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防止煤層自燃發火安全技術通用措施

防止煤層自燃發火安全技術通用措施

2024-07-15 閱讀 2058

我礦3下煤層和16上煤層經中國煤科總院撫順分院鑒定屬于自燃煤層,自然發火期為3~6個月,最短發火期20±3天,為了防止煤層自然發火,杜絕井下發生自然發火事故,特編制《防止煤層自然發火安全技術通用措施》,審批后,必須嚴格執行。

一、不同地點防火處理措施

(一)布置在煤層中的開拓巷道

采用砌碹或錨噴,碹后的空隙和冒落處必須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密實,或用無腐蝕性、無毒性的材料(如凝膠)進行充填處理。

(二)掘進中的煤巷高冒處

頂板高冒處(高出所在巷道1.5米以上)要及時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噴漿或噴凝膠阻化劑。

(三)回采工作面采空區

1、每天至少對回風隅角氣體成分用束管色譜儀分析、人工取樣色譜儀分析各一次,針對分析結果,采取相應措施。

2、當回風隅角CO濃度超過24PPm時,要采取加快回采速度,提高回采率、加大注漿量和阻化劑配比量、建防火墻、回風隅角設風流引射器以及噴灑阻化劑等措施。

3、當工作面回風流氣體中檢測出C2H4,或CO濃度超過75PPm且CO濃度有持續升高趨勢時,增加注氮防火措施。

4、只有工作面回風流CO濃度降到24PPm以下時,方可恢復正常回采速度,按常規措施(以注粉煤灰為主,注復合膠體、堵漏、構筑攔漿防火墻、均壓通風等為輔的綜合防火技術)進行防火。

5、工作面斷層帶

若斷層帶煤炭在工作面底板,按照常規措施進行治理。若斷層帶煤炭在工作滿頂板,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斷層帶采取加大注漿量或注膠量,構筑防火墻、插入花管注水玻璃膠體、加快回采速度等措施進行治理。

(四)回撤面停采線附近采空區

采煤工作面推至停采線時,要提前編制工作面停采回撤期間通防安全技術措施,根據現場情況,采取加強監測、構筑防火墻、封堵進風隅角、均壓通風、面后注漿、面后注水玻璃膠體、加快回撤速度、及時封閉等綜合進行治理。

(五)大面積連通采空區

1、根據束管循環監測和人工取樣分析,至少每旬對大面積連通采空區內的氣體濃度進行取樣分析,根據采空區內的氣體濃度情況,采取合適的治理措施進行治理。

2、采空區密閉做到定期檢查和維修。

3、在沿空送巷的采空區側,進行噴漿堵漏等防火措施。

4、合理調整通風系統,盡量降低采空區兩端的風壓差,減少漏風量。

二、防火措施實施工藝

(一)注漿

1、注漿地點:生產工作面采空區、回撤面采空區、大面積采空區。

2、注漿方式

(1)回采工作面采空區。通過注漿管路對面后采空區進行隨采隨灌方式注漿。

(2)回撤面采空區。工作面推進至停采線,在工作面上順槽停采線處留設一路φ100(50)mm鋼管,鋼管外端與注漿管路主管路合茬,里端出口處要留設1個三通閥門,并用鋼絲網等物擋好,防止頂板跨落堵管、壓壞。工作面密閉后,及時對工作面停采線進行注漿,當注到注漿管的漿液不流動時,停止注漿,打開放水管閥門放水,再進行注漿,這樣多次注漿后,密閉內注漿以注不進為止。

(3)大面積采空區。利用束管檢測系統每旬對采空區氣體進行分析,當采空區中氧氣濃度高于7%,且存有一氧化碳時,對采空區進行注漿。

3、漿液制備。主要以電廠粉煤灰為漿材,灰水比1:1.5~2,注漿站設在風井地面,使用攪拌機制漿,同時在漿液中加入6‰~10‰阻化劑(鹵鹽),或者加入粘稠劑、懸浮劑等,確保注漿效果。

4、注漿量:回采工作面每生產萬噸煤采空區注漿量不少于100m3。

5、注意事項

(1)注漿站要保證漿池中漿液浸泡時間并攪拌均勻,浸泡攪拌時間應不低于15min,漿液要保證濃度。

(2)每次注漿前注漿工要檢查管路,發現漏液、閘門失效等問題要及時處理。

(3)要漿前必須明確注漿地點,然后將通往該地點的各級閘門打開,并根據實際情況要漿。

(4)工作面潰漿、堵管、爆管、閘閥漏漿時,要首先通知井上停止下漿,并派人關閉上一級閘門,然后進行處理。處理時嚴禁管口對人,處理不了時,要及時匯報,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其他措施進行處理。

(5)中途堵管時,應先通知井上停止下漿,然后逐級打開卸漿閥,初步判定堵管的大概位置,將堵管附近閘閥打開放漿,此后拆開管路將堵塞物取出。

(6)井上、井下注漿人員要密切配合,加強聯系,嚴禁工作人員脫崗。井下人員要不停的巡視管路,地面注漿站接到停止注漿的通知后,應立即停止注漿。

(7)煤層變厚或過斷層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大注漿量。

(二)噴灑阻化劑

阻化劑防火就是使用鹵鹽、銨鹽以及水玻璃等溶液噴灑在煤的表面,具有阻止煤炭氧化,防止自燃的作用。

1、使用地點

工作面開切眼、工作面兩順槽、工作面停采線。

2、噴灑氯化鎂阻化劑使用材料

(1)材料:氯化鎂、水;

(2)配比:氯化鎂:水=1:4(重量比);

(3)用量:按5Kg/m2計算,確定噴灑量;

(4)效果:阻化率應大于75%,阻化衰退期應大于2個月。

3、工藝流程

噴灑氯化鎂阻化劑工藝流程是以氯化鎂溶液配置開始到氯化鎂溶液覆蓋煤層的作業程序。氯化鎂溶液按配比要求在一個0.5m3的料箱內攪拌稀釋均勻,再由一臺WJ-24-2型阻化劑噴射泵對煤體進行噴灑。

4、施工技術及注意事項

(1)施工前,必須把巷道的浮煤進行清理。

(2)施工前要查看現場的支護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現場支護完好的情況下方可施工。

(3)噴灑阻化劑前,先檢查各管路接口是否固定牢靠,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噴灑凝膠時,嚴禁管口對人。

(5)施工人員每次都要做好記錄,包括施工日期、材料、用量、配比、噴灑范圍、效果等。

(6)施工地點的設備等金屬構件要盡量進行刷漆等防腐處理。施工時要避免噴灑到設備、支架等金屬構件上,否則,馬上用清水沖洗后并用干凈棉紗擦凈。

(三)水玻璃凝膠

水玻璃凝膠是在一種封堵、充填材料,不同濃度的水玻璃和偏鋁酸鈉溶液由泥漿泵加壓后,經混合器、花管注入到面后采空區、高冒區中,對采空區漏風通道進行封堵、充填,并對煤體進行降溫。

1、使用地點

工作面面后采空區、局部高冒區。

2、噴灑凝膠阻化劑使用材料

凝膠由水玻璃溶液和促凝劑溶液混合而成,其中水玻璃溶液配比(重量比)為水玻璃:水=1:1,促凝劑(碳酸氫氨或偏鋁酸鈉)溶液配比為碳酸氫氨:水=2-10:100。成膠時兩種溶液比例為水玻璃溶液:促凝劑溶液=1:2。根據成膠時間和使用地點不同,可適當增加或減少基料和促凝劑的比數。

3、工藝流程

噴灑凝膠工藝流程是凝膠配制開始到凝膠噴到煤壁上的作業程序。基料水玻璃和促凝劑水溶液按配比要求分別在兩個0.5m3的料箱內攪拌稀釋均勻,再由兩臺2ZB50/1.5-2.2泥漿泵按1∶2的體積比通過兩趟輸液管、一個三通混合器、花管壓注到需要地點。

4、注意事項

(1)施工時嚴格掌握材料配方以控制成膠時間,促凝劑過多則成膠速度快,易發生堵管;促凝劑量少則成膠時間長,凝膠滲透流失。因此,配料時必須用量筒量取水玻璃和促凝劑。

(2)噴灑凝膠時,嚴禁管口對人。

(3)施工人員要佩戴手套、防風眼罩,防止膠體腐蝕。

(四)注氮防火

1、使用條件:主要用于采空區氣體置換和當面后采空區發生發火異常時進行注氮滅火。

2、注氮工藝

采用“動態監測、適時注氮”工藝。即以工作面回風隅角檢測出的CO及C2H4含量為依據,按照我礦煤自燃標志氣體指標,當工作面回風隅角CO濃度達到75PPm或檢測出C2H4時,說明煤溫已超過134℃,需迅速進行注氮。注氮時,在工作面的進風順槽(進風隅角)用鉆機直接打鉆進入采空區氧化帶,然后用直徑42mm鉆桿作注氮臨時管路,與進風順槽平時正常安裝的注氮管路連接,開動制氮設備,對采空區進行注氮。其間,要配合其它防火措施,并加強對采空區氣體的檢測分析,當乙烯消失后或CO濃度降至75PPm以下時,可停止注氮,撤出鉆機、鉆桿。在工作面正常生產時,特別在月推進速度超過100m時,不需進行注氮。

3、采用氮氣防滅火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氮氣源穩定可靠。

(2)氮氣濃度不小于97%。

(3)至少有1套專用的氮氣輸送管路系統及附屬安全設施。

(4)有能連續監測采空區氣體成分變化的監測系統。

(5)有固定或移動的溫度觀測站(點)和監測手段。

(6)有專人定期進行檢測、分析和整理有關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報告處理等規章制度。

4、注意事項

(1)在平常不需注氮時,必須保證每月至少開動兩次制氮機,每次開動時間不少于3小時,每月取樣分析氮氣源,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使制氮設備時刻保持氮氣源穩定可靠,以便在出現災情時能夠迅速投入使用。

(2)根據作業規程要求,采煤工作面進風順槽內要安設專用(或)的注氮管路,并定期檢查管路的氣密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五)構筑攔漿防火墻

防火攔漿墻可起到堵截攔漿和減少采空區漏風的作用,以減少采空區氧化帶的寬度。

1、使用條件

需要注漿的回采工作面。

攔漿防火墻位置:

2、工作面進風、回風隅角密集支柱(支架)后。

3、攔漿防火墻間距:

正常情況下40~50m;當采煤工作面遇到地質構造等特殊情況時,攔漿防火墻間距調整到20~30m。

4、攔漿防火墻材料:

粉煤灰或其它不燃性建筑材料。

5、構筑方法:

用纖維編織袋盛裝粉煤灰或碎煤炭加入FSA快砌料阻化劑后封口,在采煤工作面進、回隅角密集柱后垛放成墻。

(六)預測預報

1、在采煤工作面回風隅角和回風順槽、封閉后的采空區布置束管,每天至少對上述地點循環檢測一次(采煤工作面密閉1年內有害氣體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且無異常變化的可不進行循環檢測,但每10天必須人工取樣一次),檢測結果每日上報礦總工程師。

2、每天一次對工作面回風隅角和剛建密閉進行人工取樣化驗分析。

3、瓦斯檢查員每班對回風隅角和回風流用CO檢測儀至少檢查一次CO濃度。

4、每天利用束管監測裝置對CO及其它有害氣體濃度至少進行循環檢測一次。

5、對高冒區等其它可能發火地點可進行人工取樣化驗分析。

6、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要每天對采空區進行人工檢測分析,每周對回風側密閉內的空氣溫度、出水溫度進行檢查。當因采空區內注滿漿液導致無法取出氣樣時,可不從密閉內取樣分析。

7、以下4項指標持續穩定的時間在1個月以上時,可每月從密閉內取樣分析一次:

(1)密閉內空氣溫度下降到30℃以下;

(2)密閉內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降到5%以下;

(3)密閉內的空氣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濃度在封閉期間逐漸下降,并穩定在0.001%以下;

(4)出水溫度低于25℃;

8、井下進風側密閉前的氣體濃度,每月至少檢查一次,回風側密閉前的氣體濃度,每周至少檢查一次,檢查結果要放在密閉前的檢查箱內。

(七)堵漏防火

1、新建防火密閉的夾層內要注入羅克休、封堵劑等堵漏材料,減少密閉漏風。

2、壓碎的密閉采用修復方法或使用羅克休等新型材料進行復建密閉,減少或杜絕向空區漏風。

3、沿空掘進或回采巷道要在沿空側煤柱內注馬麗散,或向沿空側煤壁噴漿堵漏。

(八)注膠防火

1、使用條件:回采工作面出現斷層后,回風隅角一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時;工作面停采后,對采空區進行注膠。

2、注膠工藝

在地面漿池內配好漿,并按比例加入稠化劑(J*F1930),在井下用漿地點附近通過ZM-5/1.8D煤礦用注漿機將膠凝劑(FCJ12)按比例加入注漿管道內,與漿液混合形成膠體后注入采空區。

3、材料配比

灰∶水=1∶1~1.5,稠化懸浮劑用量0.2%,凝膠劑用量0.2%。

4、注膠步驟

⑴先在地面漿池內將粉煤灰漿液和成膠材料按比例配好并攪拌均勻(每池均勻灑入1袋J*F1930懸浮劑)。

⑵把配制好的漿液沿管路系統輸送至注膠地點。

⑶在順槽后部采空區堆積土袋(或煤袋),建立堵漏隔離墻,把灌漿管預設在隔離墻頂部(伸入墻內5m以上)。

⑷井下見漿后啟動ZM-5/1.8D煤礦用注漿機,把膠凝劑(注復合膠體)按比例通過混合三通(三通距出漿口不超過100m)加入灌漿管道內,與漿液混合形成膠體后注入采空區。

(九)均壓防火

1、使用地點:

停采工作面采空區和大面積采空區

2、實施技術

通過調整停優化采工作面和大面積采空區通風系統,降低采空區兩端的壓差,降低采空區的漏風量。

3、采用均壓技術防滅火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1)應有完整的區域風壓和風阻資料以及完善的檢測手段。

(2)必須有專人定期觀測與分析采空區和火區的漏風量、漏風方向、空氣溫度、防火墻內外空氣壓差等的狀況,并記錄在專用的防火記錄簿內。

(3)改變礦井通風方式、主要通風機工況以及通風系統時,對均壓地點的均壓狀況必須及時進行調整,保證均壓狀態的穩定。

(4)應經常檢查均壓區域內的巷道中風流流動狀態,應有防止瓦斯積聚的安全措施。

三、其它防火要求

1、針對不同地點、不同情況選擇適宜的防火措施。

2、提高回采率,減少采空區丟煤,工作面采完后抓緊工作面的撤出工作,保證在45天之內封閉。殘采面應分段封閉,回采工作面結束后,7日內進行永久封閉。

3、工作面在停采期間,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工作面的風量應按照巷道的最低風速進行配備。

4、工作面密閉后,及時調整軌道、皮帶道的通風系統,實現均壓通風,并及時進行注漿,同時加強監測。

5、對于多種防止煤層自然發火的措施,可根據現場實際靈活運用和及時補充。

6、回采工作面的進回風巷道內構筑防火門,防火門附近20m內,儲備足夠的數量的封閉防火門的材料。

7、在采區設計、采掘作業規程中,要有相應的防滅火設計、采煤面停采前、有其它特殊情況等要編制專項措施。

篇2:防治煤層自燃相關管理制度

一、礦長和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制定本礦井的防滅火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礦進防滅火工程項目應列入礦井生產建設長遠規劃和年、季、月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和措施所需的費用和材料、設備等必須列入企業財務和供應計劃,并組織實施。二、健全、完善礦井滅火注漿系統,把注漿量納入生產作業計劃,做到逢采必注。并嚴格要求注漿質量,漿液水土比不得超過5/1。三、火區和采空區密閉要有專人按規定定期檢查,采區回風巷、巷道冒頂和高頂處及其它無人工作和一般人員不行走的巷道,每半月至少檢查一次有毒有害氣體和發火征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防自燃發火。四、回采工作面結束后或無用的廢舊巷道,由生產副礦長負責,在20天內將所有設備器材全部撤除運走,通風區負責在一個月內全部封閉。五、每一次火災事故處理完畢后,7日內礦通風區負責向公司通風處報由礦長簽發的火災事故報告書。六、通風區要建立自燃事故檔案。對每一次自燃事故都要填寫火區管理卡片,繪制火區位置關系圖,記載自燃事故發生時間,發展過程、防滅火措施及火災處理過程。七、啟封火區必須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報局總工程師批準。注銷火區,由礦上提出注銷報告,經通風部、安監部、救護隊等單位共同鑒定,報公司總工程師批準。

篇3:D礦防治煤層自燃火災管理制度

一、礦長和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制定本礦井的防滅火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礦進防滅火工程項目應列入礦井生產建設長遠規劃和年、季、月度計劃,礦井防滅火工程和措施所需的費用和材料、設備等必須列入企業財務和供應計劃,并組織實施。

二、健全、完善礦井滅火注漿系統,把注漿量納入生產作業計劃,做到逢采必注。并嚴格要求注漿質量,漿液水土比不得超過5/1。

三、火區和采空區密閉要有專人按規定定期檢查,采區回風巷、巷道冒頂和高頂處及其它無人工作和一般人員不行走的巷道,每半月至少檢查一次有毒有害氣體和發火征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防自燃發火。

四、回采工作面結束后或無用的廢舊巷道,由生產副礦長負責,在20天內將所有設備器材全部撤除運走,通風區負責在一個月內全部封閉。

五、每一次火災事故處理完畢后,7日內礦通風區負責向公司通風處報由礦長簽發的火災事故報告書。

六、通風區要建立自燃事故檔案。對每一次自燃事故都要填寫火區管理卡片,繪制火區位置關系圖,記載自燃事故發生時間,發展過程、防滅火措施及火災處理過程。

七、啟封火區必須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報局總工程師批準。

注銷火區,由礦上提出注銷報告,經通風部、安監部、救護隊等單位共同鑒定,報公司總工程師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