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械安全監控管理系統項目方法要求
1、設計文件檢查起重機械設計文件中有關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的內容是否符合《起重機械安全監控管理系統》(GB/T28264-2012)的要求。2、安全監控管理功能要求的硬件配備檢查起重機械的出廠配套件清單中是否有GB/T28264-2012所要求的信號采集單元、信號處理單元、控制輸出單元、數據存儲單元、信號顯示單元、信息導出接口單元等硬件設施,并核查。3、管理權限的設定現場核實系統管理員的授權,進入系統后,需要有登錄密碼或更高級的身份識別方式。系統管理員輸入正確的密碼或其它識別方式后,能夠順利進入系統。4、故障自診斷開機進入系統后,現場核實系統有運行自檢的程序,并顯示自檢結果,系統應具有故障自診斷功能。系統自身發生故障而影響正常使用時,能立即發出報警信號。5、報警裝置在空載的條件下,通過按急停或系統設計的報警信號現場驗證起重機械的各種報警裝置的動作。系統的報警裝置能向起重機械操作者和處于危險區域的人員發出清晰的聲光報警信號。當發生故障時,系統不但要報警,還應能根據設置要求對設備止停。6、文字表達形式現場目測系統顯示的所有界面的文字表達形式為簡體中文。7、通信協議的開放性(1)現場檢查系統有對外開放的硬件接口,查閱相關說明書中通信協議的內容,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規定的MODBUS、TCP/IP、串口等對外開放的協議;(2)現場驗證系統通過以太網或USB接口能方便地將記錄數據導出。8、顯示信息的清晰度在司機座位上,斜視45°可清晰完整的觀察到整個監控畫面,包括視頻系統的畫面,畫面上顯示的信息不刺目、不干擾視線,清晰可辨。9、系統信息采集源對應GB/T28264-2012中表1檢查信息采集源。10、監控參數驗證按照下述方法,對應GB/T28264-2012中表2驗證具體產品的參數。(1)起重量現場起升載荷,檢查顯示器上是否顯示起重量,顯示計量單位為“t”,并至少保留小數點后兩位。(2)起重力矩現場起升載荷,并進行變幅運動,檢查顯示器上是否顯示起重量和相應位置幅度,顯示計量單位分別為“t”和“m”,均應至少保留小數點后兩位。(3)起升高度/下降深度顯示屏幕上,能實時顯示所吊運的物體高度和下降深度。在空載的條件下,將吊具起升到一定的位置,記錄此時顯示屏上起升高度的數值為G1,將激光測距儀垂直架設到吊具的正下方,測試吊具的位置高度值并記錄為h1,起升機構緩慢運行一定的的高度,觀察顯示屏上起升高度的數值應實時變化,待穩定后記錄為H2,測量此時吊具的位置高度值并記錄為h2,通過公式H=H2-H1計算出顯示屏上起升高度的變化值H,通過公式h=h2-h1,計算出吊具實際測量上升的高度h,以上操作至少重復三次,H與h的數值應該一致。(4)?運行行程起重機械的起升高度、下降深度、小車運行、大車運行等運行行程可實時顯示。①計算起重機吊具由地面起升至最大高度過程中,起升卷筒轉動圈數,換算至鋼絲繩起升高度值,與監控系統顯示值對比;②在空載的條件下,將小車運行到某一位置,記錄顯示屏上小車運行行程的數值為S0,并在小車運行的軌道上相應位置做標記,緩慢開動小車,移動一定的距離(一般不少于10mm),觀察顯示屏上小車運行行程的數值應實時變化,待小車穩定后記錄顯示屏幕上行程數值為S1,并在運行的軌道上做標記。用卷尺測量兩處標記的距離為s,計算出系統顯示的距離S=/S1-S0/,S與s數值應該一致;③大車運行的行程驗證方法同第二條所述。(5)?風速檢查系統應實時顯示風速值,記錄當前風速值,查看計量合格證;測量與起重機風速計同一位置的風速,與顯示值比較。現場驗證時調低試驗報警門檻值,察看其有效性,系統應立即發出警報信號,在司機室和起重機周圍能清晰的觀察到聲光報警信號,起重機停止運行。(6)回轉角度系統應實時記錄并顯示起重機械的回轉角度,與監控系統顯示值進行對比,驗證其有效性和準確度。(7)幅度現場進行變幅運動,檢查顯示器上是否顯示相應位置幅度,顯示計量單位為“m”,應至少保留小數點后兩位。(8)大車運行偏斜在空載的條件下,慢速、點動操作起重機兩側支腿電動機,模擬大車運行偏斜狀態,觀察系統是否顯示并能發出報警信號。(9)水平度現場檢查系統中有實時顯示整體水平度的數值并記錄,用水準儀測量起重機主體結構前后支腿的高低差,驗證起重機的整體水平度。(10)同一或不同一軌道運行機構安全距離根據產品的設計要求及相關標準要求,系統應設置安全距離不小于d;當系統的安全距離小于d時,系統有正確響應。現場設置信號反射器具,檢驗起重機械同一或不同一軌道存在碰撞危險時,在司機室和起重機械周圍能清晰的觀察到聲光報警信號,起重機械停止運行。(11)操作指令在空載的條件下,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起重機械的動作進行操作驗證,各種動作在顯示器上應實時顯示。試驗后,查看相關的記錄,信息能保存和回放。(12)支腿垂直度現場檢查系統中有實時顯示的支腿垂直度的數據并記錄,將數字式角度儀架設到支腿的下橫梁上測量支腿的橫向垂直度并記錄,再將數字式角度儀放置于支腿的垂直面上,根據支腿不同的形式,選取相應位置測量縱向的垂直度并記錄。驗證起重機械的支腿垂直度。(13)工作時間系統應實時顯示和記錄工作時間,計量起重機械各機構動作時間點、時間段,與監控系統對應值比較。(14)累計工作時間連續一個工作循環后,調取試驗過程中存儲的時間數據,現場驗證已完成的工作循環的時間系統應全部累加、記錄和存儲。(15)每次工作循環查看顯示屏幕上應該有工作循環的次數。根據起重機械的特點記錄每個工作循環的次數。調取試驗過程中存儲的時間數據,系統已完成的工作循環應全部記錄和存儲。11、監控狀態驗證按照下述方法,對應GB/T28264-2012中表3驗證具體產品的狀態。(1)?起升機構的制動狀態在空載的條件下,進行起升機構動作的操作,對于兩個及以上起升機構的起重機械,應分別驗證其制動狀態,檢查在系統的顯示屏上應實時顯示制動狀態的信號。(2)?抗風防滑狀態現場查看抗風防滑裝置的形式,進行夾軌器、錨定等抗風防滑裝置的閉合性試驗,檢驗監控系統顯示的防風裝置狀態是否一致。(3)?聯鎖保護(門限位和機構之間的運行聯鎖)①門限位進行門限位開關閉合試驗,檢驗監控系統顯示與門限位狀態是否一致。②機構之間的運行聯鎖根據相關標準和設計要求,對于有聯鎖要求的起重機械,在空載的條件下,分別進行兩機構的動作,其聯鎖應滿足規定要求,顯示屏應實時顯示聯鎖狀態;對于架橋機,當進行過孔狀態的動作時,架橋機架梁狀態各機構操作應無動作。(4)?工況設置狀態系統中應有對所有工況進行監控設置、顯示和存儲功能,現場查看顯示、調閱工況資料,驗證其有效性。(5)?供電電纜卷筒狀態①系統應當能夠監控供電電纜卷筒狀態保護開關(過緊或過松)的動作狀態;現場操作供電電纜卷筒狀態保護開關斷開或閉合,觀察系統是否能識別供電電纜卷筒的狀態;②系統應當能夠監控供電電纜卷筒狀態保護開關和起重機械大車運行機構的聯鎖狀態;當供電電纜卷筒狀態保護開關斷開時,操作起重機械大車運行機構啟動,觀察系統是否能夠發出報警信號并禁止大車運行機構運動。(6)?過孔狀態按照架橋機的過孔走行方式進行過孔走行試驗,系統應實時顯示過孔的狀態,試驗后查看相關的過孔狀態記錄,系統應該記錄過孔時的操作命令和狀態。(7)?視頻系統現場查看視頻系統的構成:安裝攝像頭數量、安裝位置、所監控的范圍。在一個工作循環的時間內,在視頻系統的屏幕上應觀察到起重機械主要機構各主要工況實時工作的監控畫面。整個視頻系統應該全程監控起重機械工作的過程,能做到實時監控。一個工作循環后,調取相關視頻的信息,查看這些狀態的信息應完整保存。注:對于門式起重機、流動式起重機、門座起重機等至少需觀察到吊點、行走區域;對于橋式起重機、塔式起重機、纜索起重機、桅桿起重機等至少需觀察到吊點;對于架橋機至少觀察到過孔狀態、架梁狀態、運梁車同步狀態;對于升船機至少需觀察到機房、承船箱。12、系統綜合誤差試驗驗證起重量、幅度和起重力矩的誤差不大于5%。(1)?起重量綜合誤差試驗根據試驗工況將小車停放在相應位置,起升機構按100%額定起重量加載,載荷離地100~200mm高度,懸空時間不少于10min。整個過程中觀察系統應反映起重機械載荷的實時變化,待載荷穩定后觀察顯示屏上的載荷數值作為系統顯示的數據并記錄為Qa;將現場經過標定的試驗載荷作為檢驗載荷的實際數據記錄為Qb。選取在30%額定起重量與100%額定起重量之間其他兩點的載荷繼續進行重復上述的試驗。做三次載荷試驗后,按照GB/T28264-2012中7.1的要求計算起重量綜合誤差。(2)?幅度綜合誤差試驗按照GB/T28264-2012中7.2的要求計算幅度綜合誤差。對于流動式起重機在上述試驗的基礎上增加額定載荷下的試驗。(3)?起重力矩的綜合誤差試驗按照GB/T28264-2012中7.3的要求計算起重力矩的綜合誤差。13、連續作業試驗驗證系統按照其工作循環能連續作業16小時或工作循環次數不少于20次,并能實時記錄。通過調取試驗后的記錄,查看相關的記錄,驗證系統的連續作業能力。14、信息采集和儲存驗證(1)?實時性在做空載實驗時,現場驗證系統具有起重機械作業狀態的實時顯示功能,能以圖形、圖像、圖標和文字的方式顯示起重機械的工作狀態和工作參數。待試驗結束后,調取保存的記錄,驗證起重機械運行狀態及故障信息有實時記錄功能。檢查系統存儲的數據信息或圖像信息應包含數據或圖像的編號,時間和日期與試驗的數據應一致。(2)?掃描周期查看系統實際程序的掃描周期應不大于100ms。(3)存儲時間根據設備的使用情況,對于系統工作時間超過30天的起重機械,現場調取之前存儲的文件,查看文件的原始完整性和存儲情況;存儲時間不應少于30個連續工作日。對于系統工作時間不超過30天的起重機械,現場查閱存儲的文件,計算一個工作循環的時間內儲存文件大小,推算出是否能達到標準中所規定的要求,數據存儲時間不少于30個連續工作日,視頻存儲時間不少于72小時。調取試驗過程中存儲的數據,檢查系統存儲的數據信息或圖像信息的日期應按照年/月/日/時/分/秒的格式進行存儲。(4)斷電后信息的保存首先檢查系統應有獨立的電源即UPS電源或電瓶等裝置。現場驗證,當起重機械主機電源斷電后,系統能持續工作。調取連續作業的時間內存儲的數據,起重機械數據應完整保存。(5)歷史追溯性調取連續工作一個工作循環過程中存儲的所有信息,檢查系統存儲的數據信息或圖像信息應包含數據或圖像的編號,時間和日期與試驗的數據應一致。能追溯到起重機械的運行狀態及故障報警信息。
篇2:起重機械預防監控管理措施模版
分部/分項/工序/部位/活動塔吊、龍門吊、龍門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機安拆和運行潛在事故危險傾覆倒塌/起重傷害目標防止傾覆倒塌/起重傷害事故的發生主要管理方案及技術措施1、執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5144-1994、《塔式起重機操作使用規程》ZBJ80012-89、《起重機械安全規程》GB/T6067-1985、《施工升降機安全規則》GB10055-1996、《高空作業車機械安全規則》JG5099-1998、《龍門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機安全技術規范》《建筑卷揚機安全規程》GB13329-91、《起重吊運指揮信號》GB5082-1985、《鐵路工程基本作業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1-2009、《鐵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2-2009、《鐵路橋涵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3-2009、《鐵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4-2009等法規規范,與相關方(起重機械安拆等單位)簽定安全協議,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并組織落實、實施;2、進行塔吊、施工電梯、龍門吊安裝拆除前,要制定安拆方案,審批后實施,安裝拆除作業要由具備資格的施工隊伍進行,并嚴格監控,防止違章作業,并按程序規范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特種設備按規定由特種設備管理部門進行定期檢定;4、起重工、信號工等操作人員要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5、確保安全保護裝置齊全有效,在安全保護裝置失效或臨時解除未恢復之前不得運轉作業;6、合理選擇使用合格的起重索具和吊具,起重機械設備的使用必須嚴格遵守操作、使用和維護規程,嚴禁拼裝設備和超負荷使用,因工程需要必須超負荷使用時,應經精確計算,采取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經總工簽字,有關部門批準后并在有關部門監護下,方可實施;7、按《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等標準進行安全檢查、監測,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并對整改情況進行驗證。實施單位各架子隊、各施工班組監控部門安質部、工程部、物設部起止時間塔吊、龍門吊、龍門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機安拆和運行全過程
篇3:大型起重機械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實施方案格式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推動大型起重機械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工作,提高大型起重機械本質安全,預防和減少起重機械重特大事故發生,制訂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原則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應用現代物聯網信息管理技術,以生產單位和使用單位為主體,提高大型起重機械本質安全性能,促進產品升級換代,防范事故發生,保障從業人員和公眾的生命安全。
二、總體目標
在“十二五”期間,以公路建設、鐵路建設、電站建設、船舶修造等行業(領域)為重點,逐步在新制造和在用大型起重機械上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強化大型起重機械技術安全管理和控制,促進現場操作標準化和規范化,實現大型起重機械安全形勢的根本好轉。
三、工作機制
(一)發揮企業積極性。此項工作以大型起重機械使用單位和生產單位為主體,首先選擇有條件的單位進行試點,充分發揮試點單位的作用和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再逐步擴大試點并推廣。
(二)建立部門聯動機制。為有效推動此項工作的開展,成立“大型起重機械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工作小組”,由國家質檢總局牽頭負責,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綜合協調,鐵道部、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監會、國資委等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參與實施,指導、督促地方和生產使用單位落實大型起重機械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的安全主體責任及保障措施,確保大型起重機械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工作順利有效地實施。工作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協調、研究和商討解決推進工作的有關問題,并根據工作需要聘請專家,成立專家組,協助做好相關技術支撐等工作。
(三)充分發揮社會各方力量。以有關標委會、科研機構、協會、學會、檢驗機構等為技術支撐和宣傳平臺,有力配合和支持此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主要工作步驟和內容
(一)組織調查、摸清底數。2011年上半年,由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各省級質監部門對在用大型起重機械進行統計調查,摸清在用大型起重機械數量、安全監控裝置或系統使用情況,以及大型起重機械制造等情況。
(二)開展前期試點、摸索經驗。2011年上半年至年底,選擇部分重點行業(領域)的部分重點設備開展前期試點,為試驗論證和標準制定提供基礎數據和經驗。
1.前期試點范圍:首先在鐵路建設、公路建設、電站建設、和船舶修造等行業中使用的200噸及以上架橋機、200噸及以上通用門式起重機,320噸及以上造船門式起重機,60噸及以上港口、船廠、電站門座起重機,2000噸米及以上普通、電站塔式起重機,450噸及以上履帶起重機,固定式、搖擺式、平移式、輻射式纜索起重機共十三個品種上進行試點。
2.試點內容:質監部門會同安監部門等相關部門對經確定的生產和使用單位各選擇1至2臺新制造和1至2臺在用的大型起重機械,在單機上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通過監視、控制、管理等手段,實現操作安全控制、危險臨界報警、現場實時顯示和數據記錄保存等功能,同時達到運用視頻和音頻技術實時顯示和記錄工作狀態、事后回放的功效。在此基礎上,在有條件的單位可根據具體情況和工作需要,進一步實現遠程傳輸、遠程監控、遠程管理、遠程服務,數據、視頻和音頻查詢,數據、視頻和音頻統計與分析等功能,逐步建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起重機械安全監控管理的局域監控平臺和遠程監控平臺[WY1]。
(三)制定標準、試驗驗證。2011年上半年至年底,協調相關標委會組織有關科研、設計、制造、使用、檢驗等單位制訂并上報安全監控管理系統國家標準。同時,結合前期試點,組織相關型式試驗機構對已有的“起重機械安全監控管理系統”開展試驗驗證。
(四)鞏固成果、擴大試點。2012年至2013年,總結前期試點工作,擴大試點范圍。
1.2012年,對大型起重機械,所有生產和使用單位要在本單位內對應每個品種至少一臺大型起重機械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鞏固和推廣前期試點成果。
2.2013年,逐步在所有新制造的大型起重機械全部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
(五)全面推進、取得實效。2014年至2015年,加大力度,全面實施,實現此項工作的規范化、常態化。
1.從2014年開始,在所有在用的大型起重機械上全部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
2.2015年底,尚未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的大型起重機械,將不予使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地質監、安全監管和有關部門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質監部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和合作,同時加強對試點企業的幫助、督促和指導,研究制定必要的激勵和約束措施,有力推動此項工作的開展。
(二)突出重點,加強服務。各地質監、安全監管和有關部門要指導、督促生產和使用單位制定安全監控管理系統操作規程,加強操作人員培訓,提高操作技能,規范現場使用管理,提高企業安全基礎保障水平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按照階段性工作要求,按時完成大型起重機械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的任務。
(三)加強聯動,強化監督。各地質監、安全監管和有關部門要團結協作,密切配合,大力推進此項工作的有序開展。要積極爭取相關鼓勵政策,對生產和使用單位要加強日常監管監察,采取巡檢、抽檢、互檢等方式,對大型起重機械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開展情況進行逐級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各地工作情況要及時上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根據工作進展情況將會同相關部門進行督促檢查。
(四)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各地質監、安全監管等部門要以各種形式加強宣傳工作,提高生產、使用單位以及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廣大職工的認識,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要發揮行業協會、學會、科研院所、檢驗機構在技術推廣和服務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總結工作,宣傳先進典型,示范引路,推動工作,為有序開展好工作形成良好氛圍。