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回風大巷防止誤穿煤層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回風大巷防止誤穿煤層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3791

一、工程概況

1、概述:我部承建的木孔煤礦+650m回風大巷(漣邵掘進段)工程,現已施工K0+8m,標高為:+650m,剩余工程量約為1351m。井筒布置在4#~5#煤層之間的硅質灰巖、粉砂巖中,以硅質灰巖作為標志層施工。

2、地質說明:根據地質勘探報告及生產揭露資料,4#~5#煤層層間距26.3m~28m之間,主要巖石為硅質灰巖,一般厚度在3.8m左右;粉砂巖厚度在4m左右,砂頁巖;巖石化學性質屬中等較硬。按地層的成積環境分析,不會形成溶洞、溶蝕裂隙帶。硅質灰巖以下8m左右有一復合煤層,平均厚度在0m~0.3m。據勘探鉆孔3303、3307、3303補一號鉆孔及已掘巷道資料分析,層位基本吻合。在施工區段內無大型地質構造,但局部會出現小斷層。礦井地質類型較簡單(詳見柱狀圖)。

木孔煤礦礦井按高瓦斯突出礦井設計,按照防突礦井管理。為防止誤穿煤層,特編制本措施。

二、技術措施:

采取“層位控制、物探先行、短探短掘、輔以長探”綜合防止誤穿煤層措施。

1、?層位控制

1)、以標志層B3控制巷道掘進傾角。

2)、加強地質預報。建設單位每月對地質情況進行一次預測,并下發地質預報通知單。項目部地質人員按每前掘5m進行一次預測。

3)、加強地質資料收集。地質技術員要經常下井,收集現場資料,建立地質資料及探孔資料臺帳,對收集的地質資料及時進行整理、分析,以便指導施工。

2、?物探

1)、物探原理:目前我公司采用的物探儀器是瑞利波(YTRZ(D)),瑞利波探測技術主要原理是通過采集人工地震所攜帶的地下信息來分析地層結構,它是由震源產生一定帶寬的脈沖,通過測線上相距震源不同距離的多個接受接受傳感器(六道傳感器),把信息采集到瑞利波儀記錄中,利用FFT和頻譜分析技術,通過相干函數的互功率譜相位展開譜,從而得到兩個記錄信號在不同頻率下瑞利波在傳播時間和速度。由已知多個接受傳感器的安裝距離,便可求得不同頻率瑞利波的相速度,同時得到該點的頻散曲線。最后經過電腦處理與理想的巖石層位對比,從而得出可靠的依據,為我們巷道掘進提供有效的、準確的資料。

2)、物探操作:主要包括踏勘-布置測線-在測線上敲擊激發并采集數據-資料處理與解釋。

3)、物探成果實施:根據地質部門提供物探資料分析報告,報礦總工程師審批,由礦總工程師簽子認可允許掘進距離。施工單位接到礦總工程師簽字的物探資料后,嚴格執。并現場設置一基點,嚴格控制掘進長度,待允掘距離小于10m時,施工單位提出下次物探的準備工作。

3、?短掘短探

1)、探孔設計:用5m鉆桿配一字鉆頭與風鉆實施探孔。工作面設置3個探孔,于巷道拱頂、中部、左小拱各一個,角度分別為仰30°、俯17°和垂直巖層打。?

2)、探孔施工:執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保證超前距3m,保證距4#煤層的復合煤層間距不小于2.5m。

4、?鉆探

1)、在有疑問時,由技術員向總工程師建議打地質鉆孔,最后由總工程師簽字同意后實施,設計由通瓦部另行編制。

三、安全保障措施

1、組織機構

組?長:張田蓮?(能渝公司總工程師)

副組長:吳?勇?(能渝公司副總工程師兼通瓦部部長)

副組長:鐘志和?(湖南漣邵建工集團木孔礦井項目部經理)

副組長:蔣運山?(西安煤炭建設監理中心貴州遵義項目監理部總監)

成?員:王光明?(湖南漣邵建工集團木孔礦井項目部生產經理)

成?員:何秘(湖南漣邵建工集團木孔礦井項目部技術員)

成?員:鄧國平?(西安煤炭建設監理中心貴州遵義項目監理部監理)

2、職責分工

組長對整個礦井“防止誤穿煤層”整體負責。

副組長吳勇對“防止誤穿煤層”作整體設計及編寫“防止誤穿煤層設計”。

副組長鐘志和對“防止誤穿煤層”漣邵施工井巷工程現場落實整體負責。

副組長蔣運山對礦井“防止誤穿煤層”措施進行審批。

成員王光明負責現場監督、落實。

成員何秘負責漣邵施工井巷工程“防止誤穿煤層“措施編寫、修改、貫徹。

成員鄧國平負責現場落實監理。

四、安全措施

1、物探資料由地測部下發施工單位,施工單位接到物探資料后,要組織技術組認真學習,并現場布置基點,懸掛允許掘進牌板,嚴格控制掘進距離。

2、施工探孔時,嚴格按照設計施工。

3、由施工探孔當班班長收集短探資料,并及時、準確的匯報項目部技術組,技術組做好探孔記錄、資料整理、分析、提出處理意見,報送能渝公司。

4、當物探顯示有介質變化區域,必須執行“短探短掘”。

5、采用遠距離放炮制度,放炮距離不小于300m。放炮必須撤人,放炮前由施工單位當班班組長負責把人撤到安全地點,瓦斯員、安監員監督撤人,嚴格按《作業規程》中規定的位置,放好警戒,警戒和撤人到位后方可放炮。(放炮地點、警戒線、撤人路線詳見附圖)

6、放炮15分鐘待炮煙吹散后,瓦檢員、班長員方可進入工作面檢查,注意瓦斯動態變化,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向調度室匯報。

7、技術、安全、通風人員應經常深入現場,掌握迎頭地質構造及瓦斯地質情況,發現問題,立即報告有關部門,采取針對性措施。過斷層時,編制相應安全技術措施,貫徹落實到位。

8、物探前掘控制距離10m時,及時聯系建設單位地測部,準備下一步物探工作。

9、通風隊必須經常檢查通風設施,確保系統暢通,設施完好,且必須開雙節風機供風,嚴禁只開一節。

10、瓦斯監測裝置必須對工作面瓦斯情況進行連續監測,斷電點及斷電范圍必須符合《作業規程》和《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分別超過0.8%和1.5%時,必須撤人。

11、當鉆孔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鉆眼中水壓、水量突然增大、頂鉆或者瓦斯濃度異常等異狀時,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并立即向能渝公司調度室匯報,并派人檢測;當發現情況危急時,必須立即撤出所有人員。

12、所有人員入井,必須佩帶自救器。工作時,可以把自救器掛放到距作業地點不超過5m的位置。

13、啟爆點設置電話,與地面調度室保持暢通。

14、將《+650m回風大巷(漣邵掘進段)作業規程》與本措施一并組織學習貫徹。

2010-8-6

篇2:防止誤穿煤層安全技術措施

結合本礦井地質構造情況,為了避免出現誤揭煤層,堅持“有疑必探、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特編制防止誤揭煤層技術安全措施:

1、井筒、巷道的開拓、掘進施工過程中,對可疑地區先用物探超前探測,查清區域內的地質構造、煤層層數、煤層埋深、煤層產狀及斷層、褶曲等情況。

2、探水探煤層鉆孔的深度、個數、方位必須嚴格按設計施工,嚴禁私自更改參數。如果遇到見煤異常或斷層、陷落柱等地質構造時,現場施工值班隊長(班長)要立即向調度室匯報,經請示總工程師,批復新方案后,重新設計新的參數,方可恢復作業,必須保留20m的安全超前距。

3、巷道掘進過程中,必須先施工探眼,探眼深度、個數、方位必須嚴格按設計施工,嚴禁私自更改參數;并填寫好釬探記錄備查。

4、加強鉆孔檢查驗收,提高鉆孔施工質量。打鉆過程中,由地測科派專人現場監管,詳細記錄開孔位置、鉆孔傾角、方位、孔深及巖性情況,密切關注打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異常情況,隨時掌握第一手資料;特別注意打鉆穿透的各個層位,并作好記錄備查。

5、鉆進過程中,如遇地質破碎、頂鉆、卡鉆、噴孔等其他動力現象,必須立即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查清楚施工區域的地質構造、斷層、溶洞的位置、裂隙的位置和走向,以及瓦斯儲量和壓力等情況,采取相應的預防或處理措施。一般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當瓦斯噴出量和壓力都不大時,用黃泥或水泥砂漿等充填材料堵塞噴出口。

(2)當瓦斯壓力和噴出量較大時,在可能的噴出地點附近打前探鉆孔,查明瓦斯的積存范圍和瓦斯壓力。如果瓦斯壓力不大,積存量不多,可以通過鉆孔,讓瓦斯自然排放到回風流中。如果瓦斯自然排放量較大,有可能造成風流中瓦斯超限時,應將鉆孔或巷道封閉,經過瓦斯管路,將瓦斯抽采到地面,加以綜合利用。經過抽放措施后,瓦斯壓力下降到規定值后,再進行正常掘進。

6、加強瓦斯地質預報,準確掌握煤層賦存位置,防止誤揭煤層。瓦斯檢查員要不斷檢測鉆孔中瓦斯涌出情況,發現瓦斯異常或超限時,必須停止一切工作,切斷電源,撤出人員。

7、加強監測監控,保證監控有效。按照“裝備齊全、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的要求,加強監控設備的日常檢修和維護,保證監控設備完好,數據準確傳輸,實現井下瓦斯24小時不間斷有效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8、嚴格執行“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加強防突知識培訓,提高職工防突意識和能力。切實抓好近突出煤層掘進、異常地質構造條件下防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發生。

9、掘進中發現地質、礦壓、瓦斯異常,必須立即停止工作,待采取相應措施確認無危險后方可恢復掘進。

10、必須保證各個掘進工作面有足夠的新鮮風流,風量必須滿足現場需用,嚴禁無計劃停風和無風微風作業。

11、必須保證井下所有電器設備的防爆性能良好,杜絕一切火源入井。

12、其他不盡事宜,按《煤礦安全規程》和《防突管理規定》執行。

篇3:進風斜井K1+075m防止誤穿煤層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程概況

1、概述:天成煤礦采用主平硐與進風斜井、回風斜井開拓方式,進、回風斜井口處于同一標高+1438M,平距70m。進風斜井全長1208.5m,其中開口段設計全長40m,K0+16.95m(包括變坡段弧長)坡度10度下坡,進風斜井KO+544m由25°下坡變為26°。目前已施工到K1+080m位置。

2、地質說明:根據進風斜井K1+050(44)m鉆孔成果資料,6#孔遇到裂隙發生噴孔,7#、8#孔見厚煤層發生噴孔,16#孔見薄煤層也發生噴孔,8#孔見厚煤層的噴孔點與進風斜井頂板的最近距離小于5m,14#孔則為4m左右。根據K1+070m鉆孔成果資料,3#孔見薄煤發生噴孔,9#孔見薄煤發生噴孔,見煤位置距離巷道頂板4m左右,12#孔見煤,見煤位置距離巷道頂板2m左右,19#孔見煤,煤層距離巷道法線距離0.54m,距離巷道水平距離6m,煤層產狀凌亂,綜合分析,煤層與巷道頂板的距離預計在2m左右,但考慮破碎帶局部地方可能變化,煤層賦存不規則,最近距離有可能會更近。詳見鉆探成果圖

此次鉆探揭露的異常區與《天成煤礦物探報告》所述的F7斷裂異常基本相符,此段巷道頂板巖層裂隙發育、巖層較破碎。

天成煤礦礦井按高瓦斯突出礦井設計,按照防突礦井管理。在施工K1+075m前掘段時,為了施工安全,特編制本防誤穿煤層措施。

二、技術措施:

采取“長短探結合、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綜合防止誤穿煤層措施。

1、由于進風斜井在K1+070m進行了長探,分析后,煤層距離巷道較近,巷道頂部巖層破碎,已編制進風斜井K1+075m支護更改施工安全技術措施。附圖:進風斜井K1+070m鉆孔成果圖

2、在施工時,采用“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短探采用6m釬子配一字鉆頭與風鉆實施探孔。根據K1+070m鉆孔成果資料,煤層主要處于巷道右幫,短探設計3個孔,巷道右幫拱部位置設計1個孔,傾角為0°,方位為150°12′,巷道腰線位置設計1個孔,傾角為-26°,方位為150°12′,主要探查巷道右幫煤層距離巷道的情況,防止出現誤穿煤層。巷道左幫拱部位置設計一個孔,傾角為0°,方位為86°12′,主要探查巷道左幫煤層與水文地質情況。附圖:短探鉆孔布置圖

3、探孔施工時,瓦檢員必須現場跟班,每打一個短探孔必須測量瓦斯情況,并及時向調度室匯報。

三、安全措施

1、施工前,要組織施工人員認真學習短探孔布置圖,并嚴格按圖紙施工。

2、短探孔施工時,如遇煤層距巷道變近或前方巖層異常時,必須停止掘進,由項目部技術人員補充鉆探措施,分析資料安全后再進行施工。

3、短探施工時,瓦檢員和安全員必須現場跟班,瓦檢員檢查施工短探孔的瓦斯濃度,并做好記錄。安全員跟班負責現場的安全情況,并向調度室匯報當班打鉆情況,如遇異常,及時匯報調度室及建設單位。

4、采用遠距離放炮制度,放炮距離不小于300m。放炮必須撤人,放炮前由當班班組長負責把人撤到安全地點,瓦斯員、安全員監督撤人,嚴格按《作業規程》中規定的位置,放好警戒,警戒和撤人到位后方可放炮。(放炮地點、警戒線、撤人路線詳見附圖)

5、放炮15分鐘待炮煙吹散后,瓦檢員、班長員方可進入工作面檢查,注意瓦斯動態變化,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向調度室匯報。

6、長探前掘控制距離接近20m時,及時聯系建設單位技術部,準備下一步長探工作。

7、必須經常檢查通風設施,確保系統暢通,設施完好,且必須開雙級風機供風,嚴禁只開一級。

8、瓦斯監測裝置必須對工作面瓦斯情況進行連續監測,斷電點及斷電范圍必須符合《作業規程》和《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分別超過1.0%和1.5%時,必須撤人。

9、當鉆孔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鉆眼中水壓、水量突然增大、頂鉆或者瓦斯濃度異常等異狀時,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并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并派人檢測;當發現情況危急時,必須立即撤出所有人員。

10、所有人員入井,必須佩帶自救器。工作時,可以把自救器掛放到距作業地點不超過5m的位置。

11、啟爆點設置電話,與地面調度室保持暢通。

12、加強頂板管理,采取管棚超前支護、格柵鋼架加強支護。嚴防片幫冒頂垮穿煤層。當圍巖破碎時,應加強支護強度。

13、巷道超前支護為超前管棚,超前管棚(Φ40×4×3000mm鋼管,管棚施工在拱部以上間距300mm,特別破碎處適當加密打入,每根錨桿裝填2支2835錨固劑)必須按照措施施工,該超前管棚布置在巷道拱部以上范圍,架設兩架拱架打設一次超前管棚。在施工超前管棚時,必須注意頂板情況,防止頂板掉矸傷人。

14、當巷道可能揭穿煤層時,由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另確定施工方案,禁止盲目掘進。

15、未盡事宜,嚴格按照《進風斜井作業規程》與《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執行。

附圖:

1.進風斜井K1+070m鉆探成果圖

2.進風斜井K1+070m前掘短探鉆孔布置圖

3.放炮撤人圖

4.避災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