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傷亡事故報告調查處理統計制度
為了企業避免和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依照建筑法和國家及行業有關規定,制定施工現場傷亡事故報告、調查、處理、和統計制度,以便按有關規定及時報告、調查、處理和統計上報事故。
一、事故報告制度
1、發生傷亡事故后,負傷人員或最先發現事故的人應立即逐級報告領導,向上級報告事故發生的同時,要做好保護現場工作,并及時搶救負傷人員和財產,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
二、事故調查制度
1、積極配合調查組趕赴現場幫助組織搶救,并迅速組織調查工作。
2、協助調查事故發生原因、過程、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情況。
3、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及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所采取措施和建議,并接受調查組對事故單位負責人的處理建議。
4、寫出事故報告。
三、事故處理制度
在處理事故時應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即:事故發生后:(1)原因不查清不放過;(2)不采取改進措施不放過;(3)負責人和職工群眾不受到教育不放過;(4)對事故有關領導和負責人不查處不放過。
四、傷亡事故統計制度
傷亡事故統計是國家對傷亡事故的發生進行控制的一項措施。
1、它及時反映國家行業及企業安全生產狀態和形勢,便于掌握事故發生的規律擬定改進措施,杜絕和預防傷亡事故的發生。
2、通過統計數字可以比較各單位、各地區的安全工作情況,分析安全工作形勢,為制定安全管理法規提供依據。
3、事故積累的資料不僅是安全教育的寶貴材料,也為生產、設計、科研、施工清除隱患,保證安全生產,促進技術進步,提供基礎資料。
篇2:工程因工傷亡事故報告統計調查處理管理制度
1、工程項目發生因工傷亡事故后,受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要立即報告工程項目經理及有關領導和部門。
2、工程項目經理及有關領導和部門接到報告后,要立即趕往事故現場,組織指揮搶救受傷者,對受傷者的受傷部位作出判斷,有選擇地送往專業醫院搶救,同時要向公司安全部門報告,分包工程項目經理要同時向總包項目經理報告。
3、事故發生后,項目經理和有關領導及安全管理部門要立即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擴大,組織人力和物力保護好事故現場。
4、事故報告的內容:
⑴事故發生單位名稱、時間、地點。
⑵事故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傷情程度、傷亡者姓名。
⑶事故現場采取的控制措施。
⑷報告人姓名、工地電話。
⑸同時準備好上級政府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所需要的各種資料。
5、事故發生以后,項目要立即成立有有關領導參加的事故調查處理小組,負責對事故發生過程的調查分析與善后處理工作,同時向上級有關部門提供有關事故的真實情況,配合其對事故的調查與處理。
6、事故發生以后項目各級管理人員,要組織有關人員認真討論,嚴格執行“三不放過”的原則,吸取教訓,搞好整改措施,杜絕事故再次發生。
篇3:傷亡事故報告調查統計規定
1、為了及時性的報告、調整、統計職工傷亡事故,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止傷亡事故,特制定本規定。2、本規定所稱傷亡事故,是指統計范圍內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和急性中毒事故。3、事故的報告、調查、統計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事故報告1、發生重傷及以上人身事故,負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直接報告項目部領導,并由項目部領導報公司領導及有關部門。2、重傷及以上事故應在半個月內報出“職工死亡`重傷事故調查報告書”。3、輕傷及以上事故應在“安全簡報”和“職工傷亡事故月報表中寫明”。事故調查1、輕傷事故由項目部組織安監,技術人員及有關人員進行調查。2、重傷事故由公司組織有關部門人員進行調查。3、死亡事故、重大傷亡事故由上級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調查。4、事故調查應查明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和人員傷亡情況;確定事故責任;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寫出事故調查報告。5、事故調查應全面取得人證、物證、盡量采用錄音、錄像(照相)等現代手段。事故統計1、項目部每半年對事故進行一次綜合分析,找出事故發生的規律,從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事故控制,同時也為項目部領導決策提供依據。2、年底算出職工千人工傷(亡)率,千萬元產值傷(亡)率,評價項目部安全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下年度安全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