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管理安全技術措施應急預案
1、機電管理安全技術措施
(1)供電線路事故及防治措施
1)地面固定供電線路和通信線路應設置在穩定的地方;
2)輸配線至地面、建筑物或構筑物的距離應符合有關規程規定。
3)井下低壓饋電線上有可靠的漏電、短路檢測閉鎖裝置,可采用瞬間1次自動復電系統。
4)嚴禁井下配電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嚴禁由地面中性點直接接地的變壓器或發電機直接向井下供電。
5)井下電力網的短路電流不得超過其控制用的斷路器在井下使用的開斷能力,并應校驗電纜的熱穩定性。
6)井下電動機的控制設備,應具有短路、過負荷、接地和欠壓釋放保護。井下配電點引出的饋電線上應裝設短路、過負荷和漏電保護裝置。低壓電動機的控制設備,應具備短路、過負荷、單相斷線、漏電閉鎖保護裝置及遠程控制裝置。
7)井下低壓饋電線上,必須裝有檢漏保護裝置或有選擇性的漏電保護裝置,保證自動切斷漏電的饋電線路。
8)井下配電網路均應裝設過流、短路保護裝置;必須用該配電網路的最大三相短路電流校驗開關設備的分斷能力和動、熱穩定性以及電纜的熱穩定性。必須正確選擇熔路電流校驗開關設備的分斷能力和動、熱穩定性以及電纜的熱穩定性。必須正確選擇熔斷器的熔體。
必須用最小兩相短路電流校驗保護裝置的可靠動作系數。保護裝置必須保證配電網路中最大容量的電氣設備或同時工作成組的電氣設備能夠起動。
9)井下必須裝設防雷電裝置。
10)電纜的選擇及電纜的敷設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2006版)規定。
11)電纜的敷設:
(1)在水平巷道或傾角在35°以下的井巷中,電纜用吊鉤懸掛;
(2)懸掛的電纜有適當的弛度;懸掛高度高于礦車;
(3)懸掛點間距為3米;電纜要在壓風管、供水管等管子的上方,并保持0.3米以上的距離。
12)電纜連接
(1)電纜與電纜連接,必須用與電氣設備性能相符的接線盒;
(2)電纜線芯使用齒形壓線板(卡爪)或線鼻子與電氣設備進行連接;
(3)不同型電纜之間嚴禁直接連接,采用符合要求的接線盒、連接器或母線盒進行連接;
(4)同型電纜之間直接連接時,橡套電纜的修補連接(包括絕緣、護套已損壞的橡套電纜的修補)采用阻燃材料進行硫化熱補或與熱補有同等效通的冷補,并經浸水耐壓試驗,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
(2)地面變電所事故及防治措施
1)可能發生的事故分析
地面變電所可能發生變電所火災、變電所設備事故、小物件及動物引起短路事故。
2)地面變電所事故防治措施
地面變電所位置選擇在工業場所附近,并符合下列要求:
(1)設置在無塌陷區、穩定的場所;
(2)設在爆炸材料庫爆炸危險區以外;
(3)與高噪聲源的距離,應滿足主控制室背景噪聲不大于60db(A)的要求。
(4)變電所周圍必須設有圍墻,其高度不低于1.8m,并在周圍懸掛安全警示牌。
(5)變電所防雷、過電壓保護及各種避雷設施齊備。
(6)變電所用不燃性材料建筑,應有專門的防滅火裝置。
(7)開關、繼電保護裝置及電容器等必須制定防火措施,電纜鉤、管道溝、窗房應設置鐵絲網,以防小動物入內造成線路短路。
(8)變電所內懸掛一次、二次架空線和電纜的配電系統圖以及有關操作、維護等規和程、規則。
(9)變電所內變電裝置與墻、頂必須按有關規定留足距離。
(10)礦井地面供電線路每年必須進行巡查。10kv及其以下的礦井架空電源線路不得共桿架設,礦井電源線路上嚴禁裝設負荷定量器。
(11)礦井應有兩回電源線路。當任一回路發生故障停止供電時,另一回路應能擔負礦井全部負荷,變電所為雙電源,避免了兩回線路受到外部的影響同時發生故障的概率。在變電所的進線處,如因地理環境等條件的控制使線路之間距離不易分開,也要盡量拉開兩線路間距離。并適當的增大桿塔安全系數,避免因煤層的開采或氣候變化等各種原因出現事故。
(3)防止電氣設備引起的瓦斯、煤塵爆炸和觸電事故的措施
1)防止礦井突然停電的措施
使用雙回路電源,一路斷電即合上另一路開關,以保證井下供電的連續性。
2)防止電火花事故的措施
1)井下電氣設備嚴禁失爆,電氣設備入井前嚴格檢查其“產品合格證”、“防爆合格證”、“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
2)井下電纜必須是經檢驗合格并取得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的阻燃電纜,電纜的安設合格,并防止有硬件物品碰穿,以及注意電纜的受潮、老化等。嚴禁使用鋁芯電纜。
要消滅“雞爪子”、“羊尾巴”、明接頭,電纜要懸掛整齊。井下防爆電氣設備要及時檢查維修,保持完好。嚴禁使用明刀閘開關。普通型攜帶式電氣測量儀表,只準在瓦斯濃度1%以下的地點使用。
3)井下嚴禁帶電檢修和帶電搬移電氣設備。檢修或搬遷電氣設備(包括電纜和電線)前,必須切斷電源,并用防爆驗電筆檢驗,無電后,檢查瓦斯,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在1%以下時,方可開始工作。所有開關把手在切斷電源時都應閉鎖,并掛上“有人工作,不準送電”牌子,只有執行此項工作的人員,才有權摘牌和送電。
4)建立礦燈管理制度,每盞礦燈都應編號,經常使用礦燈的人員必須專人專燈。礦燈必須保持完好,漏液、亮度不夠、電纜損壞、燈鎖不良、燈頭松動、密封不嚴、玻璃破裂等情況的礦燈嚴禁發出。嚴禁敲打、撞擊和自行拆卸礦燈。
5)井下照明和信號裝置,應采用具有短路、過載和漏電保護的照明信號綜合保護裝置配電,且用防爆型的照明信號設備。
6)井下電話選用本質安全型電話,并使用礦用電話電纜。
7)嚴禁井下配電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嚴禁由地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變壓器或發電機直接向井下供電,井下電氣設備正常不帶電的金屬外殼都應可靠接地。
總之,電纜、礦燈、信號照明、電話系統、防爆電氣設備在防靜電、防帶電作業等方面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電火花引燃瓦斯與煤塵而引起爆炸。
8)礦井高壓電網,必須采取措施限制單相接地電容電流不超過20A。
9)地面變電所的高壓饋電線上,必須裝設有選擇性的單相接地保護裝置;供移動變電站的高壓饋電線上,必須裝設有選擇性的動作于跳閘的單相接地保護裝置。
10)井下低壓饋電線上,必須裝設檢漏保護裝置或有選擇性的漏電保護裝置,保證自動切斷漏電的饋電線路。
11)每天必須對低壓檢漏裝置的運行情況進行1次跳閘試驗。
12)煤電鉆必須使用設有檢漏、漏電閉鎖、短路、過負荷、斷相、遠距離起動和停止煤電鉆功能的綜合保護裝置。每班使用前,必須對煤電鉆綜合保護裝置進行1次跳閘試驗。
13)直接向井下供電的高壓饋電線上,嚴禁裝設自動重合閘。手動合閘時,必須事先同井下聯系。井下低壓饋電線上有可靠的漏電、短路檢測閉鎖裝置時,可采用瞬間1次自動復電系統。
3)防止井下電氣著火的措施
1)變電所和供電線路設有可靠的避雷裝置,為防止地面雷電波及井下引起瓦斯、煤塵以及火災等災害。必須做到:
(1)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軌道、管路,必須在井口處將金屬體進行不少于兩處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2)通信線路必須在入井處裝設熔斷器和避雷裝置。
(3)每年雨季前必須對避雷裝置進行檢查試驗。
2)礦用電纜的選擇
(1)井下電纜按安全載流量選擇,并經電壓損失和短路保護校驗,采用礦用橡套軟電纜。
(2)井下各配電站配電的低壓電纜均采用礦用橡套銅芯電纜。
(3)照明電源均引自地面配電所,采用阻燃的礦用鎧裝電纜(MY);電鉆采用礦用電鉆電纜(MZ)。
3)所有電氣設備,均設有短路、過負荷、單相斷線保護和漏電閉鎖保護。井下所有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都進行接地。
4)井下監測分站、地面礦燈房及井下配電點等電氣設備集中處,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并配有滅火器材,噴粉滅火器3個和砂箱2個,砂箱用1.5~3.0毫米鐵板制作,容積不少于0.2m3。
5)井下所有電氣設備按煤與瓦斯突出礦井要求配備,采用防爆型和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
4)防止觸電事故的措施
1)機器外露的轉動和傳動部分都必須加裝護罩或遮欄,防止碰觸發生危險。
2)凡不用或暫時停用的電氣設備必須切斷電源,并把送電開關打上閉鎖或加鎖。
3)井下36V以上的電氣設備設接地保護裝置,并構成接地網;127V煤電鉆應設有檢漏、短路、過負荷、遠距離啟動和停止煤電鉆的綜合保護裝置。660V供電系統必須有過電流、接地和漏電保護。煤電鉆綜合保護裝置在每班使用前必須進行一次跳閘試驗。低壓檢漏裝置每天進行一次跳閘試驗。發現檢漏裝置有故障或網絡絕緣降低,應立即停電處理。檢漏裝置應靈敏可靠,嚴禁甩掉不用。接地網上任一保護接地之間的保護接地用的電纜芯線的電阻值都不得不得超過1歐姆。
4)必須配備經培訓考試合格的防爆設備檢查員,并建立嚴格的防爆設備入井制度。防爆性能受到破壞的電氣設備,應立即處理或更換,不得繼續使用。
5)井下電氣設備的各種保護
1)所有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裝置(包括電纜的鎧裝、鉛皮、接地芯線)和局部接地裝置,與主接地極連接成1個總接地網;主接地極在采區下部水溝中埋設1塊,用耐腐蝕的鋼板制成,其面積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
2)局部接地極設置于巷道水溝內或其他就近的潮濕處。設置在水溝中的局部接地極應用面積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鋼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積的鋼實行改革制成,并平放于水溝深處。設置在其他地點的局部接地,可用直徑不小于35mm,長度不小于1.5m的鋼管制成,管上應至少鉆20個直徑不小于5mm的透孔,垂直全部埋入底板。
3)連接主接地極的接地母線,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銅線,電氣設備的外殼與接地母線或局部接地極的連接,電纜連接裝置兩頭的鎧裝、鉛皮的連接,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銅線。
2、發生機電事故的應急救援預案
(1)當發生地面變電所全礦或大部分斷電時,變電所值班員要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匯報事故的性質、發生的時間、地點、影響范圍;礦調度室接到事故匯報后,要立即匯報應急救援指揮部;生產礦長按事故處理組織程序,進行事故的處理;同時,由法人向公司匯報事故的情況。
(2)發生事故后,礦調度室通知機電主管、機電隊,安全科人員、維修人員和司機到現場查看事故的情況,拿出處理的措施,然后,進行詳細分工,做事故處理的各項準備工作,按照處理措施進行處理。
(3)電氣著火事故后,首先,切斷供電電源,再用干粉滅火器或防火砂將火撲滅。凡油類著火,不準用水滅火,不準使用泡沫滅火器。
(4)發生人身觸電事故后,首先,切斷供電電源,使人體脫離電源,再利用人工的方法進行救護。
(5)發生全礦性停電事故時,應制定措施進行處理。
篇2:房地產公司安全管理應急預案制度
房地產開發公司安全管理應急預案(制度)
為保證本公司安全管理工作順利而有效地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消防法》、《山西省城市房地產安全生產條例》和市、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相關部署,并結合我公司房產經營管理和其他經濟工作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望公司部門及各單位務必遵照執行。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在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加強特殊時段的安全防護檢查和舉措,全面提升公司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減少損害,保障公司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本預案適用的范圍
(一)房屋結構性安全防護。
(二)供暖設備的生產安全。
(三)住宅樓及辦公經營性用房的用電和防火安全。
(四)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管理。
(五)上述各項工作所涉及的安全突發事件和其他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三、組織領導
(一)公司成立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共組領導小組。公司行政辦公室、工程部、人事部、銷售部。經營部為此項工作的預案日常責任部門。
(二)公司下屬各單位、各部門應參照此預案,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預案機制。并報送公司辦公室。
四、預案執行條件
由公司領導小組根據各部門業務分工,分別督促落實:
(一)公司物業部門應常對本區的住宅房屋進行巡查,并結合巡查情況制定和完成維修計劃,結合用戶的實際用電負荷,制定和落實電線化的更換計劃,結合本區的實際情況,準備一定數量的臨時性住房,作為俺去突發事件受災用戶的臨時過渡房。
(二)商業用房的用電及防火安全管理,必須作為各項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公司領導小組不定期進行檢查。
(三)危改開發項目實施單位,在項目開工前,應將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報送工程部備案,工程部將結合此方案不定期地檢查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
(四)公司各單位要積極貫徹公司關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部署和指導思想精神,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適時地開展安全知識培訓,提升安全意識和相關技能。
五、應急預案措施
應急預案措施,原則上由公司領導小組通知執行,但各單位也可根據災害預防需要自行啟動。
(一)在春節和長假之前,應當巡查,及時加強維護措施,成立節日期間搶險應急分隊,準備充足的維修材料,以保證節日期間的應急需要。
(二)在大風、大雨、大雪等惡劣天氣時的檢查,防止結構性隱患形成實際災害,并將惡劣天氣中暴露出的重點列入維修計劃。
(三)春、秋、各干燥季節和夏季高溫季節,公司各部門各單位要重點防范火災隱患,檢修用電設施和消防器具,防止火災的發生。
(四)公司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五)其他應急預備措施,由公司領導小組根據實際情況部署。
六、安全突發事件處理程序
(一)突發事件涉及單位應立即問公司領導小組報告,說明突發事件的時間、地點、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處理等基本情況。
(二)在不影響救護的前提下,妥善保護事故現場,不得故意破壞和毀滅有關證據。
(三)盡最大努力實施搶險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公司各部門應配合、支持事故搶險,提供便利條件。
(四)調查處理:事故現場搶險救援完成之后,由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督促事故涉及單位盡快開展現場勘察工作。做好當事人的問詢記錄,掌握客觀實際情況,形成事故調查報告,積極協助公安,消防部門完成此項工作,對不作為,亂作為或在處理時間時玩忽職守,不聽從指揮,造成重大損失的人員,由公司依據相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七、本預案從年月日起開始執行。
山西**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年月日
篇3:某校舍安全應急預案
校舍安全應急預案
為有效防范重校舍安全事故的發生,及時消除校舍事故隱患和事故發生后,立足
于盡量減少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并且在第一時間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投入搶險
救助工作,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校教育實際,特制定
本預案。
(一)領導小組職責
1、根據實際,制定應急處理工作預案,檢查,督導方案的實施。
2、領導,指揮應急處理工作,并為現場應急處理工作提供保障服務。
3、協調有關職能部門之間的合作配合,討論決定應急處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向
上級匯報工作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二)處置措施
1、發生校舍安全事故,各有關人員接到通知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2、搶救過程中,組成人員要相互配合,團結一致,樹立全局觀念,提高搶險救援
的效率,組長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保證搶救任務完成。
3、加強組織紀律,各組成人員要嚴格聽從現場指揮部,積極履行職責,發揚不怕
苦,不怕累的精神。
4、搶救過程中和搶救結束后,各組成人員不得擅離職守,更不得擅自離開。
5、搶救過程中要切實做好各項安全措施,保證搶救人員的人身安全,防止各類安
全事故的發生。
(三)其它事項
凡接到重特大事件緊急報告后,行動遲緩,措施不力,致使事故蔓延,擴大的要
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