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涂裝噴漆車間安全應急預案
涂裝噴油漆車間是公司的重大危險源事業,為了在廠內面臨突發火災事故時,能夠統一指揮,及時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資源,迅速針對火勢實施有組織的控制和撲救,避免火災現場的慌亂無序,防止貽誤戰機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一、組織機構及職責。
我廠內部成立消防安全應急指揮部,負責廠內火災現場指揮,消防安全應急指揮部由廠長和廠安全員組成。總指揮:由廠長和安全組組長擔任。消防應急指揮部職責:指揮協調各工作小組和義務消防隊開展工作,迅速引導人員疏散,及時控制和撲救初起火災;協調配合公安消防隊、南岸鎮民兵應急分隊開展滅火救援行動。下設六個專門工作組:
(一)義務消防隊(滅火行動組)隊長。義務消防隊職責:現場滅火、搶救被困人員,義務消防隊可進一步細分為滅火器滅火小組、水槍滅火小組、物資疏散小組等。
(二)疏散組組長,疏散引導組職責:引導人員疏散自救,確保人員安全快速疏散。在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走錯的地點安排專人值守,其余人員分片搜索未及時疏散的人員,并將其疏散至安全區域。
(三)安全防護救護組設組長;副組長;成員。安全防護救護組職責: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護,并視情轉送醫療機構。
(四)火災現場警戒組設組長;成員。火災現場警戒組職責:控制各出口,無關人員只許出不許進,火災撲滅后,保護現場。
(五)后勤保障組設組長;副組長;成員。后勤保障組職責:負責通信聯絡、車輛調配、道路暢通、供電控制、水源保障。
(六)機動組設組長;副組長;成員。機動組職責:受指揮部的指揮,負責增援行動。
二、火災處置一般程序。
(一)報警:公司員工、值班人員發現火情后應立即向公司消防中心和保衛部報警,根據火情可直接報“119”火警或上報南岸鎮人民政府應對突發事件領導組辦公室。
(二)發現火情。發現火情后,應立即向廠長和消防應急指揮部報告,通知各工作小組和義務消防隊啟動應急預案。
(三)處置:指揮各工作小組、義務消防隊迅速集結,按照職責分工,進入相應的位置開展滅火救援行動。
(四)清點:處置結果后或在公安消防隊到場后,及時清點人員和已疏散的重要物資,查清有無人員被困于火場中以及有哪些重要物資需要疏散,并將情況及時告知火場指揮員。
三、應急措施:
(一)及時報警獲得相關部門有效及時的援助: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122、武進安監站6310418;
(二)火災現場的逃生:建筑工場、油漆倉庫如遇火災,首先冷靜判斷火源火勢和蔓延方向以選擇合適的逃生路線,當被煙火包圍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勢行走或匍匐穿出現場,當逃生通道被煙火封住可用濕棉被等捂在身上彎腰沖過火場;當逃生通道被堵死可通過陽臺排水管道或在固定物體上栓繩子,順繩子逃離火場;如上述措施行不通,則退回室內,關閉通往火區的門窗,減少火焰、煙氣入侵,躲到窗戶或陽臺避煙,等待消防人員的解救。
(三)觸電事故的解救:事故發生后立即展開急救工作,動作迅速方法正確最關鍵:首先應切斷電源或用絕緣體拉開傷者身上的電線,切勿用手、金屬材料或潮濕物體作救護工具更不可接觸觸電者身體以防搶救人員自身觸電;切斷電源時要事先采取防御措施防止觸電者脫離電源后因肌肉放松而摔倒,脫離電源后應根據具體情況現場先對癥救治: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并盡快于120急救中心聯系,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同時派人到路口接應。
(四)油漆中毒的急救:發生事故后應立即把傷者轉移到通風良好的場所,現場搶救組及時用車送傷者去醫院急救。
(五)發生高空墜落事故后,現場搶救組根據起具體情況迅速救治,并據傷者受傷的具體部位迅速用硬板擔架送醫或打120急救電話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同時派人到路邊接應。
四、善后工作火災撲滅后。
由廠長或安全員協助公安消防部門:
(一)保護火災現場;
(二)查明火災原因;
(三)調查火災損失。
五、責任追究對發生火災事故。
對損失嚴重的責責人、直接責任人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及廠內規章制度給予嚴肅處理并請求相關部門給與嚴肅處理。
六、附則。
1、本應急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2、本應急預案由本廠負責解釋。
篇2:車間安全員工作崗位職責
以下是一則車間安全員崗位職責,僅供各位制度職責大全車間主任或安全員參考,希望大家更加透徹地了解自身的崗位職責。
一、車間安全技術員在制度職責大全生產主管的領導下,負責車間的安全技術工作,貫徹上級安全生產的指示和規定,并檢查督促執行。在業務上接受安全監督部門的指導,對班組安全員進行業務指導。有權直接向安全技術監督部門匯報工作。
二、負責或參與制定、修訂車間有關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并檢查執行情況。
三、負責編制車間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和隱患整改方案,及時上報和檢查落實。
四、協助車間領導做好職工的安全思想、安全技術教育工作,負責新入廠人員的車間級安全教育、指導并督促檢查班組(崗位)的安全教育。
五、負責安排并檢查班組安全活動,經常組織防反事故演習。
六、按照安全技術規范、標準的要求,參加車間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設計、竣工驗收和設備改造、工藝條件變動方案的“三同時”審查,落實設備裝置檢修、停開工的安全措施。
七、負責車間安全技術裝備、滅火器材、防護和急救器具的管理,掌握車間塵毒情況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八、每天深入現場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制止違章作業,在緊急情況下對不聽勸阻者,可停止其工作,并立即報請領導處理。檢查落實動火安全措施,確保動火安全。
九、參加車間各類事故的調查處理,負責統計分析,按時上報。
十、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基礎資料,做到齊全、實用、規范化。
制度職責大全地區相關職位招聘信息:制度職責大全業務員招聘制度職責大全銷售主管招聘
篇3:企業安全管理檢查表車間安全檢查表
車間安全檢查表
說明
車間是企業的主要生產場所,車間的作業環境、安全管理與安全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能疏忽大意。同時,對不安全行為更應“從嚴”,“強化”,控制,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使不安全行為降低到最低幾率,才能做到預測預防,從而達到最佳的安全狀態。
1.作業環境
1.1車間內外應保持整齊、清潔、通道平坦、暢通
1.2進、出口處應根據車間通道情況和作業區域情況設置安全標志或限速標志,并符合GB2894—82的規定;
1.3作業區的場地應整齊、防滑、無凹陷、凸起和嚴重油污現象;
1.4車間內不準搭建簡易建筑物,如果特殊情況必須搭建,應經有關部門批準,并規定使用期限,用完后立即拆除;
1.5通道寬度應符合以下規定,寬度標志線應用油漆涂刷,并保持清晰。
行人通道大于或等于1.8m;
電瓶車通道大于或等于3m;
汽車或叉車通道大于或等于3.5m。
1.6進入車間的鐵路線軌道頂面應與地面平齊。
1.7廠房內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和自然采光。自然采光照度應不低于50L*。
1.8車間應設置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事故照明。
1.9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滅后,在易引起工傷事故或通行時易發生危險的場所,應裝設人員疏散用的事故照明。
1.10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滅后,事故照明電源應自動投入,在有專人值班時,可采用手動切換。
1.11天窗應有機械開啟裝置,并啟閉靈活、可靠、關閉嚴密,無漏雨現象。
1.12車間廠房應有排水系統、保證在當地雨季降雨量最大時,排水暢通,陰井不冒水。
1.13設備上的工作燈和手提式工作燈均應采用安全電壓供電,并符合GB3805—83《安全電壓》的規定。
1.14廠房內交流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零)干線,可利用直接埋入地中的金屬構件,但不得利用輸送可燃易燃物質的管道。
1.15接地線埋入件應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良好的導電性及熱穩定性、連接應牢固、可靠、并保證導電的連續性。
1.16起動機的供電滑接線的兩端應有電源相線信號燈,并保持清晰明亮。
1.17裝接臨時線路應先填寫“裝設臨時線申請單”報請有關部門批準,如超過規定期限,應安裝正式線路。
1.18臨時線路需用良好的橡套電纜,長度不宜超過10m,線上不得有接頭。
1.19臨時線宜懸空架設或沿墻架設,離地面高度不得低于2.5m;在通行汽車、叉車的通道上,其離地面高度不得低于4.5m。
1.20煤氣、蒸氣、熱水、回水、壓縮空氣、乙炔、氧氣、天燃氣和燃料油管道穿過墻壁或樓板處,應加套管保護。套管內的管段不應有焊縫,管道和套管之間應用石棉繩和防火材料填塞。
1.21動力管道嚴禁穿越生活間和辦公室,乙炔、氧氣和煤氣管道不能通過煙道、通風管、配電室和易燃易爆物倉庫。
1.22氧氣管道不宜與燃料油管道共架敷設。
1.23氧氣、乙炔、燃料油、天燃氣管道應有消除靜電的接地裝置。
1.24管道應無裂紋和滲漏,管道應保持暢通,密封良好,無跑、冒、滴、漏現象。
1.25管道上的閥門應啟閉靈活,關閉嚴密不漏。流量表、安全閥等均應完好,無泄漏現象。
1.26管道的外表油漆涂色應符合下列規定:
飽和蒸氣管基本色:紅色;色環:黃色
壓縮空氣管基本色:淺蘭色
消防用水管基本色:橙黃色
乙炔管基本色:白色
氧氣管基本色:深蘭色
低熱值煤氣管基本色:黃色。
1.27壓力為(0.86~14.7)×104Pa的車間乙炔管道進口處,應設中央回火防止器。
1.28原材料、半成品、工位器具工裝夾具等存放場地不得侵占車行通道和人行通道。
1.29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不得超過《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中表4的規定。
1.30工業企業的生產車間和作業場所的工作地點的噪聲標準為85dB(A)。現有工業企業經過努力暫時達不到標準時,可適當放寬,但不得超過90dB(A)。
1.31對粉塵濃度高的場所,產生有害氣體的作業區(點),震動噪聲嚴重的作業區(點)應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護措施。
1.32車間地面的油污及鐵屑應及時清理。
2.安全管理
2.1車間應設專職或兼職的安全人員,并建立安全技術檔案,隨時記錄安全生產情況。
2.2新入廠人員未經三級安全教育或考試不合格者,不準參加生產或單獨操作。
2.3特種作業人員經安全技術培訓后,必須進行考核。經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證者方準獨立操作。
2.4取得操作證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定期進行復審。
2.5工作前,必須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女工要把發辮放入帽內。旋轉機床嚴禁帶手套操作。
2.6不準穿拖鞋、赤腳、赤膊、敞衣、戴頭巾、圍巾工作;上班前不準飲酒。
2.7保證安全防護、信號保險裝置齊全、靈敏、可靠,保持設備潤滑及通風良好。
2.8凡運轉設備不準跨越,傳遞物件和觸動危險部位。
2.9調整檢查設備需要拆卸防護罩時,要先停電關車。不準無罩開車,各種機具不得超限使用。
2.10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下班前必須切斷電源、氣源、熄滅火種、清理場地。
2.11深夜班、加班以及在封閉廠房作業時,必須安排兩人以上一起工作。
2.12嚴禁從行駛中的機動車輛中爬上、跳下,拋卸物品;車間內不準騎自行車。
2.13嚴禁任何人攀登吊運中的物件以及在吊鉤下通過和停留。
2.14設備應定人操作,開動本工種以外設備時,須經有關領導批準后方可操作。
2.15檢查修理機械電氣設備時,必須掛停電警示牌,設人監護。
2.16各種安全防護裝置、照明、信號、監測儀表、警戒標記、防雷裝置等不準隨意拆除或非法占用。
2.17一切電氣、機械設備的金屬外殼和行車軌道等必須有可靠的接地或重復接地安全措施。
2.18非電氣人員不準裝修電氣設備或線路。使用手持電動工具必須絕緣可靠,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措施,并應戴好絕緣手套。
2.19高空作業必須扎好安全帶,戴好安全帽,不準穿硬底鞋,嚴禁在高空投擲工具、材料。
2.20對易燃、易爆、劇毒、放射和腐蝕等物品,必須分類妥善存放,并設專人嚴格管理。
2.21易燃、易爆等危險場所,嚴禁吸煙和明火作業,不得在有毒、粉塵生產場所進餐、飲水。
2.22產生有害人體的氣體、液體、塵埃、渣滓、放射線、噪聲的場所、生產線或設備,必須配置相應的三廢處理裝置或安全保護措施,并保持良好有效。
2.23變、配電室、氧氣站、煤氣站、乙炔發生站、空壓機站、發電機房、鍋爐房、油庫、危險品庫等要害部位,非崗位人員未經批準嚴禁入內。
2.24各種消防器材、工具應按消防規范設置齊全,不準隨便動用。安放地點周圍不得堆放其它物品。
2.25凡高處作業、帶電作業、禁火區域動火必須經有關部門審批方可進行。
2.26發生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后,必須認真執行國務院頒發的《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報告規程》。
2.27發生重大事故或惡性未遂事故時,要及時搶救傷員,保護現場,并立即報告領導和上級領導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