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氧氣瓶安全技術作業指導書

氧氣瓶安全技術作業指導書

2024-07-17 閱讀 1227

1.0氧氣瓶移動搬運

1.1在搬運前,首先要檢查瓶嘴氣閥和安全膠圈是否齊全,瓶身、瓶嘴是否有油類等雜物;滾動搬運時,滾動方向應與瓶嘴閥門箭頭方向保持一致,以防滾動時誤開閥門;

1.2在強烈陽光下運輸時,要用帆布遮蓋。

2.0氧氣瓶保管與存放

2.1氧氣瓶存放區的周圍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區的溫度不得超過40℃。

2.2存放區距離熱源或明火必須保持在10米以上;要確保氧氣瓶、減壓閥、壓力表、接頭和導管的完好;在未使用狀態下,氧氣瓶和乙炔瓶的安全距離為2米。存放的時候為分開存放(專庫專用)。

3.0氧氣瓶的安全使用

3.1使用氣瓶前,應稍微打開瓶閥吹出閥口臟物,并立即關閉,然后接上減壓器再使用;在使用過程中,與乙炔瓶間距為5m,與明火間距為10m,使用中必須配備氧氣瓶帽、防震圈、壓力表,現場配備滅火器。

3.2使用中應隨時觀察氣瓶、膠管狀態,檢查有無漏氣現象,并保持噴嘴暢通;檢查瓶閥時,只準用肥皂水檢驗;瓶中氧氣不準用凈,應留0.1Mpa;氧氣瓶不準改用充裝其它氣體使用。

4.0作業中應禁止的行為

4.1禁止在帶壓力的容器或管道上進行焊、割作業;禁止在帶電設備、設施上進行焊、割作業;禁止焊槍口準對人點火;禁止將燃燒的焊、割槍放在工件或地面上。

4.2禁止將帶氣的焊、割槍放在金屬容器內;禁止氣瓶放空。氧氣應留有0.1-0.2Mpa、乙炔應留有0.01-0.02Mpa;禁止用轉動方式搬運無防震圈的氣瓶。

4.3禁止帶油物品與氣瓶、氣閥、減壓器及管路等接觸;禁止采用氧氣代替壓縮空氣吹工作服、乙炔管道,或用作試壓和氣動工具的氣源。

4.4禁止使用氧氣對局部焊接部位通風換氣;禁止拋、滑、敲打或碰擊氣瓶;禁止運輸氣瓶的車上搭人;禁止氯氣、氧氣、乙炔及易燃物品同車運輸。

4.5禁止在通風不良及有放射線的場所進行焊、割作業;禁止將氣瓶放在橡膠等絕緣體上;禁止臥放使用氣瓶;禁止采用把焊、割炬的嘴頭與地面或其他物摩擦來清除嘴頭堵塞物。

5.0應急事故的處理

5.1氣瓶著火應迅速關閉氣閥門,停止供氣,使火自行熄滅。若不能很快自行熄滅的,可用干粉滅火器滅火。不得使用水、泡沫或四氯化碳滅火器滅火。嚴禁采用鋪蓋法進行滅火。

5.2氧氣軟管著火時,不得折彎軟管斷氣,應迅速關閉氧氣閥門,停止供氧;乙炔軟管著火時,應先關熄炬火,可采取折彎前面一段軟管的辦法來將火熄滅。

6.0事故的預防

6.1氣焊或氣割之前,要認真檢查工作場地周圍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柴油、木屑、油漆或其它含油物等);焊、割前檢查被焊、割工件是否有易燃、易爆或有毒的污染物,如有應徹底清除干凈后方可進行焊、割作業;焊、割時,操作者必須要戴上護眼鏡,以免火星濺入眼睛。

6.2回火防止器如果發現有問題(乙炔流量不足或帶水過多等)而影響工作時,應及時進行檢修或更換;乙炔容易產生帶粘性油質的雜質,因此應經常檢查止回閥的密封性;焊、割件剛焊割完后,要避免身體接觸工件,以免燒傷。

6.3焊、割作業完畢后,必須關閉好焊、割炬和氣瓶,并將膠管等工具掛放到安全的地點。

6.4焊、割完后,必須對整個作業場地及鄰近地區進行隱患檢查,清理工作場地,確認安全后方可離開。

篇2:氧氣瓶充裝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⒈操作人員必須熟悉充裝設備、工藝及安全操作規定。

⒉氧氣瓶充裝前應有專人檢查,未經檢查的氣瓶不準充氣。對瓶內氣體種類、成分無法判定時還應化驗;充裝時,氣體流速不宜過快,防止氣瓶過熱。

⒊壓力表、安全閥要定期校驗,保持靈敏準確。檢查漏氣應用肥皂水,禁止用明火方法試驗。

⒋氣瓶外殼溫度不得超過45℃,否則立即停止充氧。

⒌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氣瓶,禁止充裝氣體:

⑴瓶上沾有油脂,瓶嘴凍結的;

⑵氣瓶的漆色、字樣和所充裝氣體不符的;漆色、字樣脫落,不易識別氣瓶種類的;鋼印標記不全或不能識別的;

⑶氣瓶漏氣,氣閥不良及瓶內無余氣的;

⑷安全附件不全、損壞或不符合規定的;

⑸瓶體經外觀檢查有缺陷不能保證安全使用的;

⑹氣瓶已經超過檢驗期限的。

⒍氣瓶充裝時,若發生著火,應迅速關閉閥門,停止氣源后,再用滅火器材撲救。

⒎在充氧間、實瓶間操作時,應防止氣瓶傾倒,輕卸輕放。氣瓶充裝后,必須旋緊、戴好瓶帽、防震膠圈,按規定將氣瓶放置整齊,嚴禁敲擊、碰撞。

⒏充氣的卡具應靈活,確保鎖緊可靠。

⒐充裝氣瓶時所戴的手套、工具、卡具要防止沾染油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