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鄉D小學教師日常巡視制度

鄉D小學教師日常巡視制度

2024-07-15 閱讀 9673

鄉小學教師日常巡視制度

正常的教學秩序是做好學校一切工作的基礎,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題,是教學常規管理的重要工作。為加強教學管理,保證各項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必須建立教師日常教學巡視制度,具體內容如下:

一、教導處負責教學巡視工作的總體安排,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對各班教學巡視制度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對全校教學秩序和各項教學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抽查,提出改進教學秩序管理的具體措施。

二、日常教學巡視的主要內容是各教學場所的教師到崗情況、學生出勤情況、教學活動開展情況、教學秩序和紀律管理情況、實驗安全情況等。

四、日常教學巡視的范圍包括各系所屬班級的教室(包括區域內的公共教室)和活動場地、實驗實訓場所。

五、每天的巡視人員必須在上午和下午第一節課前提前五分鐘到教學場所,保證各教學班準時上課。如發現任課教師未能按時到班上課,要及時報告教導處,同時要穩定學生的狀態,并迅速與任課教師取得聯系,敦促其迅速到班上課。如確實與任課教師聯系不上,經教務處同意后,可安排學生在教室或其它合適的場所自習。

六、因特殊原因發生教學(教室)沖突時,巡視人員要迅速與有關系及教務處聯系協商調度,待教學穩定后查明原因報教務處。

七、巡視人員要經常進行教學巡視,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如果發現學生在課堂上嚴重違規時,應及時制止。如果在課堂上任課教師和個別學生發生沖突時,巡視人員要及時調解,以迅速恢復教學秩序。不得讓閑雜人員在教學場所逗留。要勸止班主任在上課期間找學生談話和辦事等。

篇2:配電室日常巡視檢查制度

一、電工每日應對配電室進行一次巡視檢查,在夏季高溫季節的負荷高峰時段,應對配電室重點部位增加不定期巡視檢查的次數。

二、巡視檢查的主要內容如下:

1.各種儀表、信號裝置的指示是否正常。

2.導線、開關、接觸器、繼電器線圈、接線端子有無過熱及打火現象。

3.電氣設備的噪音有無明顯增加和有無異常音響。

4.按規定填寫運行日志。

篇3:設備日常巡視檢查一般方法

設備日常巡視檢查的一般方法

對設備巡視檢查是運行工作中經常性的很重要的一項內容。處于運行狀況的設備,其性能和狀態的變化,除依靠設備的保護、監視裝置、表記等顯示外,對于設備故障和異常初期的外部現象,則主要地依靠值班人員定期的和特殊的巡視檢查來發現。因此,設備巡視檢查的質量高低、全面與否,與人員的運行經驗、工作責任心和巡視方法直接有關。巡視檢查的一般方法有:

(1)眼看:用雙目來測視設備看得見的部位,觀察其外表變化來發現異常現象,是巡視檢查最基本的方法,如標色設備漆色的變化、裸金屬色澤,充油設備油色等的變化、滲漏,設備絕緣的破損裂紋、污穢等。

(2)耳聽:帶電運行的設備,不論是靜止的還是旋轉的,有很多都能發出表明其運行狀況的聲音。如變壓器正常運行時,平穩、均勻、低沉的"嗡嗡"聲是我們所熟悉的,這是交變磁場反復作用振動的結果。值班人員隨著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只要熟練地掌握了這些設備正常運行時的聲音情況,遇有異常時,用耳朵或借助聽音器械(如聽音棒),就能通過它們的高低、節奏、聲色的變化、雜音的強弱來判斷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況。

(3)鼻嗅:鼻子是人的一個向導,對于某些氣味(如絕緣燒損的焦糊味)的反映,比用某些自動儀器還靈敏的多。嗅覺功能因人而異,但對于電氣設備有機絕緣材料過熱所產生的氣味,正常人都是可以辨別的。值班人員在巡視過程中,一旦嗅到絕緣燒損的焦糊味,應立即尋找發熱元件的具體部位,判別其嚴重程度,如是否冒煙、變色及有無異音異狀,從而對癥查處。

(4)用手觸試:用手觸試設備來判斷缺陷和故障雖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必須強調的是,必須分清可觸摸的界限和部位,明確禁止用手觸試的部位。

1)對于一次設備,用手觸試檢查之前,應當首先考慮安全方面的問題,例如,對帶電運行設備的外殼和其他裝置,需要觸試檢查溫度時,先要檢查其接地是否良好,同時還應站好位置,注意保持與設備帶電部位的安全距離。

2)對于二次設備的檢查,如感應繼電器等元件是否發熱,非金屬外殼的可以直接用手摸,對于金屬外殼的接地確實良好的,也可以用手觸試檢查。

(5)使用儀器檢查:巡視檢查設備使用的便攜式檢測儀器,主要是測溫儀、測振儀等,可以及時發現過熱異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