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系統安全管理工作職責內容

系統安全管理工作職責內容

2024-07-16 閱讀 4457

1.負責業務支撐網安全項目規劃、建設、維護等工作。

2.管理各業務運營支撐系統的安全,制訂并落實業務運營支撐系統定期安全巡檢計劃。

3.負責安全工作的具體實施,包括安全產品的安裝部署、安全方案的制定和部署、安全策略配置和管理、安全產品的維護。

4.參與安全策略、標準、制度、流程的制定和執行;控制各業務運營支撐系統平臺安全,切實保證系統不存在安全漏洞,有效防范系統遭受攻擊。

5.定義安全管理流程,利用相關資源分析安全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防止問題惡化或同樣問題的再次發生,從而最小化問題的負面影響并有效消除系統隱患。

篇2:鐵路局車務系統安全管理

為全面推進車務系統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強化車務系統安全風險控制,確保車務安全持續穩定,根據《鄭州鐵路局安全風險控制體系建設和運用管理實施辦法》,結合車務系統特點,特制定如下實施辦法,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總體要求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牢固樹立“三點共識”,落實“三個重中之重”要求,以高鐵、動車、客車、列車、施工、調車和勞動安全為重點,以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為載體,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為保證,全面引入風險管理理念,系統構建安全風險控制體系,不斷強化安全風險超前防范和過程控制,使安全風險管理與既有安全管理有機融合,逐步建成科學高效、管理規范、機制健全、覆蓋全面、職責明確、程序清晰、適用有效、考核有力的安全風險管理控制體系,促進車務安全管理規范化、系統化和科學化建設,確保車務安全持續穩定。

二、總體目標

通過對風險源的辨識,把握風險點,從而采取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杜絕高鐵一切責任事故、一般A類及以上責任事故、旅客列車責任事故和職工死亡責任事故,控制危及列車安全的作業事故;消滅一般C類及以上責任事故、接發列車責任事故和職工重傷責任事故;努力控制調車作業慣性事故和車務自管設備故障,消除危及列車安全的設備隱患,凈化鐵路運輸安全環境。

三、組織領導

為加強車務系統安全風險管理工作,推進車務系統安全風險管理有序開展,運輸處成立車務系統安全風險控制體系建設和運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運輸處處長

副組長:運輸處各副處長

組?員:運輸處各科(室)科長(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運輸處車站科,辦公室主任由車站科長兼任。

車務系統安全風險控制體系建設和運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車務系統安全風險管理工作,代表鐵路局制定車務系統安全風險控制措施;指導車務站段不斷加強安全風險分析、辨識,細化風險點的控制措施,推動安全風險管理有序推進,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安全風險控制體系建設任務,并安排專業管理人員深入現場一線,監督檢查車務站段安全風險體系建設和各項措施的落實情況,確保影響鐵路運輸和人身安全的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站段作為安全風險控制體系建設和運用管理工作的執行主體,要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掛帥的組織機構,結合單位特點,制定本單位安全風險控制細化措施和運用管理辦法,明確崗位作業標準和生產項目作業指導書,建立安全風險控制數據庫,強化安全風險管理,落實安全風險控制措施。對車間(車站)、班組的安全風險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指導,確保形成管理閉環。

四、風險源管理

1.根據車務系統生產特點,車務系統安全風險源分為基礎管理、現場作業、設備質量、重點處所、特殊時段和應急處置等六類。

2.按照安全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程度,根據《鄭州鐵路局安全風險控制體系建設和運用管理實施辦法》要求,安全風險劃分為3個等級管理,即Ⅰ、Ⅱ、Ⅲ級安全風險,其性質嚴重程度由高至低依次是:

Ⅰ級安全風險:是指風險程度極高,可能導致災難性后果,屬于不能接受的風險,需立即采取措施解決的安全風險。一般指具有突發性、源頭性或系統性的問題,且能導致非常嚴重后果的風險事件,可能造成一般B類及以上鐵路交通事故。

Ⅱ級安全風險:是指風險程度較高,可能的后果嚴重,屬于不希望出現的風險,需采取措施解決的安全風險。一般指具有易發性、階段性或專業系統級的問題,且能導致較大后果的風險事件,可能造成一般C類鐵路交通事故。

Ⅲ級安全風險:是指風險程度高,可能的后果一般,屬于有條件接受的風險,需采適時采取措施解決的安全風險。一般指具有慣性作業傾向或偶然性問題,且能導致一定后果的風險事件,可能造成一般D類鐵路交通事故。

3.對Ⅰ、Ⅱ、Ⅲ級安全風險實行分級管理制度。其中:

(1)運輸處主要負責車務系統安全風險控制點(包括全局性的安全風險控制點)的管理和監控,負責Ⅰ、Ⅱ級安全風險控制措施的制定,并督促車務站段落實相關風險控制措施。

(2)車務站段主要負責對本單位安全風險控制點(包括全局性、系統性的安全風險控制點)進行管理,重點負責Ⅰ級、Ⅱ級安全風險控制措施在本單位的落實,以及本單位Ⅲ級安全風險點的控制。

五、安全風險控制重點

推行安全風險管理必須抓住當前制約運輸安全的主要矛盾,圍繞高鐵、客車和高風險環節、關鍵崗位,實施系統管理、過程控制。必須堅持逐級負責,自下而上全面排查安全風險,自上而下明確安全風險控制措施,把安全風險的管控責任落實到各層級、各崗位,做到全面、全員、全過程管理。結合車務系統特點,重點從以下方面進行控制:

1.基礎管理風險控制重點

(1)規章制度風險控制。嚴格規章制度審核、發布程序,避免出現相互脫節或政出多門的現象;著力解決規章間內容交叉、相互矛盾和規章內容不嚴謹等問題。針對生產力布局調整、勞動組織變化以及高速鐵路、新技術、新設備發展的要求,及時對所涉及的技術標準和管理制度進行修、廢、補、建,滿足現場作業需要,防止出現管理真空。加強《站細》編制、審批和修改、完善,不斷提高《站細》質量。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各崗位作業標準,梳理各崗位規章并納入作業指導書。

(2)人員素質風險控制。要明確安全、技術等主要崗位干部準入標準,任用能勝任的干部進入主要崗位,強化安全生產管理。按照《國家職業標準》、《鐵路職業技能培訓規范》和崗位標準要求,開展“定專業、定去向”訂單式培養,全面提高職工的業務素質,滿足現場崗位作業需要。堅持規章制度培訓與應急處置演練,理論考試與實作鑒定等相結合,建立干部、職工的動態考核制度,及時調整和淘汰不勝任崗位要求人員。

2.現場作業安全風險控制重點

(1)高鐵安全風險控制。緊緊圍繞高鐵設備和作業特點,重點抓好規章制度和安全控制措施的落實,突出風、雨、雪災害天氣和設備故障等各類非正常情況下的應急處置、非常站控模式下作業的卡控措施落實,正確及時發布調整或限制列車運行的調度命令,嚴把列車放行條件關鍵環節,嚴禁在情況不明情況下盲目放行和臆測行車,強化人工辦理進路時和憑證的確認程序,嚴格落實轉換非常站控的卡控制度。分散自律轉為非常站控時,必須嚴格遵守“四清”、“三必須”制度。

(2)接發列車安全風險控制。嚴格執行接發列車作業標準和相關規章制度,加強調度指揮和行車組織,嚴防調度命令漏發、錯發、漏傳、錯傳及CTCS-2/3區段列控限速命令漏設、錯設;嚴格執行動車組“五固定”和旅客列車接入固定線路規定;嚴把閉塞、進路、信號、憑證等關鍵環節;嚴格落實施工、設備故障等非正常情況下干部上崗監護制度;嚴格落實軌道電路分路不良區段接發列車的安全措施,沒有確認,不得開放信號、轉換道岔;嚴格落實設備故障和惡劣天氣行車應急處置辦法,確保非正常情況下的接發列車安全。

(3)施工安全風險控制。認真落實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卡控措施,堅持“行車不施工,施工不行車”的原則;以影響信聯閉正常使用、有臨時限速和有軌道車配合作業的施工為重點,嚴把施工計劃審批、協議簽訂、行車組織方案編制審核、現場作業盯控包保、運統46登記和簽認、調度命令收發轉、軌道車作業、施工結束后第一趟列車放行等關鍵環節,落實現場領導干部、安全技術干部安全包保責任制,確保施工安全。

(4)車輛防溜安全風險控制。以太焦、侯月、西隴海、寧西線為重點,突出抓好高坡地段車輛防溜安全;強化動車組運行區段的車輛防溜控制,保證動車區段車輛防溜的絕對安全;嚴格落實防溜措施的采取、撤除、聯控、標記、檢查、匯報和鐵鞋管理、防溜關鍵點等卡控制度,特別要抓好調車作業過程中的動態防溜和與正線、到發線銜接專用線的防溜安全。

(5)調車作業安全風險控制。加強切割正線、跨站(場、區)調車作業、分路不良區段和特殊情況下調車的安全控制,嚴把計劃、信號、進路、速度、瞭望、防溜、聯控等關鍵環節;不斷提高調車計劃編制質量,嚴格控制計劃編制、傳達、變更等關鍵環節;加強本務機車、單機、軌道車在車站轉線、出入庫(線)作業的安全控制,嚴格執行聯控制度,嚴禁搶鉤作業;加強企業機車在站調車作業的安全控制,嚴格落實企業機車作業的各項規定;嚴格落實調車作業盯控措施,加強對關鍵地點、關鍵時間段和關鍵作業環節的監督檢查,實現調車作業安全有序可控。

(6)勞動安全風險控制。嚴格落實勞動紀律和作業紀律,班前充分休息,作業中必須按規定著裝,正確佩戴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嚴禁脫崗、串崗、私自替班和換班。以調車人員、運轉車長、列尾作業員、助理值班員、車號員等室外作業崗位、現場巡視干部和“三新”人員為重點,加強對關鍵人、關鍵環節、關鍵時段、關鍵地點和作業人員橫越股道及順線路行走的檢查監控;加強站場職工作業經常走行、作業處所的整治,為職工提供良好的作業環境。強化崗位間,特別是天氣不良、瞭望條件不好情況下的互控聯控制度,提醒和督促作業人員嚴格執行和落實作業標準和控制措施,提高安全互控能力,保職工人身安全。

3.設備安全風險控制重點

加強對貨物列車列尾裝置、平面無線調車設備等自管設備的使用、維修和日常管理,特別要嚴把貨物列車列尾裝置的檢測、安裝、充電等關鍵環節,按時進行設備檢修,協調機務、通信等部門解決設備使用、無線通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保證列尾主機質量良好地上線運行。加大數字平面無線調車設備的推廣力度,認真執行調車聯控,充分發揮設備保安作用。加強車站行車作業監控設備、接發列車安全控制及記錄系統、減速頂、停車器、防溜器具、無線列調對講設備等設備的使用、維修和日常管理,保證必要的維修和更新資金投入,充分發揮設備保安作用。加大新技術新設備投入應用力度,加快行車作業監控設備和接發列車安全控制及記錄系統的建設速度,積極推廣“行車設備施工登記簿、行車設備檢查登記簿管理系統”。加強行車設備故障的調查處理,設備發生故障時,必須認真調查、分析和處置。

4.重點處所安全風險控制重點

(1)高坡地段行車安全風險控制。以太焦、侯月、西隴海、寧西線為重點,嚴格執行接發列車作業標準和車機聯控標準,嚴把把無列檢作業列車發車作業的關鍵程序和環節,太焦和寧西線等運用區段必須嚴格按規定安裝使用列尾,確保高坡地段接發列車安全;認真研究制定高坡地段停留車輛防溜措施,重點控制好站線、與正線、到發線銜接貨物線、專用線停留車輛防溜措施落實,嚴格落實防溜關鍵點排查、標識和防溜措施定時檢查、重點抽查制度,確保制度標準切實落實到位。

(2)樞紐和多方向車站風險控制。對鄭州、洛陽、商丘、新鄉、南陽等樞紐和多方向車站,以接發列車安全為重點,嚴把進路、信號、憑證等關鍵環節,確保多方向車站和設備臨時故障、惡劣天氣等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安全和運輸暢通。

(3)重點生產場所風險控制。落實重點場所安全防護措施,強化要害部位安全管理,特別是對信號樓(行車室)、調度室等行車調度重點要害場所,嚴格落實封閉管理、出入驗證等安全防護措施和消防安全制度,不間斷地進行安全檢查,確保重點生產場所的絕對安全。

5.特殊時段安全風險控制重點

春運和暑運期間主要以臨客列車接發為重點,嚴格落實計劃核對、運行揭示等卡控制度,嚴把運行方向、業務辦理、旅客乘降確認等關鍵環節;同時嚴格落實防暑降溫和冬季作業各項安全措施,強化干部職工勞動安全。調圖過渡期間主要以變更列車徑路、作業性質、機車交路列車、交替日期為重點,組織好新列車運行圖技術修改、揭示和培訓考試;對關鍵時期、重點時段和重點列車安排干部進行重點監護,確保平穩過渡。防洪防汛期間以汛期行車安全為重點,加強雨季行車辦法的學習培訓,嚴格落實列車放行條件確認、限制運行調度命令的發收轉、干部上崗監護等制度。情況不明,嚴禁放行列車。集中修期間,正確處理好施工與安全、運輸的關系,科學合理編制集中修施工計劃和方案,準確制定行車組織措施,開好施工協調會和總結會,嚴格把住施工安全關鍵環節,嚴格落實干部上崗包保監護等制度,確保施工安全全過程、全方位、全項目受控。非正常情況下,主要以不發生次生災害和擴大影響范圍為前提,先搶險、后行車,及時啟動相關應急處置預案,嚴格落實干部上崗監護制度,嚴格執行非正常情況下辦理接發列車各項卡控制度,干部必須到崗到位并確認清楚列車放行條件后,方準辦理行車,嚴禁盲目放行列車。遇暴風雨、雪、大霧等惡劣天氣,列車調度員要按規定及時發布限速命令。

6.事故、災害應急處置風險控制重點

(1)落實問題快速報告制度。加強運輸處和站段安全值班室(應急中心)建設,充分發揮TMIS、TDCS、行車作業監控設備等設備作用,加強對現場作業的遠程掌控。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安全問題的報告制度,嚴肅報告紀律,發生非正常情況和安全問題后,有關人員要及時按規定程序上報,車站值班員要立即上報列車調度員并報告站段值班室,列車調度員按規定及時通知有關部門和領導,確保信息暢通;站段值班室要及時報告運輸處值班室。

(2)強化風險應急處置。對各類應急預案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和完善,強化各種非正常情況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加強對干部職工的培訓演練,切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將安全風險降到最低。同時強化干部職工對各種安全預警信息系統的使用培訓,確保安全風險的及時發現和處置。風險應急處置要堅持先防護、后處理的原則,寧錯停、勿錯放,情況不明嚴禁盲目放行列車。列車調度員、車站值班員等有關人員接到報告后,要立即采取安全控制措施,未得到設備恢復正常的報告,嚴禁隨意恢復正常行車組織。

(3)加強救援隊建設。根據現場救援需要,及時配備齊全各救援隊救援備品,定期檢查監測,確保救援設備質量。進一步建立完善救援隊演練制度,加強對救援出動、設備使用、救援組織等的演練培訓,定期組織應急救援演練,確保出動迅速,救援處置得當。

六、安全風險控制體系建設

實行安全風險管理,是在現有安全管理基礎上對安全意識的強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工作思路的優化,必須堅持結合實際、有效融合的原則,堅持長期以來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安全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對現行的安全管理加以系統和規范,促進現有安全管理更加理性和科學。

1.建立健全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完善既有的安全預警制度,以控制和防范動態安全風險為重點,建立分類、分級的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健全各類安全風險預警條件的設定、響應機制、應急處置程序及措施,明確責任。對于符合安全預警條件的對象,立即實施預警并采取后續措施,及時消除和減低安全風險。完善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圍繞人員、設備、規章、素質、管理、環境等要素,突出高鐵、動車、客車和高風險環節、關鍵崗位等重點,適時收集和動態掌握本單位事故故障、嚴重違章違紀和日常檢查指導等信息,確保安全風險信息來源暢通。

2.建立健全安全風險研判機制。結合車務實際,重點從基礎管理、現場作業、設備質量、重點處所、特殊時段和應急處置等六個方面開展安全風險重點隱患排查,著力解決影響車務系統安全生產的關鍵性問題;站段、車間(車站)和每個崗位,要按照“向下追蹤問題發生表象,向上追蹤管理原因”的原則,對安全風險進行全面分析梳理,對安全隱患和傾向性問題進行認真排查識別,逐級、分層次建立安全風險控制表。站段、車間(車站)重點從可能導致事故的安全隱患及存在的傾向問題進行安全風險研判;崗位要重點從控制作業過程中的違章、誤操作、人身傷害等方面進行作業安全風險研判。

3.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措施制定制度。針對不同等級的安全風險,分層次制定防范措施、控制方案和整改計劃。風險控制措施要結合既有管理辦法,簡潔、適用、可操作性強、經濟高效,并避免產生新的安全風險。單位主要負責人要親自上手組織制定安全風險重點問題的解決措施。針對不同風險,按照以下順序制定風險控制措施,或采用兩種及以上控制措施結合的方式。

(1)消除風險。對研判出的安全風險,可以通過采用技術裝備或優化作業組織方式消除風險的,應優先采取配備有關技術裝備或作業組織優化的控制措施。

(2)控制風險。對受條件限制無法通過技術裝備或優化作業組織方式消除的風險,應采取管理手段,從規章制度和加強監控、互控等方面制定安全措施,將風險降低到可以控制的水平,預防和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3)風險應急處置。對既不能消除也不能有效控制的風險,要加強風險后果控制,制定和落實周密的過渡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的嚴重性和危害性。特別是對勞動安全風險,必須高度重視,要針對調車作業車列運行中上下車存在的勞動安全隱患,制定切實有效的安全風險控制措施,減少車務人身傷亡事故。

4.建立健全安全風險評估考核制度。按照“月度檢查,季度平推,半年評估,全年總結”的原則,運輸處對車務站段安全風險管理重點監督檢查,每季度組織站段間開展安全風險管理的一次互促互評,每半年進行一次安全風險評估;年底對站段全年安全工作進行綜合風險評估檢查。安全風險評估成績納入站段安全考核,并作為安全優質站段申報和推薦的重要依據。各站段要嚴格落實《車務站段、中間站、運轉車間行政正職安全管理量化考核規定》有關要求,結合實際建立健全檢查制度,強化對車間(中間站)、班組的安全風險管理的日常檢查。

七、安全風險控制體系運用管理

推行安全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涵蓋鐵路運營管理的理念、制度、程序、方針、策略以及文化等各個方面,把安全風險管理作為鐵路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常態管理,堅持常抓不懈。

1.加強安全風險防范意識教育。充分利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風險分析會、座談會、專題講座、標語、展板等教育手段和培訓方法,普及安全風險管理知識,廣泛開展安全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發展理念教育和應急處置教育,發動全體干部職工參與安全風險的辯識和控制,充分認識安全風險可能帶來的危害,把風險意識根植于思想深處,切實增強干部職工的安全風險防范意識和安全生產的自覺性,筑勞車務安全的思想防線。領導人員側重安全風險管理知識及有關制度培訓,提高自身安全風險管理責任意識和組織能力;管理人員側重安全風險評估標準、危險源辨識方法等的培訓,以提高安全風險研判水平和安全風險控制措施質量;作業人員側重現場危害源辨識方法的培訓和措施落實的培訓,了解與本崗位工作有關的主要危險源及其安全風險,在實際作業中有效運用安全風險管理手段。

2.加強安全風險過程控制。嚴格制定安全風險管理各項制度、辦法,切實抓好管控措施落實,使現場安全風險點、生產作業過程處于常態管理、始終受控的狀態。針對安全風險制定的風險控制措施,必須把抓落實作為風險控制的重中之重,將風險責任和風險控制措施落實到具體的崗位、人員。各級管理人員要加強對控制措施落實情況的檢查督促,及時掌握措施落實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對措施落實不到位的要嚴格追究責任,對后果嚴重的違章行為必須納入“紅線”管理,違反時給予待崗直至解除勞動合同的處罰,強化對嚴重違章行為的震懾作用,確保各類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實現安全風險的閉環管理。

3.加強安全風險持續改進。安全風險管理必須適應發展變化,不斷改進完善。要根據季節更替、設備更新和運輸組織變化等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分析研判安全風險,制定完善控制措施。

(1)加強對傾向性問題和突出問題的研判,動態修訂完善安全風險控制表。站段、車間(車站)和崗位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對安全風險控制表進行全面梳理,對風險源和控制措施進行補充修訂,對影響車務安全的重點安全風險源要及時補充完善。對已排查出的但短期內無法整改的安全風險,對已采取控制措施的風險點,經檢查還存在問題的,應改進完善控制措施,使風險管理得到持續改進。

(2)站段、車間(車站)季度安委會、月度安全生產分析會上,要將安全風險管理成效作為重要分析議題,認真分析安全風險排查、評價、控制和考核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制定整改和補強措施,不斷把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引向深入。

4.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以落實安全管理規范化和職工作業標準化為重點,大力深化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切實把安全風險管理責任、安全風險控制措施落實到各崗位,實現對現場作業和安全風險的有效控制。以標準化站段、標準化車間、標準化班組為載體,全面開展設備達標、崗位達標建設。在繼續標準化(先進)中間站、優秀運轉車間創建和評比的基礎上,重點開展標準化技術科、標準化調車組創建活動,通過站段考評、運輸處抽驗,評選和命名路局“標準化技術科”、“標準化調車組”,進一步提高站段技術科專業管理水平;全面規范調車管理,提高調車人員綜合素質,改善調車人員工作環境,實現調車作業安全有序可控。

5.加強安全風險投入保障。各單位要進一步強化全面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保障能力,重點保障行車安全設施、設備資金投入,逐級分解落實預算目標和控制責任,嚴格預算執行和過程控制,確保工作落實效果。

6.加強安全文化建設。采取多種形式,從管理制度、設備設施、宣傳教育、激勵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安全文化的引領、激勵、凝聚和規范作用,開展安全警示教育,培育“安全生產大如天”和“安全是飯碗工程”的安全價值觀,凝心聚力,增強干部職工加強安全風險控制的自覺性、主動性,形成人人講安全、文化促安全、合力保安全的氛圍。

7.嚴格安全風險管理責任追究。對安全風險控制或消除不力,甚至發生事故的,將建議路局和督促站段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和管理人員責任。對安全風險管理差、事故多發或安全管理滑坡的單位,按照《車務系統安全生產落實機制建設實施辦法》,由站段領導帶領有關人員到運輸處交班,幫助和督促站段認真排查和研判風險源點、重點查找深層次管理問題,剖析原因教訓,制定控制措施,形成閉環管理,提高相關單位的風險控制管理水平。

八、推進計劃

1.4月底前,各站段制定安全風險管理辦法和推進實施方案。

2.5月底前,南陽車務段和鄭州北站完成站段、車間(車站)、各崗位安全風險研判、措施制定和責任分解及各層級安全風險控制表的制定。其它站段6月底前完成。

3.6月上旬,運輸處組織召開現場觀摩交流會,全面推動全局車務安全風險管理工作。

4.6月中下旬,結合二季度車務系統安全評估,運輸處對管內各站段安全風險管理情況進行檢查指導,開展互促互學。

5.10月份,運輸處召開第二次現場觀摩交流會,進一步推動車務系統安全風險管理工作。

6.2013年,在2012年安全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規范安全風險管理,年底基本建成機制健全、科學高效、管理規范、覆蓋全面的車務安全風險控制體系。

附件1:車務系統安全風險管理保障體系

附件2:運輸處安全風險控制重點及控制措施

附件3:站段安全風險控制重點及控制措施

篇3:運輸系統車輛安全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礦山運輸安全、高效,規范在此范圍內所有車輛的運行,結合礦山現行相關管理制

度,針對本工程的實際特點,特制定本管理制度,本制度所指車輛均為大型運輸設備。

一、駕駛員要求:

1、車輛駕駛員必須經過技能培訓并取得相應資質認定,否則不得操作駕駛車輛。

2、所有車輛使用前,駕駛員都必須進行啟動前檢查,以確保車輛處于安全狀態,如車輛有故障,未修理好之前不能執行運輸任務。

3、駕駛員必須在平地進行剎車檢查。

4、駕駛員必須在各類警示、標示牌,并按照規定用對講機報告車輛運行位置。

5、行人必須主動避讓車輛,若無安全位置,行人應發出停車信號,司機必須在離行人3米以外停車讓行。

二、車輛管理要求:

1、車輛必須配備車載滅火系統和無線通訊裝置。

2、車輛若具備條件必須配備足夠亮度的旋轉警示燈,安裝警示燈的車輛在井下作業時必須打開旋轉警示燈。

3、車輛在井下行駛檔位不得超過三檔,上、下斜坡時必須掛二檔駕駛且中途不得換擋,通過彎道和岔口之前要減速慢行。

4、所有車輛在井下運行時都必須為四輪驅動狀態。

5、同向行駛的車輛間距必須大于30米。

6、采石場內行駛嚴禁超車。

7、按照車輛通行權原則行駛,通行權低的車輛必須讓行通行權高的車輛,嚴禁違章強行。車輛通行權自高至低依次為:救護車、運輸卡車、服務車、裝載機、其他輕型車輛。

三、故障及異常情況處理

1、不允許在主斜坡道、輔助斜坡道上停車或從事修理工作。

2、如果設備無法移出禁停路段,必須在工作點的上方和下方至少20米以外的地方,設置明顯的警示帶或路障,并用對講機向值班工長班長報告停車點的位置,值班工長應立即發出禁行指令,以防止其他車輛進入造成擁堵。

3、車輛發生故障,駕駛員應立即報告值班工長和移動維修,盡可能將車停靠在巷道一側以防其滑走,確保閃光燈一直亮著,在方向盤上掛上(黃色)的“停止使用”標簽。在未得到明確指令前不不可移動車輛。

4、若車輛起火,立即停車并關閉發動機,用車上的自動和手動滅火器進行滅火,并通知當班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