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通則范本
1.電工必須具備的條件
1.1經醫生檢查無妨礙從事電氣工作的病癥,如高血壓、聾啞、色盲、肢體殘廢功能受限等。
1.2必須經過電工專業安全技術培訓,考試合格持特種作業證上崗。徒工和其它非持證電工,必須在持證電工的監護和指導下才準許操作。
1.3了解崗位責任區域內的供電線路及電氣設備的性能。
1.4熟悉掌握觸電急救方法和事故緊急處理措施。
2.電工上崗,必須正確穿戴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品,如絕緣鞋、工作服。必要時還應戴安全帽,系安全帶及其它防護用品。
3.必須正確使用和保管高、低壓基本、輔助絕緣安全用具及一般防護用具,使用前要認真檢查外觀及試驗日期,并做必要的性能檢驗。破損、失效的一律禁用。對不同電壓等級、工作環境、工作對象,要選用參數、性能相匹配的用具,用畢按規定要求存放,所有安全用具及防護用具不許當作其它工具使用。
4.在供、配電線路及設備上作業時,必須設持證并有經驗人員監護,監護人不得從事操作或與監護無關的事情。
5.任何電氣線路、設備未經本人驗電以前一律視為有電,不準觸及。需接觸操作時,應切斷該處電源,并經驗電(對電容性設施還應放電)確認,方能接觸作業。對與供、配電網絡相聯系部分,除進行斷電、放電、驗電外,還應掛接臨時接地線,開關上鎖,防止停電后突然來電。
6.動力配電盤上的閘刀開關,禁止帶負荷拉、合閘,必須先將用電設備開關斷開方能操作。手工合(拉)閘刀開關時,應一次推(拉)到位。處理事故需拉開帶負荷的動力配電盤上閘刀開關時,應戴絕緣手套和防護眼鏡,或采取其它防止電弧燒傷和觸電措施。
7.改造電氣設施的結構、元件變更,需經電氣技術負責人許可和批準。電工不得自行改變電氣設施的原有結構、接線方式及元件參數。
8.各種電器接線的接頭,需保證導通接觸面積不小于導線截面積。接線應采用堅固的壓接或用工具軋接,不許用手扭接。接頭不得松動,防止帶電體碰觸屏護。
9.使用梯子時,用前應檢查梯子是否完好,踏步不許有裂紋損壞,且應有防滑措施。梯子與地面之間以75。角為宜,高處要綁牢。站在人字梯子上作業時,應掛好搭勾,并有專人扶持。不準使用釘子釘成的木梯。
10.電工必須熟練地掌握萬用表、鉗形電流表及兆歐表的正確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使用前認真檢查,合理選擇,精心調整。操作時既要注意不損壞儀表,又要確保人身安全。用后妥善保管。
11.使用電動工具時應遵守電動工具的操作要求。嚴禁將電動工具的外殼接地和工作零線擰在一起插入插座,必須使用單相三眼(孔)、三相四眼(孔)插座和三芯或四芯橡皮護套電纜。使用I類手持電動工具時應配漏電保護裝置、隔離變壓器,操作人員應戴絕緣手套。
12.使用虎鉗時,虎鉗在鉗工案子上必須裝置牢固,工件必須卡緊,虎口使用行程不超過其最大行程的三分之二。
13.配線時必須選用合適的剝線鉗口,以防損傷線芯。電線長度要適當,不準有中間接頭。
14.使用噴燈時,油量不得超過容積的四分之三,禁止在使用煤油或酒精的噴燈內注入汽油。打氣要適當,不得使用漏油漏氣的噴燈。在高壓設備處使用噴燈時,火焰與帶電部分應保持安全距離;電壓在10KV及以下者,不小于1.5m,電壓在10KV以上者不少于3m。充油設備及易燃物旁禁止使用噴燈。
15.正確使用電氣火災的常用滅火器材。二氧化碳、1211、干粉滅火器的滅火劑都不導電,可用來帶電滅火。滅火時,滅火器本體、噴嘴及人體與帶電體要保持一定距離;電壓在10KV及以下者不小于0.4m;電壓在35KV及以上者不小于0.9m。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時,應保持通風良好,要離滅火區2~3m,并注意防止干冰沾著皮膚。
16.本規程未涉及之處,請參閱北京市有關電氣安全要求的操作規程。
篇2:某常減壓安全操作規程通則
1.凡進入裝置人員必須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不得穿拖鞋,涼鞋,釘子鞋,外來人員必須經車間同意方可進入裝置。
2.操作人員未經三級安全教育并考試合格,不得頂崗,要定期進行安全教育,會正確使用消防器材。
3.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安全生產規程,做到不違章操作,以科學的態度搞好安全生產。嚴格執行工藝卡片,自覺遵守工藝紀律,做到不超溫,超壓,不損壞設備。
4.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做到不脫崗,不串崗,不睡崗。操作人員要堅守崗位精心操作,細心調節,自覺進行巡回檢查,及時掌握現場設備運行動態,糾正儀表錯誤,防止事故發生。
5.嚴格交接班制度,做到“十交”,“五不接”,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處理。
6操作人員要做到“四懂”、“三會”即懂設備的結構,懂性能,懂用途,懂原理;會使用、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
7.工藝卡片需經車間,生產技術部,生產技術處,總工程師或總經理批準后方為有效。
8.非事故狀態下,不得在裝置內高聲喊叫,快速奔跑,本崗位發生事故后,應維持好本崗位安全生產,并協助班長指揮積極協助處理。
9.定期維護保養消防器材,保證其靈活好用。裝置內的各種報警器,信號自保系統,安全閥等安全設施,必須保持靈敏,準確完好狀態。
10.裝置的安全設施不得隨意拆除,挪用或廢棄,如需拆除需經車間,安全部,安委,總工程師或總經理批準。
11.新裝的安全設備必須經車間,安全部,安委,總工程師或總經理審定批準后方可使用。安全設備必須加強管理,定期檢修,建立檔案。
12.定期對高溫部位進行定期檢測檢查。
13.儀表工在處理一、二次表前,必須與操作工聯系,操作工采取措施后方可進行處理,處理自保系統的重要儀表時,須經車間值班人員同意,指定方案并到現場方可處理。
14.生產區內正常生產,開停工或事故處理過程中,禁止使用BP機和手提移動電話。
篇3:工貿企業鍛造安全通則
1.工作前,要穿好工作服、隔熱工作鞋,戴好安全帽和護目鏡,工作服應當很好地遮蔽身體,以防燙傷。
2.檢查所用的工具、模具是否牢固、良好,齊備;錘頭、錘桿有無裂紋現象,錘頭與錘是否松動,氣壓表等儀表是否正常,氣壓是否符合規定。
3.設備開動前,應檢查電氣按地裝置、防護裝置,離合器等是否良好,并為設備加好潤滑油,空車試運轉5分鐘,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工作。采用機械化傳送帶運輸鍛件,要檢查傳送帶上下左右是否有障礙物,傳送帶試車正常后方可作。
4.工房溫度較低時,應對工具、模具及設備的有關部分進行預熱到150℃~200℃,防止冷態使用造成斷裂。
5.工房內的通風設備(如:排氣扇等)使用前一定要檢查,以防排風扇葉片脫落或漏電傷人。移動時風扇葉片應完全停止轉動。
6.工作中應經常檢查設備、工具、模具等,尤其是受沖擊部位是否有損傷、松動,裂紋等,發現問題要及時修理或更換,嚴禁機床帶病作業。
7.鍛件在傳送時不得隨童投擲,以防燙傷、砸傷。大的鍛件必須用鉗子夾牢,由吊車傳送。
8.掌鉗工在操作時,鉗柄應在人體兩側,不要將鉗柄對準人體的腹部或其他部位,以免鍛打時鉗子突然飛出。造成傷害。鍛打時掌鉗工給司錘工的信號要明確。
9.掌鉗時不要把手指放在鉗柄之間,也不要把鉗口放在錘頭行程下面,以防鉗口裂開,擠壓手指。
10.不得鍛打冷料或過燒的坯料,以防飛裂傷人。
11.操作時,嚴禁用手伸入到錘的下方取,放鍛件。不得用手或腳直接清除鐵帖上的氧化皮或推傳鍛打的工件。
12.鍛件及工具不得放在人行通道上或靠近機械傳送帶旁,以保持道路暢通。鍛件應平穩地放在指定地點。堆放不能過高,一般應為0.8m,以防突然倒塌,砸傷、壓傷人。
13.鍛造操作機運行及熱件運送范圍內,禁止堆放物品和站人。
14.與生產無關的工具、毛坯、鍛件和料頭等,不要放在錘的旁邊.不準橫跨機械傳送帶或鍛造自動線,也不準在其上面遞送工具或坯料等。
15.使用腳踏開關錘時,在測量工件時需將腳離開腳踏開關,以防誤踏失事。
16.易燃易爆物品不準放在加熱爐或熱鍛件近旁。
17.工作現場操作人員外,嚴禁無關人員觀看,防止工件飛出擊傷人。
18.嚴格遵守七不打的操作規程。即:
①工件放不正不打;
②拿不平不打;
③夾不準不打;
④冷鐵不打;
⑤沖子于和剁刀背上有油不萬打;
⑥空錘怪不打;
⑦看不準不打。
19.點爐前,燒火工要認真檢查爐膛內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