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一中學術報告廳防火安全應急預案

一中學術報告廳防火安全應急預案

2024-07-15 閱讀 9299

EE一中學術報告廳防火、安全應急預案

為加強對使用學校學術報告廳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因擁擠發生踩踏或者發生火災等意外事故,對學校學術報告廳特制定如下防火、安全應急預案:

第一條校學術報告廳屬于學校重要*的場所。負責大廳日常管理和音響管理的老師要經常對其進行安全檢查,外單位臨時借用學術報告廳必須經過學校領導的批準,不得擅自外借,一旦發現有這類現象,學校將嚴肅處理。

第二條每次活動前,負責大廳電教工作的教師及大廳管理員要對報告廳的電路進行嚴格檢查,并作好記錄,需要維修的部分應及時書面報告總務處,每次使用結束都要查看是否將電源斷開,如果未檢查或因電源未關而導致發生安全事故,大廳電教人員及管理員要承擔一切責任。

第三條在組織集體*時,要將報告廳所有大門全部打開,保證疏散暢通。

第四條在使用報告廳進行*之前,負責*的領導以及相關人員要認真強調*安全和報告廳使用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期間一旦發生火情,所有在場的教職員工要馬上組織人力撲救,并及時疏散學生;要及時切斷電源和火源,防止火勢的進一步蔓延。對因電起火要學會使用干粉滅火器撲滅,嚴禁使用水,防止間接觸電;對因明火引起的火勢用水澆滅可用掃帚、拖把、衣服等物進行撲打火源,還可用滅火器撲滅,嚴禁掀起、拖拉正在燃燒的物品。并且要及時撥打火警電話:119。

第五條在出現緊急情況的時候,在場的教師和領導要注意按照應急疏散指示、標志和圖示進行合理正確的疏散學生,在疏散期間一旦發生踩踏等安全事故,所在教職員工要馬上報告學校領導,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組織將受傷人員送往最近的醫院進行搶救處理。

第六條在出現火情等事故時,要及時安排人員報告學校領導并通知滅火行動小組和校醫,保證他們在最短時間趕赴出現危險的地點。

EE一中

2012年2月6日

篇2:總承包工程防火安全措施

總承包工程防火安全措施

1)建立防火責任制,將消防工作納入施工管理計劃。工地負責人向職工進行安全教育的同時,應進行防火教育。定期開展防火檢查,發現火險隱患及時整改。

2)嚴禁在建筑腳手架上吸煙或堆放易燃物品。

3)屋面、墻面結構焊接施工時,應嚴禁按照焊接操作規程,遵守"十不燒"制度,并派專人了望,焊接設備應集中在設備平臺上,不得到處亂放,電源線路不得亂拉亂接。

4)在腳手架上進行焊接或切割作業時,氧氣瓶和乙炔發生器應放置在建筑物內,不得放在走道或腳手架上。同時,應先將下面的可燃物移走或采用非燃燒材料的隔板遮蓋,焊接完成后,及時清理滅絕火種,沒有防火措施,不得在腳手架上焊接或切割作業。

5)在走道處及每一樓層配備一定數量的消防滅火器材。每隔兩層設消防水栓。

6)現場不設生活區,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現場防火工作的壓力。生活區設在距現場一定距離的地方,單獨布置消防系統,并制訂防火制度。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篇3:高校工程防火安全措施

高校建筑工程防火安全措施

(1)施工現場的防火要求和管理

1)施工現場的防火要求:施工現場放置消防器材處,應設置明顯標志,夜間設紅色警示燈,消防器材須墊高放置、周圍3m內不準存放任何物品。

2)施工現場的平面布置圖、施工方法和施工技術,均應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3)施工現場應明確劃分用火作業,易燃,可燃燒堆放、倉庫、廢品集中站和生活區域。

4)施工現場的道路應暢通無阻,夜間應設照明,并加強值班巡邏。

5)不準在高奪架空線下面搭設臨時性建筑物或堆放可燃物品。

6)土建開工前應將消防器材和設施配備好,與應敷設好室外消防水管、消防栓、砂、鐵鍬等。

7)焊、割作業點與氧氣瓶、電石桶和乙炔發生器等危險物品的距離不得小于10m,易燃易爆物品距離不得小于30m。

8)乙炔發生器和氧氣瓶的存放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2m,使用時兩者的距離不得小于5m。

9)氧氣瓶、乙炔發生器等焊割設備上的安全附件完整而有效,否則嚴禁使用。

10)施工現場的焊、割作業,必須符合防火要求,嚴格執行"十不燒"規定:

①焊工必須持證上崗,無證者不準進行焊、割作業。

②屬一、二、三級動火范圍的焊、割作業,未經辦理動火審批手續,不準進行焊工作業;施工現場明火作業,操作前必須辦理用火證,經現場有關部門(負責人)批準,并經現場有關部門(負責人)批準,并做好防護措施并派專人看火(監護)后,方可操作,用火證應限當天本人在規定地點使用。

③焊工不了解焊、割現場周圍情況,不得進行焊、割;

④焊工不了解焊件內部是否有易燃、易爆物時,不得進行焊、割;

⑤各種裝過可燃氣體、易燃液體和有毒物質的容器,未經徹底清洗,或未排除之前,不準進行焊、割;

⑥用可燃材料做保溫層、冷卻層、隔間、隔熱設備的部位,或火星能飛濺的前方,在未采取切實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⑦有壓力或密閉的管道、容器、不準焊、割;

⑧焊、割部位附近有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和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之前,不準焊、割。

⑨附近有與明火作業相抵觸的工種在作業時,不準焊、割;

⑩與外單位相連的部位,在沒有弄清有無險情,或明知存在危險而未采取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11)冬季施工采用煤炭取暖,應符合防水要和指定專人負責管理。

(2)施工現場火災事故的管理

1)施工現場發生火警或火災,應立即報告公安消防部門,以最快的速度組織搶救。

2)在火災事故發生后,施工單位和建設單位應共同做好現場保護,并會同消防單位進行現場斟察工作。

3)施工現場電氣發生火情時,先切斷電源,再使用砂土、二氧化碳、"1211"或干粉滅火器滅火,不得用水及泡沫滅火器進行滅火,以防止發生觸電事故。

4)每日作業完畢后或焊工離開現場時,必須確認用火已熄滅,周圍已無隱患,電閘已拉下,門已鎖好,確認無誤后,方可離開。焊、割作業不準與油漆、噴漆、木材加工等易燃、易爆作業同時上下交叉進行。高處焊接下方應設專人監護,中間應有防隔板。進入施工現場作業區、特別是在易燃、易爆區物周圍、嚴禁吸煙。

(3)施工現場倉庫的防火

1)易燃倉庫的設置

①易著火的倉庫應設在水源充足、消防車能駛到的地方,并應設在下風方向。

②易燃露天倉庫四周應有不小于6m的平坦空地作為消防通道,通道上禁止堆放障礙物。

③貯量大的易燃倉庫,應設兩個以上的大門,并應將生活區、生活輔助和堆場分開布置。

④有明火的生產輔助區和生活用房與易燃堆垛之間,至少應保持30m的防火距離。有飛火的煙囪應布置在倉庫的下風地帶。

⑤易燃倉庫堆料場與其他建筑物、鐵路、架高電線的火間距,應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有關規定執行。

⑥易燃倉庫堆料場應分堆垛和分組設置,每個堆垛面積為:木材(板材)不得大于300m2,稻草不得大于150m,鋸末不得大于200m2堆垛與堆垛之間應留3m寬的消防通道。

⑦對易引起火災的倉庫,應將庫房內、外按每500m2的區域分段設立防火墻,把建筑平面劃分為若干個防火單元,以便考慮失火后阻止火勢的擴散。

2)貯存

①對貯存的易燃貨物應經常進行防火檢查,發現火險隱患,必須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②稻草、鋸末、煤等材料的堆放垛,應保持良好的通風,并應經常注意堆垛內的溫濕度變化。發溫度超過380C,或水分過低時,應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其自然起火。

③在易燃物堆垛附近不準生火燒飯,不準吸煙。

(4)易燃倉庫的裝卸管理

1)拖拉機不準進入倉庫,堆料場進行裝卸作業,其他車輛進入倉庫或堆料場裝卸時,應安裝符合要求的火星熄滅器。

2)在倉庫或堆料場進行吊裝作業時,其機械設備必須符合防火要求,嚴防產生火星,引起火災。

3)裝過化學危險的車,必須在清洗干凈后方準裝運易燃和可燃物。

(5)易燃倉庫的用電管理

1)倉庫和堆料場內一般應使用地下電纜,若有困難設置架空電力線時,架空電力線與露天易燃物堆垛的小水平距離,不應小于電桿高度的1.5倍。

2)倉庫和堆料場所使用的照明燈與易燃堆垛間至少應保持1m的距離。

3)安裝的開關箱、接線盒,應距離堆垛外緣不小于1.5m,不準亂拉臨時電氣線路。

4)倉庫或堆料場嚴禁使用碘鎢類,以防電氣設備起火。

5)對倉庫或堆料場內電氣設備,應經常檢查和管理,貯存大量易燃品的倉庫場地應設置獨立的避雷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