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焦化廠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一、基本情況
焦化廠是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集冶金、化工為一體的綜合型生產企業,位于大渡口區落中子,始建于一九五八年,擁有58型焦爐一座,80型焦爐三座,以及煤氣回收、焦油精制系統各一套。焦炭年產量達110萬噸左右,附屬產品有硫銨、粗苯、工業萘、洗油、蒽油、粗酚以及瀝青系列產品等10多種,合計年產量達5萬噸之多。焦炭主要供給重鋼煉鐵廠高爐冶煉之用,化工產品除硫銨直接作農肥用之外,其它產品可供農業、醫藥、化工、交通、建材等行業作深加工原料之用?,F全廠有職工1078人,管理人員96人,技術人員40人,固定資產5.79億元,占地面積0.209平方公里。
危險化學產品生產的回收車間和焦油車間沿東向西走向,屬于易燃易爆、有毒的禁火區。周邊屬于廠區范圍,與學校、醫院、居民稠密區及飲用水源地等環境敏感點均有距離。
二、危險化學品基本情況
序號
種類
年產量
(噸)
儲存
地點
基本特性
1
煤氣
454220
利用
焦爐煤氣是裝爐煤在焦爐炭化室中干餾時產生的黃褐色汽氣混合物,其組成很復雜,包括主體部份、焦油霧、水氣和各種雜質。
2
粗焦油
42300
廠區
組成焦油的主要元素為:碳91.2%、氫5.4%、氧1.3%、氮1.8%、硫0.3%,此外,還有極少量的其它元素和烯有金屬。
3
瀝青
19460
廠區
煤焦油瀝青的組成大多數為三環以上的芳香族烴類,還有含氧、氮和硫等元素的雜環化合物和少量高分子炭素物質。
4
蒽油
5036
廠區
蒽油餾分是煤焦油蒸餾時切取的餾程為330—360℃的餾出物。其產率為無水煤焦油的4%—9%。主要組分有苯基萘、熒蒽、芘、苯基芴等。蒽油餾分主要用于配制炭黑原料油或筑路瀝青等,也可作為提取熒蒽和芘等化工產品的原料。
5
工業萘
3883
廠區
萘是由兩個苯環構成的最簡單的稠環芳香烴,是煤焦油加工的主要產品之一。萘在工業上以粗萘(工業萘和壓榨萘)和粗萘等產品形式出現。萘的分子式為C10H8,相對分子質量為128.17,熔點為80.28℃,固態密度為1.145g/cm3,液態密度(85℃)為0.9752g/cm3,比熱容(100℃)為1809J/(kg·K),折射率(85℃)為1.5898。萘為無色單斜晶體,易揮發、升華,有特殊氣味,易燃。
6
洗油
2205
廠區
餾份為230~300℃,外觀為黑色液體,比重1.05~1.10。洗油含有蒽、萘、高沸點粉類、重持吡啶堿類、苊、芴、氧芴等有毒物質。
7
脫酚酚油
296
廠區
酚油餾分是煤焦油蒸餾時切取的餾程為170—210℃的餾出物,其主要組分還有吡啶堿、古馬隆和茚等。
8
粗酚
237
廠區
粗酚是從煤焦油餾分中提取酚時,先制得的酚類產品的混合物。酚及同系物含量(按無水計算)不小于83%,中性油含量不大于0.83%,PH值為5—6,灼燒殘渣含量(按無水計)不大于0.4%,水份不大于10%。
9
粗苯
12540
廠區
粗苯是黃色透明液體,不溶于水,20℃時密度不大于0.9g/ml,其主要成分是苯、甲苯、二甲苯和三甲苯等。
10
硫銨
11705
廠區
硫酸銨簡稱硫銨,為無色斜方晶體,密度為1.769g/cm3(20℃),熔點為146.9℃,易溶于水,溶解度為706g/L(0℃),溶液呈酸性;封閉加熱時溶點為513℃,敞開加熱至100℃時開始分解成酸式硫酸銨。
三、管理制度
(一)危險產品裝車現場的消防措施
1.現場配置滅火器、分兩個點擺放(制作滅火器放置架),干粉滅火器個,配置蒸汽皮管2只,指定車間派專人管理。
2.設置放火警示牌(此區域禁止吸煙,違者罰款20—50元),警示牌用塑料板作,安放于裝車現場。
3.現場附近安裝一臺室外消防水栓,確保緊急情況下備用。
4.設置閑雜人吸煙處,離現場50公尺。
5.制定裝車現場放火管理制度(用塑料板制作,上墻。尺寸、字體略)。
(二)危險產品裝車現場防火管理制度
1.現場禁止吸煙,周圍100公尺內不得搭建施工隊、臨時工棚及生火取暖。
2.隨時保持現場干凈,地面不得留有油跡,禁止閑雜人等逗留現場。
3.經常進行防火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做到及時處理。
4.定期檢查蒸汽皮管及閘閥配備情況,發現皮帶老化泄露、閘閥廢失打不開,做到及時更換。
5.管理好現場消防設施,不得損壞、丟失或挪借他人使用。
6.現場檢修動火,按《焦化廠危險區域》動火安全管理規定執行。
(三)裝卸危險化學品管網的安全技術措施
為更好地保證管網正常運行,特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操作前認真檢查管網及泵、粗苯貯槽、閘閥是否有其它問題,如發現安全隱患及時處理,不準設備帶病和違章操作。
2.啟動泵前必須檢查泵是否良好,管網、閥門是否暢通,必須用蒸汽吹掃進出口管網是否暢通,無誤后再啟動泵。
3.粗苯、洗油、焦油都屬易燃物,裝卸操作時必須高度重視,勤檢查勤巡視,避免在裝車時發生火災和爆炸事故。
4.用泵抽苯裝罐、裝運苯的進罐車必須有良好的接地裝置。檢查油罐放散(減壓)裝置是否可靠。
5.裝苯油人員禁止穿化纖衣服及硬底鞋操作,必須穿戴好勞保用品,不得帶引火種入內。
6.裝苯現場應有河沙、蒸汽、濕麻袋、滅火機等消防設施,應有醒目的防火警示牌及防火須知,應有專人負責阻擋其他車輛通行。
7.抽完粗苯管網必須用蒸汽吹掃管網,確保安全。
(四)危險區域動火安全規定
1.凡在危險區域動火,動火單位必須在前一天提出申請,經設備所屬車間落實安全措施,車間簽字,安全環??坪藢嵳J可,廠領導批準,方能動火。
2.施工用氧氣瓶,乙炔氣瓶應分開按規定地點擺放,兩者安全距離五米以上。
3.準備滅火工具、水、蒸汽、滅火機等,滅火工具不齊全時禁止動火。
4.嚴禁吸煙。
5.現場移動或行燈采用36V以下電壓,進入金屬容器或潮濕地方作業,只準用12V以下(含12V)電壓的行燈照明。
6.持此證動火只限于證內范圍,不允許超出范圍動火。
7.指定動火地點如有變動時,需另辦手續,從新檢查落實安全措施。
注意事項:
1.工作時必須通知安全環???檢查是否符合此證內所載之情況,時間地點及具體安全措施,條件,否則不工作。
2.此證呈批程序設備所屬車間主任,廠長批準,公安科、安全環保科批準方為有效。
3.此證只限所載日期有效,特殊情況可申請延長工作時間。
(五)危險化學品倉儲安全管理制度
化產回收屬于易燃、易爆、有毒氣體單位。為確保安全生產,根據生產特點,必須加強安全教育,嚴格執行易燃、易爆安全規定。
1.夏天氣溫高時,粗苯貯槽和計量槽用水降溫。
2.生產區域必須嚴禁煙火,并有明顯的“嚴禁煙火”標牌,嚴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吸煙在指定場所。
3.嚴禁遵守安全規程及操作規程,按規定的技術指標操作。
4.洗油貯槽和粗苯貯槽及7個分離器都在圍墻內,并視線良好和安全通道暢通,必須隨時監視預防泄、漏槽事故發生。
5.加強消防知識教育,有效備置消防器材,使每個操作人員熟知本區域消防器具的使用和維護,消防器具按規定放置,區域責任人定期檢查是否合格,消防員不定時抽查督促有效性。
6.堅持動火制度,需動火時必須采取安全有效措施。經安環科鑒定同意,簽字,現場核實無誤后,并有關人員到場,方可動火。
7.外來人員必須經安環科、廠辦同意后方可進入生產區域參觀,否則謝絕。
8.非崗位人員嚴禁進入粗苯區域。
(六)煤氣管理辦法
為進一步落實GB6222-86《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防止煤氣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管理辦法。
1.煤氣管道系統抽、堵盲板規定
(1)煤氣管道盲板抽、堵由安環科負責管理,并負責安全措施的落實及聯系處理工作。
(2)生產、工藝上需抽堵盲板時由技質科提出方案,要與安環科確認進行。
(3)抽堵盲板需外委搭架,由機動科負責解決;且負責外委工程需抽堵盲板的協調配合工作。
(4)抽堵盲板所屬單位負責做好方案及安全措施的落實工作。
(5)抽堵盲板單位必須提前三天提出申請計劃(直徑在Dg300毫米以上),經主管廠長審批后交由安環科辦理。
(6)直徑大于Dg300毫米的盲板、盲板圈由點檢站負責提供圖紙資料,交由設備所屬單位制作。
(7)生產車間負責由堵直徑小于且等于Dg300毫米以下的盲板,做好抽堵盲板前的準備工作(制作盲板、盲板圈、搭架及方案),必須報經安環科確認同意后,才準允進行。
(8)抽堵盲板所使用的盲板、盲板圈(盲板圈必須用白色高壓石棉繩沿墊圈順鋪,用膠帶固定,抹上油脂)、螺栓、油脂由申請單位提供到現場,要負責確保其煤氣管法蘭盤螺栓拆卸容易;直徑大于且等于1000毫米要準備好起重工具。
(9)抽、堵盲板的安全措施、消防器材、蒸汽、石棉布、排風扇等裝備由申請單位負責解決,且派專人負責現場安全監護、配合工作。
(10)施工現場若需安裝照明,申請單位根據現場需要給予解決。
(11)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緊急特殊情況急需抽堵盲板時,機動科、技質科、點檢站、安環科與設備所屬單位必須立即到現場落實解決辦法,形成方案,由安環科按相應程序處置。
(12)抽堵盲板現場作業由安環科統一指揮,各相關單位應積極配合。
(13)相關單位在抽堵盲板時,必須按相應職責分工進行配合,相關人員必須到現場進行確認,做到萬無一失,在工作中若有失職者,影響抽堵盲板工作的單位與個人,按廠經責制從嚴處罰;造成事故者予以責任追究。
2.煤氣作業安全規定
(1)在煤氣區域或進入煤氣設施內作業,必須嚴格遵守《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定》的有關規定。
(2)進入煤氣危險區域檢查或檢修設備必須經安全部門同意,作業前必須與生產車間或崗位操作人員取得聯系,對系統情況進行確認,作業人員不得少于2人,并攜帶CO監測儀。
(3)用于煤氣吹掃和保壓的蒸汽、氮氣,使用完畢后,必須與煤氣設施可靠斷開。
(4)各種煤氣設施應指定專人負責操作,非本崗位人員禁止啟動煤氣設施及其閥門。
(5)煤氣作業時的平臺、走梯、照明等,由機動科和煤氣設施所屬單位負責搭設,安環科負責檢查確認,必須符合其作業條件。
(6)煤氣作業應設置40米警戒區域,原則上不得在雷雨、大風(6級以上)、夜間進行。
(7)大型煤氣作業時,安環科應負責通知消防隊和職工醫院派消防車和救護車到現場待命,作好應急準備。
3.煤氣設施安全規定
(1)煤氣設施及管道的附屬裝置等易發生煤氣泄漏的區域或部位,必須設置明確的安全警示標志,禁止逗留;禁止進入未經檢查確認的煤氣設施、煤氣地下室、地溝。
(2)煤氣危險區域和重點煤氣崗位的電氣設備、電氣線路、照明燈具必須符合防爆要求《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電力裝置設備規范》GB58-83、《爆炸危險場所電氣安全規程》。
(3)供煤氣設施使用的蒸汽和水必須與生活用蒸汽和水斷開,嚴禁使用同一汽源、水源。
(4)重點煤氣崗位必須安裝CO監測報警儀,配備消防器材,設置安全通道,并保持暢通。
(5)煤氣設施附近不得建造房屋、搭設臨時工棚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安裝非煤氣設施配套使用的壓力容器等。
(6)煤氣設施的水封、脫水器必須安裝給水管和排水管并保持溢流水。
(7)煤氣設施及管道必須設置防靜電和防雷擊的接地裝置,并遵守《建筑防雷擊設計規范》(GBJ57-83)的規定。
(8)各單位使用的煤氣檢測報警儀、呼吸器和防護裝備由電子公司和煤氣防護站負責檢測、標定并維修。
(9)煤氣管道及支架上禁止搭接電焊地線、敷設動力電纜、電線;禁止拴掛索具起重吊物和在1.5米挖溝設井。
四、危險化學產品管理機構設置
應急救援隊伍名單
序號
單位
姓名
年齡
工種
受過何種安全教育
聯系方式
1
焦化廠
馬平
41
副廠長
市危險化學品安全資格學習
2
生產科
湯明全
43
科長
廠?;钒踩珣迸嘤?/p>
3
安環科
王曉龍
42
科長
廠?;钒踩珣迸嘤?/p>
4
安環科
李康寧
46
安全員
市危險化學品安全資格學習
篇2:電池企業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EE電池有限公司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為加強和規范對公司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工作的管理,提高公司處置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環境污染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失,保障員工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加強對環境事件危險源的監測、監控并實施監督管理,建立環境事件風險防范體系,積極預防、及時控制、消除隱患,提高環境事件防范和處理能力,盡可能地避免或減少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消除或減輕環境事件造成的中長期影響,最大程度地保障員工健康,保護公司財產安全。
2、堅持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在總經理的統一領導下,加強各部門之間協同與合作,提高快速反應能力。針對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危害,實行分類管理,使采取的措施與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圍和社會影響相適應。
3、積極做好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思想準備、物資準備、技術準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演練,充分利用現有專業環境應急救援力量。
二、應急組織機構
公司成立應急指揮中心,總經辦為環境污染應急救援歸口部門,總經理/生產部副總負責公司應急求援工作總指揮.負責領導、組織和協調公司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各部門主管為應急救援小組成員。
三、職責分工
1、總指揮職責:負責事故現場應急的指揮工作,進行應急任務分配和人員調度,有效利用各種應急資源,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事故現場的應急行動。發生重大事故時,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指令;組織指揮應急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公司領導匯報和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等。
2、應急小組職責:
2.1工作場所內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后,應立即組織人員搶救,疏散工作場所內員工.同時在半小時內報告公司應急小組,如發生人員傷亡時,在第一時間直接打電話報120急救中心。
2.2現場應急救援小組在半小時內組織人員展開搶救傷員和排除險情,防止事故的擴大和蔓延,力求將損失減少至最低程度。同時注意安排做好保護事故現場。
2.3負責指揮事故現場的一切所需的應急救援排險物資和人員參與搶救救援,確保救援工作在統一指揮下有序地進行。
2.4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后,應在1小時內向蔡家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向相關環境主管部門報告,并報協助公司和上級部門開展事故調查,接受公司及政府有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處理。切實防止類似的事故重復發生。
2.6負責安排專人做好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使各級人員都樹立環保意識,在切實做好預防措施和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上報有關上級部門,爭取盡快批準恢復正常生產。
四、應急遵循的原則
1、普及環保意識,建立群眾性義務環保組織,加強學習和訓練,增強自防自救能力;對應急預案小組人員進行崗位教育和環保知識的培訓。
2、對生產現場的設施設備的定期檢查;消防設施要定時檢查,做好標識、防止失效,檢查要有檢查記錄。
3、緊急事故發生后,發現人應立即報警。
4、在報警后,應立即組織自救隊伍,按事先制定的應急方案立即自救;若事態情況嚴重,難以控制和處理,應立即在自救的同時向環境監測部門報告,并密切配合救援隊伍.
5、在遇到威脅人身安全情況時,應首先確保人身安全,迅速組織脫離危險區域或場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6、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
7、調集環境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保障工作。
8、緊急事故處理結束后,部門負責人應填寫記錄,并召集相關人員研究防止事故再次發生。
五、突發環境事件報告時限和程序
突發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后公司應在1小時內向蔡家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向相關環境主管部門報告,并在0.5小時內由總經理立即組織進行現場調查,緊急情況下,可以越級上報。
1、指揮協調主要內容
環境應急小組主要內容包括:
1.1提出現場應急行動原則要求;
1.2派出有關人員參與現場應急救援部門的應急指揮工作;
1.3協調各級、各專業應急力量實施應急支援行動;
1.4協調受威脅的周邊地區危險源的監控工作;
1.5根據現場監測結果,確定被轉移、疏散工人返司時間;
1.6及時向政府報告應急行動的進展情況。
2、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現場處置人員應根據不同類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人員出入事發現場程序。
六、預案管理與更新
隨著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或者應急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和出現新的情況,應及時修訂完善本預案。
1、獎勵與處罰
1.1獎勵
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事跡依據《獎懲管理制度》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1.1.1出色完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任務,成績顯著的;
1.1.2對防止或挽救突發環境事件中,使公司財產免受或者減少損失的;
1.1.3對事件應急準備與響應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
1.1.4有其他特殊貢獻的。
1.2處罰
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有關法律和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視情節和危害后果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2.1不認真履行環保法律、法規,而引發環境事件的;
1.2.2不按照規定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拒絕承擔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準備義務的;
1.2.3不按規定報告、通報突發環境事件真實情況的;
1.2.4拒不執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者在事件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的;
1.2.5盜竊、貪污、挪用環境事件應急工作資金、裝備和物資的;
1.2.6阻礙環境事件應急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或者進行破壞活動的;
1.2.7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
1.2.8有其他對環境
事件應急工作造成危害行為的。
七、預案管理
隨著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門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或者應急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和出現新的情況,應及時修訂完善本預案。
本預案經公司環境污染應急小組審議通過,報總經理審批,由總經辦發布。
篇3:環境污染事件與事故應急預案范文
環境污染事件與事故應急預案
為了加強公司安全管理,規范生產現場管理和作業行為,有效防止和減少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及時對事故進行施救,制定本預案。
一、應急準備
1.組織機構及職責
1.1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
組長:副總經理
副組長:安全正副主管、生產經理
組員:各車間主任和班長
值班電話:
1.2領導組下設搶險組(組長:車間主管1)、通訊聯絡組(組長:人資部經理)、疏散引導組(組長:車間主任)、安全警戒組(組長:保安隊長)和后勤保障組(組長:采購經理、物流經理、機電科長),組員為各組組長所屬部門人員。
事故應急救援領導組負責對生產現場發生的環境污染事故進行應急處理。
2.培訓和演練
2.1由生產部負責主持、組織車間每年進行一次按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
2.2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
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
2.3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存。
2.4安全正副主管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
2.5安委會負責對應急預案和救援體系的建立進行檢查。
二、應急響應
1.應急負責人接到報告后,立即指揮對污染源及其行為,進行控制,以防事態進一步蔓延或擴散,安全正副主管封鎖事件現場。同時通報場應急小組。
2.應急小組組長到達事件現場后,立即責令班組人員停止生產,組織事件調查,并將事件的初步調查通上報當地主管部門,等候調查處理。
三、預案終結
1.本預案全部完成后,由原發布啟動預案的負責人宣布預案終結,同時向總經理報告。
2.預案終結7日內對預案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評估會議主持人按事故的等級和管理權確定,評估報告應報總經理。一般事故的評估會議由本安全專員主持,重、特大事故的評估由公司指定人員主持。
3.對預案的評估就是非和符合問題做出判斷,不對客觀因素進行辨析,評估的重點是:
3.1預案時限性是否得到實施。
3.2參加預案實施的部門是否按預案要求開展工作,有無遺漏,過錯,責任是誰。
3.3參加預案實施的管理人員,領導是否按預案規定組織開展工作,有無遺漏和過錯,責任是誰。
3.4應急預案是否需要修改,如何修改。
主持評估的部門對評估報告的真實性,符合性承擔責任。對于在實施預案中存在過錯的部門、人員,安委會應對責任者提出明確的批評,對情節和過錯嚴重需要給予處分的,安委會提出處理意見后按人事干部管轄權限逐級上報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