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管理中心安全預防制度
大學校園管理中心安全預防制度
為保證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確保學校、中心財產及人員安全不受損失及傷害,杜絕或盡量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根據中心實際情況,制定本管理制度:
1、建立處理突發事件預案機制,建立重大事故報告制度,發生事故及時處理、報告;對重大事故要以書面形式報告,不得隱瞞責任事故;
2、經常性的對職工進行有關安全方面的知識教育,要做到人人熟知消防自防自救常識和安全逃生技能.,進行針對性的消防演練,防患于未然;全體職工都是義務治安員、義務消防員、義務救災員,積極參加安全防衛、救災工作;
3、要定期對職工宿舍進行安全檢查,對發現私自亂拉電線、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電爐子的要予以制止糾正,及時消除隱患、確保安全;
4、庫房保管人員要加強對易燃、有毒物品的管理,做到專門存放,有毒物品的領用要嚴格執行相關管理規定;加強安全工作、樹立安全意識、注意防火、防盜、上班下班檢查倉庫的門窗,閑人不準隨便進入庫房,發生事故立即報告
5、加強財務管理,下班后鎖好門窗、關閉電源、水龍頭,辦公室不準存放其他任何貴重物品;
6、駕駛員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禁止車輛帶故障運行,做到安全駕駛無事故,嚴禁酒后駕車和違章駕駛;
7、垃圾站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設備操作規程,杜絕機械事故發生;
8、對因無視防火安全規定以及機械操作規程而造成不良后果者,要從重處罰,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篇2:礦井防塵安全預防管理制度
一、每一個礦井必須制定綜合防塵和煤塵管理責任制。
二、每一個礦井都必須建立完善的防塵灑水系統。
三、公司、礦必須對塵毒等進行監測、測定時間間隔為:
(1)粉塵作業地點,井下每月測定兩次,井上每月測定一次;
(2)生產性粉塵中游離的Si02含量每半年測定一次,在變更工作面時,也應測定一次。
四、掘進面必須采用濕式鑿巖,刷洗井幫巷壁采用水泡泥、放炮噴霧,裝巖(煤)灑水和凈化通風等綜合防塵措施,嚴禁干打眼。
五、煤層干燥的采煤工作面應采取煤層注水、水泡泥、噴霧灑水或其他防塵措施。其他采煤面應采取水泡泥、噴霧灑水或其他防塵措施。
六、噴射混泥土工作面:噴射應采用潮噴或濕噴,不得干噴。噴射前必須沖洗巖幫,工作人員必須佩帶勞保用品。
七、井下煤倉、翻罐籠裝車和其他轉載地點以及地面煤廠,翻罐籠等都應進行噴舞灑水或設置捕塵器。井下所有的礦車都應保持完好,防止漏煤、漏巖粉。•
八、井上、井下所有人員工作地點和人行道的空氣中粉塵濃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含10%以上游離SiO2的粉塵,最高允許濃度為2mg/m3
(2)含10%以下游離SiO2的粉塵和煤塵,最高允許濃度為10mg/m3
九、煤層傾角大于12度的回采工作面,必須采用上行風。
十、保證通風構筑物的質量和正確選擇構筑物的位置,并加強支護管理,防止大量漏風。
十一、加強局扇的管理和風筒的維修,防止風筒大量漏風,保證推進工作面有足夠的新鮮風流。
十二、正確合理的計算和分配風量,使各采掘工作面、硐室都有足夠的風量,即不使瓦斯超限,又能創造良好的氣候條件。
十三、定期清掃沉積在巷道壁上和支架上的落塵,是防止煤塵再次飛揚形成煤塵爆炸性的一項重要措施。
篇3:鎮學校安全預防制度
1、校長是學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學校安全工作由校長領導下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負責。各處、室向領導小組負責,實行責任追究制。
2、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學校每月要對學生進行一次有關安全方面的知識教育,教育形式應多樣化;每班每周應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一次安全教育。重點要對學生進行緊急突發事件處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識的教育;緊急電話(如110、119、122、120等)使用常識的教育。
3、建立重大事故報告制度。校內外學生出現的重大傷亡事故要在第一時間內報告教育局;學生出走、失蹤要及時報告;事故報告采取書面報告形式,一式三份,一份報教育局,一份報公安派出所,一份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不準瞞報、謊報、漏報。
4、加強學校值日值班管理。建立健全領導帶班、教師值日值宿、寒暑假學生護校制度;加強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監督管理,保證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正常;負責學校安全保衛的人員要和轄區派出所保持密切聯系,爭取派出所對學校安全工作的支持和幫助。
5、建立健全學校安全工作制度,教育學生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按時到校、按時回家,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6、開展校內安全檢查。學校要定期對校舍進行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消除,情況嚴重,又一時難以消除的要立即封閉,并上報當地人民政府和市教育局綜治辦和基建辦。要經常檢查校內圍墻、墻體懸浮物、天棚、欄桿、扶手、門窗、樓梯以及各種體育、消防、基建等設施的安全情況,對存在不安全因素的設施要立即予以維修和拆除,確保師生工作、學習、生活場所和相應設施既安全又可靠。
7、建立學校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成立教師救護隊,高度警覺,隨時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