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火災撲救處置預案
隧道是指建造在山嶺、河道、海峽及城市地面以下,供車輛、行人、水流、管線等通過,或供采掘礦藏、軍事工程等使用的地下建筑物和構筑物。我市的經濟不斷發展,各種隧道不斷的增多,特別用于交通使用的比較多,根據宜昌市的隧道特點和中隊實際情況制定此預案。
一、基本特點
隧道的種類很多,但與滅火工作關系密切的一般是交通隧道。
隧道種類不一,功能各異。
(1)鐵路隧道,一般在山巖中開鑿的通道,供火車通行。
(2)公路隧道,一般是在城市下挖掘的通道,供汽車通行,也有在山巖中開鑿而成的山洞。
(3)江、河、海底隧道,是在江、河、海底的地殼中開鑿的通道,通常供汽車、火車通行。
1、隧道空間小,通道窄。以江、河、海底隧道為例,截面為圓形,結構分三層,中間為通車部分,上層鋪設頂棚,為照明線和通風管道;下層為排水、消防通道和電纜線等。
2、容易自然形成進出風口。
二、火災特點
1、蔓延快,不易控制。隧道因車輛事故、汽車相撞、火車顛覆等引起火災后,除本身攜帶一定數量的燃油外,有時還運載相當數量的可燃物品、化學品、危險品,蔓延快,很難加以控制。
2、通道易堵塞。隧道縱深距離長、路面窄,發生火災時,隧道內大量車輛難以疏散,極易造成堵塞,火勢順著車輛蔓延,擴大損失。
3、濃煙高溫、撲救困難。隧道發生火災后,煙霧迅速充滿地下空間,雖有通風設備,也難以及時排出煙霧。當洞內因車輛碰撞、列車顛覆等事故引起大火時,油料燃燒,溫度很高,往往使滅火人員無法靠近,以致延長滅火時間;加之出入口少,環境惡劣,受空間限制,通信聯絡困難。
4、供電中斷、疏散困難。著火后。地下密閉環境,使火災產生的高溫、有毒濃煙迅速積聚,不易排出。這不僅嚴重危害被困人員生命,而且使消防隊及其他搶救人員也難以及時施救。
三、滅火基本要求
周密部署,積極疏散、槍救被困人員,隔離或封洞滅火,有效地控制火勢,消滅火災。
四、滅火戰術要點
1、堅持“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正確處理救人與滅火的關系,一般情況下,救人與滅火同步實施。
2、采取分隔措施,隔斷火源。起火車輛距隧道口較遠,火勢猛烈或前方有車輛阻擋,應將著火車輛與其他車輛分隔,如汽車在通道內著火,應盡可能疏散隧道內被堵塞的車輛,停止其他車輛駛入隧道。
3、采取封堵隧道滅火。首先利用水槍射流降低隧道口周圍的燃燒溫度,隨即再噴射泡沫,撲滅隧道口油液流淌火焰,而后封堵隧道。滅火梯隊在水炮和噴霧水炮掩護下,利用沙袋等由下至上實施封洞滅火。
?五、滅火措施和行動要求
(一)戰斗分工
指揮員:王俊
后勤保障組:李海川陶則永
通訊報道組:梁健何小龍
偵檢小組:黃帥、馮飛、歐陽晃兵
救人小組:高露清徐小宋陳健高前進馬超雷偉濱雷壯
滅火組:李祥飛王蒙鄒俊杰汪亭
后勤保障組:李海川陶則永
(二)火情偵察
一班偵察小組和救援小組負責火情偵察和被困人員的救助工作。到達現場后,首先進行外部偵察,根據相關人員提供的情況偵察小組攜帶相關器材裝備有確保個人安全的情況下深入內部展開偵察救助。
1、外部觀察和詢問知情人。
(1)查明火勢發展情況及其危害程度。
(2)查明進攻路線方向和堵截陣地設置位置。
2、深入隧道內部偵察
(1)起火燃燒的物質、起火部位。如果是車輛起火,要搞清是車輛燃燒、還是貨物或油箱燃燒。
(2)人員傷亡、被困人員數量、所處位置、疏散搶救措施和方式、隧道內堵塞車輛情況、火車出軌顛覆狀況等。
(3)燃燒狀態、有無爆炸可能性。
(二)充分發揮移動裝備的作用
二班、三班、四班負責火場供水和滅火工作。
1、用消防車就近占領水源,展開內攻滅火。
2、組織力量出水,掩護被困車輛駛出隧道。
3、乘坐輕便交通工具,設法靠近火源;或利用通風口、預備出入口、維修隧道口,作為消防車進入隧道的入口,消滅火災。
4、有固定消防設施的,應充分發揮其作用。
(三)積極搶救人員
一班救小組在偵察小組提供的情況下,根據現場當時情況,按照指揮部的命令采取有效的手段開展救助工作。
1、搶救的途徑是預備維修隧道出入口。
2、搶救人員必須佩戴防護器具,在水槍掩護下進行疏散。
3,搶救的重點是已經中毒或受傷的人員,對其他人員,應引導從最近的出入口處到安全地點。
4、如果載客車輛,要立即打開車門疏散乘客,在緊急情況下,可打碎玻璃,從窗口疏散。
5、隧道倒塌,有人被封閉在內,可選擇被困人員最近,構筑物較為薄弱的部位,打洞或破拆救人;如遇隧道倒塌嚴重,一時難以打通,應設法先向隧道輸送空氣。
6、破拆工具可調集企業單位的風鉆、風鎬、氣泵、起重機、氧、乙炔切割等設備。
(四)滅火措施
隧道一般情況下位置都比較偏遠,水源缺泛,為滅火工作帶來逐多不便,在指揮領導的分工下,在滅火救援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現有器材的優勢,按照各班的戰術分工開展救援工作。
1、直接滅火法。當肇事火車、汽車隧道位于縱深處,滅火救援行動無法展開,且有爆炸、毀洞潛在危險時,滅火人員可在做好個人防護、照明、通信聯絡等項準備工作后,攜帶滅火器材深入隧道內,邊搜索邊滅火。
2、轉移處置法。當肇事火車、汽車位于隧道縱深外,滅火救援行動無法展開,且有爆炸、毀洞危險時,要采取用機車、拖車等將正在燃燒或泄漏的詞車輛牽引出洞,并且置于安全地帶,而后再采取滅火、制止泄漏等措施。
3、封洞窒息法。當隧道內發生火災,內部人員已撤出,且無法采取進洞或牽引至洞外滅火時,即可采取封堵隧道進出口及其他相關孔洞,斷絕空氣,窒息滅火。
4、泡沫灌注法。當發生火災的隧道空間較小時,滅火可采取先將下風方向、低洼處洞口封堵住,而后,在上風向、高端處洞口灌注高位數泡沫覆蓋滅火。
5、注水排險法。在隧道滅火先期限已采取了封洞措施的情況下,為降低隧道內部溫度、可燃氣體濃度,可燃液體殘流量和洞體、鐵軌等設施的毀壞度,縮短滅火救援時間,可在低端洞口開口或插管(用于排水)、在高端處洞口注水的方法,盡快滅火,結束戰斗。
(五)火場排煙
隧道發生火災,隧道會變成濃煙的通道,由于出入口少,煙霧不易散出,可迅速打開通風口、預備出入口、維修隧道口排煙,也可用中隊移動排煙機和一班車載排煙機以及水霧排煙機在下風隧道口排煙。
?六、注意事項
1、參戰人員必須按各自的分工和任務,搞好個人防護、攜帶好器材工具后,方可進入隧道內,投入戰斗。
2、在滅火戰斗中,要注意觀察,發現隧道洞壁有裂縫或有爆炸危險跡象時,應提前撤出內攻人員,防止人員傷亡。
3、進入隧道內偵察的人員,應攜帶通信設備或導向繩等,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4、深入隧道的滅火人員可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由3~4人組成,組與組之間距離50m左右,保持聯絡,互相照應。火災時,可以交替掩護;救人時,可以配合行動;遇險時,可以相互救護。
5、在控制火勢的情況下,應采取一切措施排除煙霧,如打開通風口、出入口、開動排風設備等,但要防止造成火勢擴大蔓延。
6、當隧道火災處于燃燒猛烈階段,隧道壁溫度很高,水槍射流不宜直接射到墻上,應用噴霧水或開花水進行降溫,以防熱浪反撲傷人。
篇2:油罐火災撲救處置預案
?當前的各項交通工具與人們息息相關,而各種交通工具也離不開驅動能源(如:汽油、柴油等),隨著我市經濟的不斷發展各類交通工具與日俱增,加油站就因此而不斷的增加。所有加油站儲存各類油都是罐體,油罐火災發生危害性極其大,造成的損失也非常大。為此中隊根據其實際情況制定此火災撲救處置預案。
?一、油罐及油品
1、油罐。按安裝形式分:地下油罐、半地下油罐和地上油罐;按采用材料分:金屬油罐和非金屬油罐(池);金屬油罐又包括拱頂油罐、浮頂油罐、無力矩油罐和臥式油罐。
2、油品。油罐內儲存的油品分輕質油和重質油兩大類。輕質油品,如汽油,煤油等,密度小于0.85,燃燒熱值高,速度快。重質油品,如原油等,密度大,燃燒速率低。由于重質油品具有“熱波特性”和一定的含水量,燃燒時易出現沸溢、噴濺現象。
?二、火災特點
1、爆炸引起燃燒。油罐及密封和油池發生爆炸后,隨即形成穩定燃燒,從罐頂或裂口處流出的油品或因罐體移位流出的油品,易造成地面流淌性燃燒。
2、燃燒引起爆炸。在火場上,燃燒油罐或油池的鄰近油罐油池,在熱輻射的作用下易發生物理性爆炸,擴大火勢。
3、火焰高,輻射熱強。爆炸后敞開的油罐和油池火災,火焰高達幾十米,并產生強烈的輻射熱。
4、易形成沸溢與噴濺。含有一定水分或有水墊層的重質油品儲罐(池)發生火災后,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就會出現沸溢、噴濺現象。
5、易造成大面積燃燒。在重質油品儲罐(池)發生沸溢、噴濺的情況下,溢流或噴發出來的帶火油品,會形成大面積火災,引燃可燃物,并直接威脅作戰人員、車輛及其他裝置、設備的安全。
?三、滅火戰術要點
1、速戰速決。加強第一出動,一次性向火場調派具備攻堅滅火能力的優勢兵力,力求速戰速決。
2、冷卻保護。
(1)燃燒油罐,全面冷卻,控制火勢發展,防止油罐變形或塌裂。
(2)鄰近罐(帶有保溫層除外)。半面(著火面)冷卻,視情加大強度。
3、以固為主,固移結合。對裝有固定、半固定泡沫滅火裝置的燃燒罐(池),在可以使用的情況下,堅持“以固為主”的原則,輔以移動式消防車載泡沫炮或移動泡沫炮、泡沫鉤管、泡沫管槍等相結合起來的方法滅火。
4、備足力量,攻堅滅火。對爆炸后形成穩定燃燒的油罐(池),在進行冷卻的同時,積極參與做好滅火準備工作,在具備了滅火所需人員、裝備、滅火劑、水等條件下發動總攻,一舉將火勢撲滅。
5、隔絕空氣,窒息滅火。油罐的裂口、呼吸閥、量油孔等處呈火炬燃燒時,可采取封堵、覆蓋滅火法,將其窒息。
?四、滅火措施和行動要求
到達現場后,一班偵察小組迅速對場情況進行偵察,及時準確掌握現場的具體情況。
(1)戰斗分工:
指揮員:!!
后勤保障組:!!
通訊報道組:!!
偵檢小組:黃!!
救人小組:!!!壯
滅火組:!!!
!!!
(2)火情偵察
通過外部觀察、詢問知情人、儀器檢測,迅速查明以下情況:
1、燃燒罐(池)內油的種類、儲量、液面高度和液面積。
2、燃燒罐(池)的罐頂結構。
3、受火勢威脅或熱輻射作用的罐(的池)的情況。
4、固定、半固定滅火裝置完好程度,以及架設泡沫鉤管的位置或其他攻擊點的位置。
5、重質油的含水率、有無水墊層。
(二)冷卻防爆措施
1、冷卻強度。
(1)燃燒罐0.60-0.8L/s.m。(2)鄰近罐0.35-0.7L/s.m。
2、冷卻方法。
(1)開啟水噴淋冷卻裝置。
(2)利用水槍、帶架水槍或水炮。
(3)冷卻水要射至罐壁上沿,要求均勻,不留空白點。
(4)對鄰近受到火勢威脅的油罐,視情啟動泡沫滅火裝置,先期泡沫覆蓋,防止油品蒸發,引起爆炸。
(5)用濕毛氈、棉被、石棉被等,覆蓋呼吸閥、量油品蒸氣的泄漏點。
(三)滅火準備
1、加強滅火劑儲備量。泡沫液的準備量通常應達到一次滅火用量的6倍,同時儲備一定數量的干樓滅火劑。
2、落實人員、裝備。以二班泡沫車為主攻車同時四班水罐車連接泡沫發生器出泡沫滅火,三班車向高噴車供水進行噴滅火,各班戰斗員按照隨車分工進行跟車滅火救人。
3、搞好火場供水。按照中隊滅火分工,由一名干部和各班水源兵負責火場供水,并合理分配水源,確定最佳的供水方案,確保火場供水不間斷。
(四)滅火分工和滅火措施
一班負責警戒和疏散周圍的群眾,二班和四班分別出兩支多功能水槍和泡沫管槍對油罐進行冷卻稀釋和流淌油的履蓋,三班車負責向前方不間斷供水。在各種準備工作就緒后,二班改為連接高倍數泡沫發生器和四班兩支泡沫管槍進行總功滅火。
1、對大面積地面流淌性火災,采取圍堵防流,分片消滅的方法;對大量的地面重質油品火災,可視情采取挖溝導流的方法,將油品導入安全的指定地點,利用泡沫覆蓋法一舉消滅。
2、對滅火裝備好用的燃燒罐(池),啟動滅火裝置實施滅火。
3、對滅火裝置被破壞的燃燒罐(池),利用泡沫管槍、移動泡沫炮、泡沫鉤管進攻或利用高噴車、舉高消防車車噴射泡沫等方法滅火。
4、對在油罐的裂口、呼吸閥、量油口等處形成的火炬燃燒、可用覆蓋物(浸濕的棉被、石棉被、毛氈等)覆蓋火焰窒息滅火,也可用直流水沖擊滅火或噴射干粉滅火。
五、注意事項
?1、參戰人員應配有防高溫、防毒氣的防護裝備。
2、正確選用滅火劑。液上噴射可使用普通蛋白泡沫,液下噴射應使用氟蛋白泡沫。
3、正確選擇停車位置。消防軒盡量停在上風或側風方向,與燃燒罐(池)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撲救重質油罐(池)火災時,消防車頭應背向油罐,以備緊急撤離。
4、意觀察火場情況變化,及時發現沸溢、噴濺征兆。
5、充分冷卻,防止復燃。燃燒罐的火勢撲滅后,要繼續向罐壁冷卻,直至使油品溫度降到燃點以下為止。
篇3:某廠火災撲救應急預案
為了有效撲救火災,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根據國家有關消防安全和森林防火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我廠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落實上級有關精神,調動有關方面通力合作,廣泛發動和依靠群眾,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
二、組織領導
成立火災現場領導機構,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指揮長由廠應對突發事件指揮部指揮長擔任,廠應對突發事件指揮部的其他成員為火災現場領導機構成員。
三、接警處置和力量調集
(一)接警處置
1、廠應對突發事件指揮部須堅持24小時值班,確保通訊暢通,及時掌握火警、火災信息。
2、接到火警后,應立即報告廠應對突發事件指揮部指揮長,在指揮長的指揮下,及時報告上級和請求其他兄弟單位支援。
(二)力量調集
力量調集以全廠干部職工為主,以廠應急搶險隊為突擊隊,接到撲火命令的應急搶險隊及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迅速趕赴指定地點,按照現場指揮長的指示安排,投入撲救。
四、火災撲救
(一)撲救原則
1、火災撲救工作堅持“積極撲救”和“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則。
2、加強現場指揮,確保撲救人員的人身安全。
3、犧牲局部,保護全局,開辟防火隔離帶,阻止火勢蔓延。
4、明火撲滅后,必須留足看守人員,檢查清理火場,防止死灰復燃。
5、火災撲滅后各單位對撲救情況進行自查,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二)撲救小組
各撲救力量趕到現場后,按現場撲救需要組成若干個小組,組長原則上由廠中層領導擔任,向現場指揮部接受任務。現場指揮部應迅速將向導員、技術指導員和滅火用具、照明工具等物品配備到小組。小組根據命令,立即趕赴指定地點執行撲救等任務,并保持與指揮部的通信聯絡,隨時報告情況和接受命令。
(三)滅火工具
在發動職工提供撲火工具的同時,先動用廠應急搶險隊的防火物資儲備。
(四)現場秩序
廠保衛科應安排人員負責維持火場秩序,保證撲火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后勤保障
廠行政辦公室、后勤服務中心負責落實撲火所需食品、醫療、交通等后勤保障工作,一線撲火人員應予重點保障供應,各部門和單位應為撲火后勤保障工作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