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電焊安全技術措施
一、施工組織:
施工負責人:施焊人:
瓦檢員:作業內容:
監護人:作業地點:
安全檢查員:作業時間:
二、準備工作
1、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并且持證上崗。
2、現場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消防安全知識,能熟練使用消防滅火器材。
3、在電焊工作前應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具:戴好頭盔和濾色眼鏡(焊接電流小于100A時,使用4-7號遮光度鏡片,當焊接電流大于100A時,應使用10-14號遮光度的鏡片)以及手套等防護用具,工作時還應戴防塵防毒口罩,衣領袖口必須全部扎緊。高處作業時應系安全帶。在潮濕的地方或雨天作業時應穿好膠鞋,同時所用工具均應具備絕緣性能。
4、工作前應檢查電焊機電壓與電網電壓是否相等,并應對電焊機的接線、開關板、接地線等進行檢查,工作臺必須有可靠接地,接地線不許接到有易燃易爆介質的管道或設備上,電焊機和電纜與其它設備之間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5、對有易燃、易爆及可燃物的容器、管道進行焊接工作前,必須采用置換、清洗或者隔離等方法排除可燃物,使其濃度降至安全范圍方可進行作業,作業現場應備有必要的消防設施。
6、切割器膠管必須完好嚴密,氣帶接頭連接處使用專用卡子固定可靠,不得用鐵絲代替。壓力調整器必須可靠,壓力表要定期校核并加鉛封。
7、工作場所必須保持通風良好、整潔、安全,必要時設置臨時防護。
8、作業之前利用清水對作業地點10米內煤塵、浮煤,進行沖洗清理,氣割、焊接結束后再次沖洗,2小時以后到現場復查。
9、電焊、氣割等工作地點10m范圍內,不能有油脂、棉紗等易燃易爆物品,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噴水。上述工作地點應至少備有2個干粉滅火器和足夠數量滅火砂。
10、電焊、氣割等作業地點,要隨時檢測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大于0.5%時不得作業。
三、工作中注意事項
1、作業時值班班領導或班組長一定要進行現場統一指揮,在現場將措施落實到位,并指定專人在場檢查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匯報。
2、使用氧氣瓶工作時要遵守《氧氣瓶的使用、保護和運輸的操作規程》。
3、工作時應先打開氧氣瓶,吹出堵塞物,然后關閉氧氣閥,開乙炔閥點火,熄火時應先關閉氧氣閥。
4、在切割工作中發生回火時,要立即關閉氧氣閥再另行點火。如發生嗚爆或感覺震手時表明槍嘴溫度過高,應立即熄火,將槍嘴放入水中冷卻。
5、不準將燃燒的焊槍放在地上,應將火焰熄滅。
6、禁止對封閉有壓力的容器及存在未清理干凈的油污、易燃易爆、有害氣體或液體的容器進行切割或焊接。
7、氧氣、乙炔膠管不可混用,膠管通過道路時應加以保護,氧氣瓶、乙炔氣瓶和工作地點三處之間應相距10米以上,并要與易燃易爆物品保持10米以上距離。
8、在容器內部焊接時,禁止在內部點燃,以防發生爆炸。
9、壓力調整器,在焊接時禁止用棉紗密封,應用石棉絲。
10、氧氣發生火災時,應急速關閉閥門,并用黃砂或水滅火。乙炔發生火災時,要嚴禁用水滅火,應用黃砂滅火。
11、使用電焊、氣割時一定注意不得損壞設備其它部分,電纜管線等易燃物品,要用不燃性材料保護好。
12、在設備上焊接時,必須小心注意,防止損壞軸承、襯套、齒輪箱、鉸接點和電機等。
13、在設備、開關等物體上焊接時必須停電后方可焊接。
14、在皮帶機或聚氨脂篩板上方焊接時,帶面、聚氨脂篩板必須用不燃性材料進行保護。
15、焊接時不準用設備、管路等做接地極,一定要把接地極設在盡量靠近焊接的地點,這樣可以防止這些地方的潤滑劑在焊接電流的作用下發生分解,并防止軸承過熱。同時防止電流通過軸承或齒輪在焊接中產生電弧,從而產生毛刺或點焊在一起。
16、焊機接地點絕對不要接在液壓油缸的活塞桿上,因為電弧會在活塞桿上造成點蝕坑。
17、高空作業時,應遵從《高空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四、工作完成后
1、電焊、氣割等工作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1h,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2、電焊、氣割等工作完畢后,相關設備、工具等不得存放在施工現場,必須全部回收。
篇2:副井氧電焊安全措施模版
16#煤層材料運輸巷掘進需在副井筒鋪設岔道,施工中需要氣割作業,為了保證施工安全,特制訂此措施。望現施工人員認真貫徹執行。
一、施工時間:2012年12月19日
二、施工地點:副井筒
三、技術負責人:程俊友
四、安全負責人:明長軍
五、施工人員:
六、安全技術措施:
1、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和《氧電焊作業規程》。
2、搬運或運輸材料時,運輸工具必須能承受器材的重量且放置平穩,必需對器材加以固定,搬抬器材前,應先清理現場道路上的雜物,以防器材滑落或摔倒傷人。
3、易燃易爆物品必須有專人運送到指定地點。
4、必須由瓦檢員檢查施工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瓦斯濃度,瓦斯濃度不超過0.5%,且20米范圍內無瓦斯積聚現象方可施工。
5、清除現場易燃易爆物品,且作業地點20米范圍內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6、現場至少配備兩個滅火器和足夠的滅火器,水桶等器材。
7、采取措施防止火花濺落在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和人員身上,必要時停止作業。
8、搭接電源時,搭接點的瓦斯濃度不超過0.5%,接點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9、搭接電源時,必須執行斷電后驗電放電制度。
10、作業完成時電氣設備必須恢復防爆性能,應反復檢查現場1小時后無異狀方可離開。
11、各氣瓶相距5米以上,距明火點10米以上。
12、在氣割或電焊施工時,必須在工作地點下方用鋼板或鐵锨上面鋪一層濕沙,接受氣割火花或焊渣。并對氣割火花、焊渣經常性、多輪次灑水滅火。
13、作業過程中應加強與有關部門聯系,作業情況應隨時報告調度室。
14、焊條頭、廢料件不得亂仍,應就地放置,離開時及時清理送出地面。
15、作業完成后要有專人負責觀察兩小時,沒有火源等異常情況發生方可離開。
15、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三大規程執行。
水井灣煤礦
2012年12月19日
篇3:井下氧電焊安全措施模版
因井下運輸路線中軌道的岔尖須進行氧電焊作業處理,故制定如下措施:
一、施工時間:
二、施工地點:主運輸大巷(首采區的半煤巷禁止使用此措施)
三、技術負責人:
四、安全負責人:
五、安全技術措施:
1.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和《氧電焊作業規程》。
2.搬運或運輸材料時,運輸工具必須能承受器材的重量且放置平穩,必需對器材加以固定,搬抬器材前,應先清理現場道路上的雜物,以防器材滑落或摔倒傷人。
3.易燃易爆物品必須有專人運送到指定地點。
4.必須由瓦檢員檢查在井下施工點附近20米范圍內檢查瓦斯濃度,瓦斯濃度不超過0.5%,且20米范圍內無瓦斯積聚現象方可施工。
5.清除現場易燃易爆物品,且作業地點20米范圍內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6.現場至少備兩個滅火器和足夠的滅火器材。
7.采取措施防止火花濺落在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和人員身上,必要時停止作業。若有運送雷管、炸藥的人員,車輛通過時,必須停止作業。
8.搭接電源時,搭接點的瓦斯濃度不超過1.0%,接點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9.搭接電源時,必須執行斷電后驗電放電制度。
10.作業完成電氣設備必須恢復防爆性能,應反復檢查現場1小時后無異狀方可離開。
11.各氣瓶相距5米以上,距明火點10米以上。
12.氣嘴嚴禁沾上油脂油污,不得對有壓力油管式部件直接作業,作業時應將油和壓力釋放。
13.作業過程中應加強與有關部門聯系,作業情況應隨時報告調度室。
14.焊條頭、廢料件不得亂仍,應就地放置,離開時及時清理送入廢料堆
15.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三大規程執行。
16.本措施一試四份,分別交生產技術科、安全通風科、調度室、機運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