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衛生站藥品管理規定
高級中學衛生站藥品管理規定
用藥安全制度
學校衛生站藥品管理制度,依照上級規定,以切實保證師生用藥安全有效。
一、衛生站應當嚴格執行藥品的質量管理與采購驗收制度,衛生站不得擅自采購醫療機構的醫院制劑,衛生站要堅持對購進的藥品做到根據原始憑證逐批驗收。
二、衛生站應當嚴格使用規定藥品目錄范圍內的藥品。對師生的用藥情況,必須及時記錄于藥品登記本。
三、對于破損、過期、失效的藥品報損銷毀,應當詳細記錄造列清單,及時交報有關部門處理。
四、經常保持藥柜的清潔,注意采取有效地防潮、防霉措施,嚴格防止人為的污染藥品。
五、藥品存放必須分類定位:藥品與非藥品、內服藥與外用藥、串味藥與不串味藥要注意分開放至不同藥柜,并以標簽注明。
六、對藥品實行有效期管理,做到"先進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則,堅持定期對藥品進行質量的檢查,禁止使用過期、變質、變霉的藥品。
藥品采購、管理制度
1、學校衛生站內藥品必須專人負責保管,購入或使用手續齊全,帳目要清楚、準確無誤。
2、定期做好藥品的盤點工作,統計上報財會,以便進行測算藥費,進行收費。
3、對藥品不同劑型應分別存放,口服藥和外用藥以及消毒藥必須分開存放。
4、衛生站的藥品要妥善保管,教師及學生取藥要及時登記。隨時檢查藥品的有效期及安全性。對過期藥品要嚴格銷毀處理。
5、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醫療器械按期常規消毒。
篇2:醫院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管理規定
醫院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管理
麻醉藥品的管理
麻醉藥品是指連續使用后易產生身體依賴性、能成癮癖的藥品。其管理要點有:
1.麻醉藥品只能用于本院醫療、教學和科研的需要,正確合理地使用,嚴防患者產生對此類藥品的依賴性,杜絕事故漏洞。
2.醫務人員必須具有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并經考核能正確使用麻醉藥品者,才有麻醉藥品處方權。
3.麻醉藥品必須使用專用的處方箋,并有醫師的簽章,配方人員也要雙簽字,并建立麻醉藥品處方登記冊。醫務人員不得為自己開處方使用麻醉藥品。
4.麻醉藥品處方限量每張處方注射劑不得超過2日常用量,片劑、酊劑、糖漿劑等不得超過3日常用量,連續使用不得超過7天。經縣以上醫療單位診斷確需使用麻醉藥品止痛的危重病人,可按規定手續辦理《麻醉藥品專用卡》,憑卡到指定醫療單位開方取藥,一次取藥最多為5日常用量。
5.對麻醉藥品要有專人負責、專柜加鎖、專用賬冊、專用處方、專冊登記。處方保存3年備查。
對違反規定、濫用麻醉藥品者,藥品管理人員有權拒絕發藥并及時向上級報告。
精神藥品管理
精神藥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使之興奮或抑制,連續使用能產生依賴性的藥品。其管理要點有:
1.精神藥品只準在本院使用,醫生應當根據醫療需要合理使用,嚴禁濫用。
2.精神藥品處方限量除特殊需要外,第一類精神藥品的處方,每次不超過3日常用量;第二類精神藥品的處方,每次不超過7日常用量。處方應當留存2年備查。
3.醫療單位應當建立精神藥品收支賬目,按季度盤點,做到賬物相符。發現問題應當立即報告當地藥品監督管理主管部門,藥品監督管理主管部門應當及時查處
篇3:醫院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規定
某醫院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規定
根據《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和《云南省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實施細則》規定,順利開展我院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工作,監測藥品不良反應,保障患者用藥安全,確保我院藥品治療的安全、有效、經濟,制定該制度。
第一條醫院成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小組,由藥劑科負責我院日常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監測工作。
第二條醫院設4名專(兼)職人員(監測員)負責我院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的具體工作。每個臨床科設1名兼職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聯絡員,負責本科室所用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情況收集、記錄、上報工作。
第三條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小組應指導臨床醫師填寫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表,盡早發現醫院使用的各種藥品的不良反應。及時向醫務人員通報有關藥品的不良反應,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在本地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指導下,組織醫院藥品不良反應學術活動。
第四條組織討論醫院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的典型病例,研究評價不良反應因素和程度,報告并配合藥事管理委員會提出合理用藥方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第五條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員負責與本地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通聯,并用網絡填報我院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監測員相對保持穩定。
(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員的業務受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專業機構的指導;
(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員應具備藥學或醫學相關專業知識。且必須參加國家和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的與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技術培訓;同時在院內作好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技術培訓、宣傳。
(三)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員應積極主動與科室監測聯絡員聯系,收集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病歷報告,對一般藥品不良反應及時匯總至醫院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
(四)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人員對收集的報告進行記錄、調查、整理、分析、評價處理后,定期(每季)逐級上報。實行零報告制度,對新的、嚴重的不良反應,可越級報告。
第六條每個臨床科設1名兼職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聯絡員,負責本科室所用藥品不良事件的記錄、院內上報工作,發現可能與藥品有關的不良反應詳細記錄,并在監測員的指導下認真填寫《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其中新的或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于發現之日起15日內報告,死亡病例須及時上報。《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的填報內容應真實、完整、準確。
第七條三人以上(包含三人)發生同品種藥品不良反應的即為群體不良反應,發現群體不良反應立即向所在市縣食品藥品監督局、衛生廳(局)以及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報告。
第八條發生不良反應的藥品如屬本省企業生產,我院藥品不良反應機構做完評價記錄工作后,主動通知藥品生產企業,并提供詳細資料,由藥品生產企業上報,以避免重復報表的發生。
第九條醫院要積極配合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做好有關品種的調查、分析和評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和防止藥品不良反應的重復發生;對所有的藥品不良反應死亡病例進行討論,討論結果上報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
第十條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對醫療機構藥品不良反應的上報率規定為住院患者人數的15%-20%。醫院內各科室要求按科室住院人數的15%-20%對藥品不良反應上報(含藥物濫用),未按要求上報的科室,根據院內督查規定處罰。
第十一條醫院有以下行為之一的,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移交同級衛生主管部門進行處理:
(一)未按要求報告藥品不良反應的;
(二)發現藥品不良反應匿而不報的;
(三)隱瞞藥品不良反應資料的。
第十二條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內容和統計資料是加強藥品監督管理、指導合理用藥的依據,不作為醫療事故、醫療訴訟和處理藥品質量事故的依據。
附則:
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
(二)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是指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現、報告、評價和控制的過程。
(三)新的藥品不良反應--是指藥品說明書中未載明的不良反應。
(四)藥品嚴重不良反應--是指因服用藥品引起以下損害情形之一的反應:
1、引起死亡;
2、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3、對生命有危險并能夠導致人體永久的或顯著的傷殘;
4、對器官功能產生永久損傷;
5、導致住院或住院時間延長。
(五)藥品濫用--是專指一切非治療目的的使用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