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藥業公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藥業公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024-07-15 閱讀 1278

急救原則:必須遵循“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命后療傷”的原則。

一:事故報警

當發生突發性危險化學品泄露或火災爆炸事故時,現場人員在保護好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應及時檢查事故部位,并立即向班組長或上級有關領導報告。有關人員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當地應急救援部門或119報警,同時向公司總部安全監察課和有關領導匯報。

報警時講明事故單位、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和泄露量、事故的性質(外溢、爆炸、火災)、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及聯系電話等。

二:警戒組

事故發生后,張小林、李巧英自行組成警戒組,在現場警戒。

1、在警戒區域設置警示標志,由李巧英專門負責警戒。

2、除消防和應急處理人員以外,禁止其他人員進入警戒區域。

3、泄露溢出的化學品為易燃品時,區域內禁止一切火種和非防爆性器具。

三:疏散組

聽到事故報警后,蘇紅日、段艮海立即組成疏散組進行疏散工作。迅速將警戒區域內與事故應急處理無關的人員疏散出去,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緊急疏散時應注意:

1、事故物質有毒時,必須佩帶合適的個人防護用品,并有相應的監護措施。

2、要向上風方向轉移。段艮海負責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地方。

3、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或著火區。

四:急救組

聽到事故報警后,孫江、張生生、宋小妮、劉青霞立即組成急救組,在現場進行急救工作。

在事故現場,化學品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傷害為:中毒、窒息、化學灼傷、燒傷等。在進行急救時,要注意做好自身和患者的防護。

1、迅速用擔架或其他方式將患者脫離現場并移至的空氣新鮮處。

2、呼吸困難時要給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心臟驟停時立即進行心臟按摩。

3、皮膚污染時,脫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動的清水沖洗,沖洗要及時、徹底、反復多次,頭部、面部灼傷時,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有的化學品不能用水清洗)

4、發現人員燒傷時,迅速將其衣服脫去,用水沖洗降溫,用清潔的布覆蓋創傷面,避免創傷面污染;不要隨意將水泡弄破。

5、經現場處理后,迅速護送到醫院救治。

五:控制組

1、張永衛、周軍亮、張小志聽到報警后,立即組成控制小組,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通過關閉閥門、停止作業、改變工藝流程、局部停車、打循環、減負荷遠行等方法控制化學品的溢出或泄漏。

2、如果是容器發生泄漏,應采取修補或堵塞裂口,制止化學品的進一步泄漏。

3、泄漏被控制后,及時將現場泄漏物進行覆蓋、收容、稀釋、處理,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

4、注意事項:

(1)進入現場人員必須配備必要的個人防護器具;

(2)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應嚴禁火種,并使用防爆器具;

(3)應急處理時,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用水槍掩護。

六:滅火組

化學危險品容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不同的化學品以及在不同的情況下發生火災時,其撲救方法差異很大,若處置不當,不僅不能有效撲滅火災,反而會使災情進一步擴大。因此,所有參與救護人員應熟悉和掌握危險化學品的主要危險特性及其相應的滅火措施。

1、滅火人員不得單獨行動,出口始終保持清潔和暢通,要選擇正確的滅火器。

2、撲救初期火災時,選用適當的滅火器來控制火災。迅速關閉火災部位的上下游閥門,切斷火災事故的一切物料,啟用現有的滅火器材撲滅初期火災和控制火源。

3、對周圍設施采取保護措施。為防止火災危及相鄰設施,必須及時采取冷卻保護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勢威脅的物資。對外流易燃液體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攔截,防止火勢蔓延。

4、化學品火災的撲救由專業消防隊來進行。其他人員不可盲目行動,待消防隊到達后,介紹物料介質,配合撲救。

5、采取堵漏或隔離措施,預防火災擴大。

6、火災撲滅后,仍要進行監護,清理現場,消滅余火。

篇2: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調查處理條例

第1條鐵路機車車輛在運行過程中與行人、機動車、非機動車、牲畜及其他障礙物相撞,或者鐵路機車車輛發生沖突、脫軌、火災、爆炸等影響鐵路正常行車的鐵路交通事故(以下簡稱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適用本條例。

第2條鐵路運輸企業和其他有關單位、個人應當遵守鐵路運輸安全管理的各項規定,防止和避免事故的發生。事故發生后,鐵路運輸企業和其他有關單位應當及時、準確地報告事故情況,積極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盡快恢復鐵路正常行車。

第3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擾、阻礙事故應急救援、鐵路線路開通、列車運行和事故調查處理。

第4條根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列車脫軌輛數、中斷鐵路行車時間等情形,事故等級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第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事故:

(一)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

(二)繁忙干線客運列車脫軌18輛以上并中斷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三)繁忙干線貨運列車脫軌60輛以上并中斷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第5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事故:

(一)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二)客運列車脫軌18輛以上的;

(三)貨運列車脫軌60輛以上的;

(四)客運列車脫軌2輛以上18輛以下,并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24小時以上或者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五)貨運列車脫軌6輛以上60輛以下,并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24小時以上或者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48小時以上的。

第6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事故:

(一)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

(二)客運列車脫軌2輛以上18輛以下的;

(三)貨運列車脫軌6輛以上60輛以下的;

(四)中斷繁忙干線鐵路行車6小時以上的;

(五)中斷其他線路鐵路行車10小時以上的。

第7條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為一般事故。除前款規定外,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可以對一般事故的其他情形作出補充規定。

第8條本章所稱的“以上”包括本數,所稱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第9條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的鐵路運輸企業工作人員或者其他人員應當立即報告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或者公安機關。有關單位和人員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將事故情況報告事故發生地鐵路管理機構。

第10條鐵路管理機構接到事故報告,應當盡快核實有關情況,并立即報告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對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報告國務院并通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發生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或者有人員傷亡的一般事故,鐵路管理機構還應當通報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第11條事故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區間(線名、公里、米)、事故相關單位和人員;

(二)發生事故的列車種類、車次、部位、計長、機車型號、牽引輛數、噸數;

(三)承運旅客人數或者貨物品名、裝載情況;

(四)人員傷亡情況,機車車輛、線路設施、道路車輛的損壞情況,對鐵路行車的影響情況;

(五)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

(六)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

(七)具體救援請求。

第12條事故發生后,列車司機或者運轉車長應當立即停車,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對無法處置的,應當立即報告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進行處置。為保障鐵路旅客安全或者因特殊運輸需要不宜停車的,可以不停車;但是,列車司機或者運轉車長應當立即將事故情況報告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接到報告的鄰近鐵路車站、列車調度員應當立即進行處置。

第13條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妥善保護事故現場以及相關證據,并在事故調查組成立后將相關證據移交事故調查組。因事故救援、盡快恢復鐵路正常行車需要改變事故現場的,應當做出標記、繪制現場示意圖、制作現場視聽資料,并做出書面記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事故現場,不得偽造、隱匿或者毀滅相關證據。

第14條事故責任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認真吸取事故教訓,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發生。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鐵路管理機構以及其他有關行政機關應當對事故責任單位和有關人員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15條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人身傷亡是不可抗力或者受害人自身原因造成的,鐵路運輸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違章通過平交道口或者人行過道,或者在鐵路線路上行走、坐臥造成的人身傷亡,屬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人身傷亡。

第16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鐵路運輸企業及其職工不立即組織救援,或者遲報、漏報、瞞報、謊報事故的,對單位,由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或者鐵路管理機構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由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或者鐵路管理機構處4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篇3: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對各救援隊伍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員工在突發性重大事故面前的應變能力,特制定本應急救援預案演練制度。

第二條演練的主要內容:

1、事故報告與接報。包括第一時間的事故現場人員或事故發現人員的報告;事故單位接報響應;事故單位向當地政府及其應急保障系統報告,請求外圍應急救援支援及其接報響應。

2、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的現場應急搶險或避險。

3、事故應急調度指揮部指揮與搶險。包括指揮部人員迅速趕赴現場預定位置指揮搶險工作;通知各有關應急機構進入應急狀態;指揮調動應急救援隊伍開展搶險、排險、疏散、警戒、救護等相關工作。

4、調用物資。包括應急搶險車輛、裝備、通訊器材、醫療器材、藥品和個人防護用品等。

5、演練總結和預案補充。根據演練考核標準,對演練情況進行總結,補充完善預案。

第三條救援指揮部和救援隊伍應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和開展救援的原則進行組織,每年都要根椐人員變化情況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救援組織的落實。

第四條每年組織進行一次化學事故應急救援演習,具體時間由生產部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