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發生透水征兆時緊急撤人安全措施

發生透水征兆時緊急撤人安全措施

2024-07-15 閱讀 2323

在采掘過程中,如遇采空積水、古空區積水、斷層陷落柱附近,為防止和排除突水危害,發生透水征兆時按以下安全措施執行:一、礦井發生以下透水水征兆時需緊急撤人(1)老空水透水征兆老空水一般積存時間較長,水量補給較差,有機物發生還原反應后,硫含量較高,老空水往往有臭雞蛋氣味。其透水征兆有:掛紅、酸性大、水叫、發澀的特點。(2)巖溶水透水征兆由于長期侵蝕巖溶,水多呈灰色或灰黃色,有時有掛紅現象。當采掘巷道接近巖溶含水層時,可能出現頂、底板來壓滲水等現象。(3)斷層透水征兆斷層破碎帶中地下水一般是流動的,補給也較充分,很少出現掛紅現象,水無澀味但發甜。因斷層破碎帶中有淤泥等雜物,故水較渾濁多呈黃色,并會出現來壓、淋水增大等現象。二、礦井水害總的防治措施1、按照《礦井水文地質報告》、《煤礦防治水規定》及《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認真分析采掘工作面的水文地質條件,必須做到年有年報、季有季報、月有月報,必要時發放臨時水害通知單。必須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防治水原則,確保礦井生產安全。2、加強對井下職工的水情水害教育培訓工作,當工作面或其它地點發現有透水征兆并有透水危險時,必須停止作業,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待查明水情,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果情況危急,必須立即發出警報,撤除所有受水害威脅地點的人員。一旦發生較大透水事故時,受水害威脅地點人員應由低到高、由危險到相對安全的原則按水害避災路線依次撤離受水害威脅地點直至升到地面。三、2012年度礦井主要水害類型及防治措施根據《常信煤業二零一二年生產年度計劃》主要水害類型及防治措施如下:1、頂底板砂巖裂隙水各斜井開拓時,當斷層、裂隙較發育時,將積聚一定量的煤層頂底板砂巖裂隙水和斷層水,巷道揭露將出現頂板涌水、淋水。防治措施:⑴對巷道淋水區段,加強頂板支護管理,低洼積水區域安泵排水。⑵下山施工巷道必須配備排水設施,以防意外透水事故發生。⑶掘進巷道若發現有透水征兆,應按礦井水害的防治措施處理。避災路線:⑴回風斜井迎頭——回風斜井——地面⑵主斜井迎頭——主斜井——地面⑴副斜井迎頭——副斜井——地面⑵行人斜井迎頭——行人斜井——地面2、老空水采掘工作面在老塘、老峒附近施工時,要查明工作面老塘的積水范圍、積水量、積水區最低點最高點標高、及補徑排條件,對存在水害威脅的采掘工作面采取措施,打鉆放出積水。采掘工作面臨近積水區時,加強觀測水位地質條件變化情況,注意透水征兆,發現時按礦井水害防治措施處理。3、地表水本井田斜井工程及煤層開采的主要充水因素是頂板裂隙水。因此一般情況下地表水對礦井生產無水害威脅,為防止汛期地表水從井口潰入井下,主要防治措施為:(1)在二0一二年汛期到來之前對井田地表河流徹底巡視一遍,發現問題及時處理。(2)做好雨季防洪物資準備工作。(3)完成井筒及其它要害場所防洪墻、防洪擋板加固工作。(4)汛期前,要對大巷水溝、井底水倉進行清挖,對供電、排水系統進行檢查,確保井下供電、排水設施正常運行,并做聯合運轉試驗。(5)安排專人巡視井筒周圍,發現滲漏及時封堵。(6)一旦地面洪水上漲,超過防洪墻高度,必須嚴防固守,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物資阻止洪水潰入井下。四、礦井水災處理原則任何地點發現透水事故時,井下現場職工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迅速觀察和判斷透水的地點、水源、涌水量、發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況,并將上述情況匯報調度室,并通知附近工作人員按水害避災路線撤至安全地點。礦調度室值班人員迅速通知和引導受水害威脅人員按避災路線撤出,并清點人數,同時,應按下列順序通知下列有關單位和領導:礦長、總工程師、各分管副礦長、礦山救護小隊、醫務室、安監科、防治水科、生產技術科、地測科、通風科、礦建科、各項目部、充燈房、通風隊、機電隊、運輸隊、供應科、公司調度室、防治水部等有關單位,采取防治水災事故的措施。生產技術科及防治水科地質人員接到通知后迅速安排人員下井調查水害情況,進一步分析突水水源、涌水性質、涌水量、變化趨勢、水害威脅程度,提出處理水害方案供領導決策。提供救災必須的地質圖紙資料。礦井遇水災后,立即成立救災搶險指揮部,礦長是處理水災事故的全權指揮者,井下一旦發生水災立即成立以礦長任總指揮的水災搶險指揮部,總工程師任副總指揮,井下基地指揮由指揮部派具有救護知識的人員擔任,根據水災性質、位置特點、水災威脅程度制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積極營救井下受困職工。遇水災事故時,受水災威脅職工應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做好自身救護:(1)在透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況下,現場人員應立即避開出水口和泄水流,根據規定的避災路線,迅速退到透水地點以上的水平,而不能進入透水點附近及下方的獨頭巷道。(2)如果是老空水涌出,使所在地點的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增高時,現場人員應立即配戴好自救器,以免中毒窒息事故的發生。(3)如透水后破壞了照明和巷道路標,迷失行進方向時,遇險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行進時,應靠近巷道一側,抓牢水管、棚腿等固定物體,防止被水流沖走。撤退時應留調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護人員的注意。(4)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地在獨頭巷道或工作面躲避,等待救護人員的營救。(5)在避災期間,遇險礦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量狀態,要堅信礦上一定會組織人員快速營救。要做好長時間避災的準備,除輪流擔任崗哨觀察水情的人員外,其余人員均應靜臥,以減少體力和空氣消耗。(6)避災時,應用敲擊的方法有規律、間斷地發出呼救信號,向營救人員指示躲避處的位置,等待救援。五、巷道掘進具體防治水措施1、巷道掘進必須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并編制探放水設計及探放水安全技術措施。2、成立專職探放水隊伍,并配備3臺滿足鉆進200M以上的探放水設備,探水鉆干不得少于鉆進70M的鉆桿,每臺鉆機必須配備一套探水鉆孔深度測量桿。3、巷道掘進過程中,必須按照規定執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進行探水,探水孔布置3個鉆孔,中孔方位與巷道掘進方向一致,兩側鉆孔呈扇形布置,鉆孔深度不得低于60米。4、如預測施工前方有水害時,應增打鉆孔個數,擴大鉆探范圍,鉆孔個數不少于5個,呈扇形布置,且每個鉆孔都應安裝套管、閥門。5、在鉆探過程中,當鉆孔出水或有氣體涌出時,嚴禁拔出鉆桿。6、鉆場內應安裝瓦斯探頭,且有瓦斯員現場跟班,瓦斯員及時檢查瓦斯及有害氣體,并不得超過有關規定,否則要立即停止鉆進并撤人。7、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溝,保證巷道內不出現積水現象。8、開鉆前要仔細檢查鉆機及配套設備是否完好并試運轉5分鐘,如一切正常,方可開鉆。9、開鉆前先供水,調好水壓,等孔口有出水流時方可開鉆,嚴禁干鉆,以免磨壞鉆頭,發生卡鉆事故。10、操作人員要按操作規程操作,并注意觀察鉆孔出水情況,發現異常或出水,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11、在鉆進過程中,要掌握好鉆進速度,孔底水壓,不得隨意加速加壓。12、每班要記錄清楚鉆眼深度,當班進尺,巖性變化,鉆機壓力及運轉情況,地質員要跟班搜集資料,指導打鉆作業。13、如長時間停鉆,要拔出所有鉆桿,并擺放整齊。14、鉆進時如出現特殊情況時,必須及時向調度室和有關人員匯報,以便及時處理。15、在打鉆地點必須安設專用電話。

篇2:預防透水事故措施須知

預防透水事故措施

1、成立防治水領導小組

2、認真貫徹執行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關于搞好礦井防治水文件要求。礦防治水辦公室設在工程地測大隊,并成立防治水專業組,負責日常防排水管理工作。

3、掘進巷道是下山施工的,必須把防排水設施跟到工作面。預計水量大的施工地點,要有備用排水系統。

4、做好因采煤塌陷引起的沉陷區域積水情況的預測預防工作,采取措施防止積水通過裂隙灌入井下。

5、雨季前對防排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成立防汛組織機構,防汛器材準備齊全。各單位加強防汛值班,發生汛情時二十四小時有領導指揮和人員參加搶險救災。

6、對受水患威脅的采區、采掘工作面,“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采)”的原則。探放水的設計、施工、審批及協調工作由礦總工程師全面負責,工程地測大隊預先提出水情分析預測和預測圖,做好防治水工作計劃及總結。

7、探放水地點距水體必須留設不小于20米的隔水煤柱,加固好施工地點幫頂;探放水鉆孔必須安裝控水裝置及壓力表。

8、汛期前要對受采動影響的地面塌陷區民房、鐵路、通訊、管路等設施進行檢查,落實動遷計劃,并及時采取措施處理。

9、副井、主井、東風井、中央風井的井口要有可靠的泄水溝、防水堤或加固井口周圍,防止暴雨洪水直接從井筒灌入井下造成危害。

10、對井田范圍內的地面塌陷區、河流積水區設專人檢查,應盡可能將其疏干或排出井田。

11、各項防汛防洪工程必須在汛期前結束。

12、雨季前,中央泵房水倉清淤工作必須結束,主排水泵必須檢修完,保證主排水泵一套使用、一套備用、一套檢修。

13、汛期前,必須按規定做好井上下電纜及電氣設備的防雷試驗、接地保護試驗、絕緣保護試驗。

篇3:預防透水事故措施

預防透水事故措施

1、成立防治水領導小組

2、認真貫徹執行鐵法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關于搞好礦井防治水文件要求。礦防治水辦公室設在工程地測大隊,并成立防治水專業組,負責日常防排水管理工作。

3、掘進巷道是下山施工的,必須把防排水設施跟到工作面。預計水量大的施工地點,要有備用排水系統。

4、做好因采煤塌陷引起的沉陷區域積水情況的預測預防工作,采取措施防止積水通過裂隙灌入井下。

5、雨季前對防排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成立防汛組織機構,防汛器材準備齊全。各單位加強防汛值班,發生汛情時二十四小時有領導指揮和人員參加搶險救災。

6、對受水患威脅的采區、采掘工作面,“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采)”的原則。探放水的設計、施工、審批及協調工作由礦總工程師全面負責,工程地測大隊預先提出水情分析預測和預測圖,做好防治水工作計劃及總結。

7、探放水地點距水體必須留設不小于20米的隔水煤柱,加固好施工地點幫頂;探放水鉆孔必須安裝控水裝置及壓力表。

8、汛期前要對受采動影響的地面塌陷區民房、鐵路、通訊、管路等設施進行檢查,落實動遷計劃,并及時采取措施處理。

9、副井、主井、東風井、中央風井的井口要有可靠的泄水溝、防水堤或加固井口周圍,防止暴雨洪水直接從井筒灌入井下造成危害。

10、對井田范圍內的地面塌陷區、河流積水區設專人檢查,應盡可能將其疏干或排出井田。

11、各項防汛防洪工程必須在汛期前結束。

12、雨季前,中央泵房水倉清淤工作必須結束,主排水泵必須檢修完,保證主排水泵一套使用、一套備用、一套檢修。

13、汛期前,必須按規定做好井上下電纜及電氣設備的防雷試驗、接地保護試驗、絕緣保護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