣1分)

五、對外宣傳(5分)

切實抓好通訊聯絡工作,全年在電視、報刊、法制信息上對本行業法律法規、典型案例的宣傳、報道不少于6次,電視、報刊報道不少于2次。(差1次扣1分)

單項目標(行業管理):共計15分

一、交管所:

1、強化客運、貨運、汽車維修、搬運裝卸、駕駛員培訓和運輸服務等行業管理,客運市場規范有序,建立健全基礎資料和從業人員檔案;(未做到1項扣2―5分)

2、嚴厲打擊非法營運行為。(未查處1件扣3分)

二、港航處:

1、強化航政、港監、船檢及船舶修造、港口、渡口、危險物品裝卸、儲存等行業管理,規范水運市場,建立健全水運從業人員和船舶檔案;(船舶證明照過期或不齊扣2分;從業人員證照不齊扣5分,檔案不齊扣5分;未查處船舶私修濫造1件扣5分)

2、嚴厲打擊非法營運行為,杜絕“三無”船舶出現;(發現“三無船舶”不處理1艘扣5分)

3、強化安全管理,水上交通安全事故不突破下達的控制目標。(安全事故突破控制目標扣15分)

三、路政大隊:

1、路產路權完好,路產路權受損查處率達95%以上;(少1個百分點扣1分)

2、特殊占、利用公路的管理規范、手續齊備,建立基礎臺帳;(特殊占利用公路手續不齊扣5分)

3、確保公路暢通;(公路上有擅自亂堆亂放物品,造成公路堵塞未查處1次扣5分)

4、協查國、省、縣、鄉公路“三亂”現象;(協查不力的每次扣2分)

5、加強公路兩側控制區的管理。(發現違章修建不查處,1件扣5分)

6、維護公路、公路渡口的養護、施工作業的正常秩序;(未做到1次扣5分)

7、對收費路橋的路政管理有機構、人員和制度。(未做到扣5分)

加分項目:

1、單位法制工作獲全國表彰的加10分;

2、單位法制工作獲省級表彰的加5分;

3、單位法制工作獲市級表彰的加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