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D小學體育課安全管理制度
鄉小學體育課安全管理制度
根據《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及上級有關文件精神,根據體育課教學的實際特點,為盡量避免學生在校參加體育活動及體育課上發生意外傷害事故,為盡量減小因傷害事故造成的損失,學校特做如下規定:
一、學校組織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及上體育課必須堅持“學生為本”、“健康第一”的原則,要充分考慮天氣、場地、設備、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盡量避免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
二、學校每位教職工都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學生的健康和安全,發現學生有不安全行為,要立刻給予制止和教育,如果遇到學生出現傷害事故,要及時給予救助。
三、學生到校外參加體育考試、體育比賽或其它體育活動,視具體活動內容,必須有學校領導、體育教師、校醫、班主任等相關人員帶隊,并事先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四、體育組每學期對學校的體育設施、器材進行一次安全檢查,若發現不安全因素,要及時以書面形式報告學校,學校要及時對體育設備、器材進行維修或更新。
五、體育教師上體育課要做到:
1、上課集合整隊,記錄考勤;切實加強責任心,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2、合理安排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關注體質較弱學生、特異體質學生和特體學生。不能上體育課的特質學生必須和班主任溝通。
3、室外課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對服裝、鞋不符合上課要求的學生要求其予以更換。
4、講明動作要領,做出動作示范,提出具體要求、注意事項等,并加強安全保護。
5、發現有學生打鬧或做出危險動作,要馬上糾正或制止。
6、下課集合整隊,做簡單講評;若發現學生身體有強烈的不良反應,要及時通知校醫和班主任。
六、如果體育課上,發生學生嘔吐、暈倒、受傷等突發情況應立即采取以下處置措施:
1、迅速通知校醫、班主任(相關領導)和學校領導。
2、校醫對病(傷)學生做出初步診斷及必要的處置,事后要及時做好學生病(傷)情及臨時處置情況的記錄,并上報學校。
3、如果學生病(傷)情況較為嚴重,要立即送往就近醫院進行診治或搶救。4、班主任(相關領導)要及時將學生病(傷)情況通知到學生家長,學校領導視具體情況上報教委相關部門。
5、體育教師事后及時寫出現場情況書面報告,并上交學校。
七、學校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對學生在體育活動或體育課中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善后處理。
篇2:小學體育課體育活動安全措施
一、運動場地、設施的管理制度
1、運動場地及運動設施是開展好學校體育工作的保證,因此,設立專人負責場地的維護。布局的調整,設施的更換,并保證群體活動有場地器材并能順利開展。
2、對室外體育設施每學年進行一到三次的檢修、油漆,做好檢修、更換工作,保證能服務與學校各種大型活動的開展及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
3、禁止機動車輛進入場內防止傷害場地的現象發生。
二、體育課安全防范措施的規定
1、嚴格杜絕無老師輔助的“放羊式”體育活動的現象出現。上體育課大多是全身性運動,活動量大,還要用好多種體育器械,上課衣著我校制定以下要求;
(1)上衣、褲子口袋里不要裝鑰匙、小刀等堅硬、尖銳鋒利的物品。
(2)不要佩戴各種金屬的或玻璃的裝飾物。
(3)頭上不要戴各種發卡。
(4)盡量不要戴眼鏡。
(5)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應當穿球鞋或一般膠底布鞋。
(6)衣服要寬松合體,最好不穿鈕扣多、拉鎖多或者有金屬飾物的
服裝。有條件的學生應該穿著運動服。
2、體育課前學生認真做好準備運動,課后做好放松運動。帶有器材的體育課教學內容,老師一定要給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并做好保護與幫助工作。
3、各班所任教師必須給自己的學生經常進行運動鍛煉安全教育。學生在課外業余鍛煉時出現的運動創傷,由該任課教師負責處理,并承擔教師責任。
4、新生由家長填寫學生身體情況表,交給學校以作體育運動時參考。
三、運動會安全措施的規定
1、學校組織的各種運動會均需先寫活動計劃和安全責任管理措施交學校審核訂正,方能實施。
2、運動會前期訓練器材的發放必須要各班、班主任憑借條從體育組將器材借出并口頭協議安全措施。訓練結束以后,按規定交還器材。訓練中出現的運動損傷均由借器材人負責。
3、運動會中,設立會場器材專管人員。
四、社會實踐活動措施的規定
1、學校依靠各部門配合,對周邊治安環境進行治理。
2、通過校會、班會,每學期進行二至五次校內外安全教育(交通安全)
3、將學校作息時間表和學生放假時間通知,印發到家長。
5、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各項運會、長跑活動等都制定
篇3:體育課課外活動安全措施
一、運動場地、設施的管理制度
1、運動場地及運動設施是開展好學校體育工作的保證,因此,設立專人負責場地的維護。布局的調整,設施的更換,并保證群體活動有場地器材并能順利開展。
2、對室外體育設施每學年進行一到三次的檢修、油漆,做好檢修、更換工作,保證能服務與學校各種大型活動的開展及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
3、禁止機動車輛進入場內防止傷害場地的現象發生。
二、體育課安全防范措施的規定
1、嚴格杜絕無老師輔助的“放羊式”體育活動的現象出現。上體育課大多是全身性運動,活動量大,還要用好多種體育器械,上課衣著我校制定以下要求;
(1)上衣、褲子口袋里不要裝鑰匙、小刀等堅硬、尖銳鋒利的物品。
(2)不要佩戴各種金屬的或玻璃的裝飾物。
(3)頭上不要戴各種發卡。
(4)盡量不要戴眼鏡。
(5)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應當穿運動鞋或一般膠底布鞋。
(6)衣服要寬松合體,要求學生最好穿著運動服。
2、體育課前學生認真做好準備運動,課后做好放松運動。帶有器材的體育課教學內容,老師一定要給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并做好保護與幫助工作。
3、各班所任教師必須給自己的學生經常進行運動鍛煉安全教育。學生在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期間出現意外傷害情況時,由當天的指導教師負責及時處理,并承擔教師責任。
4、新生由家長填寫學生身體情況表,交給學校以作體育運動時參考。
三、運動會安全措施的規定
1、學校組織的各種運動會均需先寫活動計劃和安全責任管理措施交學校審核訂正,方能實施。
2、運動會前期訓練器材的發放必須要各班主任憑借條從體育組將器材借出并口頭協議安全措施。訓練結束以后,按規定交還器材。訓練中出現的運動損傷均由借器材人負責。
3、運動會中,設立會場器材專管人員。
4、運動會期間,學生出現意外情況,由當值裁判及時反映并妥善處理。
四、社會實踐活動措施的規定
1、學校依靠各部門配合,對周邊治安環境進行治理。
2、通過校會、班會,每學期進行二至五次校內外安全教育(交通安全)。
3、將學校作息時間表和學生放假時間通知、印發到家長。
4、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各項運動會、長跑活動、社會實踐等活動時都要制定活動安全預案,并上報主管領導、學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