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焊割防爆技術措施
1.電焊(割)爆炸事故的原因
⑴點火源
①焊接中飛散的火花、熔融金屬和熔渣的顆粒;
②電焊設備和線路出現危險溫度,這種危險溫度是指電氣設備和線路過熱造成的溫度的升高,如短線、超負荷等。
⑵易燃易爆物質
如未清洗的油罐和油筒,帶有氣是的鍋爐、儲氣筒及其附件,易燃氣體的房間等。
2.防爆技術措施
①焊接與切割工作點周圍10m的范圍內。各類可燃易爆物品必須撤離。布設在操作現場附近的有隔熱保溫等可燃材料的設備或工程結構,需特別注意預先采取隔絕火星的安全措施,防止在其中隱藏火種。
②室內作業時,應保證良好的通風。多點焊接作業或有其他工種混合作業時,各工序間應設防護屏。
③在油庫、噴漆室、中心乙炔站。氧氣站內嚴禁電焊作業。
④焊接管道時,要把管道兩端打開,不準堵塞。
⑤在鍋爐內、管道中、井下、地坑及其他狹窄地點進行電焊時,必須事先檢查其內部是否有可燃氣體及其他易燃易爆物。
⑥經常檢查電焊機以及焊接電纜的絕緣是否良好,絕緣損壞應及時修復。
⑦電焊回路地線不可亂接亂搭。
⑧必須采用盛過液體燃料的容器時,容器首先必須經過仔細刷洗和擦拭,徹底清除其內部的殘余燃料。
焊割動火
1.置換動火的防爆技術措施
置換動火是在焊補前實行嚴格的惰性介質置換,將原有的可燃物排出,使容器內的可燃物含量降低至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保證焊補操作的安全。
⑴安全隔離
燃料容器與管道停止工作后,通常是采用盲板將與之聯接的出入管路截斷,使焊補的容器管道與生產的部分完全隔離。為了有效地防止爆炸事故的發生,盲板除必須保證嚴密不漏氣外,還應保證耐管路的工作壓力,避免盲板受壓破裂。
安全隔離的另一種措施是在廠區和車間內劃固定動火區??刹鹦恫⒂袟l件移動到固定動火區的物件,必須移至固定動火區進行。固定動火區亦必須符合下列防火與防爆要求:
①無可燃物管道和設備,并且周圍距離易燃易爆設備管道10m以上;
②室內的固定動火區與防爆的生產現場要隔離開。不能有門窗,地溝等串通;
③在正常放空或一旦發生事故時,可燃氣體或蒸氣不能擴散到固定動火區;
④要常備足夠數量的滅火工具和設備;
⑤固定動火區內禁止使用各種易燃物質,如易揮發的清洗油、汽油等;
⑥周圍要劃定界線,并有“動火區”字樣的安全標志。
在未采取可靠的安全隔離措施之前,不得動火焊補檢修。
⑵嚴格控制可燃物含量
焊補前,通常采用蒸氣蒸煮,接著用置換介質(如氮氣、二氧化碳、水蒸氣或水等)吹凈等方法將容器內部的可燃物質和有毒物質置換排出。容器內部的可燃物含量不得超過爆炸下限的1/5;另外,如果確需進入容器內操作,還應保證含氧量為18-21%,毒性含量應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規定。
⑶容器清洗的安全要求
①采用燒堿清洗時,先在容器中加入所需數量的清水,然后以定量的
堿片分批逐漸加入,同時緩慢攪動,待全部堿片均加入溶解后,方可通入蒸汽煮沸。必須注意通入蒸汽的管道末端應伸至液體的底部,以防通入蒸汽后有堿液泡沫濺出傷人;也不得先將堿片預放在容器內然后加水,尤其是暖水和熱水,因為堿片溶解時會產生大量的熱,而使堿液涌出容器外,往往使操作者受傷。
②在無法清洗的特殊情況下,在容器外焊補動火時應盡量多灌裝清水,以縮小容器內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空間,容器頂部需留出與大氣相通的孔口,以防止容器內壓力的上升。并且應當在動火時保證不間斷地進行機械通風換氣,稀釋可燃氣和空氣混合物的積聚。
⑷氣體分析與監視
在置換作業過程中和檢修動火開始前半小時內,必須從容器內外的不同地點采取氣體樣品進行化驗分析,檢查合格后才可開始動火焊補。在動火過程中,還要用儀表監視,發現可燃氣濃度上升到危險濃度時,要立即暫停動火,再次清洗直到合格為止。
⑸動火焊補時應打開容器的人孔、手孔、清洗孔和放空管等
嚴禁焊補未開孔洞的密封容器。進入容器內動火時,點燃和熄火焊槍的操作均應在設備外部進行,防止過多的乙炔氣聚集在設備內。
2.帶壓動火的防爆技術措施
帶壓不置換動火,主要是嚴格控制氧含量,使可燃氣體濃度大大超過爆炸上限,從而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且在正常條件下讓可燃氣以穩定不變的速度,從容器的裂縫中擴散逸出,與周圍空氣形成一個燃燒系統,并點燃可燃氣體。只要以穩定條件保持這個擴散燃燒系統,即可保證焊補工作的安全。
⑴嚴格控制氧含量
帶壓動火焊補前,必須進行容器內氣體成分的分析,以保證其中氧含量低于最大允許氧含量。系統中要始終穩定地控制氧含量,使之低于安全值,這就要求生產負荷要平衡,前后工序要加強統一調度,關鍵崗位要有專人把關,并要加強氣體成分分析(可安置氧氣自動分析儀)。當發現系統中氧含量增高時,應盡快找出原因及時排除,氧含量超過安全值時應立即停止焊接。
⑵正壓操作
動火前和整個焊補操作過程中,容器必須連續保持穩定的正壓。壓力的大小應控制在不產生猛烈噴火為宜,一般為2×104—6.7×104Pa之間以保證正壓又不猛烈噴火為原則。
⑶嚴格控制動火點周圍可燃氣體含量
無淪在室內還是室外,進行容器的帶壓不置換動火焊補時,還必須分析動火點周圍滯留在空間的可燃氣含量,以小于爆炸下限的1/3—1/4為合格。取樣部位應考慮到可燃氣的性質(如比重、揮發性)和廠房建筑的特點等,應注意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確認安全可靠時再動火焊補。
⑷焊接操作的安全要求
①在焊補前要引燃從裂縫逸出的可燃氣體,操作時焊工不可正對動火點,以免發生燒傷事故。
②焊機的電流大小應預先調節好,特別是當壓力在0.1MPa以上且鋼板較薄的容器,焊接電流過大容易熔擴穿孔,在介質的壓力下將會產生更大的孔和裂紋,易造成事故。
③遇到動火條件有變化,如系統內壓力急劇下降到所規定的限度,或氧含量超過安全值時,都要立即停火。待查明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方可進行焊補。
④焊補過程中如果發生猛烈噴火,應立即采取消防措施,動火未結束以前不得切斷可燃氣來源,也不得降低系統的壓力,以防容器吸入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氣。
⑤焊工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有實踐經驗,焊接操作要均勻、迅速,經過專門培養和訓練,方準進行帶壓焊補。
篇2:焊割作業安全管理辦法規定
1、焊工必須按照《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省特種作業人員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體檢、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全省統一印發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后方能獨立上崗作業。
2、焊工作業過程中,應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3、為了確保焊割作業的安全,必須建立嚴格的動火制度。
篇3:氣焊割安全技術交底
一、作業前
1、必須有專人操作該作業,并要持證上崗。
2、乙炔發生器氧氣瓶及軟管、閥、表均應齊全有效。緊固牢靠和破損漏氣。并不得沾染油污,
3、乙炔發生器、氧氣瓶與焊割點的距離應大于10米,否則采取隔離措施。
4、乙炔瓶上標明“嚴禁用水火滅火”字樣。
5、乙炔器的壓力要保持正常,壓力超過1.5kgf/m2時應停用。不得用金屬等敲擊乙炔發生器。
6、乙炔發生器應放在陰涼處,不得暴曬,且不得放在一切電線下面。四周應設圍攔,懸掛“嚴禁煙火標志”。
7、新老橡膠軟管必須經壓力試驗,達不到要求的不得使用。
8、不得將軟管放在電線上,更不能將軟管與電焊用電線敷設在一起,軟管不得壓在重物上,經過車行道,應加護套或蓋板。
9、氧氣品應與其它易燃氣瓶、油脂和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分別存放、也怖得同連運輸。氧氣瓶應有防震圈和安全帽應平放不得倒置。嚴禁用吊車吊動氧氣瓶。
10、平開氧氣瓶閥門時,應用專用工具,動作要緩慢,不得面對減壓器,并觀察壓力表,指針是否靈敏,氧氣瓶中氧氣不得用盡至少留0.5kgf/cm2的剩余壓力。
11、禁使用未安裝減壓器的氧氣瓶進行作業。
12、安裝減壓器時,應現檢查氧氣瓶閥門接頭不得有油脂,并略開氧氣瓶閥門出氣口,關閉氧氣瓶閥門時。須先松開減壓器的活門螺絲。
二、作業中:
1、點燃焊炬時,應先開乙炔閥點火,然后開氧氣閥調整火焰。關閉時先關乙炔閥,再管氧氣閥。
2、發現乙炔器因漏氣著火時應立即把乙炔器向安全方向推導,并用砂子滅火,不得堵塞或拔出浮筒。
3、乙炔軟管、氧氣軟管不得錯裝。使用中氧氣軟管著火時,應先關滅炬火,可用彎折前面一般軟管的辦法來將火熄滅。
4、不得將軟管背在人身體背上操作,焊炬內若帶有乙炔、氧氣時,不得放在金屬管槽、缸、箱內。
三、作業后應卸下減壓器,上氧氣安全帽,關閉乙炔器,卷好軟管掛在室內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