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中學校周邊環境治理管理制度
二中校周邊環境治理管理制度
一、校長為學校周邊環境治理的主要責任入,治保副主任、政教主任為分管責任人,班主任、門衛人員為具體責任人,分工明確,職責落實。
二、凈化周邊環境,定期組織校內有關人員對學校周邊環境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與當地政府、公安部門和相關部門聯系,采取聯防聯動的方式進行及時整治。
三、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嚴禁未成年人進入“三室兩廳’’和其它不宣進入的娛樂場所。
四、外來人員進入學校必須先登記,嚴禁小商小販和校內人員在學校進行經商活動。
五、學校校門實行封閉式管理,校門口嚴禁擺攤設點。
六、在學校周邊治理管理中,因工作失職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經濟責任、行政責任,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門處理。
篇2: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制度
學校及周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保持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基礎性工作,是關系到一方社會穩定的大事。按照《*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見》和《*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議的若干意見》及全力構建和諧社會工作目標要求,為做好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創設良好的環境,保證師生人身和財產安全,創建“平安校園,”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平安校園”工作總體要求,突出重點,大力整治影響學校安全秩序的突出問題,通過專項整治,達到“案件事故少,內部秩序好,校園安全穩定,師生家長滿意,”的目標。
二、整治重點
(一)各類盜竊、敲詐、搶劫師生財物,侵害師生人身權利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校園及周邊地區存在的流氓團伙、黑惡勢力。
(二)校園及周邊地區非法或違規經營的網吧、電子游戲廳、錄像廳、歌舞廳、音像書刊點和違章建筑、出租房、飲食攤點等。
(三)交通安全特別是“黑校車”、“黑出租”搭載學生,農村地區非法營運車輛運載學生上下學現象。
(四)學校內踩踏、火災、教育教學設施和食物中毒等安全隱患。
三、工作措施
(一)以強化內部安全為核心,全面加強學校安全整治
1、建立健全學校安全組織網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江廷明
成員:張付顯、邵子順
校長為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具體負責校園內部安全工作。各班級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崗位安全責任制度、工作成效考核制度等相關制度;
2.嚴格落實門衛工作制度。一是要加強門衛隊伍建設。
3.加強學校內部人員教育和管理。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防范和避免內部人員侵害學生事件的發生。
4.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和訓練。學校要把安全常識教育納入學校教育計劃,充分利用廣播站、黑板報、墻報等宣傳陣地,以安全常識為主要內容,針對廣大師生尤其是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宣傳教育,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技能學習和訓練。通過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技能訓練,使廣大師生牢固樹立安全意識,不斷提高他們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能力。
(二)分步實施,全面落實各項工作
全面部署和排查階段。根據縣綜治委、教育局的有關文件精神,制定整治行動實施方案,配合相關部門對校園周邊治安環境進行調查摸底,同時,對本校園內的衛生、安全管理狀況,特別是對踩踏、火災、教育教學設施和食物中毒等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進行調查摸底,查找存在的突出問題,制訂整治措施,建立專項整治工作臺賬,進一步完善校園內部管理。
三)以綜合治理為抓手,全面加強對學校及周邊環境
篇3:某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制度
一、學校要與鎮綜治辦、派出所、工商、交通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學校周邊環境治理。
二、學校在校門口設立交通警示標志。
三、校門口禁止有面向學生的小食品攤點。
四、學校要與工商、公安等部門配合,防止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滋擾學校。
五、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影響學校周邊環境的問題,及時處理,非學校管理的有關問題及時上報有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