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氣焊割工安全操作技術基本要求

氣焊割工安全操作技術基本要求

2024-07-16 閱讀 6330

1、氣焊工必須經過有關部門安全技術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后,方可獨立上崗操作;明火作業必須履行審批手續。

2、施焊場地周圍應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進行覆蓋、隔離。

3、氧氣瓶、乙炔瓶必須按照《氣瓶安全監察規程》的規定,嚴格進行技術檢驗,合格后方能使用。如果超出有效期,不得使用。應遠離高溫、明火和熔融金屬飛濺物10米以上,氧氣瓶避免直接受熱。

4、氧氣瓶、氧氣表及焊割工具上,嚴禁沾染油脂。

5、氧氣瓶、乙炔瓶應有防震膠圈,旋緊安全帽,避免碰撞和劇烈震動,并防止曝曬。凍結時應用熱水加熱,不準用火烤。氧氣瓶、乙炔瓶必須按規定單獨擺放,使用時確保兩者間的安全距離。

6、點火時,焊槍口不準對人,正在燃燒的焊槍不得放在工件或地面上。

7、不得手持連接膠管的焊槍爬梯、登高。

8、嚴禁在帶壓的容器或管道上焊、割,焊接帶電設備時必須尢切斷電源,,

9、在貯存過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上焊、割時,應先把容器或管道清理干凈,并將所有的孔、口打開。

10、嚴禁在油漆未干的工件上切割!嚴禁切割油桶、油漆桶等易燃氣體桶類。

11、工作完畢,應將氧氣瓶、乙炔瓶的氣閥關好。氧氣瓶應擰上安全罩。檢查操作場地,確認無著火危險,方準離開。

篇2:中小型機械企業常用設備氣焊割安全操作規程

中小型機械企業常用設備氣焊割安全操作規程

一、進行氣焊割工作時應穿戴好防護服、防護鞋和防護鏡,不得赤膊袒胸。

二、工作前應先檢查氣焊割工具、氣管等是否安全可靠,檢查氧氣瓶、乙炔氣瓶是否有超過額定壓力負荷或泄漏現象,氣瓶的壓力表計是否準確,保險裝置是否可靠,嚴禁使用超過檢測保質期(三年一次)或有損傷后未經檢測的氣瓶。

三、氣瓶不得置于高溫(超過40℃)下暴曬,也不得置于距明火不足10米的環境旁,嚴禁在氣瓶周圍吸煙;氣瓶在使用搬動過程中應輕搬輕放,不得受重力撞擊;氣瓶用后應關緊瓶閥,戴好保險帽;氣瓶內的氣體不能全部用盡,應保持一定的壓力。

四、在進行氣焊割操作時,輸氣管不得從尖銳快口物件上經過;不得用焊(割)槍作清除焊割渣和敲脫割件的錘子用。

五、不得對密封的或通氣口過小的容器直接進行氣焊割;不得對留有易燃、易爆殘渣或殘液的容器進行氣焊割。

六、氣焊割工應參加勞動安全部門組織的定期培訓和考核,確保持有效操作證上崗。

七、工作結束,應將氣瓶和氣焊割工具收藏于可關鎖的場所,以免非專業操作人員接觸。

篇3:氣焊割電焊割安全技術措施

1、必須由經過安全技術培訓并取得操作證的專業人員操作。

2、進入施工現場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不得違章作業或酒后作業。

3、電焊、氣割應嚴格遵守“十不燒”規定。

4、作業前應對所用工具、電焊機、電源開關及線路進行檢查。

5、高處作業時,不得手持焊槍、焊鉗爬梯登高,不得將工具拋上拋下。

6、每臺電焊機應做到一機、一箱、一閘、一保護。

7、電路線及焊把線不準亂拖亂拉,應架空敷設。

8、焊把線必須絕緣良好,嚴禁利用廠房的金屬結構、管道、軌道、鋼絲繩或其他金屬搭接代替零線使用。

9、氣焊中氧氣瓶和乙炔瓶應有防震圈,不得曝曬。移動時,不準在地面上滾動,避免碰撞沖擊和劇裂震動。

10、施焊時,乙炔氣瓶和氧氣瓶應保持不小于10的安全距離,如遇狹窄場地,中間設隔離層。兩瓶距施焊點應保持10m以上的距離。

11、電焊的弧光火花點必須與氧氣瓶、電石桶、乙炔瓶、木材、油類等危險物品的距離不少于10m。與易燃物品的距離本小于20m。

12、乙炔瓶、氧氣瓶應設有安全回火防止器,橡皮管連接頭處需緊密固定。

13、氣瓶嚴禁沾上油脂,有油脂的衣服、手套等,禁止與氧氣瓶、減壓閥,氧氣軟管接觸。

14、消除焊渣時,面部不應正對焊紋,防止焊渣濺入眼內。

15、經常檢查氧氣瓶與表頭處的螺紋是否滑牙,橡皮管是否漏氣,焊槍嘴和槍身有無阻塞現象。

16、焊割點周圍和下方應采取防火措施,并應指定專人負責防火監護。

17、在容器、地溝、管道內施焊時,應通風良好,設專人監護;在有毒和可燃介質的地溝、管道內.焊工應戴防毒面具。使用36V照明,燈泡外應有金屬保護網。

18、嚴禁往容器或管道內輸入氧氣。‘

19、冒雨時應停止露天焊接作業。

20、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