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煤礦觸電事故預防措施
1事故案例
某礦井+620m水平33#采面一協議隊正在打眼作業,突然出現停風,帶班班長即令停止作業,退出作業點,并通知該班備料員(兼職電工)排除設備故障。由于該工作面距+620m水平配電點約有800m(見圖1),該電工為圖省事,在+620m水平配電點饋電開關②未停電的情況下,便開啟磁力起動器③,帶電排除故障,不慎觸及交流660V帶電體,觸電身亡。事后現場勘查發現:
圖1供電系統
(1)該采區變電所內檢漏繼電器①未投入使用;
(2)+620m水平配電點內饋電開關②處于合閘狀態,且未懸掛任何警示牌;
(3)該工作面磁力起動器③鼓形防爆外殼打開,內芯體抽出;
(4)該工作面磁力起動器③、煤電鉆綜合保護裝置④外殼均未安裝保護接地;
(5)該工作面煤電鉆綜合保護裝置④至煤電鉆約40m橡套電纜未懸掛,中間有3處明接頭、多處破皮露出芯線,且煤電鉆未采用防爆插銷連接。從這起事故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教訓:
(1)作業者不遵章守紀,違章冒險作業是導致這起觸電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2)漏電保護裝置未投入使用,作業者觸及帶電體時,未能使饋電開關跳閘、切斷電源,加大了作業者觸電的危險性;
(3)作業者未培訓上崗或受培訓教育程度不夠,安全意識淡薄,以致違章冒險作業;
(4)對存在的不安全隱患未及時整改等。據資料統計,在以往煤礦發生的機電事故中,機電觸電事故約占發生總事故的8%,所以加強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以及進一步采取預防措施迫在眉捷。
2井下觸電事故的發生規律在煤礦的生產過程中,發生觸電事故的前提主要是人體觸及裸露的帶電導體或觸及因絕緣損壞而帶電的電氣設備外殼,由電流對人體造成傷害事故。按照人體觸及帶電體與漏電設備的方式和電流通過人體的途徑不同,觸電事故可分為單相觸電事故、兩相觸電事故或兩線觸電事故、跨步觸電事3種類型。但從發生觸電事故的情況分析,往往帶有以下規律:
(1)低壓設備觸電事故率高。在煤礦安全生產過程中,井下使用的機電設備及供電設備多數為低壓設備,其分布廣、與作業者接觸機會多、時間長,作業者往往由于管理不嚴,思想麻痹,同時又缺乏一定的安全用電知識,觸電事故率較高。
(2)移動式設備與手持設備觸電事故率高。
在井下生產和作業中這些設備數量多、移動性大,且又不是專人使用,故不便管理,安全隱患較多,同時這些設備在使用時是緊握在作業者手中工作,一旦漏電,往往難以擺脫。
(3)違章作業或誤操作的觸電事故率高。主要是作業人員因未培訓上崗或受培訓教育程度不夠,安全操作意識淡薄,出現誤操作或違章作業,或是采取安全預防措施不得力、電工用具缺乏的情
況下心存僥幸心理,冒險作業,導致事故發生。
(4)觸電事故的季節性明顯。每年的二、三季度,煤礦發生的觸電事故較多,也最集中,主要是這個季節雨水多、作業場所潮濕,機電設備絕緣性能降低,同時因人體多汗,皮膚電阻降低等更容易導電。
(5)不規范的送電線路和使用達不到安全要求的配(用)電設備觸電率高。大部分小煤礦沒有使用礦用電纜而使用黑皮線、膠質線、護套線等進行送電,或沒有使用礦用防爆開關、防爆燈等配
(用)電設備而是用明刀閘開關、普通照明燈頭等替代,纜線懸掛不合格或不懸掛、絕緣破壞嚴重、線路亂拉、亂接以及普遍存在的裸接頭等,加上小煤礦為減少投入,巷道斷面小,空間狹窄,井巷淋水潮濕,這些不安全設施極易在生產、操作或維護過程中造成觸電事故。
3發生觸電事故的主要原因煤礦發生機電設備或供電線路觸電事故,不是偶然的,有很多主、客觀原因。但根據以往部分統
計資料和發生觸電事故的整個過程分析,造成觸電事故的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機電設備使用的安全知識。如用手直接觸摸帶電體或漏電設備外殼;帶電操作高壓開關或設備;帶電拉接線路或安裝設備;有人觸電后不首先停電而直接去拉觸電者等。
(2)違反機電設備的安全運行作業規程、違章作業。如設備外殼不接地;帶電檢修或搬遷電氣設備;不使用絕緣工(用)具或使用沒絕緣或絕緣程度不夠的工(用)具;線路或設備檢修時人員還未全部撤離現場就送電;在帶電場所不設警戒或未懸掛標示牌,使人員誤入帶電場所,誤觸帶電線路或設備,誤送電等情況。
(3)對電氣設備或供電線路的安裝、維護不當。如纜線亂搭、亂接或接線不規范,不懸掛或懸掛間距、高度不夠,甚至放置地上;設備無支架、淋水受潮;設備零件缺少或破損未及時補足、更
換,敷衍了事,而使設備帶病運行等。
(4)設備質量差,安全防護性能不合格。如設備絕緣性能差或不合格;纜線絕緣破損嚴重;設備缺少足夠的安全保護裝置;設備擺放的安全間距、安全通道及檢修間距不足等。
(5)偶然因素。主要表現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發生的觸電事故。
從以上各種原因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煤礦安全生產中,觸電事故的發生多數不是單一因素構成,往往是由2個或2個以上的因素引發的,觸電事故的規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往往會由
于種種因素及新技術的推廣而發生變化。因此,在煤礦生產過程中,應不斷地分析和總結煤礦觸電事故的發生規律,尋找預防和安全保護措施,減少機電事故發生率,為煤礦安全生產和減少觸電事故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4預防觸電事故的措施
為防止煤礦生產中發生觸電事故,降低事故率,一方面要加強設備的技術管理和作業者的組織管理,另一方面要抓好預防措施的落實,預防為主,切實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強對作業人員的供(用)電及機電設備的專業知識、安全用電、自主保安等培訓工作。培訓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實效,并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切實提高作業人員的整體操作水平。從根本上減少或消除因作業人員缺乏必要的電
氣安全使用、操作知識而造成的觸電事故。
(2)防止人身接觸或接近帶電導體,加強帶電設備的隔離、屏護工作,并懸掛標示牌,以警示作業人員與帶電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控制不安全因素。
(3)井下和向井下供電的變壓器中性點不得直接接地,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觸電事故,降低觸電的危險性。大部分小煤礦向井下供電的變壓器仍采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接線方式。據計算,在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供電系統中,人站在地上又觸及一相帶電導體時,通過人身的觸電電流為變壓器中性點不接地的供電系統的2.47倍,這無形中增大了觸電事故的危險性。
(4)井下電網必須裝設運行可靠的漏電保護裝置并切實投入使用,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必須有符合要求的保護接地。這兩項保護是在觸電事故發生時,從根本上降低人體觸電危險性的有效措施,不能降低其完好要求,更不能形同虛設。
(5)提高機電設備的絕緣性能,嚴禁非煤礦專用、絕緣低劣的農用機具或機電設備在煤礦井下使用。良好的絕緣是保證設備和供電線路正常安全運行和有效防止觸電事故的重要措施。
(6)對人身頻繁接觸的電氣設備應按要求采用127V及以下的低電壓供電,降低觸電時的危險性。如手持電鉆、照明設備、提升信號裝置和控制電路、按鈕等。
(7)嚴格執行供用電審批制度,同時加強電氣設備的檢查監督,發現問題及時停機維護,確保設備無病運行,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扼制事故苗頭,防范于未然。
5結語發生在煤礦生產過程中的觸電事故,雖有客觀原因(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和主觀原因(作業者不遵章守紀,違章冒險作業或對設備安裝、維護不當等)因素影響,但若對設備的運行規律詳加分析,對存在不安全隱患認真、及時整改,并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措施,嚴加防范,煤礦機電觸電事故發生率定能明顯減少。
篇2:電焊作業觸電事故預防措施
電焊作業觸電事故的預防措施
電焊作業屬于特種作業,對作業人員的作業資格有嚴格的培訓及考核取證制度。雖然在取證換證時經培訓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但仍有不少焊工在電焊作業中安全意識淡薄,常有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的不安全行為。由于多數焊工電氣專業技術知識及安全用電常識有限,造成電焊作業現場事故隱患較多,如電焊機外殼不接地或接地不可靠、接線柱裸露不按規定做絕緣處理、焊把引線接頭導體裸露不按規定做絕緣處理、焊把引線浸泡在水里等。
由此可見,消除電焊作業現場的事故隱患是每個焊工應掌握的工作技能。作業期間不僅要保證自身的人身安全,還要保證他人的人身安全,焊工在電焊作業時必須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一、使用合格的電焊工具
作業前應對電焊工具進行認真檢查,檢查項目如下:
1.電焊機絕緣性能是否良好;
2.電源線及電焊機引出線絕緣層有無破損老化、導線裸露的情況;
3.電焊機一、二次側接線柱有無松動、嚴重燒傷的情況;
4.電焊鉗及電焊專用手套有無破損漏電的可能,不合格者禁止使用。
二、接線的程序
1.選一根絕緣良好的引出線與焊把線(電焊鉗引線)可靠連接,接頭要擰緊,使其接觸良好,防止過熱,并用絕緣膠布將接頭裸露導體包扎數層使其絕緣良好。
2.將引出線敷設至電焊機處并接于焊機二次側接線柱上,應壓緊螺絲使其牢固接觸良好,禁止使用纏繞法連接。敷設引出線時避免焊把特別是接頭從有水的地方經過,必要時應架空。焊把線經過金屬欄桿或扶梯時,應用絕緣性能良好的細繩將其懸掛。
3.將電焊機金屬外殼可靠接地。即:用一根導線一端接至接地網,另一端連接在焊機外殼標有接地標記的螺絲上并擰緊,使其可靠接地,防止外殼帶電造成觸電事故,如下圖所示:
防觸電原理分析如下:
外殼不接地的情況:在電焊機絕緣損壞時焊機外殼將帶有電壓,如果這時有人觸及焊機外殼,人體與大地及電源中性點工作接地線(三相四線制系統中性點一般都接地)構成回路,如上圖中帶箭頭虛線所示,電流將通過人體造成觸電事故。
外殼接地的情況:電焊機絕緣損壞焊機外殼帶電時,焊機外殼經外殼接地線直接與大地接通構成短路回路(如上圖中不帶箭頭的虛線),這個短路電流將使電源的保護裝置(自動開關、熔斷器或熔絲)動作,使電焊機的電源斷開。電源未切斷之前,即使有人接觸焊機外殼,由于外殼接地線的電阻幾乎為零,幾乎沒有電流通過人體,也可起到保護人身安全的作用。
4.將電源線接至電焊機一次側接線柱,壓緊螺絲使其牢固接觸良好,禁止使用纏繞法連接。
5.將電源線、焊把線的接頭及絕緣老化破損處用絕緣膠布包扎,導線絕緣嚴重老化者禁止使用,裸露的接線柱應加護罩,防止誤碰發生觸電事故。
6.檢查帶熔絲的電源閘刀或帶熔斷器的斷路器是否在斷開位置,將電源線接至電源開關熔絲或熔斷器下側,嚴禁帶電接線。
7.再次對所接電源線、引出線、外殼接地線進行仔細檢查,確認無誤后合上電源開關,合開關時應戴絕緣手套且另一只手不得觸摸焊機。
三、進入金屬容器、井下、地溝等處作業時,嚴禁將電焊機和照明用的行燈變壓器帶入,防止一次電壓引發觸電事故。
四、作業期間特別是更換焊條時必須按規定戴好電焊絕緣手套。
五、在潮濕環境作業應穿絕緣鞋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工作服、工作鞋、手套要保持干燥,才能保證絕緣性能不會降低。
六、拆除電源線、消除電焊機故障、移動電焊機及焊工離開現場時切記將電源開關斷開。
七、焊接作業現場照明不足時應使用行燈,禁止使用220V照明燈,在潮濕環境或金屬容器內使用的行燈電壓不得超過12V。
八、雨雪天必須在室外露天進行電焊作業時,一定要采取防雨雪措施(如防雨棚等),防止雨水淋濕焊機、導線及焊把,造成漏電傷人事故。
篇3:工程觸電事故預防措施
工程項目危險源控制預防措施(2)
二、觸電事故的預防
1、施工現場用電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必須由專業電工來從事作業,未經電氣作業的專業培訓人員不得隨便接電線、動電氣設備。
2、動器、水磨石機、切割機,電刨等手持電動機械和其他電動工具是要由電工接好電源,安裝上漏電保護器。操作者必須穿戴好絕緣鞋、絕緣手套后再進行作業。使用的電動工具電源線不能拖地。移動時不要用力拉電線,防止把電線接頭拉斷造成漏電。經常檢查電線接頭和振動器的接線處,防止這類移動的手持電動工具在接線處破皮,使機體帶電。
3、電氣線路和機具發生故障時,要找電工排除,操作者不能擅自自行修理或排除故障。
4、作業完畢要把電閘拉下,鎖好電閘箱。電閘箱內不許存放物件、工具。
5、搬扛較長的金屬物體如鋼筋、鋼管等材料時不要碰觸到電線,特別是高壓電線路,因為鋼筋或鋼管都是導電物體,一旦一端觸到電線,操作者無法立即脫離電源就會造成觸電。
6、在臨近高壓輸電線路的建筑物上作業,不能隨便往下扔鐵絲等雜物,防止扔到高壓線上造成線路停電。
7、在室內作業時,使用移動式照明燈,照明燈的電壓視作業場所的環境而確定,一般是36v以下。在潮濕場所應使用24v或12v的照明燈。
8、移動有電源線的機械、設備,電焊機、水泵、小型木工機械等時,必須先切斷電源,不能帶電搬動,否則就可能造成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