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安全使用規范

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安全使用規范

2024-07-16 閱讀 1611

現在越來越多的高空作業平臺在國內得到認可和廣泛使用,在高空作業給我們的工作帶來方便的同時,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一些安全隱患,如在施工現場的剪叉式升降平臺就要重點防止其傾覆,刮蹭,觸電等幾個方面。如在施工用電方面,需有專人負責管理用電,按工程部門的通知,從指定的電源點引接到施工配電柜,除此外,不準擅自亂接。所有電動工具采用漏電保護器,電動設備采用接零保護,并作重復接地。

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也應重點做好,全用前的檢查、使用中的監測、使用后的保養等,在使用過程要重點控制好以下幾點:

一、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操作人員必須參加防墜落保護和升降車的使用培訓,才能開始操作設備。

二、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的本體上應該貼有標簽,注明以下內容:升降機的上升速度極限、額定負載能力、最大升降高度、制造商的名稱以及生產日期等等。

三、安裝好的升降機在使用前由現場安全工程師驗收合格,并掛準許使用牌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升降車使用人員每天使用之前必須對升降機進行檢查,并填寫檢查表。

五、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的使用者須按照升降車的操作規程操作使用。

六、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的工作區域必須是在空曠的平地上,不允許在坑洼不平的地面運行。

七、平臺支腿須完全打開,并支設牢固。

八、平臺處于上升的起位置時,操作的人員不能離開。

九、使用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人員必須佩戴全身安全帶。在升降過程中將安全帶系掛到平臺、籃子或廠家制造的系掛點上。當剪叉式高空作業臺升降到工作高度時,安全帶不再系掛在平臺上,應系掛到其他結構可靠的掛點上,如果沒有可靠掛點時,應使用鋼絲繩拴掛在鋼梁或砼梁上,并將安全帶系掛到鋼絲繩圈上。

十、平臺作業區域須用警示帶維護起來,設警示標志,并設專職監護人員。

篇2:高空作業安全規范

我們在前面章節已經談到造船與修船作業,有相當一部分工作是由高空作業來完成的。例如船體分段船臺合攏、船體殼體的涂漆、安裝、電焊等都屬于高空作業,十分危險。特別在嚴寒的冬天,有雪凍和寒風,在上面工作是很艱苦的。在高空腳手架、構件、甲板及艙口處、梯子等上邊作業時,常有墜落的危險。高空作業管理應從以下要求著手。

一、對從事高空作業人員的安全要求

從事高空作業人員,必須每年進行一次體檢。凡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病、貧血、近視、恐高癥等疾病,或者孕期女工等均不能從事高空作業。

高空作業人員,不得在工作前飲酒。

進入高空作業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扎好安全帶。

所攜帶工具、物品要放置妥當,禁止往下拋。

同時在一塊木質架板上操作的人員,不得超過3人。

不準在跳板上打鬧追逐。

二、對高空作業設施的安全要求

夜間作業,必須設置足夠的燈光照明。

風力超過六級時,禁止作業(指的是露天作業)。

霜、雪、冰凍未清除,或未采取安全防滑措施,禁止作業。

三、對腳手架、腳手板的安全要求

腳手架、腳手板,必須按規定搭設,做到平穩、牢固。

腳手架、腳手板,不準架設在高壓輸電線附近。

腳手架、腳手板的用料,應以杉木等硬質木料。楊、柳、樺、椴、油松等木料禁止使用。

木質立桿的小頭直徑不得小于7cm,大橫桿、小橫桿的小頭直徑不得小于7.5cm。

腳手架的寬度不得小于1.2m,并需設斜拉桿支架。

竹腳手架,要在立桿旁加設頂撐、或采用雙行立桿,小橫桿的兩頭伸出部分不得小于30cm,斜立桿的交叉處要綁牢。

金屬腳手架,禁止使用彎曲、壓扁、或有裂縫的管子。各連接部要完好,立桿垂直地穩放在墊木上,安置墊木前要將地面夯實、整平。

腳手架的負荷不得超過270kg/皿2。如負荷量加大,架子應加固。

腳手架的長度在6m以上者,其厚度應不小于6em,寬度不得小于30cm;長度在6m以下者,其厚度不得小于5cm,而寬度不得小于25cm。

兩層以上的多層腳手架,每層必須裝置固定的行人扶梯。

四、船舶修造中的跳板、梯子、防護欄桿、安全網要求

船舷、舷墻、艙口圍壁未裝之前,必須加設不低于lm的防護欄;囚門未裝前必須要加設臨時蓋。

船舶艙室,應先安裝產品扶梯,在產品扶梯未安裝前,必須放置有欄桿的臨時鐵制扶梯。

船舷外,船艙內必須使用雙拼腳板,同時加設不低于1m的防護欄或設置安全網。

梯子必須堅固,梯腳要有防滑措施,梯階間距不能大于30cm。梯子放置的坡度為60°,頂端必須扎牢。

腳手架、腳手板、扶梯、跳板、防護欄桿、安全網等安全措施,必須由專業人架設、搭拆、修理與保管。

登高作業的各種安全措施,必須進行定期的專業性檢查與考核,以確保安全可靠。

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1.高空作業要穿軟底絕緣膠鞋,決不能穿木屐、拖鞋、硬底鞋,更不能光腳,以防滑倒、摔下。

2.不要在梁、支架,以及無安全防護欄的構件上行走和操作。如有必要,則要安裝好防護欄桿和安全網,以防跌落。

3.在船上施工,船甲板上的孔、洞及扶梯口應安放堅固的腹蓋板或圍欄,以防踏空墜落。

4.登高作業時,安全帶要高掛低用,而不能低掛高用。并要掛在結實牢固的構件上,不能栓在有尖銳棱角的構件上,以免當安全帶系繩拉緊時割斷系繩,使人墜落。

5.在修船中,在高處拆板時,一定要佩用安全帶,防止在撬動鋼板時,因用力過猛而使搭頭斷裂而發生墜落事故。拆下的鋼板及構件,應及時清理,集中堆放,以防作業人員碰傷。

6.高空作業結束后,所用的工具要清點,并全部收回集中,防止遺留在作業現場,掉落傷人。

篇3:施工高空作業安全技術規范

?第一章總則

第1.0.1條為了在建筑施工高處作業中,貫徹安全生產的方針,做到防護要求明確,技術合理和經濟適用,制訂本規范。

第1.0.2條本規范適用于工業與民用房屋建筑及一般構筑物施工時,高處作業中臨邊、洞口、攀登、懸空、操作平臺及交叉等項作業。

本規范亦適用于其他高處作業的各類洞、坑、溝、槽等工程的施工。

第1.0.3條

本規范所稱的高處作業,應符合國家標準《高處作業分級》GB3608—83規定的“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

第1.0.4條進行高處作業時,除執行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高處作業及安全技術標準的規定。

第二章基本規定

第2.0.1條高處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須列入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

第2.0.2條單位工程施工負責人應對工程的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負責并建立相應的責任制。

施工前,應逐級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及交底,落實所有安全技術措施和人身防護用品,未經落實時不得進行施工。

第2.0.3條高處作業中的安全標志、工具、儀表、電氣設施和各種設備,必須在施工前加以檢查,確認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第2.0.4條攀登和懸空高處作業人員以及搭設高處作業安全設施的人員,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及專業考試合格,持證上崗,并必須定期進行體格檢查。

第2.0.5條施工中對高處作業的安全技術設施,發現有缺陷和隱患時,必須及時解決;危及人身安全時,必須停止作業。

第2.0.6條施工作業場所有墜落可能的物件,應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高處作業中所用的物料,均應堆放平穩,不妨礙通行和裝卸。工具應隨手放入工具袋;作業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應隨時清掃干凈;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廢料均應及時清理運走,不得任意亂置或向下丟棄。傳遞物件禁止拋擲。

第2.0.7條

雨天和雪天進行高處作業時,必須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凍措施。凡水、冰、霜、雪均應及時清除。對進行高處作業的高聳建筑物,應事先設置避雷設施。遇有六級以上強風、濃霧等惡劣氣候,不得進行露天攀登與懸空高處作業。暴風雪及臺風暴雨后,應對高處作業安全設施逐一加以檢查,發現有松動、變形、損壞或脫落等現象,應立即修理完善。

第2.0.8條因作業必需,臨時拆除或變動安全防護設施時,必須經施工負責人同意,并采取相應的可靠措施,作業后應立即恢復。

第2.0.9條防護棚搭設與拆除時,應設警戒區,并應派專人監護。嚴禁上下同時拆除。

第2.0.10條

高處作業安全設施的主要受力桿件,力學計算按一般結構力學公式,強度及撓度計算按現行有關規范進行,但鋼受彎構件的強度計算不考慮塑性影響,構造上應符合現行的相應規范的要求。

第三章臨邊與洞口作業的安全防護

第一節臨邊作業

第3.1.1條對臨邊高處作業,必須設置防護措施,并符合下列規定:

一、基坑周邊,尚未安裝欄桿或欄板的陽臺、料臺與挑平臺周邊,雨蓬與挑檐邊,無外腳手的屋面與樓層周邊及水箱與水塔周邊等處,都必須設置防護欄桿。

二、頭層墻高度超過3.2m的二層樓面周邊,以及無外腳手的高度超過3.2m的樓層周邊,必須在外圍架設安全平網一道。

三、分層施工的樓梯口和梯段邊,必須安裝臨時護欄。頂層樓梯口應隨工程結構進度安裝正式防護欄桿。

四、井架與施工用電梯和腳手架等與建筑物通道的兩側邊,必須設防護欄桿。地面通道上部應裝設安全防護棚。雙籠井架通道中間,應予分隔封閉。

五、各種垂直運輸接料平臺,除兩側設防護欄桿外,平臺口還應設置安全門或活動防護欄桿。

第3.1.2條臨邊防護欄桿桿件的規格及連接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毛竹橫桿小頭有效直徑不應小于72mm,欄桿柱小頭直徑不應小于80mm,并須用不小于16號的鍍鋅鋼絲綁扎,不應少于3圈,并無瀉滑。

二、原木橫桿上桿梢徑不應小于70mm,下桿梢徑不應小于60mm,欄桿柱梢徑不應小于75mm。并須用相應長度的圓釘釘緊,或用不小于12號的鍍鋅鋼絲綁扎,要求表面平順和穩固無動搖。

三、鋼筋橫桿上桿直徑不應小于16mm,下桿直徑不應小于14mm,欄桿柱直徑不應小于18mm,采用電焊或鍍鋅鋼絲綁扎固定。

四、鋼管橫桿及欄桿柱均采用Φ48×(2.75~3.5)mm的管材,以扣件或電焊固定。

五、以其他鋼材如角鋼等作防護欄桿桿件時,應選用強度相當的規格,以電焊固定。

第3.1.3條搭設臨邊防護欄桿時,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防護欄桿應由上、下兩道橫桿及欄桿柱組成,上桿離地高度為1.0~1.2m,下桿離地高度為0.5~0.6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護欄桿應高1.5m,并加掛安全立網。除經設計計算外,橫桿長度大于2m時,必須加設欄桿柱。

二、欄桿柱的固定應符合下列要求:

1當在基坑四周固定時,可采用鋼管并打入地面50~70cm深。鋼管離邊口的距離,不應小于50cm。當基坑周邊采用板樁時,鋼管可打在板樁外側。

2當在混凝土樓面、屋面或墻面固定時,可用預埋件與鋼管或鋼筋焊牢。采用竹、木欄桿時,可在預埋件上焊接30cm長的L50×5角鋼,其上下各鉆一孔,然后用1mm螺栓與竹、木桿件栓牢。

3?當在磚或砌塊等砌體上固定時,可預先砌入規格相適應的80×6彎轉扁鋼作預埋鐵的混凝土塊,然后用上項方法固定。

三、欄桿柱的固定及其與橫桿的連接,其整體構造應使防護欄桿在上桿任何處,能經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當欄桿所處位置有發生人群擁擠、車輛沖擊或物件碰撞等可能時,應加大橫桿截面或加密柱距。

四、防護欄桿必須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網封閉,或在欄桿下邊設置嚴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擋腳板或40cm的擋腳笆。擋腳板與擋腳笆上如有孔眼,不應大于25mm。板與笆下邊距離底面的空隙不應大于10mm。

卸料平臺兩側的欄桿,必須自上而下加掛安全立網或滿扎竹笆。

五、當臨邊的外側面臨街道時,除防護欄桿外,敞口立面必須采取滿掛安全網或其他可靠措施作全封閉處理。

第3.1.4條臨邊防護欄桿的力學計算及構造型式見附錄二。

第二節洞口作業

第3.2.1條

進行洞口作業以及在因工程和工序需要而產生的,使人與物有墜落危險或危及人身安全的其他洞口進行高處作業時,必須按下列規定設置防護設施:

一、板與墻的洞口,必須設置牢固的蓋板、防護欄桿、安全網或其他防墜落的防護設施。

二、電梯井口必須設防護欄桿或固定柵門;電梯井內應每隔兩層并最多隔10m設一道安全網。

三、鋼管樁、鉆孔樁等樁孔上口,杯形、條形基礎上口,未填土的坑槽,以及人孔、天窗、地板門等處,均應按洞口防護設置穩固的蓋件。

四、施工現場通道附近的各類洞口與坑槽等處,除設置防護設施與安全標志外,夜間還應設紅燈示警。

第3.2.2條洞口根據具體情況采取設防護欄桿、加蓋件、張掛安全網與裝柵門等措施時,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樓板、屋面和平臺等面上短邊尺寸小于25cm但大于2.5cm的孔口,必須用堅實的蓋板蓋沒。蓋板應能防止挪動移位。

二、樓板面等處邊長為25~50cm的洞口、安裝預制構件時的洞口以及缺件臨時形成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蓋板,蓋住洞口。蓋板須能保持四周擱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三、邊長為50~150cm的洞口,必須設置以扣件扣接鋼管而成的網格,并在其上滿鋪竹笆或腳手板。也可采用貫穿于混凝土板內的鋼筋構成防護網,鋼筋網格間距不得大于20cm。

四、邊長在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設防護欄桿,洞口下張設安全平網。

五、垃圾井道和煙道,應隨樓層的砌筑或安裝而消除洞口,或參照預留洞口作防護。管道井施工時,除按上款辦理外,還應加設明顯的標志。如有臨時性拆移,需經施工負責人核準,工作完畢后必須恢復防護設施。

六、位于車輛行駛道旁的洞口、深溝與管道坑、槽,所加蓋板應能承受不小于當地額定卡車后輪有效承載力2倍的荷載。

七、墻面等處的豎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應加裝開關式、工具式或固定式的防護門,門柵網格的間距不應大于15cm,也可采用防護欄桿,下設擋腳板(笆)。

八、下邊沿至樓板或底面低于80cm的窗臺等豎向洞口,如側邊落差大于2m時,應加設1.2m高的臨時護欄。

九、對鄰近的人與物有墜落危險性的其他豎向的孔、洞口,均應予以蓋沒或加以防護,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

第3.2.3條

洞口防護欄桿的桿件及其搭設應符合本規范第3.1.2條、第3.1.3條的規定。防護欄桿的力學計算見附錄二之(一),防護設施的構造型式見附錄三。

第四章攀登與懸空作業的安全防護

第一節攀登作業

第4.1.1條

在施工組織設計中應確定用于現場施工的登高和攀登設施。現場登高應借助建筑結構或腳手架上的登高設施,也可采用載人的垂直運輸設備。進行攀登作業時可使用梯子或采用其他攀登設施。

第4.1.2條柱、梁和行車梁等構件吊裝所需的直爬梯及其他登高用拉攀件,應在構件施工圖或說明內作出規定。

第4.1.3條

攀登的用具,結構構造上必須牢固可靠。供人上下的踏板其使用荷載不應大于1100N。當梯面上有特殊作業,重量超過上述荷載時,應按實際情況加以驗算。

第4.1.4條移動式梯子,均應按現行的國家標準驗收其質量。

第4.1.5條梯腳底部應堅實,不得墊高使用。梯子的上端應有固定措施。立梯工作角度以75°±5°為宜,踏板上下間距以30cm為宜s,不得有缺檔。

第4.1.6條梯子如需接長使用,必須有可靠的連接措施,且接頭不得超過1處。連接后梯梁的強度,不應低于單梯梯梁的強度。

第4.1.7條折梯使用時上部夾角以35°~45°為宜,鉸鏈必須牢固,并應有可靠的拉撐措施。

第4.1.8條

固定式直爬梯應用金屬材料制成。梯寬不應大于50cm,支撐應采用不小于L70×6的角鋼,埋設與焊接均必須牢固。梯子頂端的踏棍應與攀登的頂面齊平,并加設1~1.5m高的扶手。

使用直爬梯進行攀登作業時,攀登高度以5m為宜。超過2m時,宜加設護籠,超過8m時,必須設置梯間平臺。

第4.1.9條作業人員應從規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陽臺之間等非規定通道進行攀登,也不得任意利用吊車臂架等施工設備進行攀登。

上下梯子時,必須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第4.1.10條鋼柱安裝登高時,應使用鋼掛梯或設置在鋼柱上的爬梯。掛梯構造見附錄四附圖4.1。鋼柱的接柱應使用梯子或操作臺。操作臺橫桿高度,當無電焊防風要求時,其高度不宜小于1m,有電焊防風要求時,其高度不宜小于1.8m,見附錄四附圖

4.2。

第4.1.11條登高安裝鋼梁時,應視鋼梁高度,在兩端設置掛梯或搭設鋼管腳手架,構造形式參見附錄四附圖4.3。

梁面上需行走時,其一側的臨時護欄橫桿可采用鋼索,當改用扶手繩時,繩的自然下垂度不應大于1/20,并應控制在10cm以內,見附錄四附圖

4.4。1為繩的長度。

第4.1.12條鋼屋架的安裝,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在屋架上下弦登高操作時,對于三角形屋架應在屋脊處,梯形屋架應在兩端,設置攀登時上下的梯架。材料可選用毛竹或原木,踏步間距不應大于40cm,毛竹梢徑不應小于70mm。

二、屋架吊裝以前,應在上弦設置防護欄桿。

三、屋架吊裝以前,應預先在下弦掛設安全網;吊裝完畢后,即將安全網鋪設固定。

第二節懸空作業

第4.2.1條懸空作業處應有牢靠的立足處,并必須視具體情況,配置防護欄網、欄桿或其他安全設施。

第4.2.2條懸空作業所用的索具、腳手板、吊籃、吊籠、平臺等設備,均需經過技術鑒定或檢證方可使用。

第4.2.3條構件吊裝和管道安裝時的懸空作業,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鋼結構的吊裝,構件應盡可能在地面組裝,并應搭設進行臨時固定、電焊、高強螺栓連接等工序的高空安全設施,隨構件同時上吊就位。拆卸時的安全措施,亦應一并考慮和落實。高空吊裝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屋架、桁架等大型構件前,也應搭設懸空作業中所需的安全設施。

二、懸空安裝大模板、吊裝第一塊預制構件、吊裝單獨的大中型預制構件時,必須站在操作平臺上操作。吊裝中的大模板和預制構件以及石棉水泥板等屋面板上,嚴禁站人和行走。

三、安裝管道時必須有已完結構或操作平臺為立足點,嚴禁在安裝中的管道上站立和行走。

第4.2.4條模板支撐和拆卸時的懸空作業,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支模應按規定的作業程序進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嚴禁在連接件和支撐件上攀登上下,并嚴禁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裝、拆模板。結構復雜的模板,裝、拆應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的措施進行。

二、支設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應設斜撐,并應設立操作平臺。低于3m的可使用馬凳操作。

三、支設懸挑形式的模板時,應有穩固的立足點。支設臨空構筑物模板時,應搭設支架或腳手架。模板上有預留洞時,應在安裝后將洞蓋沒。混凝土板上拆模后形成的臨邊或洞口,應按本規范有關章節進行防護。

拆模高處作業,應配置登高用具或搭設支架。

第4.1.5條鋼筋綁扎時的懸空作業,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綁扎鋼筋和安裝鋼筋骨架時,必須搭設腳手架和馬道。

二、綁扎圈梁、挑梁、挑檐、外墻和邊柱等鋼筋時,應搭設操作臺架和張掛安全網。懸空大梁鋼筋的綁扎,必須在滿鋪腳手板的支架或操作平臺上操作。

三、綁扎立柱和墻體鋼筋時,不得站在鋼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3m以內的柱鋼筋,可在地面或樓面上綁扎,整體豎立。綁扎3m以上的柱鋼筋,必須搭設操作平臺。

第4.2.6條混凝土澆筑時的懸空作業,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澆筑離地2m以上框架、過梁、雨蓬和小平臺時,應設操作平臺,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撐件上操作。

二、澆筑拱形結構,應自兩邊拱腳對稱地相向進行。澆筑儲倉,下口應先行封閉,并搭設腳手架以防人員墜落。

三、特殊情況下如無可靠的安全設施,必須系好安全帶并扣好保險鉤,或架設安全網。

第4.2.7條進行預應力張拉的懸空作業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進行預應力張拉時,應搭設站立操作人員和設置張拉設備用的牢固可靠的腳手架或操作平臺。雨天張拉時,還應架設防雨棚。

二、預應力張拉區域應標示明顯的安全標志,禁止非操作人員進入。張拉鋼筋的兩端必須設置檔板。檔板應距所張拉鋼筋的端部1.5~2m,且應高出最上一組張拉鋼筋0.5m,其寬度應距張拉鋼筋兩外側各不小于1m。

三、孔道灌漿應按預應力張拉安全設施的有關規定進行。

第4.2.8條懸空進行門窗作業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安裝門、窗,油漆及安裝玻璃時,嚴禁操作人員站在樘子、陽臺欄板上操作。門、窗臨時固定,封填材料未達到強度,以及電焊時,嚴禁手拉門、窗進行攀登。二、在高處外墻安裝門、窗,無外腳手時,應張掛安全網。無安全網時,操作人員應系好安全帶,其保險鉤應掛在操作人員上方的可靠物件上。

三、進行各項窗口作業時,操作人員的重心應位于室內,不得在窗臺上站立,必要時應系好安全帶進行操作。

第五章操作平臺與交叉作業的安全防護

第一節操作平臺

第5.1.1條移動式操作平臺,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操作平臺應由專業技術人員按現行的相應規范進行設計,計算書及圖紙應編入施工組織設計。

二、操作平臺的面積不應超過10㎡,高度不應超過5m。還應進行穩定驗算,并采取措施減少立柱的長細比。

三、裝設輪子的移動式操作平臺,輪子與平臺的接合處應牢固可靠,立柱底端離地面不得超過80mm。

四、操作平臺可采用Φ(48~51)×3.5mm鋼管以扣件連接,亦可采用門架式或承插式鋼管腳手架部件,按產品使用要求進行組裝。平臺的次梁,間距不應大于40cm;臺面應滿鋪3cm厚的木板或竹笆。

五、操作平臺四周必須按臨邊作業要求設置防護欄桿,并應布置登高扶梯。

第5.1.2條懸挑式鋼平臺,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懸挑式鋼平臺應按現行的相應規范進行設計,其結構構造應能防止左右晃動,計算書及圖紙應編入施工組織設計。

二、懸挑式鋼平臺的擱支點與上部拉結點,必須位于建筑物上,不得設置在腳手架等施工設備上。

三、斜拉桿或鋼絲繩,構造上宜兩邊各設前后兩道,兩道中的每一道均應作單道受力計算。

四、應設置4個經過驗算的吊環。吊運平臺時應使用卡環,不得使吊鉤直接鉤掛吊環。吊環應用甲類3號沸騰鋼制作。

五、鋼平臺安裝時,鋼絲繩應采用專用的掛鉤掛牢,采取其他方式時卡頭的卡子不得少于3個。建筑物銳角利口圍系鋼絲繩處應加襯軟墊物,鋼平臺外口應略高于內口。

六、鋼平臺左右兩側必須裝置固定的防護欄桿。

七、鋼平臺吊裝,需待橫梁支撐點電焊固定,接好鋼絲繩,調整完畢,經過檢查驗收,方可松卸起重吊鉤,上下操作。

八、鋼平臺使用時,應有專人進行檢查,發現鋼絲繩有銹蝕損壞應及時調換,焊縫脫焊應及時修復。

第5.1.3條操作平臺上應顯著地標明容許荷載值。操作平臺上人員和物料的總重量,嚴禁超過設計的容許荷載。應配備專人加以監督。

第5.1.4條操作平臺的力學計算與構造型式見附錄五之(一)、(二)。

第二節交叉作業

第5.2.1條

支模、粉刷、砌墻等各工種進行上下立體交叉作業時,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層作業的位置,必須處于依上層高度確定的可能墜落范圍半徑之外。不符合以上條件時,應設置安全防護層。

第5.2.2條鋼模板、腳手架等拆除時,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員。

第5.2.3條

鋼模板部件拆除后,臨時堆放處離樓層邊沿不應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過1m。樓層邊口、通道口、腳手架邊緣等處,嚴禁堆放任何拆下物件。

第5.2.4條

結構施工自二層起,凡人員進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用電梯的進出通道口),均應搭設安全防護棚。高度超過24m的層上的交叉作業,應設雙層防護。

第5.2.5條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墜落物件或處于起重機把桿回轉范圍之內的通道,在其受影響的范圍內,必須搭設頂部能防止穿透的雙層防護廊。

第5.2.6條交叉作業通道防護的構造型式見附錄六。

第六章高處作業安全防護設施的驗收

第6.0.1條建筑施工進行高處作業之前,應進行安全防護設施的逐項檢查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高處作業。驗收也可分層進行,或分階段進行。

第6.0.2條安全防護設施,應由單位工程負責人驗收,并組織有關人員參加。

第6.0.3條安全防護設施的驗收,應具備下列資料:

一、施工組織設計及有關驗算數據;

二、安全防護設施驗收記錄;

三、安全防護設施變更記錄及簽證。

第6.0.4條安全防護設施的驗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所有臨邊、洞口等各類技術措施的設置狀況;

二、技術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規格和材質;

三、技術措施的節點構造及其與建筑物的固定情況;

四、扣件和連接件的緊固程度;

五、安全防護設施的用品及設備的性能與質量是否合格的驗證。

第6.0.5條安全防護設施的驗收應按類別逐項查驗,并作出驗收記錄。凡不符合規定者,必須修整合格后再行查驗。施工工期內還應定期進行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