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加強傳染疾病防治工作的管理規定
學校關于加強傳染疾病防治工作的管理規定
為加強傳染病防治工作,確保全體師生員工的健康安全,使患傳染病學生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及衛生部發布的《結核病防治管理辦法》等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經研究,就有關傳染病防治工作作如下規定:
一、校醫院在門診或體檢中發現傳染病例后,對于確診病例由保健科立即辦理登記、疫報和轉院手續,同時通知患者所在院系并分別上報教務處、學生工作處。對于需要較長時間治療、休養的患者(如肝炎、肺結核等)應立即離校,患者所在院系應在不侵犯患病學生個人隱私的情況下將病情告知患者所在宿舍及有關學生,并由患者所在院系負責辦理患者的休學手續。
二、在門診中發現的疑似傳染病例應立即遵照醫囑轉到??漆t院作進一步診斷,并必須在三天內將確診報告反饋給校醫院保健科(特殊情況可延長至一周)。疑似患者在等待確診報告期間應留住??漆t院觀察,校醫院若對??漆t院給出的確診報告有疑惑的,有權指定專人陪同疑似患者到??漆t院復查。
三、學生如果懷疑自己患有傳染病,應立即就診,不得隱瞞病情,并與校醫院保健科聯系。其他人如果發現有可疑傳染病人,可分別向教務處、學生工作處、研究生部、繼續教育處、海外教育學院或校醫院保健科反映,有關部門接到反映后應配合校醫院及時進行核查。對疑似患者由校醫院通知其前往指定醫院接受檢查。
四、已確診或未排除疑似的傳染病患者,均不得繼續在學生宿舍住宿。已確診患者須留住??漆t院或回家治療休養。尚未確診的疑似病例,應住??漆t院觀察,直至疑似病情解除方可回原宿舍入住。
五、學生宿舍一旦發生傳染病例,校醫院保健科必須立即對相關宿舍進行消毒,做好健康教育宣傳工作,并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隨訪、跟蹤、檢查。校醫院針對傳染病所采取的防治措施,相關部門和人員必須積極配合。
六、經校醫院或其它醫療機構確定為傳染病或疑似病例的學生要服從學校醫療規定,進行進一步檢查,以便確診。對于不按規定配合檢查者,給予以下處分:故意拖延時間或不服從規定者,視情節輕重,給予嚴重警告及其以上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給予留校察看及其以上處分。
七、經校醫院或相應的醫療機構確診為患有傳染病并需要較長時間治療、休養的學生,應服從學校的規定立即辦理休學手續,并按規定到指定的地點進行治療。對于不服從規定者,給予以下處分:故意滯留在校內24小時以上的,視情節輕重,給予嚴重警告及其以上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給予留校察看及其以上處分。
八、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篇2:幼兒園疾病防治安全管理制度
1、托幼機構衛生保健應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在上級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做好集體兒童的疾病的防治和預防保健工作。
2、搞好預防接種,托幼兒機構應密切與當地防疫部門的聯系,及時了解疫情動態。按年齡、季節、適時、全程、足量、規范化地為幼兒實施預防接種,以提高整體人群的免疫水平,各種預防接種率要求達95%以上。
3、加強傳染病的防治。通過晨間檢查和全日健康檢查等形式,及時了解全園幼兒發病情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盡快消除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兒童。
4、對已發現的傳染病患兒或可疑者,應立即送隔離室觀察,或通知家長帶到醫院去診治。對患兒所在班要進行徹底的終末消毒。與患兒有密切接觸的人群應進行醫學檢疫,并用藥物進行預防。
5、加強小兒常見疾病的防治。通過采取綜合性措施(營養、鍛煉、疾病預防、治護理等)來降低發病率。注意做好體弱兒童(經常反復發作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兒、佝僂病、營養不良、早產兒、小樣兒、哮喘病、先天性心臟病等)的專案管理,加強個體重點保健。
6、開展健康教育,運用多種形式宣傳衛生知識,傳授傳染病的防治常識,增進兒童教養人員對衛生科學的了解,提高衛生育兒水平。還要加強家園聯系,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減少疾病。
篇3:小學疾病防治安全管理制度
一、學校要按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有關法規性文件的規定,依法管理學校衛生及學生常見病、傳染病群體性防治工作。
二、對學生實施群體性防治措施(國家規定的計劃免疫接種除外)必須經市衛生局、教育局批準、并有市衛生防疫站統一組織實施。
三、為杜絕意外發生,學生疾病防治用藥統一由市級以上衛生防疫站提供,各校不得擅自接受其他途徑藥物。
四、傳染病防治實施預防接種時,預防接種專業人員必須嚴格執行“一人一針一筒”,加強無菌觀念,并確保醫療器械的衛生及操作的規范,學校衛生分管領導及校醫有責任對接種全過程進行監督。
五、開展學生常見病、傳染病群體防治工作,應遵循學校管理的有關規定,妥善安排好預防接種及其他群體防治措施的時間,以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六、未經市教育局、衛生局、衛生防疫站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組織學生實施群體性防治措施,違者要對當事人予以嚴肅處理,并追究其單位領導人的責任,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