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和電瓶車司機安全操作規程
1、操作者必須掌握機車結構、性能,熟悉鐵路運輸規程及鐵路行車人員一般安全規定,經考試合格,憑證駕駛,不準光背赤腳操作。
2、出車前必須檢查信號、剎車裝置、油料、壓力表、照明器具、緩沖裝置等重要部件是否良好,安全閥應做到定期校驗,確保靈活有效。如有不良,排除后才能出車。滅火器材必須完整有效。
3、出車前,人員必須齊全,各守職責。行車時精神要集中,加強了望。要正確識別情況,掌握速度,不得估計揣測運行。認真執行呼喚應答制度。及時觀察各種儀表,未確認信號或旗語之前或發現鐵路上有障礙物或施工時,必須采取措施停車檢查、聯系,確認道路良好無阻時,方可通行。
4、調車作業時,車輛必須停拋,然后將風門關閉,風管折開,并可提鉤,并將剎車上緊,防止車皮溜滑。電瓶機車牽引列車時,調車員必須監守崗位,協助隨時停車。
5、起動、掛鉤、提鉤、終點和進出車間必須緩慢,要看清信號,情況不明不準啟動。
6、付司機操作機車時,必須在司機的指導下進行,同時,司機應對行車安全負責。在司機缺勤,當值班調度指定付司機代務時,其作業中應對安全負責。
7、機車行駛中,禁止機務人員到司機外室做檢修機車或其它工作(扒煤除外),乘務人員有權拒絕非作業人員登乘機車,嚴禁任何人跳車爬車,乘務人員禁止飛乘飛降。
8、在曲線、道口、廠大門、車馬人繁雜區域,應及時鳴笛,嚴密注意信號及線路周圍情況,此時,一般不得加煤進行其它作業、活動,時刻準備采取有效停車措施。
9、機車放水或向缸內注水,開風泵、開放氣筒排水閥時,應弄清周圍無人方可進行,清放爐灰必須在指定地點。
10、機車作業結束時,必須停留在線路示標內,方可關閉氣門,插好止銷,手把位于中心。應用放氣缸排氣閥,小閘放在自動裝置上,并放鐵楔對車輪制動。
11、嚴格執行接班制度,交代機車各部位運轉狀態,并作好記錄。
篇2:電瓶車制動各項性能試驗檢測安全技術措施
內容提示:作業環境風險評價、技術風險評價、管理風險評價、施工人員素質評價及其他方面的風險評價。
1、作業環境風險評價
第一節?可能導致試驗人員砸傷危險因素及風險。
風險因素:選取試驗區間巷道支護不完好,未提前執行敲幫問頂。
風險:漿皮砸傷人員。
第二節?可能導致阻礙車場運輸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選取試驗區間狹小,電瓶車與車場、大巷存放物料及車輛發生堵車、碰撞。
風?險:在試驗過程中,選取試驗空間狹小,易造成運輸設施堵車、碰撞事故。
第三節?可能導致行車傷人事故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未執行封閉巷道“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管理規定。
風險:可能因平行交叉作業造成人員擠傷等危險發生。
第四節?可能導致車輛掉道危險因素及風險。
風險因素:試驗地點軌道質量差。
風險:可能造成試驗車輛掉道、傷人危險發生。
2、技術風險評價
第一節可能導致運輸安全事故發生。
危險因素:技術措施編制不全面、傳達不到位。
風?險:現場試驗檢測人員不按照技術操作規范施工,易出現安全事故。
第二節?可能導致機車試驗程序紊亂。
危險因素:技術措施傳達實施不到位。
風?險:試驗過程混亂,易出現安全事故發生。
第三節?可能導致人身安全傷害事故發生。
危險因素:選取使用的試驗器具不完好。
風險:易出現傷人損物事故發生。
3、管理風險評價
第一節可能導致試驗器具彈性拉伸傷人事故發生。
危險因素:機車試驗時,檢測工器具繩套連接不牢固,制動試驗附近有人。
風?險:發生試驗器具彈性拉伸事故,易造成傷人。
第二節可能發生機車掉落事故。
危險因素:單軌吊試驗時,未安專人巡道;駕駛司機違章操作。
風?險:易發生車輛墜落事故。
第三節?可能發生超速碰撞、擰梁事故。
危險因素:機車試驗時車速過快。
風?險:未按專業檢測人員要求施工,突然加速易發生超速碰撞、單軌吊梁擰梁事故。
4、施工人員素質評價
第一節?試驗人員安全運輸意識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施工人員安全運輸意識淡薄,選取試驗環境及空間狹小,車輛試驗過程中躲避及站位不可靠。
風?險:可能導致機車各項性能試驗過程中出現碰撞、傷人事故發生。
第二節?作業人員自我保安意識不足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作業人員未按要求佩戴防護用品,自主保安意識不足。
風?險:由于未佩戴防護用品,現場自主保安意識差,可能造成作業人員身體擠/擦傷等事故發生。
第三節駕駛人員精力不集中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駕駛人員精神狀態差、工作精力不集中。
風?險:由于施工人員可能存在的精神狀態不集中,運輸中可能導致車輛碰撞損傷事故發生。
第四節駕駛人員正規作業操作技能危險因素及風險。
危險因素:駕駛人員正規作業意識差,操作技能素質較差。
風?險:由于駕駛人員正規作業意識不足,操作技能素質較差,試驗中可能導致車輛及人員擠傷事故發生。
第五節?運輸事故發生危險因素及風險
風險因素:機車司機不熟悉試驗方法及注意事項
風險:可能導致運輸事故發生,造成人身傷害
第二章:危險源風險防范措施
1、措施編制、傳達
防范措施:性能檢測試驗措施應編制全面,符合現場試驗實際需求;傳達必須由技術副區長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學習,做到人人明白作業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項。
2、試驗區間管理
防范措施:(1)選取各水平車場、大巷寬闊地段試驗時,必須對試驗區間巷道環境進行檢查,執行敲幫問頂;車場嚴格執行封閉巷道“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管理規定,斜井提升運輸期間,嚴禁其他人員及車輛進入車場限定區域內。
(2)試驗區間前后30米范圍設置明顯標示,安設專人做好安全監護,同時嚴禁無關人員及車輛進入。存在雙股道場所,應提前將兩股軌道存放車輛轉移至試驗區間外。
(3)對試驗區間軌道安設專業維護工按照軌道維護質量要求進行嚴格檢查,確保試驗場所符合相關要求。
3、試驗
防范措施:(1)試驗前,必須對機車及各類載車外觀及狀況進行檢查,確認機車車體完好。尤其是電瓶車制動裝置,確認各項性能符合試驗標準要求。
試驗前,由廠家試驗人員提前對試驗器具進行檢查,確保齊全及完好,項目部配合作業人員需對自行準備的手拉葫蘆等工器具進行檢查,確保正常使用。
試驗前,由組織試驗檢測的廠家代表對參加試驗的電瓶車司機及其他參與人員講解試驗內容、方法及注意事項,確保正確操作及實驗數據的準確性。
試驗人員必須攜帶口哨,使用清晰可靠的哨音、準確的手勢指揮駕駛司機互相配合試驗作業。
駕駛人員啟動車輛時,嚴禁超速違規行駛。
試驗過程吊掛各類試驗器具必須選取合適及錨固力合格的起吊錨桿施工,杜絕使用支護錨桿吊掛試驗器具。
4、人員素質
防范措施:(1)強化駕駛人員正規操作駕駛機車意識教育,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選拔安全運輸意識強、操作技能高、精神狀態好的駕駛人員駕駛車輛,杜絕薄弱人物上崗,消除人員因素引發的事故隱患;
試驗過程,安設專門負責人,協調檢測單位試驗人員及機車司機精誠合作、相互配合,確保試驗安全、結果真實。
駕駛司機要求持證上崗,配合廠家試驗人員做好正規操作。
結論:以上危險源風險通過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可以保證電瓶車性能檢測試驗安全。
第三章:各項性能檢測試驗措施
第一節:性能檢測試驗組織
1、試驗負責人及職責:石巖?負責電瓶車司機、軌道維護工及檢測廠家人員工作協調、現場環境查看及危險源處理。
2、班組負責人及職責:楊國兵?負責試驗現場駕駛人員、維護工工作具體協調,配合廠家做好電瓶車試驗準備及施工。
3、作業人員分工及職責:
(1)電瓶車司機:嚴格按照電瓶車駕駛要求正規作業,負責試驗區間車輛檢查、電瓶車駕駛。
(2)軌道維護工:負責試驗區間安全監護,軌道質量檢查與處理,無關人員疏導;
(3)廠家性能檢測試驗人員:按照性能檢測規范施工作業,測試電瓶車各項性能。
4、施工項目:(1)電瓶車空載及重載制動力試驗
(2)電瓶車照明、警鈴、撒沙裝置及其他安全性能測試
(3)電瓶車主要連接件探傷試驗
5、試驗時間:按照礦及專業平衡時間,當班組織施工
第二節性能試驗措施及注意事項
1、安全注意事項
1、試驗前試驗負責人必須提前一個班通知參加性能檢測人員準備工器具及場地,通知軌道運輸組組長組織人員參加電瓶車性能檢測試驗。
2、試驗前由專職軌道維護工負責對試驗地點內的軌道質量進行檢查,不合格的軌道必須整修,以免造成軌道損壞或車輛掉道。
3、試驗前,由專職車輛維護人員對試驗電瓶車、礦車進行檢查,確保車體處于完好狀態,不合格車輛不得參與測試,以保證試驗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4、試驗前試驗負責人應召集試驗人員講解試驗內容、方法及注意事項,使司機熟知試驗步驟,確保正確操作及試驗數據的準確性。
5、試驗前對試驗區間應提前做好試驗警示標記(可用紅燈)。第一個標記為測速標記,距其50m遠處設第二個標記為制動標記,機車到此點開始制動,到停車位置,測量兩點距離即為制動距離。
6、試驗地點應選擇在安全間隙比較大的地點(或有躲避峒),以方便試驗人員能夠有足夠的安全躲避處。
7、試驗地段前后50m內及另一股道上不得有其他車輛,同時組織專人負責疏散試驗區間內的其他人員,并設專人在試驗區段兩端50米以外處站崗警戒。
2、性能試驗措施
1、機車制動距離試驗(空載、重載)
(1)試驗前準備裝沙礦車4輛(裝滿即可),空載車輛4輛。
(2)試驗前,檢查電瓶車制動操作系統動作是否準確考核。檢查閘瓦是否貼靠車輪踏面,否則電瓶車應進行適當磨合運行,以達到試驗要求。
(3)試驗工具:30m卷尺1個、秒表1只、口哨2個、紅燈4盞。
(4)重載試驗時,電瓶車牽引沙車4輛。試驗以額定牽引載荷和小時速度在5%以下的坡道上進行(制動時允許撒沙);
(5)試驗步驟
①試驗前應先將試驗地點車輛調度好。
②設好2處試驗標記。
③試驗時其他人員應躲至安全處。(試驗區域范圍50m以外)
④機車開始按試驗速度運行,至第1個標記處,試驗人員按下秒表計時,至第2處標記時聽哨音終止計時,并記錄下時間,以測算實際速度。
⑤當試驗機車行駛至第2處標記時,司機立即進行制動,制動順序為先用電能耗制動,后進行機械制動(即手閘)。嚴禁使用反送電制動,直至列車完全停穩為止。
⑥試驗小組人員測量制動點至停車點距離并記錄下來。
⑦試驗小組負責人應及時記錄數據,全體試驗人員必須精力集中,發現掉道等其它情況時,立即吹哨停車,并召集有關人員進行處理。
(6)、列車出現落轍時必須嚴格按照運輸大巷車輛復轍措施進行。
①在平道上應把事故車輛與其它車輛解列,防止因碰撞而滑動,并設專人站崗。
②復轍時,架取長杠桿或千斤頂(起道器)托起掉道車輛,隨后使用木劈等墊高、墊實車輛,逐端復轍。
③復轍現場應設專人指揮,嚴禁用電瓶車強拉復轍,嚴禁無關人員逗留。
④嚴禁操作人員在車輛可能歪倒滑動的危險區域內,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7)制動試驗完畢后小組人員及鐵道工、機電工對試驗地段及機車進行檢查,發現損壞應立即整修,以保證正常生產。
(8)試驗結束后立即通知現場施工人員撤除實驗區間兩端警戒與標示,確認現場無誤后方可準運其他車輛放行。
2、電瓶車各項性能及探傷試驗措施:
1、參加試驗人員嚴格按照檢測廠家施工負責人要求了解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項,并對試驗措施學習簽字后方可進入試驗現場進行施工。
2、作業人員按照試驗要求使用專業檢測工具對停靠穩妥的電瓶車進行警鈴、照明、撒沙裝置、連接件等進行檢測。過程中需要移動車體時,試驗人員必須提前撤離至安全位置,嚴禁有人探身在車體下情況發生。
3、撒沙裝置的試驗:檢查撒沙效果,在啟動運行時應將篩選的細干沙準確的撒在電瓶車車輪輪緣的軌道踏面上。
4、警聲傳播距離試驗需在平直大巷進行,在距離電瓶車40米且軌道面上1.7米處,用聲級計測量電瓶車警號聲,順風、逆風各測三次,取測量6次的算術平均值。
5、最大牽引力測定:在規定的粘著條件下電瓶車牽引使車輪打滑的載荷,然后逐級起動到電瓶車車輪發生打滑或過載繼電器動作,用傳力計或者通過傳感器測量此過程中的最大牽引力。
6、照明試驗:調整照明燈,使燈光處于良好的聚光狀態,然后對準設置在距照明燈40米處的白色測量牌,牌的面積為0.5*0.5m?,在牌上均勻分成九格,在放電電壓為0.875倍的電源額定電壓時,用照度計測量牌上每一格中心點照度,取其平均值。
7、試驗過程必須安設專人做好各項性能測試數據記載,填寫清晰端正,保存在專用信封或封袋里,防止現場第一手資料受到破壞。
8、試驗結束,由試驗負責人組織人員對現場進行清理恢復,確認試驗器具收繳無誤后方可組織人員離去。
篇3:電瓶車駕駛員安全操作規程
1.電瓶車應有專人駕駛。并經訓練和考核合格,持證開車。禁止無證駕駛。
2.開車前,應檢查剎車、轉向機、音響、燈光等裝置要完好。否則不準開車。
3.行駛時應遵守廠區交通安全規則和制度。廠區道路時速10公里以下;出入車間、倉庫、拐彎時不得超過5公里;車間、庫房內不得超過3公里。不準隨意超速、超車。不準駛出廠門。
4.裝運物件不得超重、超長(伸出車尾1米內)、超寬、超高(地面起2米)。滾動物件要捆扎牢固。
駕駛室不準超額做人。在行駛中禁止人爬上爬下。
5.把式電瓶車,駕駛員應在后方駕駛,如有影響視線而必須在前面駕駛時,不得超過一檔行車。
6.電瓶車出入車間、倉庫、拐彎和十字路口時,應鳴號、減速、靠右行。必須做到“一慢、二看、三通過”。不準強行通過。嚴禁進入易燃易爆氣體的場所。
7.在行駛中發生故障或有異常時,應立即停車。不的“帶病”開車。
8.工作完畢后,必須做好電瓶車的維護保養工作,保持車輛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